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分别出台了《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标志着我国案例指导制度的正式建立。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案例指导工作的规定》,全国法院在审理与指导性案例类似的案件时,"应当参照"指导性案例。 《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例裁判要旨通纂(上下卷)》共分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反不正当竞争四编;每编由数量不等的指导性案例依据相应法律条款及法条主旨的顺序排列而成;每个案例均有权威出处,并分为基本案情和裁判要旨两部分,裁判要旨是本书的核心内容。 本选题不同于以往的指导案例汇编性著作,它在对既有的知识产权指导案例进行遴选的基础上,更突出了从指导案例中提炼出来的裁判要旨,为广大知识产权领域的法官、律师及其他司法实务人员所的实务工具用书。 同套书中《人民法院刑事指导
“海外现行版权法译丛”之一。内容主要是编译了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现行的主要知识产权法、知识产权公约及实施细则。为了体现知识产权法体系的完整性,还补充翻译了对现行版权法的修改文件或补充性法规。 我国目前对国外版权法的了解十分有限,缺乏对国外版权法的整体性关照,也缺乏对数字时代国外版权法变革的系统深入了解。本译丛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较高的文献资料价值。
科学研究工作是一种以探索自然客观规律与社会演进规律为目的的复杂的智力劳动,是一项艰难苦涩但富有创新价值的研究工作,研究人员必须进行系统的研习和长期的积累,并充分掌握外相关文献与资料,才能从事独立的、创造性的学术研究,从而在各自的学术领域取得骄人的成就。 我很欣喜地看到,我校科学研究院的研究人员,集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者集体智慧,励心创作,出版了他们的学术系列专著——华东政法大学科学研究院《社科文库》辑。这一文库的面世一方面反映了他们努力勤奋的学术精神,同时也反映了他们具有厚实强劲的科学研究能力。 这套文库的辑共包括十部著作。它们当中,既有基础性学术理论研究,也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的实践分析;既有对特定历史时期与学术特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体现多学科与跨学科优势
本书为作者对知识产权价值评估工作中的经验、研究及授课内容的总结。本书分为价值评估、许可权交易、侵权损失、相关附录四部分内容,重点阐述了无形资产和知识产权的定义及相关基础知识、常用的价值评估方法、知识产权开发战略、侵权损失计算和案例分析等内容。介绍了早期阶段技术价值评估中确定困难数据时所应用的扩展与预测模型。旨在为读者提供具备充分理论依据的、实用的、统筹全局的信息,使读者能更好地评估知识产权价值。
本书对基因专利的权利范围和限制进行研究,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对基因专利保护的法律发展进行了分析,梳理了基因作为专利客体的演变历史,对分离的DNA分子满足专利客体的适格性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基因专利的出现对社会生活的冲击。在部分的基础上,第二部分分析了基因作为专利客体与传统客体之间的区别。鉴于此,结合我国目前基因产业发展现状、基因的生物学本质属性,提出了需要对基因专利保护范围进行界定。第三部分分析了目前不同国家对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界定的发展动态,结合实证研究分析了目前我国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的现状,同时从欧美等基因知识产权立法、司法比较先进的国家中汲取经验,对我国基因专利保护范围的界定提出了建议。第四部分分析了基因专利权利需要限制的原因,对基因专利进行限制的历史借鉴,在此基础上探讨分
专利价值的评价和评估是个难题,一直没有普遍认可的方法及标准。2010年6月至12月,由中国技术交易所(以下简称:中技所)启动并完成“专利技术投资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建设研究”课题。本书是该课题的成果。本书针对专利价值分析指标体系、专利组合价值评估体系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给出了整体操作流程,对标准与专利的关系,以及专利纳入标准后对价值分析指标体系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知识产权犯罪的研究有两种路径,一种是犯罪学研究,主要研究知识产权犯罪的成因和对策;另一种是刑法学研究,主要研究该类犯罪的司法实务闷题。本书的研究属于后一种。 我国刑法典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罪共有七项罪名,每项罪名均有若干适用问题。例如,商标类犯罪中的行为对象该如何认定?侵犯著作权罪与非罪的界限该如何划定?假冒专利罪的行为方式该如何确定?侵犯商业秘密罪中的财产损失该如何判断? 本书的研究方法是刑法解释学,解释的对象是知识产权犯罪的刑法条文和司法解释,解释的素材源自实务中的典型案件,解释的方法是刑法学中若干论理解释。通过鳃释和论证、力图在法律规范与实务案件之间找出妥当的结论,以期为司法适用提供有益借鉴。
除理论探讨之外,本书还对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进行了分类整理和总结归纳,提炼出其中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意见和相应分析,体现了商标授权确权司法审查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本书对全国知识产权案件审判均具有较强的参考作用。
曹义怀编著的这本《创造与合理仿造的专利法律实务》向读者提供了一套内容较为丰富、实用的专利知识,指导读者进行科技创新、专利挖掘、专利战略以及如何成功仿造他人专利而不侵犯他人专利权。当然在学习仿造方法后,可以防止他人仿造自己的专利,也可以在仿造过程中进行二次创新。为便于说明问题和增加本书的可读性,选取了大量的案例用于辅助说明。 《创造与合理仿造的专利法律实务》通俗易懂,所选取的案例涉及日常生活用品、交通行业、建筑行业、医药化工行业以及机电行业等,可供各行业人员参考阅读。 读者对象:科研人员、知识产权工作者、企业管理人员及决策人员、高校相关专业师生以及其他对知识产权感兴趣的其他读者
本书在前面版本基础上进行上了全面改版,简要介绍了国内外化学发明专利保护的概况;详细描述了化学领域各类发明专利申请文件的撰写要求和实质审查的具体标准及做法;深入分析了某些特殊化学发明专利保护中的有争议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预测。
本书以新经济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和法学的方法,对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进行深入分析,开创性地构建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强度指标体系,建立了包含内生创新的知识产权经济增长动态模型,揭示了知识产权制度作用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对知识产权制度对我国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进行了实证分析,阐述了知识产权制度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复杂性和两面性,分析了我国知识产权制度未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知识产权制度的政策建议。 本书的有益探索,为研究知识产权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奠定了的基础,并为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供了的理论和实证依据。
内容简介
《专利复审和无效典型案例评析丛书:外观设计专利无效宣告典型案例评析》共六章,分别从保护客体、实质相同和明显区别判断、相同和相近似判断、权利冲突、证据认定以及其他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总结,并甄选了74个案例,对外观设计领域专利无效宣告典型案件的特点和法律适用进行了评析。
本书作者拥有50年的技术评估从业经验,在丰富实践基础上创作并出版了4部著作,本书即为其中之一。本书从发现机会、评估、定价和交易这几方面来确定技术价值。书中详细介绍了行业标准、评级/排名、经验法、折现现金流法、评估方法、拍卖这6种评估方法,以全面的视角提供给读者评估和定价早期科学技术的方法和艺术。全书围绕“机会交易”展开讨论,书中所涉及的途径、方法和工具,是以风险为基础的机会发现、评估、定价和交易中起到指导性作用和重要商业原则为参考,而不是为了消除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