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稿与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际私法教材》配套使用,是在第一版基础上的全面修订,此次改版特别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合并了5-6章,简化了第13章和第18章,基本删除估计统一实体法内容和案例。第二
本卷主要内容为:由欧盟经验论中国式国际私法、国际选择法院协议效力的法律冲突与法律适用、涉外协议管辖中的"实际联系原则"评述、跨境远程消费者合同的冲突规范重构、人际法律冲突问题研究、欧盟《合同之债法律适用条例》评析、主权财富基金的主权豁免问题探析、论国际邮轮船票上管辖权条款之法律效力、网络隐私保护之国际管辖权厘定研究、刍议排他性选择法院协议的法律适用、WTO与RTAs之间的管辖权冲突与协调、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仲裁规则修改问题初探、论国际商事仲裁程序中的送达问题、国际商事仲裁域外取证探析、论英国法院承认与执行外国仲裁裁决中的公共政策、论国际私法的教学空间及其拓展、美国俄勒冈州侵权及其他非合同诉讼请求的法律选择法等。
本书是司法部课题的很终研究成果。课题组成大多是站在司法实践靠前线的法官,他们有他们看问题的视角。此外,课题组成员还有人事靠前法教学和科研的专家。 本书首先从管辖权概念入手,分别阐述了国家、靠前组织和外国自然人在涉外民事诉讼中的地位,非方便法院原则,平行诉讼,域外法院判决及仲裁的承认与执行,涉外民事公益诉讼,网络争议管辖权等。 该书可供相关实践、教学、科研从业人员及法律专业学生阅读使用。
本书主要汇集了作者过去二十多年中对外国法、比较法、国际私法以及国际统一私法的研究成果,主要收录了《处理涉外继承案件的一般原则》、《运用系统论研究国际私法——兼论国际私法性质、名称》、《国际合同法中“特性履行理论”研究》、《唐朝的涉外法律规定》、《论意大利国际仲裁法律制度》等。其中一些论文系开拓性的研究成果,被认为是国际私法学研究的经典之作,并一直为国际私法研究生所。
本书按照《残疾人权利公约》框架,对应总则、实体权利和实施进行设计,分为三个部分。部分五篇论文,讲述了《公约》的核心原则和特色。《公约》在其序言就提出它是社会发展、人权保障和不歧视原则统领下,世界人权保障历史的一次创举。残障社会模式的认识是推动这次范式改变的理论基础。因此五篇论文围绕《公约》的理论基础,有范式转化的研究和反思,还有目前西方学界引用率的论文,《公约》研究领域最的学者对残障移入联合国人权核心的历史观察,以及对平等权这一残障情境下最复杂的话题的探索。 本书第二部分是对《残疾人权利公约》实体权利的研究,包括了合理便利、法定资格、独立生活、健康权等权利,这些目前也是《公约》最被热议的权利(法定资格2014年4月已经有了《一般性意见》)。通过这些论文,我们可以看到西方社会关注《公
本书包括专题研究:民法法典化;论文;评论;书评等栏目,收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草案》、《财产社会关系论》、《契约责任与侵权责任的竞合之理论上检讨》等。
精选了13篇论文,内容涉及民商法各个领域,包括民法研究、物权、公司法、票据法等方面内容。 《私法》倡导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的学问进行整合性研究,特别重视私法基本理论,是一个非常有创见,有理论品位的学术出版物。事实上,现在提交到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民法草案出现了一些立法随意性倾向,也是缺乏私法一般理论研究,特别提缺乏将私法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的结果,没有对私法制度、私法理论与私法精神的统摄性研究,就很难保证民法典有一个完备的体系,民法也就会失去作为市民社会一般法所应当具有的包容性,也很容易使我们在制定中国民法典的过程中迷失方向。 在这个意义上,作者欣喜地关注着《私法》的诞生与成长,希望《私法》能一如既往地奉行严格的学术标准和严谨的学术规范,为中国法学的发展留下一笔厚重的财富。
本书的立法篇在对中国国际私法立法作全景式扫描的基础上,较为深入、系统地对影响三者关系和谐发展的症结作了全方位、多视角的剖析。本书的理论篇在对中国国际私法理论研究的总体状况、近年来中国国际私法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宏观评述之后,挖掘、梳理了中国国际私法理论研究中存在的倾向性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深层次的诱因作了探究。本书的实践篇立足于中国本土国际私法实践,各专题所选择的案例均为笔者本人作为仲裁员审理或作为专家提供咨询意见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