酵母是与人类文明发展关系 密切的微生物。早在千年之前,人类就开始用它酿酒、发酵面团。在认识到它的“真面目”后,它被广泛用于食品工业,被细胞生物学家和遗传学家用于探究生命的奥秘,成为 重要的模式生物之一。酵母还被用于制造拯救生命的药物如胰岛素等,以及生产有助于拯救地球免受 变暖影响的生物燃料。当然,由于某些种类的酵母具有致病性,人类与致病酵母的斗争也贯穿了人类的历史。 作者认为,我们对酵母如何重视都不过分,因为对它的发现和利用深刻地改变了人类历史。本书引人入胜地融合了科学、历史和社会学,探索了人类与酵母之间丰富、奇异且 共生的关系,以生动的叙述,引导读者认识这种既熟悉又陌生的微生物。
《分子细胞学与疾病》内容较为系统、全面,具有科学性和实用价值。全书分为十九章及附录。本书以细胞结构为主线,联系功能及分子水平的内容,将细胞生物学的新进展和分子水平的新理论相结合,侧重于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并尽量增添与医学及疾病有关的内容,以便进一步从细胞和分子水平阐述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疾病的诊断与防治,使之成为真正具有医学特色的一本分子细胞学的参考书和教材。 本书适应医学院校研究生、进修生、青年教师及有关专业科技工作者的需要,不失为一本难得的有价值的参考书。
本书主要包括绪论,原核微生物形态、结构与功能,真核微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病毒和亚病毒,微生物的营养,微生物新陈代谢,微生物的生长,微生物遗传与育种,微生物生态,微生物进化、分类和鉴定,免疫学概论,工业微生物,食品微生物学等内容。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现代微生物的发展方向和新知识。本书还着重介绍了遗传学和免疫学等方面知识。 本书可作为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生物技术以及农学、医学相关学科专业的基础可教材,亦可供从事相关专业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全书分上、下两篇,共十章。章明确了外来有害生物的概念及含义,并概述了外有关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研究的现状及进展;第二章详细分析了山东外来入侵有害生物、引入的潜在危险性外来有害生物、口岸截获的外来有害生物的种类与分布;第三章研究了山东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各种途径及入侵机制;第四章综述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对山东的危害,建立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经济损失估值方法,并估算了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给山东造成的各种经济损失;第五章提出了山东外来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对策和建议;第六至第十章分别对入侵山东的12种有害病原微生物、65种外来有害植物、27种外来有害动物以及山东引入的22种潜在危险性植物、6种潜在危险性动物和山东口岸截获的4种有害病原微生物、52种有害植物、28种有害动物的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寄主、危害、传播途径、
本书以ISO 15189的管理和技术要求为蓝本,编写了微生物实验室的管理程序和标准操作规程文本。本书共六章,分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大部分。部分为管理要求,分为组织管理、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三章;第二部分为技术要求,分为检验前、检验中和检验后操作程序三章,其中检验中操作程序又分为微生物检验仪器标准操作规程、常用培养基及试剂配制标准操作规程、生化和血清学试验标准操作规程、临床微生物检验基本技术标准操作规程、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临床微生物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药物敏感试验标准操作规程和医院感染监测标准操作规程,共8节。 全书条理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指导性强,很适合正在或准备参加ISO 15189认可的医院微生物实验室作为指导书,又可作为基层医院微生物室常规工作的管理规范和操作手册,还可作为微
在自然界里,有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这就是微生物。本书以漫画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细菌、病毒、真菌以及相关感染病的常识,阅读后大家会发现,小小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竟是如此密切。
《医学细胞生物学实验与习题》适合于高等医学院校各专业的本科学生使用,也可供其他院校的相关专业的教师和学生选用,还可作为医院的临床医生、科研人员的参考书。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医学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的基础。医学细胞生物学是一门发展迅速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本教材结合高等医学院校五年制(本科)学生医学教学培养计划编写了20个基础实验,内容包括医学细胞生物学基础实验和现代分子细胞生物学实验。教材详尽地介绍了实验的基本原理、实验的操作方法及实验基本技术并附实验思考题和新编《医学细胞生物学》教材的习题和解答,供学生参考练习。
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会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的动手能力,特编写这本实验技术教材,它适合于生物、医药院校的本科生、研究生选用。 本实验技术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主要讲述常用而基本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它的内容包括质粒DNA的制备;DNA的重组;基因的转化及表达;核酸的序列分析以及生物大分子印迹技术等等。特点之二是增加了新内容。在原有的基础上增设了双向电泳、脉冲电泳及毛细管电泳,又编入了植物基因工程中的若干个实验。我们又将《高级生物化学实验教程》一书中分子生物学部分实验选入本书中,使本书保持了系统性。我们收录了卢圣栋等编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中部分常用缓冲液及试剂的配制作为本书的附录,从而完善了分子生物学的实验内容。特点之三是具有很强的可靠性。被编入的实验内容是
为了贯彻《条例》的精神,适应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较高生物安全素质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进一步推动我国防病治病和卫生科学研究工作,规范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工作,卫生部科技教育司于2005年组织编写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教材(版)。第2版的编写仍以《条例》为指导,在保留版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对卫生部近期公布的有关管理文件的讲解,以及危害评估的范例等内容。针对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的实际情况,参考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家的相关资料,在内容的设计上更加注重了实用性。本书主要用作各级各类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工作人员生物安全培训,也可供医学院校学生参考学习。
本书用简明易懂的方式阐述了人体和病毒之间复杂且迷人的关系。作者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用历史事件为引,用战争策略作比,向读者展示人体和病毒是如何“相爱相杀”的。作者不仅诠释了许多科学理念(病毒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病毒学的发展进程、人类与病毒紧密而微妙的关系,还讲述了他从医以来的难忘经历和对有关病毒的科学研究、医药伦理、社会事件等方面的思考,这些内容使该书在目前有关病毒的著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是一次病毒学知识的深度之旅,它让我们明白如洪水猛兽般的病毒有时候比想象中的 加平和无害。
生物物理学是20世纪50牮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以物理学的思想、理论和方法研究生命现象的一门边缘学科。它的出现不仅推动了整个生命科学向更为和定量化的方向发展,而且对于医学的认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手段的现代化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医学院校的学生需要学习生物物理学知识和技术的必要性已被逐步认识和接受。 为了满足医学生物物理学教学的需要,我们在北京医科大学二十多年教学的实践基础之上,组织了本校生物物理系7位教授和2位副教授共同编写了本书的版。我们的主导思想是,既要比较系统地介绍生物物理学本身的理论框架,也要照顾到医学实践的需要,同时又要尽可能避免和其它基础医学学科不必要的重复。另一方面,技术在生物物理学的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为了避免在讲述本学科各章内容时技术原理及方法占去太多时间,
《肠道沙门氏菌分子检测与分子分型》共分六章,分别由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出入境检验检 疫局、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的几十位长期从事食品微生物检验检疫的一线技术人员编纂而成。全书在全 面详尽地介绍了国际上先进的病原菌分子检测与分子分型的技术原理的基础上,又以肠道沙门氏菌的几种 强致病性血清型作为实例,阐明了不同检测技术的具体应用,力求在理论及实践的两个层面上深度剖析国 际主流的分子生物学检验检疫技术。 《肠道沙门氏菌分子检测与分子分型》可以为质检、卫生、工商、农业、环保、科研院所、高校、企 业等部门从事食品安全、食品科学、生态环境安全、生物技术等专业人士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工具。曹际娟 负责本书主编工作。
在自然界里,有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这就是微生物。本书以漫画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细菌、病毒、真菌以及相关感染病的常识,阅读后大家会发现,小小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竟是如此密切。
《国家抗微生物治疗指南(第二版)》分四部分,部分为各种微生物感染目标治疗;第二部分为各种感染性疾病经验治疗;第三部分为儿童感染性疾病治疗相关内容;第四部分为抗微生物药物药学与药理学和安全性内容。
本书用简明易懂的方式阐述了人体和病毒之间复杂且迷人的关系。作者从生物医学的角度出发,用历史事件为引,用战争策略作比,向读者展示人体和病毒是如何“相爱相杀”的。 作者不仅诠释了许多科学理念(病毒学、遗传学、免疫学和微生物学)、病毒学的发展进程、人类与病毒紧密而微妙的关系,还讲述了他从医以来的难忘经历和对有关病毒的科学研究、医药伦理、社会事件等方面的思考,这些内容使该书在目前有关病毒的著作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这是一次病毒学知识的深度之旅,它让我们明白如洪水猛兽般的病毒有时候比想象中的 加平和无害。
在自然界里,有一大类生物群体,它们个体微小,用肉眼无法看到,这就是微生物。本书以漫画的形式,详细地介绍了细菌、病毒、真菌以及相关感染病的常识,阅读后大家会发现,小小的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竟是如此密切。
本书介绍了有关实验动物与动物实验方法学的基本理论、质量控制、动物实验技术等内容,分为上篇实验动物和下篇动物实验方法学,共十七章,包括实验动物分类、常用实验动物、实验动物环境及设施、实验动物营养与饲料、实验动物的选择及应用、影响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的因素、人类疾病动物模型、转基因动物与克隆动物,以及动物实验技术、动物实验的规范化管理和动物福利等。本书选材新颖,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既有系统的理论知识,又有较详细的实践操作技、既着眼于当前实验动物在生命科学领域中的应用,又关注实验动物学的学科发展趋势。本书可作为高等医药院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实验动物学教学用书,也可作为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以及实验动物科技人员和动物实验人员的实用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