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写体例上,本教材共分六章,分别以知识产权总论、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权和其他知识产权(商业秘密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域名权)为次。显然,笔者没有沿袭大多数知识产权法教材在末篇设“国际知识产权公约”或“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来专门介绍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条约的编撰方法。个中缘由有二:其一,笔者很赞同中国政法大学金勇军先生的观点,知识产权法的主要内容属于民法范畴,在其中专门讨论属于国际法范畴的国际条约“似不合适”;其二,国际公约、条约的简介独立成篇,于教于学均显些许枯燥。鉴于此,笔者将知识产权国际公约、条约的重要内容与中国知识产权法相关内容融合.以期让读者在对比中消化国际公约与条约的内容。此外,本教材在每章之首列出“本章重点提示”与“本章关键术语”,
今年是《大清著作权律》颁布一百年。百年来,中国社会经历了巨大的变迁。中国著作权法治在历经变化与沉浮中,走过了自己独特的历史,形成了自身的传统。随着人类进入数字技术时代,中国的著作权法治面临新的挑战,它必须与时俱进,无可选择地进入现代化。 现代著作权法治的发展,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传统思想、传统文化、传统观念对今天、对未来,都具有无法割断的深刻影响。“述往事,以知来者。”唯有廓清历史,才能认识今天,预知未来。梳理总结百年来中国著作权法律的历史,既有长远的经济、政治和法律意义,也有巨大的文化价值。著作权法律文本是研究著作权法律历史的手材料,它反映了当时历史条件下,国家、社会和公众对著作权所能达到的认知水平和表达,也是著作权法律实践的蓝本,对研究法律历史具有特殊的、无可替
全球化时代,知识产权日益成为国家的核心竞争力与重要战略武器。正因为如此,各国竞相制定知识产权战略,以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制度之功能。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我国现行知识产权司法实践特别强调调解,尤其是诉讼调解,这凸显了知识产权纠纷非讼解决机制具有较强的新颖性与现实性。 调解作为在第三方的帮助下由当事人自主决定以解决争端的纠纷解决形式,“可能自从地球上存在三人或多人时就已存在,千余年来,在东亚与非洲得以广泛地实践与运用”。近年来,被誉为“东方之花”的调解,作为一种并非新的纠纷解决技巧日益盛行,重新回到了纠纷解决机制的中心。 该书对外研究现状有较为全面的把握,并在充分吸收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知识产权纠纷的类型化与分流模型,构建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可行的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
《著作权侵权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第2分册)》专论部分设有“审判理论”、“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判定”、“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证据问题研究”、“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法律责任”、“BT、P2P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等栏目,所研究的问题大部分是紧密结合网络环境下外典型著作权侵权纠纷案例进行理论上的思考、分析与研究。专题判解与学理研究部分则设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判定”、“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诉讼管辖模式与举证责任”、“网络环境下著作权侵权法律责任”、“网络环境下著作权犯罪研究”等栏目,选取现实中外发生的典型、疑难或具有重要影响的网络著作权侵权纠纷。
学界对知识产权法经济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最有代表性的著作主要有1996年法律出版社出版的刘茂林先生所著的《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2004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刘华先生所著的《知识产权制度的理性与绩效分析》,以及2005年出版的寇宗来先生所著的《专利制度的功能和绩效》等。本书是在包括上述文献在内的前人成果基础上对知识产权法经济学的继续挖掘,知识产权法的经济分析与知识产权经济的法学分析的双向互动可能是本书的一个尝试。
本书集理论与实践于一体,通过诊所式培训为读者呈现真实的法律事实、案件审判重点与全貌,旨在将知识产权实务机构、科研院校及机关单位的法学教育相结合,提高知识产权人才的综合水平。在广度上,本书从实务出发选取了极具代表性的商标诉讼案例,每个案例对应不同主题、合法来源抗辩、商标权属纠纷等,通过不同主题的案例教学,使读者能够全面学习不同类型的商标诉讼技巧。在体例上,本书从案情简介、法律原理及分析、案件介绍或案件全过程介绍、案件相关问题解析、案件启示与建议五个方面展开,详实地介绍了每个案例的来龙去脉,并且经过分析给出建议,一方面达到答疑解惑的效果,另一方面启发读者展开防止侵权与应对侵权的思考。 在案件内容上,每一个商标案例均有据可查,是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在我国法学三段论逻辑推理的基础上,
《数字环境下中美法律制度比较研究》是作 者李晶晶对数字环境下中美两国法律制度进行比 较研究的成果。以技术进步与法律制度演变之间 的辩证关系为主线,在利益平衡视角下探讨了两国在 扩张、限制以及保护方面对技术进步的 不同制度回应。
本书尝试采用全新的宏观视角重新审视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着力呈现后TRIPS时代国际知识产权法发展演变的脉络与趋势,全面更新国际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重新建构国际知识产权法学研究的理论框架与体系。 本书立足于法学领域,同时广泛借鉴和吸收了国际政治、国际关系、经济学、互联网治理等其他领域的学术观点、理论和数据,直面国际上正在发生的重大知识产权法律问题,提供及时、鲜活的论述与分析。 本书呈现的新鲜的理论、详实的资料.的信息,是呕心沥血、十年磨一剑的诚意之作。
本书分意识篇、法规篇、政策篇和策略篇四部分。意识篇分析了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与我国国情及市场经济规则的矛盾和统一,剖析了知识产权保护与医药及生物技术领域创新发展的特殊关系,澄清了某些认识上的误区。法规篇介绍了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主要内容,即保护的对象、办理的程序和纠纷的处理等,还分析了各种法律法规之问的相互关系,对出现的法规冲突提出了解决建议。政策篇介绍了各种政策中涉及知识产权的内容,分析了它们与知识产权的关系,并对存在的不协调之处提出了自己的建议。策略篇介绍各个层次各个方面的策略,并结合一些案例解析了这些策略的运用方式和技巧。 读者对象:医药及生物技术领域工作的知识产权工作者、科研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及决策层人员。
本书直接从外网站或近年外判例文献精选及大陆法和英美法两大法系20个知识产权法经典案例进行全匿评析,特别是对国外案例的评析,注重联系我国实际,阐述其对我们的启示,提炼对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有益的借鉴经验。本书既为在校各类法学专业学生提供一种全新的案例分析研究和训练模式,也可供实务部门参考。
《法官智库丛书》是一套实践型开放性的学术著作。由上海市三级法院审判经验较为丰富的资深法官编写。“丛书”素材虽多取自于上海法院审判之实践,研究视野却不囿于上海之一域;目标虽着眼于服务司法实践、社会公众之需求,研究内容却不局限于实证之分析,具有的法学理论深度和理论研究成果价值。
本书从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的实务角度,运用大量的案例及数据资料阐述企业如何在专利、商标、商业秘密、等方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运作,指导企业建立起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文化及人才的系统知识产权战略体系本书在阐述知识产权实务运作时,将法律与企业管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从法律的角度阐述规范运作及风险防范,从企业市场营销及行政管理的角度讲述知识产权的运营,实现法律实务与企业管理的深度结合,既是一部法律实务方面的工具书,也可用作企业高层及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书是无人机行业的专利分析报告。报告从该行业的专利(、国外)申请、授权、申请人的已有专利状态、其他先进国家的专利状况、同领域领先企业的专利壁垒等方面入手,充分结合相关数据,展开分析,并得出分析结果。本书是了解该行业技术发展现状并预测未来走向,帮助企业做好专利预警的工具书。
《PCT法律文件汇编(2009)》将PCT体系的法律文件汇编成册,包括《专利合作条约》、《专利合作条约实施细则》、《专利合作条约行政规程》、《PCT受理局指南》、《PCT国际检索指南)和《PCT国际韧步审查指南》。
本书内容和风格自成一体,不是对于商标法律制度的系统阐述,也不是入门或原理类型的著作,更多是对法律精神层面的研究和实践感悟的总结提炼。 本书结合修订的商标法和商标法实施条例,对商标保护政策、保护标准和裁判规则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梳理。 希望本书可以帮助您,在获取商标法相关知识的同时,真正掌握适用法律的基本态度,拥有破解法律难题的足够“武器”以及智慧、经验和方法,能够在商标疑难案件的山重水复中寻得柳暗花明,在彷徨无计时豁然开朗。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专题讲座,从最基础的撰写知识讲起,循序渐进,根据考试题型、应试思路分为十二个专题。专题讲座部分所选案例大部分为根据2006-2011年实务试题的改编,以及根据欧洲专利代理人考试案例的改编。第二部分为2006年至2014年实务试题解析。第二部分的试题尽量保持当年试题的原汁原味,但是由于2006年至2009年的出题风格与2012年至2014年出题风格差距较大,因此根据新的考试形势,对2006年至2009年的试题、答案略为进行了调整,以适应目前的考试要求。
反垄断制度的研究历来处于不同学科、派别的重叠和交汇之间,其特有的开放性和权变性,决定了其边缘性特质,而无法以单一维度予以归纳和概括。将知识产权纳入反垄断法体系予以解读,并非仅仅是同一研究客体在不同领域的堆砌和平推问题,不同进路的视野,或者称之为“眼界”,实则蕴含的是“问题意识”。本书着力探讨了知识产权相关市场及其市场支配地位的确定,以此认清知识产权纠纷所涉时空性条件,并更好地区分在该范围内什么是知识产权的合理行使,而什么又是知识产权市场支配地位的滥用,进而总结出判定的一般规则及其特点所在;还明确了搭售、拒绝许可、价格歧视、掠夺性定价、超高定价、滥用知识产权制度等典型滥用行为的构成要件及反垄断规制的核心点所在,使反垄断执法活动更具科学性和效率性。X后在评述我国相关反垄断立法现状
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格局下,知识产权的概念可谓众所周知,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可能止于表面。由支苏平主编的《知识产权读本》一书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广泛和更深刻地认识知识产权的视角,尤其是向当代大学生
本书以农业行政保护、司法保护为主要内容,分设上下两篇,并收录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司法解释和政策文件等作为附录。行政保护篇对侵犯品种权的表现形式、侵权违法行为的认定、侵权种子的处理,行政调解、行政处罚以及申请宣告品种权无效、更名、驳回品种权授权申请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司法保护篇以当事人争议的问题为核心,介绍了审判机构如何认定违实、采信证据和适用法律。《植物新品种保护案例评析》以38个案例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法律保护精神和制度内涵,较好地体现了法制宣传教育的要求,发挥了案例的警示作用和评析的指导作用,适合各级执法、司法工作人员、种业市场主体和研究咨询服务机构参考借鉴。
本书从知识产权与现代企业的关系的角度出发,就企业中有关知识产权管理和运用的诸多问题展开论述,包括知识产权的地位、有关知识产权的内外部参与者、知识产权管理的架构和阶段等,从理论和实务两个方面细致而深入地阐明了知识产权在现代企业的管理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本书适合于企业管理或知识产权方向的学习者和研究者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