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中央财办启动“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对本次国际金融危机和1929年大萧条的发生、演变和影响进行比较研究,期望以史为鉴,理解今天,展望未来。“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课题组邀请了人民银行、银监会、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国家开发银行等单位参与研究。参与单位分别从国际政治经济、货币政策、金融监管、微观机制等角度展开研究,完成了专题研究报告。中央财办进行了综合研究,完成了总报告《两次全球大危机的比较研究》。研究成果已经在为中央决策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刘鹤担任总报告执笔。 耗时三年的系统研究整理。 迄今为止,对全球经济危机研究专业、深入的书。 汇集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中国人民银行、中国
历史是押韵的,但是敌人正在被遗忘 2008年金融危机是大萧条以来严重的一次经济衰退。这场危机剧烈冲击了全球信贷市场,并迅速蔓延至整个金融体系。在危机的紧要关头,以本 伯南克、蒂莫西 盖特纳、亨利 保尔森为核心的三人救市小组,通过一系列超常规紧急干预手段,成功挽救美国经济走向崩溃。 金融危机10年后, 救市三人组 伯南克、盖特纳、保尔森再次同框,重新反思2008年金融危机带来的深刻教训。意识到危机的到来并不容易,正如伯南克所说: 敌人正在被遗忘。 在《灭火:美国金融危机及其教训》这本书中,他们再次深入探讨了如下问题:危机是如何爆发的?为什么它的影响如此严重?在阻止危机演变成第二次大萧条的艰难历程中,美联储发现了哪些 灭火 工具?这些工具如何帮助美国有效应对后危机时代的经济衰退? 《灭火:美国金融
这是一本修订版的国际金融本科教材。为了方便读者对国际金融的理解,本教材以《汇率和国际收支》作为主标题,用 现代国际金融 作为副标题,以便突出学科的核心内容。教材的主要内容分为基础知识与基本概念、国际货币史与国际金融市场、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调节理论和开放宏观经济学五个部分,涉及10个相关模型。相比初版而言,国际金融的理论和实践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所以这本教材除了对一些内容作了必要的补充、更正和调整,也增补了相关的一些最新研究进展。尽管前沿理论不是本科教学的重点,但是对于以后有志于从事国际金融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的同学来说,了解前沿进展,激发学习和思考,依然是必不可少的介绍。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逾十数载,关于金融风险和金融危机及其防范的著述汗牛充栋。本书以全球金融治理为切入点,在剖析现行全球金融治理体制困境及其根源的基础上,尝试从国际政治和国际法律的视角探寻破解和解决全球金融治理困境的可行路径和对策。 本书共分八章。第一章主要探讨当前全球金融治理存在的诸多困境,包括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监管国内化之间冲突的困境、全球金融治理主体碎片化困境、全球金融治理规则碎片化困境以及全球金融治理体制中的不公平困境,进而剖析困境背后之根源,并从宏观视角提出可资借鉴的解决思路。第二章主要分析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对全球金融治理的影响,介绍新兴经济体的崛起与新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剖析新型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对稳定国际货币金融秩序的贡献和局限性。第三章主要研究国际金融治理理念
《金融可以创造历史2》解读了金融如何孵化新技术,如何塑造全球权力格局,如何塑造经济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梳理了人们应该如何看待金融创新。 地理大发现后,资本迅速通过东印度公司开发东方资源;瓦特改进蒸汽机时,主要依靠企业家的资金维持;爱迪生同样依靠资本市场来扩张自己的业务 资本成了经济系统的血液,而金融机构则担负着造血和分配血液的命脉。从全球角度而言,发达的金融体系、强大的资本输出能力,这些成了构建霸权的核心支柱,日不落的大英帝国、以世界警察自居的美利坚均是如此。 当一种力量过于重要时,其负面效应就会被放大。因为金融领域的任何风波都可能会波及整个经济系统,所以 管制 成了舆论领域的道德高地。金融创新意味着风险,因此也就成了不产生任何价值的 财富魔术 。然而,对于金融创新的妖魔化会窒息金融自
一场充斥着金钱与 的浮华盛宴一部颠覆了政商学三界价值观的警示之作$ 一所大学如何改变整个世界的政治与经济格局?$ MBA搅起市场“腥风血雨”,是为 世界经济,还是仅为一己私利?$ 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是“一股向善的力量”,还是让债务和耻辱避风的港湾?哈佛商学院在公众心中占据着 独特的位置,它素有“商界西点军校”之称,又被视为政界精英的“俱乐部”。1978年,《纽约时报》宣称,哈佛商学院学位是“进入上层社会的金色通行证”。那些拥有哈佛商学院MBA学位的人,有极大的机会进入西方资本主义的权力高地。 许多人对哈佛商学院的人脉网有一个模糊的认识,但很少有人了解,人脉网中的动态关系让哈佛商学院在近一个世纪里,始终具有坚不可摧的 力量。麦克唐纳探索了这些动态关系,他不仅向我们描述了哈佛商学院所取得的巨大成功,还向
本书涵盖了靠前投资理论与实务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外汇基础知识、靠前平价理论条件、外汇预测、各种金融工具及靠前投资中的股权和债券。适合金融专业的双语教学使用。
本书系统地探讨了靠前金融危机的本质、产生根源和发展历程,否定了仅仅把危机产生的原因归结为政策和行为的失误以及某些外部因素的冲击这样的简单论点。同时,全书指出经济优选化进程的加速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聚焦正在热议的长期融资对于维持经济发展、保证共享繁荣的作用。本报告基于前两期报告,这两期分别讨论了国家在金融中的作用以及金融包容性问题。和之前的分析一样,本报告提供了详细、实际且有据可查的金融部门政策
本书是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院和 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关于金融科技的研究专著。两家单位结合各自在政策与实践方面的优势,从金融科技政策、 系统重要性银行金融科技指数评估、金融科技创新三个方面对金融科技进行全景式描述,以期增进读者对金融科技的理解与认识。本书对 29 家 系 统重要性银行的金融科技发展水平进行微观评估,并以此建立 视野下的金融科技研究和分析框架,对金融科技的知识产权和投资并购进行专题研究,探索金融科技未来趋势,研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具有一定的理论、实践和创新价值。
本书旨在向读者提供一个 视野下财务报告及其相关准则、实务的比较与分析框架。全书分为五篇:第1篇为会计准则与实务 比较的背景设定;第2篇重点分析使用 财务报告准则或美国 会计原则进行财务报告的集团上市公司;第3篇关注中国和日本的准则和实务情况;第4篇提出单个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框架及相关的欧洲议题;第5篇探讨财务报告标准的监管和执行。 本书适合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研究生、MBA、MPAcc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师、研究人员学习使用。
收录了周小川在2008-2012年发表的有关国际金融危机的文章。
本书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和海关数据库的匹配数据,测算了企业层面贸易加权的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指标,在此基础上,分别从出口企业生产率、企业加成率、企业出口的动态变化、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行为以及企业的出口产品质量五个方面全面系统地考察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微观影响。通过严谨的定量分析得到了较为可靠的研究结论,为回答和评估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对中国制造业出口企业的作用提供来自微观企业的证据。 本书将汇率因素和多产品企业的出口行为纳入统一框架,将企业异质性拓展为企业生产率、企业规模等多个维度,并且将分析的视角扩展到企业内部不同产品之间的异质性,不仅考察了汇率变动对企业生产率、出口动态等的影响,而且还深入分析了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企业内部不同出口产品之间的资源配置及出口产品
本书跟踪2020年7月初以来 金融市场发生的重大事件,从 视角研究金融市场的剧烈动荡,并复盘思考 金融大动荡的五大阶段,为分析金融动荡提供了可以参照的框架;研究了金融大动荡下的美元走势,跟踪分析了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判断了零利率下无限宽松条件下的强美元及其对新兴市场造成的动荡;对于金融动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贸易摩擦,提出了基于区域化基础上的新 化;从 金融失衡的角度对金融大动荡及其未来做了深入的思考。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散户炒股,十炒九赔,时常会发出如此感叹。股市江湖,主力与散户同在,主力是导演,是主角,是 的演员,也是 坏的角色。游走于股市江湖,一定要读懂主力在想什么。本书从基本面、技术面、价值误区和人性四个方面,深度剖析主力如何选择标的,如何挖掘投资价值等实战操盘技术与思维,帮助投资者摆正心态,抓住时机,选对股票。 \\\"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后, 金融环境进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经济社会也随之发生了许多的转变。而在全新的金融环境下,西方社会也呈现出一些新的问题和危机,其中发达 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再一次给新金融环境下的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其中,2009年爆发的欧债危机是其高潮,而论其根源仍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激化,只是在危机的诱发原因、生成路径以及结果等等方面呈现出新的特点。在西方主权债务危机中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突出的转变表现为:社会福利资金不足与政府债务负担过重之间的矛盾,即在刚性的高福利制度与不合理的产业结构及人口结构相互作用下,西方发达 的高福利制度使得政府财政不堪重负, 终形成债务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