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好的营商。《 一带一路 营商环境法治保障系列》构建了 一带一路 建设法治保障服务体系,是成员国统一认知和公正高效的司法保障。丛书主要涵盖了产业合作、金融服务、劳工保护、公正司法、纠纷解决等领域的法律实务,旨在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和谐共赢的区域合作大环境。丛书有利于加强中国与 一带一路 沿线国家的 政策沟通 和 法治互信 ,有助于提升我国法律的国际影响力。 本书属于司法制度篇。结合国际私法法律体系,对解决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冲突问题作了适用指引,主要包括冲突规范的运用、涉外民事关系的主体界定、侵权行为的法律适用、海事赔偿责任的种类等。
.
近代中外商约的谈判与订立,鲜有人论及。同类专论,亦属少见。《晚清商约外交》是王尔敏先生独具匠心的力作。作者积数十年之功,在梳理众多原始档案与文献的基础上,探讨了晚清七十年间,中国与西方列强在重大政治事件以外所签订的种种通商条约,论述了商约签订的经过,列强的勒索与愚弄,以及不平等条款的形成,中国利权的侵损。指出:“晚清七十余年间,中国每年之商税漏卮即可抵得上一次鸦片战争之赔款……真是令人触目惊心。因乃著此书,以为国人提示另一种外交领域,其严重性有过于战败赔款。”本书立论有据,论述缜密,资料详实,均见出作者深厚的功力及史学素养。
由聂文娟编著的《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外交学院青年文库》在建构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纲领下,创新性地比较研究了非洲联盟、东南亚国家联盟形成不同人权规范的缘由。非盟在其历史发展进程中逐渐从“不干涉”转向了“不漠视”原则,而东盟却坚持了人权规范中的“不干涉”原则。《非盟与东盟人权规范的比较研究/外交学院青年文库》基于非盟和东盟不同的历史经历和集体记忆,首次从历史怨恨情感这一维度解释了人权规范发展路径的差异。
《美国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政策研究--20世纪40-60年代》以美国如何利用二战为契机介入欧洲国家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殖民地为切入点,以美国如何在二十多年中向欧洲国家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传统势力范围进行扩张为主线,通过分析总结不同历史时期影响美国对非政策的横向国际因素,勾画出美国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取代欧洲列强这一曲折历史进程的来龙去脉。 《美国对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政策研究--20世纪40-60年代》由马凌所著。
《中国文库·史学类:中华民国外交史》是一部专门研究民国初期(1911~1921)外交史的专著。书中细致考察分析了民国政府如何处理与几个主要大国的外交关系,如何应对各类外交纠纷,如何选择外交主攻方向,如何处理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书中总结了民国初期外交的经验和教训,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中国文库·史学类:中华民国外交史》由华文出版社2011年近期新出版。
《中国文库·史学类:中华民国外交史》是一部专门研究民国初期(1911~1921)外交史的专著。书中细致考察分析了民国政府如何处理与几个主要大国的外交关系,如何应对各类外交纠纷,如何选择外交主攻方向,如何处理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书中总结了民国初期外交的经验和教训,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中国文库·史学类:中华民国外交史》由华文出版社2011年近期新出版。
《中国文库·史学类:中华民国外交史》是一部专门研究民国初期(1911~1921)外交史的专著。书中细致考察分析了民国政府如何处理与几个主要大国的外交关系,如何应对各类外交纠纷,如何选择外交主攻方向,如何处理政府外交与民间外交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发表了诸多真知灼见。书中总结了民国初期外交的经验和教训,对后世具有重要的借鉴和警示作用。《中国文库·史学类:中华民国外交史》由华文出版社2011年近期新出版。
“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维持着美国霸权的权力结构,体系的演变主要集中在规范和知识结构方面,而这一演变的动力来自行为体的实践。行为体通过认知实践,对国际权力结构、在国际体系中的身份、责任与使命形成相对稳定的认知;通过话语实践,形成体系内的主导话语,构成国际体系的共有知识,并据此建立起国际体系的规范结构,为国际秩序的演进提供具有合法性的规范;通过行动实践,不断生成和发展国际体系的规范结构,推进国际秩序的演进。”是来自赵进军主编的《外交学院2011年科学周论文集》中“冷战结束后国际体系演变的基本特点”的节选部分。
罗俊翀编*的《移民的政治参与(美籍华人与美中关系研究)》从美国少数族裔群体对美国对外政策的参与为切入单,围绕美国制定对华政策的影响因素,美籍华人参与美中关系的资源、路径、方式进行分析研究,全面论述美籍华人的政治参与及其对美中关系发展所起的作用。本书以美国多元文化外交政策和少数族裔群体参与美国与其祖籍国对外事务为背景,借助少数族裔群体参与美国对外政策研究的有关理论,分析作为美国众多少数族裔群体之一的美籍华人对美中关系参与的背景、方式、资源、路径,以及前景与局限性等,是对以国家、政府为主要分析对象,以高级政治为主要分析内容的美中关系研究的重要补充。另外,随着国际关系研究分析层次的回落,从国内问题人手、从族裔与人的分析层次分析国际问题成为研究的新视角,本书也是对这一新视角的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