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6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德国双系统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
    •   ( 16 条评论 )
    • 秦一禾 /2023-12-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作者将德国的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归纳为双系统的理论。所谓的双系统犯罪构成要件理论是指,判断一个行为是否该当犯罪的标准是通过两个不同的理论系统共同完成的:其一是判断行为性质的 三要件 系统,其二是评价行为价值的 不法-罪责 系统。前者是判断系统,后者是评价系统。尽管不同学者对两个系统之间的关系有不同的主张和论证,但是本质上其理论范畴都没有脱离这两个系统。我国直到20世纪末21世纪初才开始从日本、德国接触和输入犯罪构成要件理论,因此这一传统理论在我国还需要进一步的发展完善才能融入中国刑法的文化和司法实践中。本书用结构主义的方式,按照德国刑法史的不同发展阶段分别论证双系统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现状,希冀这次进入他者(成熟)理论状态的训练和经验,可以为中国刑法提供理论进阶的可能性。

    • ¥77.4 ¥98 折扣:7.9折
    • 现场勘查
    •   ( 228 条评论 )
    • 倪春乐 /2020-09-30/ 知识产权出版社
    • 《现场勘查》重点从学科理论建构的高度阐述现场勘查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按照学理与法理并重的精神,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坚持学科整体联系的方法,在介绍本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述现场勘查的基本方法,着眼于现场勘查技能和刑事司法一体化意识的培养,力求开阔视野和拓宽思路。 本书既可作为教材,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可供公检法司部门在实践中参考。

    • ¥65.9 ¥78 折扣:8.4折
    • 犯罪行为与心理(第2版)
    •   ( 176 条评论 )
    • (美) 卡塞尔,(美) 伯恩斯坦著,马皑户雅琦 主译 /2015-11-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主要是从五个角度探讨犯罪的起源、特征和后果,分别是:一、犯罪和少年司法制度;二、犯罪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根源;三、犯罪的本质;四、犯罪的受害者;五、犯罪的惩罚。本书还探讨了精神疾病、刑事和少年司法制度、刑罚方式以及受害者权利运动如何影响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给罪犯、受害者个人和整个社会带来的影响。

    • ¥47.6 ¥66 折扣:7.2折
    • 测谎技术教程
    •   ( 57 条评论 )
    • 郑红丽 编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全书共13章,第1章为“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第2章列举说明了日常生活中的说谎,第3章分析了说谎是什么?第4章说明什么是测谎技术?第5~7章进一步进行非言语行为分析、言语行为线索分析、陈述内容分析技术,第8章提出了仪器测谎——Polygraph,第9章进一步说明Polygraph测谎的实施,第10、11章阐述了提问技术和评图技术,第12章说明了测谎结论的证据可采性,第13章专门阐述认知神经科学测谎。

    • ¥28.1 ¥36 折扣:7.8折
    •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
    •   ( 83 条评论 )
    • 汪明亮 著 /2007-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在借鉴国内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9.3 ¥24 折扣:8折
    • 结果加重犯的基本理论与中国问题
    •   ( 49 条评论 )
    • 王若思 著 /2022-09-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首先界定了结果加重犯的规范构造,明确了我国刑法典中结果加重犯的存在范围。之后运用动态的责任主义观点,提出在实质责任论的背景下,危险性理论能够解释结果加重犯存在的合理性。进而探讨结果加重犯成立的限定规则,提出应当在客观归责和主观归责的分析之后运用 全等审查阶层 理论判断因果历程偏离情形的归责,并对结果加重犯的未遂以及共同犯罪问题展开讨论。通过对故意伤害罪、抢劫罪结果加重犯的司法认定,对本书提出规则的可操作性予以检验。

    • ¥71.6 ¥89 折扣:8折
    • 犯罪被害人学导论
    •   ( 385 条评论 )
    • (美)安德鲁·卡曼 著,李伟 等译 /2010-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美国乃至西方刑事法学界的著名作品,影响非常广泛。犯罪被害人学是一门新兴学科,迄今只有五十多年的历史。而《犯罪被害人学导论》自出版后却不断再版,自1984年首次出版后,不断加入新的资料和数据,本书已为第6版,并还在更新之中。这一方面说明了犯罪被害人学的迅猛发展,另一方面也充分显示了本书举足轻重的学科地位。 纵观全书,本书内容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内容全面,时效性强。本书不仅包括了犯罪被害人学的所有基础研究内容,还涵盖了当今美国犯罪被害人学理论和实践的*热点问题。 ●资料丰富,真实可信。本书采集和分析了大量来源可靠的文献资料和统计数据,使得作者的分析有理有据,也为读者深入了解美国社会刑事治安状况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阐述客观公正,分析发人深省。本书对有争议内容一概

    • ¥48.2 ¥62 折扣:7.8折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
    •   ( 115 条评论 )
    • (澳)苏通 著,赵赤 译 /2012-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新颖的题材结构以及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从题材结构上看,本书以《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为书名,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涉及方法结构、社会预防、环境预防以及犯罪预防评估等主要内客;第二部分为实践,涉及犯罪预防从理论到政策、公共场所的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社会失调以及犯罪预防的前景展望等主要内容。此外,本书中诸多部分均有针对典型性案例或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条理性概括的分析评述。从上可见,本书不但结构新颖、重点突出,而且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突出特点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界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其次,亚当·苏通等专著的《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内

    • ¥19.3 ¥26 折扣:7.4折
    • 清朝中期妇女犯罪问题研究
    •   ( 43 条评论 )
    • 杨晓辉 著 /2009-09-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是*所属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前身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研究所,创始人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现研究院名誉院长为张晋藩先生,朱勇教授任院长,张中秋教授任常务副院长。研究院现设有法制史、比较法史、法文化史三个研究室和资料室、网络室、办公室、信息交流部。 1985年以来,在张晋藩先生的带领下,研究院(所)承担并完成数十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的研究成果,如《中国法制通史》 (10卷本),其中获奖成果20余项。目前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主持的各类在研项目20项,获得课题经费300余万元,其中*重大项目有“清史。法律志”等。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已出版学术著作100余部、教材30余部、工具书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在国外、境外发

    • ¥24.3 ¥28 折扣:8.7折
    • 犯罪人:切萨雷龙勃罗梭犯罪学精义
    •   ( 221 条评论 )
    • (意)费雷罗 著,吴宗宪 译 /2009-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犯罪学(criminology)是一门在国外产生的重要学科。犯罪学研究的重镇一直在国外,特别是在西方发达国家。中国的犯罪学研究要想得到很大的发展,必须很好地吸收全人类犯罪学研究的精粹。美国等其他国家犯罪学发展的成功历史也表明,翻译国外的重要犯罪书籍,是发展本国犯罪学研究、提升本国犯罪学水准的重要途径。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一直将犯罪学作为重要的出版方向之一,此次将《犯罪学名著译丛》介绍给广大读者,也是致力于发展中国犯罪学事业的重要举措。 收入本《译丛》的名著,主要是根据下列标准来衡量的:一是在犯罪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二是获得过重要学术奖项的;三是统计研究表明被广泛引用的;四是与中国犯罪学的发展关系切的。 本《译丛》是一套开放的丛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将尽可能多地把犯罪学名著翻

    • ¥32.5 ¥45 折扣:7.2折
    • 氮——犯罪2.0
    •   ( 121 条评论 )
    • 〔意大利〕比亚吉奥西蒙内塔邓婷 译 /2016-01-01/ 上海文艺出版社
    • 这不是一本科学专著,而是一部关于犯罪如何像氮气一样,无闻无色无形地透过网络以及科技侵占我们的世界的作品。 全球的犯罪集团现在都可以透过互联网、新媒体以及科技潜入你的生活。在你完全没有察觉时,他们可以透过网络拓展人脉,找到新的同伙,洗钱等等,而警方越来越难侦查这些犯罪行为。科技虽然让我们的世界更方便,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短,但同时这也让犯罪集团更容易营运。他们能够通过网络获得新的武器,扩大他们的市场,处理他们的交易。 今天,不是所有的毒贩都是在黑暗的小巷子里销售毒品,而是在网络上。他们可以透过社交网站跟客户约定交易的时间地点。洗钱也因为新技术变得更加容易,连勒索敲诈也数码化了。同时,网络犯罪也越来越猖獗,从身份盗用到盗刷*,这些可能会比贩毒带来更大的暴利。

    • ¥35.5 ¥45 折扣:7.9折
    • 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京师刑事法文库)(京师刑事法文库(42))
    •   ( 101 条评论 )
    • 徐光华 著 /2009-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根据犯罪进展的不同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在此基础上区别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但何谓犯罪既遂、其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完成并非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的实现,也非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完成,而是体现立法者立法意图的犯罪完成。第二部分,犯罪既遂的范围。第三部分,犯罪既遂的类型。该部分结合不同的犯罪类型,指出了犯罪完成的具体标志。第四部分,犯罪既遂与刑法相关问题。就犯罪既遂与刑法中的相关问题如结果加重犯、共同犯罪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18 ¥25 折扣:7.2折
    • 有效的犯罪预防——公共安全战略的科学设计
    •   ( 175 条评论 )
    • (加)沃勒 著,蒋文军 译,梅建明 译校 /2011-03-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是这本书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加拿大著名犯罪学家欧文.沃勒教授在这本书中,质疑了以美国纽约为代表的那种不断增加警力投入、集中打击犯罪分子的策略,他认为这种策略只会导致更多的人被送进监狱,而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沃勒教授用大量的权威资料分析表明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战略应当从根除犯罪诱因入手。为此,沃勒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本书对于中国读者反思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评价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用科学发展观设计和实施防治犯罪的战略、策略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4 ¥21 折扣:6.7折
    • 目的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库14)(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14))
    •   ( 86 条评论 )
    • 欧阳本祺 著 /2009-04-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目的犯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某种特定目的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该目的要么有助于明确犯罪故意的内容,使此犯罪故意能够很容易地区别于其他犯罪故意,要么能够对犯罪行为的法益侵害性产生影响。断绝的结果犯的目的是直接故意的内容;短缩的二行为犯的目的是故意之外的主观超过要素。对目的犯的研究必须采用类型思维方告。不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不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限制解释;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目的性限缩。

    • ¥20.2 ¥24 折扣:8.4折
    • 刑法总论(第一卷)基础问题及犯罪一般理论
    •   ( 103 条评论 )
    • 乔治·德·菲格雷多·迪亚士(Jorge de Figueiredo Dias) /2021-11-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本书是由葡萄牙科英布拉近代伟大的刑法学家迪亚士经多年教学、研究和实践所融会而成的经典专著,收入大量欧美各国的刑法比较研究成果,对现今葡萄牙和澳门刑法理论影响深远。书中分别从国家法律体系中的刑法和刑法学、刑法的功能、刑法及其适用、犯罪(可处罚的事实)理论的构建、故意作为的可处罚事实、过失犯罪、不作为犯罪和竞合等角度进行研究,对当时欧洲背景下的葡萄牙刑法总论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172 ¥258 折扣:6.7折
    •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程序精要与证据研究
    •   ( 82 条评论 )
    • 刘仁琦舒洪水姚剑 /2016-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作者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的发展历程,并在描绘这一从宽泛到严苛、从粗疏到科学的立法历程中,分析了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的诉讼程序、侦查技术与侦查方法,尤其针对食品安全涉案证据取证的独特困境,提出完善证据的转化和行刑衔接机制和食品安全犯罪司法鉴定的完善措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与渠道、食品安全犯罪的推定与司法认知、证据的审查与证明标准等,从而从程序上探讨了如何既要及时而有效地惩处食品安全犯罪,又保证准确认定涉案人员刑罚、保障涉案人员的人权等问题。为我国在当前形势下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引用了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实际案例,结合多国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学说理念与立法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 ¥28.8 ¥40 折扣:7.2折
    • 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研究
    •   ( 25 条评论 )
    • 毛玲玲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借鉴了“刑事一体化”研究路径,将证券市场的刑事责任问题置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源环境中进行考察,研究证券欺诈犯罪滋生、繁衍的土壤。采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以本土的制度资源环境作为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问题进行研究的背景,结合证券市场的宏观背景、行为背景和专业特点,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与适度性进行考察。其次,结合了公司法、证券法的学科知识,对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剖析,以探讨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合理架构。

    • ¥18.1 ¥23 折扣:7.9折
    • 商业欺诈及其法律控制(西南科技大学法学文库)(西南科技大学法学文库 2)
    •   ( 27 条评论 )
    • 罗泽胜 著 /2009-10-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针对现实生活中商业欺诈泛滥的态势,从厘定商业、欺诈和商业欺诈的概念入手,分析欺诈和商业欺诈的构成要件,试图澄清学术界在此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并以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商业欺诈进行分类。较系统地分析商业欺诈法律控制的客观要求和机制,并围绕商业能力欺诈、商业价格欺诈、商业表示欺诈、商业票证欺诈等几种主要的商业欺诈行为,分析其概念、性质、特征、构成要件、表现形式及其法律控制制度、措施等。本书在商业欺诈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控制制度方面具有诸多创新研究。

    • ¥25.3 ¥30 折扣:8.4折
    • 明代宗藩犯罪问题研究--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
    •   ( 65 条评论 )
    • 雷炳炎 著作 /2014-02-01/ 中华书局
    • 《明代宗藩犯罪问题研究》是雷炳炎先生又一部力作。 《明代宗藩犯罪问题研究》从关注明代宗藩犯罪入手,由制度层面切入,叙述了明宗室分封的由来、王府的规制、宗室分封的规模,介绍了明宗室事务管理的相关机构,讨论了明宗藩地位的变化、政策调整与宗藩改革等问题;对种种宗藩犯罪作了翔实的分析、论述;考察了明廷对罪宗的科刑、处置情况,注意议罪方式、定罚程序的细微变化及惩戒的前后差异;探讨了罪宗庶人的安置和善后管理问题,围绕贬废罪宗的生养死葬、婚嫁、袭封爵等问题分别进行了考证和论述;探寻了明宗藩犯罪的历史根源,剖析了藩府事务处理各环节种种弊窦与宗藩犯罪的关系,对明宗藩犯罪的人员构成和地理分布作了适当分析,对宗藩犯罪的社会影响亦给予了应有关注。

    • ¥65.9 ¥78 折扣:8.4折
    • 间接故意研究
    •   ( 38 条评论 )
    • 李兰英 著 /2006-06-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以间接故意为研究对象的刑法论著。作者综合运用比较方法、实证方法以及心理学分析方法对间接故意理论进行了深刻的透视。广泛借鉴国内外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紧密地结合中国的立法和司法实践,深入探讨了间接故意的本质、构造、判断标准以及在刑法典中存在范围等问题。提出了重新界定我国犯罪故意概念、以综合标准说判断间接故意成立、正确理解“ 意欲”内涵以及解读间接故意犯罪在刑法分则中的分布规律等创新观点。是目前国内部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间接故意问题的专著。

    • ¥13.4 ¥17 折扣:7.9折
    • 犯罪学(第三版)(现代刑事法学系列教材)
    •   ( 644 条评论 )
    • 张远煌 /2015-04-30/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一部兼具知识性和学术性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反映了当代犯罪学发展的*趋势。在犯罪原因论中,引入了“社会反应”的概念,确认在影响犯罪的诸多因素中,传统上只被视为是控制犯罪的积极因素的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也是促成犯罪的因素之一。同时,在对影响犯罪现象的传统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犯罪行为生成机制;在犯罪预防论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情境预防理论;在犯罪现象论中,基于准确描述犯罪现象的需要,对犯罪现象的测量手段和犯罪现象的分析方法,也予以了较充分的论述。

    • ¥39.8 ¥39.8 折扣:10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