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一部侧重于知识产权保护边界划分的理论与实践兼顾的知识产权法方面的个人专著。知识产权具有专有性,但又承载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领域的使命,在知识产权司法实践中,最重要的是明确知识产权保护边界,以此确认个案中被控行为是否构成知识产权侵权。本书以知识产权保护原理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实践和问题,以及当前知识产权司法政策和司法保护特点,关注信息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出现的新型知识产权问题,对知识产权保护理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与司法政策、新技术条件下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等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本专著通过实证考察分析了中国知识产权行政与司法保护的现状,构建了一套科学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绩效评价反思了现行模式的缺陷与不足,在科学考量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提出了知识产权行政保护与司法保护有机衔接、有效联动的合理化建议,以澄清理论研究的误区,厘清两种保护方式的关系,为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的深入实施和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制定、修改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依据。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认识到文化遗产管理机构不断 增长的需求,因此委托创作了本指南。本指南分为两 个部分, 部分包括博物馆知识产权的确定,以及 与博物馆所承担的使命和任务相适应的 佳管理实践 :第二部分分析了现有的和新出现的商业模式,作为 创造持续稳定的资金来源的工具帮助博物馆辨识和抓 住机遇,以使博物馆的各种项目得以延续,并实现其 使命和任务。
在法治化的进程中,将体育赛事的保护纳入法治化的轨道已不可逆,而在我国立法缺位、司法模糊化的现状下,对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进行研究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本文主要寻找体育赛事知识产权的保护的法理基础,构建体育赛事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解决司法实践中棘手的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保护问题,并为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保护提供必要的立法建议。本文将重点对体育赛事品牌知识产权的内涵进行分析,主要包括体育赛事转播权、体育赛事品牌与体育赛事商业秘密,分析各类体育赛事知识产权的特点及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寻找体育赛事知识产权的一般模式及一般路径,并在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下,结合我国体育赛事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的特殊性及域外知识产权保护实践,有针对性地深入探讨优化我国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保护的具体路径和方案。
本次修改主要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大 放管服 改革力度,优化营商环境,专利代理人的称谓改为 专利代理师 、放宽专利代理行业准入等。修改的主要内容和亮点如下: 一是简政放权,支持创新创业,减轻群众负担,激发市场活力与创造力。包括取消代理机构设立审批的省级初审;放宽代理机构组织形式要求;简化考试报名条件,取消申请代理师资格应当具有工作经验等要求;取消不必要的证明材料。 二是放管结合,加强日常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创新主体合法权益。包括管理部门应当采取随机抽查方式,对代理机构和代理师的执业活动进行检查、监督,并向社会公布检查、处理结果;支持创新,鼓励代理机构和代理师为小微企业以及弱势群体提供代理援助服务;健全执业规范,要求代理机构建立健全利益冲突审查制度;完善关
《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章数字化时代著作权保护的新形势:权利保护与产业发展相博弈;第二章数字化时代著作权保护模式之探索;第三章数字化时代著作权维权之道——集体管理;第四章我国现行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失灵;节我国著作权集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对于中国知识产权合理保护水平的评判一直存有 广泛争议。詹映编著的这本《中国知识产权合理保护 水平研究》尝试综合运用法学分析方法(包括比较研 究方法和文本分析方法)、统计学方法和经济学方法 ,分别从三个维度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作实证研 究:,对我国知识产权的立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包括知识产权法立法水平的国际比较和知识产权相 关法律和政策的制定情况;第二,对我国知识产权司 法保护水平进行统计分析,以考察我国知识产权保护 水平的实际状况;第三,对我国知识产权立法保护水 平和执法保护水平进行定量测度,进而运用计量经济 学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对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水平 的适度性进行分析。
本书是应理工科类普通高校本科学生知识产权教学需要而组织编写的。本书在概括介绍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基础上,按照理工科人才运用知识产权的实际需要,将有关知识产权知识分为知识产权的取得、保护、商业运用等相关部分分别进行介绍。具体内容包括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其他知识产权,知识产权取得的条件与程序、知识产权取得的管理体制、知识产权取得的中介服务,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网络环境下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出资与质押、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谈判、知识产权商业运用中的特殊问题。 本书也可以作为高校其他专业本科学生学习知识产权的教学用书和参考读物。
本书聚焦于BLM(Business Leadership Model, 业务领先模型)在业务战略管理领域的具体应用,从一个业务经营者的角度重点阐述了业务战略管理三部曲—一战略设计、战略解码与战
《知识产权读本》在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双重格局下,知识产权的概念可谓众所周知,但公众对知识产权的了解可能止于表面。《知识产权读本》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广泛和更深刻地认识知识产权的视角,尤其是向当代大学生普及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具体包括三类知识:知识产权的概念、起源和发展等基础性知识,我国知识产权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等专业性知识,知识产权运用、信息分析和价值评估等技术性知识。《知识产权读本》同时提供了一些与知识产权相关的典型案例,启发大学生在生活中树立知识产权意识。
《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是日本著名专利法专家、技术史专家、前日本通产省专利厅评审部主任评审员富田彻男先生大作,由辽宁师大廖正衡先生组织翻译为中文出版。本书以日本为例,详细记述日本 二战 后如何发展经济与技术的过程,特别在专利技术领域,如何与美国针锋相对进行抗争,书中的记录详尽完善,还坦诚披露国际间专利斗争的一些鲜为人知的情况。日本以 二战 战败国的惨状,国家经济整体凋敝的现实,告诉世界:日本国家还要发展,技术还要壮大,那么,如何与诸如美国这样的技术大国进行贸易,贸易的策略,以及政策推进都有什么?有哪些措施?书中记录了日本使用一系列方法抗衡美国的国际技术霸权,今天读来令人思虑良多。日本的经验,对于中国而言,不无借鉴价值。新中国专利制度建立于20世纪末叶,经过20年的发展,技术主义似乎并没
《著作权应用与维权知识手册》旨在向作家、编剧、舞蹈家、摄影家以及文艺团体、协会等从事文艺创作、管理工作的不具备相关法学背景的人员普及著作权法知识。通过知识介绍与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就与文艺创作和开发过程中与著作权权利保护相关的一系列重点问题进行讲解。 本书就相关著作权重点问题设计问答一百二十问,采编典型案例三十六个,基本囊括了与文艺创作和开发过程中的著作权重难点问题。
数字技术创造出来的互联网正在不断地撼动着以往的各种制度。著作权制度也概莫能外,即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正在对著作权制度产生深不可测的影响。在此之前,不论著作权问题多么严重,它都只是我们这个社会的部分问题;但是随着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发展,情形为之一变。在今天,即使说,在数字技术和互联网支配下的信息社会中,著作权问题已经由社会的部分问题转变为社会的整体问题也不为过。现在,任何人都可以依托数字技术向世界上的任何人提供语言、照片、画像等作品。互联网是24小时开放的著作权社会。这就是我们正在体验着的现实,它意味着极具魅力的社会的出现。但随之而来的是在著作权的管理、实施和保护等方面正在遇到非常麻烦的问题。因为以往的著作权交易无法充分应对数码技术和互联网。今天的著作权面临的被任意复制的威胁,
本书版、第二版分别在2002年和2005年出版后,由于内容新颖、实用而受到广大读者的好评。 本书第三版在基本保留第二版内容的基础上,对第三版的部分内容作了删改和增补,使全书观点更新颖,引证法律更充分,章节布局更合理,语言表述更简练。 本书从婚姻家庭的理论、婚姻关系、家庭关系、继承关系、涉外婚姻及继承的法律适用等方面,对我国的婚姻家庭法进行系统的阐述,同时,对一些法律尚无规定但在现实生活中产生的社会现象也作了分析和论证。 本书内容新颖,体现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既适合高等院校法学专业的学生作教材,也适用于非法学专业的学生作教学参考书,对广大公民维护自己的婚姻家庭权益和司法人员的司法实践也有指导意义。
本书重点在于解决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价值评估、风险防范,以及面临的担保歧视问题,对缓解具有知识产权优势的中小企业的资金困难局面,推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具有积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作用。本书力图在知识产权质押的制度设计的创新模式上寻求突破,并在知识产权质押的法律风险防范方面进行具体的研究,同时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理论和法学理论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在学科交叉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专利行政保护与专利司法保护共同构成了中国双轨制的专利保护制度。专利行政执法程序相对于司法程序具有便捷性、低成本等优势。研究专利行政保护制度的发展历史、法律体系以及专利行政保护的典型案例,对于理解专利行政体系的制度设计,明确专利执法的原则和程序,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务价值。 本书在对中国专利制度,尤其是专利行政制度进行概括介绍的基础上,精选了近年来专利行政程序实际处理的 24个典型案例,分为 发明专利的申请与实质审查 、 发明专利的复审与确权 、 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专利的确权 、 专利行政保护 四个专题,通过专利行政领域资深专家的程序介绍和法理解读,深入阐释了中国现行专利行政制度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