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全书共分上下两篇,共计19个专题,立足于全球视角较为全面地探讨了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国际社会死刑适用标准对于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死刑适用标准之界定等问题。其中,上篇“死刑适用标准之界定:宏观篇”包括12个专题,从死刑适用的国际标准与法的协调、司法视角下的死刑适用标准、死刑案件的证据问题等宏观层面,深入分析并总结了死刑适用标准问题;下篇“死刑适用标准之界定:微观篇”包括7个专题,以微观的视角对故意杀人罪、抢劫罪等具体犯罪的死刑适用标准进行了界定。 本书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得到了欧盟方面的大力支持,并在中欧合作的基础上展开。欧洲著名死刑问题研究专家如英国牛津大学资深教授罗杰尔·胡德先生,英国爱尔兰人权中心主任威廉。夏巴斯教授、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所长阿尔布莱希特教授等
《信访条例配套规定(实用注解版)》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为线索,结合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收录与其密切相关的配套规定,并在此基础上予以精要的实用解答,以便广大读者及时解决常见法律问题。为此,《信访条例配套规定(实用注解版)》在内容和体例上做如下安排: ①法律条文以法律条文为核心,精心标注条文主旨,撰写法律术语、条文注解和配套索引,帮助读者检索和理解相关法律条文及其具体含义。 ②实用问答针对日常生活中的常见法律问题,根据相关规范性文件的具体规定和实务经验编写实用问答,帮助读者防范法律风险和解决法律纠纷。 ③配套规定根据配套索引所列关联法规,收录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部门规章等规范性法律文件,对于新近修改的法律附录新旧条文对照表。 ④法律文
《刑事审判指导系列丛书》计划对刑法分则第三、五、八、九章规定的各类犯罪在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梳理,并结合具体案例加以阐释。编辑宗旨是立足实践,突出实用,重在指导,体现。每册选取一个类罪或者一个具体罪名。内容分为两部分,部分对这一类犯罪或者一个罪名在审判实践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从理论上进行分析和论证;第二部分结合人民法院审理的真关案例及所作的生效裁判,具体诠释在审判实践中应当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法律和司法解释。在案例选择上,主要是编写那些审判过程中存在分歧意见,具有研究价值,刊登后对司法实践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典型案件,编写重点放在案例的判解上。这里所谓的判解,不是重复裁判文书中的论理部分,主要也不是进行学术性探讨,而是围绕各级法院在处理具体案件时对认定定事实、证据、适
《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是公安机关适用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办理刑事案件的重要规章,2020年7月20日修正涉及强制措施制度、受立案制度、侦查制度、涉案财物管理处置机制、认罪认罚从宽、取证规则、公安机关的管辖范围、国际司法协助等。修改后的规定共14章388条。 本书对2012年12月13日修订的《公安机关办理刑事案件程序规定》与2020年7月20日修正的版本逐条进行对照,方便读者正确适用该规定。
本书分四个部分:部分从书证的作用入手,讨论了以书证为中心的局限,进而提出了书证运用的指导原则。第二部分讨论书证的证据能力,重点在书证形式真实的验证、原本对书证真实的作用以及影响书证关联性的两个重要方面。第三部分研究书证的证明力问题,包括实质真实对书证证明力的意义、书证之关于人证的证明力优势、人证对于证证明力的抑制以及涉及书证证明力的法定规则。第四部分讨论了涉及书证的一些特殊问题。在对这些内容进行研究中,本文主要运用了比较法的方法和历史的方法,并结合我国合同诉讼的实际,旨在就正确运用书证,探讨适合我国现实需要的规则和方法。
本书不是一本简单的案例分析汇编,而是以具有某方面刑事程序意义的真实案件为研究对象的学术专著。本书采用了“背景材料一判例内容一案件争议焦点及其相关依据法理分析”的模式,对一些热点案件和典型判例从刑事诉讼程序的视角做了详细分析。 值得强调的是,在每章的判例内容部分,均全文转引了真实案件的裁判文书,且特意地没有作任何缩减、删改。这一方面是出于研究的需要,因为裁判文书是判例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也是想借此为鲜有机会阅读到典型判例的刑事判决书、刑事裁定书的法学研究者、法学院学生和普通社会读者提供一个平台,使他们能够全面地、真实地了解中国法官在审理案件时的基本思路,了解刑事法律在司法实践中的运行轨迹,并向意图对某些具体案件的审理过程与裁判结果进行评价的人们提供一些相对准确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