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说明(第二版) 本教材自2019年年底出版以来,已经六次重印。知识产权的基础理论与一般规则,对于知识产权、民法甚至法学的体系建构与完善具有内在的、实质的重要意义。没有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知识产权总论及其对实践的统领力与解释力的思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在科学理性的道路上与时俱进。 本次修订力争全面与细致,大大小小的变动之处颇多,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突出讨论前提与评判标准的重要性,增加有关方法的阐释,帮助读者更容易明白问题之所以是问题,观点为何如此观点的理据与脉络。二是综合传统教材传授共识的要求,同时强化争辩启迪思考与研究型教学的重要作用, 努力展现出全面深入的探索和研究的信息,提升读者的研习效益。三是调整了部分章节的结构与具体表述,也包括个别观点的修订。四是删减并增加
本书是一本专为法学学生、法律从业者和对知识产权法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和理解知识产权相关法律而编写的一本手账式学习笔记。本书通过对《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中的关键条文进行深入解读,帮助读者全面理解条文要点。通过清晰而深入的分析,读者将了解到这些条文的实质意义、背景和实施效果。 本书采用皮面精装,双色印刷,对重点法条进行详细解读,采取双页码面为法条、单页码面为空白笔记页的方式进行排版,以方便读者对法条进行笔记记录。同时,收录了《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相关司法解释,以便读者更好地学习使用。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识到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不断 增长的需求,因此委托创作了本指南。本指南分为两 个部分, 部分包括博物馆知识产权的确定,以及 与博物馆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相适应的 佳管理实践 :第二部分分析了现有的和新出现的商业模式,作为 创造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工具帮助博物馆辨识和抓 住机遇,以使博物馆的各种项目得以延续,并实现其 使命和任务。
作者利用4年的时间进行了认真的研究、思考,发现中国在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是诸多深层原因累积的结果。这一方面表现为我们对知识产权制度的理解和运用仍处于形而上学的阶段,使得社会公众对知识产权制度产生了许多错误、模糊认识;另一方面,中国的相关立法与司法、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甚至法律之间相互冲突,使得知识产权保护制度难以有效地执行和运转,而在司法实践中,执法者又很难将刑事法律与庞杂的知识产权法律结合起来,造成了执法不力、处罚不严等问题。基于这些考量,本书试图打破常规的知识产权、刑法和侦查学研究的模式和樊篱,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国际知识产权制度、刑事司法三个角度观察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究其职能、作用和运作模式,并与中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现行制度以及相关刑法和刑事诉讼法规定结合
本书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基础理论进行科学化的归类和模块化的安排,遵循内在逻辑规律,按照范畴论、变迁论、价值论、体系论和救济论的先后顺序对研究内容依次展开。 本书可供知识产权领域学习者、研究者和实务工作者参考使用。
专利许可合同是指专利权人许可被许可人在约定的范围内实施其专利,被许可人支付使用费所订立的合同。专利许可合同是专利权利用的主要法律形式。鉴于我国理论界把许可合同作为一般的技术转让合同对待,未能将其法律问题研究引向深人的现状,笔者通过借鉴物权法、专利法、合同法的基本原理,运用比较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同时结合传统民法理论对专利许可合同的法律问题加以探讨。全文共分六章。 章为专利许可合同的基本理论,对知识产权许可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探讨。 第二章对专利许可合同的性质功能进行了分析。首先立足于专利权和专利许可使用权的权利特征分析,以此作为起点来分析专利许可合同的功能、性质。专利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在性质上属于支配权、权,具有极强的排他效力;其与物权相比尽管有诸多的个性差异,但确存不
著作权例外是著作权专有权的例外,可作为作品使用者应对著作权侵权的抗辩理由。图书馆可蕈用的著作权例外对图书馆开展资源建设与信息服务具有重要作用。与国外主要国家现行的著作权法律有关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规定相比,我国在此方面的规定仍较为模糊、缺乏,由此给我国田书馆实践活动带来诸多不便。为此,本书在厘清著作权例外和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的理论框架的基础上,归纳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的发展历程、发展特点和发展趋势,以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结合当前国内外图书馆界对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的诉求,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可适用于图书馆的著作权例外立法框架,并从图书馆可适用的著作权例外角度,提出图书馆如何规避著作权侵权风险的有效建议。
《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申请解析》以特种设备许可申请为纲,分别以特种设备概念、特种设备许可项目、特种设备许可范围、特种设备许可分级实施、特种设备许可条件以及特种设备申请程序、申请资料等专题进行介绍,概述每个专题基本内容,说明相关法律法规的主要要求,特别是结合一些文件和规定进行阐述,使读者对每个专题能有一综合性的完整概念。同时将相关法律法规条款或其主要内容摘要于后,以便于集中学习和对照,因此对于特种设备行政许可的申请和管理工作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于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和场(厂)内机动车辆等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检验检测的行政许可作出了明确规定。
本书按先理论、再工具、后实践的顺序布置知识点, 根据企业的发展趋势, 从新创企业的专利布局到应对竞争对手的专利布局, 再到围绕技术标准和海外市场的专利布局进行展开。此外,还从主要技术领域介绍了专利布局的策略, 并通过典型案例讲解、分析了专利布局的具体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