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作者均为我国著名的儿科感染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方面的专家,编写此书的目的是让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在短时间内掌握疾病相关知识并在实际工作中参照使用。这是一本实实在在的“大家”为大家所写的“小书”。殷切希望《儿童腹泻病诊治掌中宝》能对广大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和教学工作有所裨益,并恳请读者对书中不妥之处予以批评指正。
儿童五官保健与疾病防治,金曦 著作,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新华书店自营店】 作者 金曦 著作 原价 ¥16.00 出版社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4-01-01
《温病条辨》内容简介:清·吴瑭著,详论温病证治。吴氏参考仲景、刘河间、吴又可、叶天士等人之说,刨三焦辨证学说,并创制与化裁了许多方剂,其中银翘散、桑菊饮、清官汤、连梅汤等均为后世常用的名方。《温病条辨》效仿张仲景《伤寒论》的做法,以条文分证,使读者便于记诵。条文后又自加分注,使读者一目了然,便于理解。是中医院校师生及临床工作者的中医经典书籍。《温病条辨》不作繁琐考证,不做白话译注,对全文采用大字排版,对具体方药用小字排版,使版面层次清晰,便于读者诵读。
《小儿病源方论/中国古医籍整理丛书》为宋代医家陈文中所著。全书一卷,后经明人熊宗立类证析为四卷。卷一为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候,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保养要点。卷二为形证门和面部形图,提出了儿科简易有效的诊断方法。卷三为惊风门和方药,强调(急惊属阳属腑,当治以凉;慢惊属阴属脏,当治以温)的观点。卷四为惊风引证和痘疮引证,以病案说明小儿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药。全书有论、有方、有案,颇具特色。本次整理以宛委别藏本(收录熊宗立明成化三年丁亥类证本)为底本。
《小儿病源方论》全书一卷,后经明人熊宗立类证析为四卷。卷一为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候,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保养要点。卷二为形证门和面部形图,提出了儿科简易有效的诊断方法。卷三为惊风门和方药,强调“急惊属阳属腑,当治以凉;慢惊属阴属脏,当治以温”的观点。卷四为惊风引证和痘疮引证,以病案说明了小儿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药。全书有论、有方、有案,颇具特色,对后世儿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校注以宛委别藏本(收入熊宗立明成化三年丁亥(1467)类证本)为底本,以明正德戊辰(1508)存德堂新刊本为主校本,以日本元禄癸酉本(1693)为参校本。
《小儿病源方论》全书一卷,后经明人熊宗立类证析为四卷。卷一为养子真诀及小儿变蒸候,论述了小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和保养要点。卷二为形证门和面部形图,提出了儿科简易有效的诊断方法。卷三为惊风门和方药,强调“急惊属阳属腑,当治以凉;慢惊属阴属脏,当治以温”的观点。卷四为惊风引证和痘疮引证,以病案说明了小儿的病因、诊断方法和治疗方药。全书有论、有方、有案,颇具特色,对后世儿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次校注以宛委别藏本(收入熊宗立明成化三年丁亥(1467)类证本)为底本,以明正德戊辰(1508)存德堂新刊本为主校本,以日本元禄癸酉本(1693)为参校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