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国际法领域很有且非常畅销的一本教科书,由我国享有盛名的国际经济法学家、人民法院副院长曹建明和华东政法学院贺小勇副教授合力撰写而成。作者深入阐释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架构、宗旨和争端解决机制,并系统介绍了WTO与货物贸易相关的法律制度。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的贸易实践,深入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法律问题,并提出了富有建设性的意见。本书内容,资料新颖,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本书分五章:章世界贸易组织,包括《马拉喀什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议》、争端解决、多边审议与透明度等三节;第二章乌拉圭回合有关货物贸易的谈判结果,包括各项协议、影响工业品贸易的关税与非关税措施的自由化、影响农产品贸易的进口壁垒和其他干预的削减、货物贸易自由化所带来的贸易与收入效益等四节;第三章乌拉圭回合有关服务贸易的谈判结果;第四章乌拉圭回合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谈判结果;第五章世界贸易组织中的发展中国家。 本书对每个协议都进行了简单易懂的解释,并引述了有关协议的法律文本和相关决定,包括1994年4月15日以来可能做出的重要解释性决定。书中简要介绍了各项协议的目的,提供了制定协议的背景情况。本书则向读者提供了WTO秘书处对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减让表中承诺的重要性和可能产生影响的分析。
本书侧重于介绍世界贸易组织管辖下的,对所有WTO成员方都具有约束效力的WTO规则的内容。目的是成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翻阅的一本便携式工具书,对于看不懂法律原文的读者来说,可以通过通俗易懂的解释顺利地掌握世界贸易组织规则的内容。本书无意于详细介绍各项协议产生的北景以及对协议的内容进行评论,而是着眼于各项协议本身,力争对各协议的具体条文作出精练、浅显的阐释,并在某些协议后附有成员方的具体承诺内容或有关该协议的争端解决案例,目的都是为了帮助者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协义的内容。该书有关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组成以及乌拉圭回合后新达成的协议情况、争端解决案件的情况等均收了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公布的资料。
以关贸总协定(GATT)和世界贸易组织(WTO)为代表的多边贸易体制在战后半个多世纪的历史中,作为进行多边贸易谈判、制定多边贸易规则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国际机制,对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地位在国际上举足轻重。目前,对于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问题存在着广泛的争论。这种争论的时代背景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任何国家包括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无法回避;第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控制着多边贸易体制发展的主导权。在这种情况下,深入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对发展中国家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尽管国际机制理论存在明显的局限,但对于研究发展中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的关系问题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提供了有用的分析框架。多边贸易体制本身
非一般解读,非一般描述,秉承南方周末特立独行的风格,以采访形式,与入世谈判代表、制定规则的官员、洞悉前景的专家面对面,首次为中国人生动感性地展示进入WTO后,国家与民众的生存状态。走进新时代的国人不可不读的一本书。
我国加入WTO之后,许多政府与企业的经济贸易行为都要参照WTO的规则来行事,因此详细研究与学习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知识成为当今国际贸易专业学子及有关人员的必修课。张汉林和付亦重主编的《世界贸易组织概论》首先介绍了多边贸易体制的产生与发展,世贸组织的运行机制及基本原则。然后分几大部分详细阐述了一些具体规定,如1994年关贸总协定,“回归”的多边货物贸易协议,规范非关税壁垒的多边货物贸易协议,促进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多边协议,与贸易有关的多边协议与协定,服务贸易与服务贸易总协定,世贸组织管辖的诸边协议。最后论述了世贸组织与我国工业的发展以及世贸组织与我国服务业的现代化等问题。
经济全球化已不可抵挡,开放的中国在“请进来”战略的指导下,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中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仍处于起步阶段,无论在内部机制还是在外部环境上,都还需要大量问题亟须解决。本书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分析和探讨,以促进中国企业国际化的进行。在WTO背景下,中国如何“走出去”,令人关注!
农业市场开放问题关系国计民生,关系到中国经济发展全局,农业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谈判的关键领域之一,受到国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中国加入WTO问题的解决,如何迎接加入WTO给中国农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已是当务之急。 奉献给读者的这本书,是作者自1988年开始研究GATT/WTO、1996年起有幸以专家身份参与中国加入WTO农业谈判研究工作的一个阶段性小结。第二版采用了的资料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和完善,以期能够对广大读者作进一步研究分析有所裨益。本书是作者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结论性成果。 本书所附WTO技术文件,由加入WTO农业谈判专家咨询组织翻译。
本书是对流通理论、国际贸易理论、市场理论协同分析实际问题的一种探索,其中有许多观点就连我自己也感到还有商榷的余地。但是,为了进一步追求它们的答案,还是冒昧地提出出来,希望能够通过与读者的见面,得到检验与指正。实际上,对于读者来说,更重要的东西不是如何去读懂书中的内容,重要的倒是去提前感受一下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体验。好在世界贸易组织已经离我们不远了。如果本书能够帮助读者增进对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给流通来带来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认识,我就感到十分的欣慰了。 本书共分八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基本知识,中国商业的改革与发展,“入世”对中国商业的挑战,以及“入世”的三次浪潮,及中国商业面对“入世”的发展对策。 本书内容全面,条理清晰,具有较高的科学性、系统性、理论性及一定
为了规范货物进出口管理,维护货物进出口秩序,促进对外贸易健康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于2001年10月31日国务院第46次常务会议通过,2001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32号公布,自2002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对货物进口管理、货物出口管理、国营贸易和指定经营、进出口监测和临时措施、对外贸易促进等作出规定。 本书为此条例的白皮书。
在人类社会迈向新世纪之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以民族文化为单元的多元文化在世界范围内也加快了融合与互动的进程。 自从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了古老中国的大门,为了救亡图存,一批批先进的中国人面对外来撞击在从器物和制度层面进行积极回应的同时,也对中华民族的自身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从抛弃“夷”“夏”之辨到‘才学为体,西学为用”,再到“中西文化平衡论”、“中西文化互为体用论”及至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人的文化观念在一个世纪内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华民族的新纪元,也开创了中华文化的新纪元。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我们的文化建设进行得并不十分顺利。只是到了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文化建设才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