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信著的《城镇绿地景观设计研究》详细的介绍了城镇规划中园林与景观设计的近期新研究成果。涉及自然、人文、空间、植物、建筑等元素的关系。全书插图采用原创手绘,解析了园林绿地与景观的结构。书中还附有丰富的实践案例,生动还原了城镇绿地景观系统的形成过程。
本书是作者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宜居村镇设施配置技术研究与示范”(2014BAL04B04)的基础上进行的梳理和总结。书稿对我国农村各类配套设施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对农村基础设施配套总体水平进行了评估,提出了建设“宜居”型村镇的指标体系,并从实施层面提出了各种设施配置的标准和技术手段。
本书主要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主线,介绍智慧建造基本知识,包含以下几个方面:智慧建造相关概念、智慧建造与传统建造的区别与联系、国内外智慧建造的发展;智慧建造应用的基本知识包含智慧建造应用相关概念、智慧建造在
《国家步道规划:理论·技术·实践》通过中国、美国步道经验比较借鉴,步道、绿道的比较分析,提出中国步道的概念、分类、等级划分和对中国国家步道的发展建议。 结合海外经验与中国步道规划实践,构建步道规划的理论框架,提出步道规划的层次划分、不同层次步道规划的原则与主要内容,提出步道线路规划、步道服务设施规划的主体内容。基于3S(RS、GIS、GPS)空间技术构建步道规划的技术方法体系,将3S空间技术集成应用于步道规划全过程,包括调研分析、条件j平价、步道线路规划、步道设施规划、规划成果展示等阶段。 基于上述步道规划理论框架与技术方法,成功编制完成《北京市旅游休闲步道总体规划》《顺义五彩浅山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北京昌平国家登山健身步道规划》,并将以上三个规划的主体内容,作为《国家步道规划:理论
本书是“乡村规划建设”系列读物第9辑,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江苏省城乡发展研究中心、江苏省乡村规划建设研究会、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编。本辑以“探寻乡村振兴之路”为主题,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探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下乡村建设的策略路径,以期为实践者提供理论启迪,为研究者提供实践思考。具体包括“主题文章”“调查研究”“实践探索”“乡村规划”“乡村治理”“人文随笔”六大板块,共19篇文章。
乡村是人类古老的聚落形式,也是当代人居环境的重要组成。但相对于城市而言,我们对乡村的认识和理解还很肤浅。 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和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亟须汇聚各界力量、熔铸学术智慧,共同关注乡村,合力推动中国乡村发展与人居环境的改善。《乡村规划建设》以专辑形式,聚焦当前乡村规划建设领域的重点、热点问题,邀请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和乡村规划建设实践者,进行广泛深入的探讨,以期对我国乡村规划建设的研究和实践有所助益。 本书是《乡村规划建设》第8辑《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由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主编,内设学术研讨、路径探索、实践案例、行业信息、人文随笔五个栏目。
本书通过介绍绿道有关概念和相关的规划设计理论,以及绿道的生态设计方法等,结合有关研究,构建了绿道规划设计理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结合新农村建设的实际,提出了乡村绿道的概念、分类,建立了乡村绿道发展模式和有关评价指标,并运用了大量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应用,指明了乡村绿道的规划建设对改善乡村生态环境、提高乡村生活品质,发展产业经济的重要作用。 本书对于推进绿道理论及其规划设计在中国的发展与应用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的指导意义,对于从事风景园林与景观规划设计以及相关专业的决策者和技术人员具有重要的学习与参考价值。
城市照明工程系列丛书以《城市照明规划设计规范》(报批稿)、《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15、《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2008、《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
本书包括防灾与节能两部分内容;其中,防灾包括地基基础、抗震、抗风、防火、防洪,节能包括围护结构、采暖与炊事、可再生能源利用,分别介绍了经济适用的技术,同时增加相应的工程案例、标准规范和相关政策的介绍。
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是清华大学与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举办的人居环境设计(囊括环境设计、建筑设计、城市规划设计、室内设计)领域的教学年会,本书为2015年中国人居环境设计教育年会暨学年奖论文集,收录了参展高校教师和学生人居环境设计领域的专业论文和专业教学论文。
随着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的全面发展,作者将环境艺术设计的思维方法、设计方法、分类设计方法纳入小城镇规划建设的整体运作中.用艺术设计的观点去审视城市居住建设规划的全过程,希望能在物质空间形态构成之初、之后,对城市居住区的总体艺术风貌(形象与环境)有一个主动的把握,使城市居住规划与环境在精神理念和民众行为规范(文明家质)上有一个大的飞跃,一改现代居住区千城一面、建筑缺乏文化、无形象感的被动局面。同时,它也会促使传统文化与地方民俗结合起来起,加强环境保护,治理环境污染.使地球环境向着生态平衡的方向发展
首先,本辑呈现了近期新的世界各地高层建筑建设的近期新动态。接着,哈德逊城市广场作为本辑的案例研究对象,探讨了在纽约曼哈顿西区,建设高密度可持续社区的任务与策略。然后一些从纽约展开的一些论文也十分有吸引力,如曼哈顿的高楼经济,高层建筑如何为城市基础设施的纵向延伸提供空间等。很后纽约的高层建筑统计为了解纽约高层建筑的建设高度、时间等内容提供了一些数据和图表分析。
《市政工程识图与工程量清单计价(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根据《建筑制图标准》(GB/T50104—2010)、《总图制图标准》(GB/T50103—2010)、《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GB505002008)等现行标准规范编写,主要阐述了市政工程制图与识图基础、市政工程工程量清单编制、土石方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道路工程识网与工程量清单计价、桥涵工程识图与工程量清单计价、隧道工程识图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市政管网工程识图与工程量清单计价、市政地铁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钢筋与拆除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市政工程竣工结算、清单计价模式下市政工程招投标。 曾昭宏主编的《市政工程识图与工程量清单计价(高等学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可供市政工程造价编制与管理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学习时参考。
作为一位的研究者,作者并不企图回答“城市是什么”这样的大问题,他向你细细描摹的是十座不同时空中的城市,具体而微的城市,进入我们视觉和心理经验的城市:西安,徽州,雅典,元上都,威尼斯,德累斯顿……“左图右史”。在本书中,城市并不简单“是什么”,它既是我们给它起的名字,也是它所经过的事变的痕迹;既是永存的,又是变化的;既是客观的和身外的世界,又是我们感受到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