野蛮人,指不遵守金融行业行为准则的财经人士,他们说谎、欺诈、掠夺成性。 大罗马帝国陨落后,匈奴王阿提拉、蒙古王成吉思汗和北欧海盗等残酷的野蛮人为了血腥的原始财富积累先后入侵欧洲。 这本书对欧洲中世纪的野蛮人和现代财经界野蛮人进行了比较。高盛如何在华尔街兜售抵押担保证券的同时,又在暗地里押下死亡赌注;花旗集团创始人桑迪是如何花费1亿美元进行游说废止《格拉斯 斯蒂格尔法案》;穆迪公司如何将不良*炮制成拥有AAA评级的投资品;美国参议院银行委员会主席克里斯多夫如何将选民的钱财转移到自己的口袋。 黄金和白银等贵金属投资真的是财富保值的*后一根救命稻草吗?日元发起汇率大战,持有现金还是万无一失的防守策略吗? 读透金融史,才能保护自己的投资免遭洗劫
《争夺制高点:全球大变局下的金融战略》讲述纵观以往500年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规律:货币霸权、金融中心和超级强国往往三位一体,如影随形。17世纪是荷兰和阿姆斯特丹、18-19世纪是英国和伦敦、20世纪开始是美国和纽约。金融战略乃是国家强盛之核心动力。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不善用金融工具之国家,很难成为真正富裕强大之国家。
从定量宽松货币政策的持续推出,到“大而不能倒”的一再重现,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持续发酵。作为此次金融危机始作俑者的金融业,是否会因此次危机的后续监管而有所收敛乃至改观呢?2008年被《财富》杂志评为“成功预见金融危机的8位预言者”之一的迈克·梅奥告诉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金融危机没有改变任何事情。 本书中充满了令人吃惊的大冒险——从管理者把他护送出雷曼兄弟公司大厦,到由于发布对整个银行部门的卖出评级而被瑞士信贷解雇,再到因其“负面”观点而被德意志银行禁止接受媒体采访。多年以来,华尔街一直在耍阴谋诡计,梅奥分析了源于市场崩盘的影响,指出系统中仍然存在着大量漏洞。 本书以超然的眼光审视了金融机构巨头的幕后阴谋,《流亡华尔街》是一本引人入胜的读物,适合所有对商业和金融、美国资本主义制
......
《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是畅销书发行超过百万册的《黄金游戏》、《货币战争背景:中国经济与应对方略》作者占豪的*力作。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债危机次第来袭,这场1929年以来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正逐步呈现蔓延和扩散之势,并对未来产生深刻的影响。世界经济向何处去?各个经济大国,逐鹿天下,究竟鹿死谁手?我们的货币是否还将贬值?贫富悬殊是否能够得到抑制?中国制造出路何在?……要厘清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就不得不溯本清源,对当今世界经济格局作一探究。在当下众多“危机”读本中,《大博弈:中国之危与机》一书提供了一个全球博弈下的全面的视角。 (1)现实性。本书内容,主要基于当前国际、国内博弈和经济形势,其中包括世界各大国解决本轮经济危机的思路。 (2)逻辑性。本书基于历史的逻辑和现实的逻
本书是京内40余名理论界专家学者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进行多视角跟踪研究的论文的荟萃结集,书中对金融危机现状及趋势、西方思想领域震荡及资本主义生存发展,以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带来的积极影响等诸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
本书共分七章。章全面总结次贷危机的基本特征,概括论述美国金融监管当局的危机管理措施及其政策效果,并在此基础上就危机的发展前景及可能的影响作出了基本的判断。 第二章对贝尔斯登、房利美和房地美及AIG等次贷危机中的代表性机构和标志性事件进行了现场剖析,作为市场动态分析的主要内容,分析和概括了从次贷危机到全球金融动荡的发展过程。 第三章根据美国相关经济指标的变化,对美国经济衰退的过程及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美国经济衰退走向萧条或长期停滞的可能性,以及控制通货紧缩、泰勒规则在美联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作用等内容。 第四章分析了次贷危机所暴露出来的系统性风险的危害及金融监管在控制系统性风险方面存在的不足,论述了系统性风险定性和定量分析的方法,为金融业和监管者建立防范系统性风险的框架和
你可能了解现在的高盛,但你未必了解创始之初的高盛。高盛的成功并非源于一段短暂的历史进程,它有着长达一百多年一脉相承的文化根基。我们在惊羡高盛集团辉煌成就的同时,追溯高盛大跨度的历史片段也是探究高盛因子的一条捷径。 从为生计奔波到经营一家裁缝店,从地下室小作坊式的银行业务到开创高盛公司的宏伟蓝图。当马库斯·戈德曼从欧洲移民到美国,谁又能想到他能白手起家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成为华尔街最耀眼明星的创始人。没有哪家的公司不是经历过重重磨难的,高盛也不例外。在这部观点深邃的企业传记中,高盛集团的创始人之一亨利·戈德曼的孙女琼·布雷顿·费舍尔以手资料追溯了高盛集团成型初期的历史,并描述了当时的高盛人所秉持的价值观。 费舍尔还描写了亨利·戈德曼通过艰苦的努力赢得的胜利,以及他在高盛
《争夺制高点:优选大变局下的金融战略》讲述纵观以往500年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规律:货币霸权、金融中心和不错强国往往三位一体,如影随形。17世纪是荷兰和阿姆斯特丹、18—19世纪是英国和伦敦、20世纪开始是美国和纽约。金融战略乃是国家强盛之核心动力。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不善用金融工具之国家,很难成为真正富裕强大之国家。
《争夺制高点:优选大变局下的金融战略》讲述纵观以往500年波澜壮阔的人类发展史,我们会发现一个基本规律:货币霸权、金融中心和不错强国往往三位一体,如影随形。17世纪是荷兰和阿姆斯特丹、18—19世纪是英国和伦敦、20世纪开始是美国和纽约。金融战略乃是国家强盛之核心动力。历史经验反复证明,不善用金融工具之国家,很难成为真正富裕强大之国家。
本书介绍了波神规律预测技术在世界金融市场中的实际应用,并以过去6年中对市、汇市和期货市场走势精准预测的大量案例展现给读者,书中还结合世界金融市场中近几年发生的重大事件及难题,用波神规律预测技术做分析,从而一一得到破解。 作者以金融市场准确预测实例为依据,用世界各国金融市场重大事件和迷团为引线,以新闻故事为铺垫借以叙述波神规律在市场中的重大作用,让读者了解和学会并掌握市场涨跌规律。
20世纪初的美国证券行业以纽交所搬迁到崭新的大楼为起点。度过了繁荣和高速发展的100年。21世纪的美国证券行业却以熊市和广泛发生的丑闻开篇。也许,已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美国证券市场需要新的模式和风格。 无人能够预料美国证券行业在新的100年里将如何发展。然而,美国证券市场却在新纪元开始之时出现了一连串不稳定的因素。 具有200多年历史的股票拍卖模式将会寿终正寝吗?已经运行了100多年的金碧辉煌的纽交所交易大厅会成为历史吗?纳斯达克证券市场的归属在哪里?E市场会成为最终的赢家吗?美国证监会会从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立场上后撤吗?美国证券市场的结构将会发生怎样的改良和变化?美国国会建立全美统一证券市场系统的愿望能实现吗? 如果说美国证券市场上确实存在一样不会改变的东西。也许只有道琼斯工业指数。 当年名
本书用简明通俗的英语阐述了《国际金融》课程大致应包括的基本内容:国际金融的产生与发展,国际收支,外汇市场,国际货币体系,汇率。货币衍生品市场,国际金融市场,国际收支调整理论,开放经济体的宏观经济政策等。 本书简明易懂,文字力求浅显、准确。对于理论的介绍除了文字叙述以外,尽量采用一些图表和公式,从而简化了一些比较难以理解的理论问题。本书所收集的资料、数据与理论研究成果都是的。 本书适合高校财经专业本科生课堂学习,此书同样适用于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自学者。 为配合教学,本书为任课教师提供了教学辅助资料,如教学大纲、PPT讲义.每章后面除了书上的概念题之外,另外还有一整套作业题以及答案(见前言中的信息)。
《对话金融危机:两位青年学者谈经济热点话题》是一部深入解剖“金融海啸”的著作。该书视角独特,警示作用浓厚,是由两位青年学者合作的形式上有新突破的著作”。经济学者、原辽宁大学校长冯玉忠教授称赞指出,该书的特征是研究分析系统和全面,很好地把握从美国开始的金融危机发生的深层原因、危机的深刻影响,更难能可贵的是根据我们国情,对房地产市场、证券市场进行深刻分析,并提出了政策性建议。
《国际金融危机下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研究:基于日韩产业升级的经验借鉴》主要内容包括:导论、中、日、韩纺织产业升级的比较研究、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纺织产业的冲击、国际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纺织产业升级的现状和问题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垂直分离与中国纺织产业升级——计量检验等。
美国构建了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支撑的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三支柱养老金之间相互补充、协调配合,尤其是第二、第三支柱养老金种类丰富,在世界范围内独树一帜。其中,属于第二支柱的401(k)计划影响 大。基于此,本报告以美国401(k)计划为重点,兼顾美国其他几类税收优惠型养老保险计划,研究梳理其发展历程、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运行模式、税收支持政策等方面的特征,总结其实际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并结合中国实际提出可供参考借鉴的经验及相关政策建议。 本报告 部分概述美国的三支柱养老金体系;第二部分分析40l(k)计划的发展历程和运行特点;第三部分简单介绍401(k)计划之外的其他类型税收优惠型养老保险计划的特点,并分析其优势及不足;第四部分结合中国国情,对比中美差异,探讨美国经验的启示;第五部分在上述分析
尼古拉·蒂姆斯戴尔、安东尼·霍特森编写的《1825年以来英国的金融危机》讲述了自拿破仑战争以来英国遭遇的历次金融危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总体良好的金融环境下,人们对危机的兴趣日趋淡薄。但是,随着2007~2008年信用危机以及后续欧元区危机的爆发,银行业市场和金融危机重又成为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的研究主题。 本书头两章大致介绍了英国从1825年银行倒闭风潮到2007~2008年信用危机期间所遭遇的历次金融危机,解释并交代了历次危机的起因和后果,并且证明了金融危机重复发生的特点。随后几章比较详细地讲述了英国铁路业的兴衰及随后发生的1847年危机、1866年欧沃伦一格尼银行倒闭引发的危机、191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导致伦敦货币市场陷入的困境以及1931年导致英国放弃金本位制的危机。 几章考察了监管作用、银行资本结构和不同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