颊针疗法是指在人体面颊部的特定穴位上针灸或按压、磁疗、激光等治病保健的方法,是针灸的新技术。颊针理论来自全息论,在面颊部存在着反映人体各部位的缩影。本挂图是通过对颊针的穴位解剖定位的展示,方便作者记忆
承淡安(1899一1957)致力于针灸临床与教学30余年,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颇丰,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领域的带头人。他吸纳日本学者对于中医经络腧穴等的现代研究成果,并积极开展中西医汇通实践工作。 承淡安编著的《承淡安中国针灸学》分针科学、灸科学、经穴、治疗4篇,将针灸疗法的基本知识、临床应用手法、科学实验以及临证要点等,予以较详尽的分析和叙述,特别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尤以取穴方法细致详明,并附以插图,帮助初学者解决取穴认穴的困难。为便于中西医生学习针灸疗法,又于治疗篇所治疾病按照呼吸、循环、消化等予以分类,采用西医病名,后附中医病名予以对照。此书是承淡安针灸理论与临证经验的总结,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和针灸临床范式,对现代针灸教学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作为初学针灸者的教材
《针灸医案选读》是一部对临床经典针灸医案进行详细剖析阐述的图书。它依据《中医内科学》的疾病分类法,将《针灸大成》、《针灸资生经》、《针灸聚英》、《景岳全书》、《续名医类案》等10余部古代经典著作巾与针灸治疗相关的医案进行归整、阐述,并以《黄帝内经·灵枢》及《经络腧穴学》为依据,将各医案中所提及的重点腧穴的定位、取穴、功用、主治以及操作方法进行阐述,同时对相关腧穴应用进行讲解,以古代经典中的原文记载及歌诀加以补充,使读者对各重要腧穴有较深入而全面的认识,对于针灸医案中所涉及的疑难病症的施治,可在临证时加以借鉴使用。
梁繁荣主编的《针灸学》内容介绍: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本教材适用于中医学(包括中西医结合、中医文献、养生康复、骨伤、全科医学等方向)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马氏温灸法》是天津名医马少群先生五十余年灸疗经验的总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灸法的历史、作用机制及临床中的触诊法、选穴规律、灸治要诀、灸量、施灸的操作和常用穴,下篇为各种疾病的常规灸法及部分病案。马氏温灸法适用疾病非常广泛,不仅是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还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董氏奇穴是一种疗效高,应用容易的针灸之学。有以下特点:穴位分布有脉络可循;穴位命名易于了解穴性及实用;董氏针法不拘补泻,操作简易而疗效更著;治疗注重五行及脏象学说;善于用针刺调理脾胃;善用棱针刺血治疗重病;注重时间节令与针刺之配合,以提高疗效。本书作者长期研究董氏奇穴,临床应用颇有心得。本书就是对董氏奇穴进行整理。
掌握穴位定位是进行针灸穴位治疗的步。人体有十四正经362个经穴,另外还有一些经外奇穴,记忆起来有困难。另外,穴位定位不能停留在文字描述上,必须要落实到人体上,这样在临床实践中才能认穴准确,达到预期的治疗目的。 本书采用腧穴定位标准(GB/T l2346—2006),把针灸歌诀与穴位定位结合起来,帮助大家记忆穴位。全书采用真人拍摄的图片标示穴位,定位更加清晰准确,与临床实际结合紧密。部分重点穴位还配有断面解剖图,进一步加深对穴位定位的认识。希望通过这些手段,使学习者更好、更快、更准地掌握穴位定位,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学习针灸学。
热敏灸是采用点燃的艾材产生的艾热悬灸热敏态穴位,激发透热、扩热、传热、局部不(微)热远部热、表面不(微)热深部热、非热觉等热敏灸感和经气传导,并施以个体化的饱和消敏灸量,从而提高艾灸疗效的一种新疗法,在当前针灸界有重要影响。应用热敏灸技术治疗20余种病症,如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枕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等,大幅度提高了临床灸疗疗效,开创了一条治疗疾病的内源性热敏调控新途径。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方式进行编写,突出实用,着眼普及,不但适用于进农村,进社区,进家庭,让老百姓,也适用于针灸临床、保健、科研工作者阅读。
本书为经络穴位袖珍图卡,每张图卡正面绘出人体的经络及其上的各穴位,背面是相应穴位的介绍,以及穴位对症的疾病。本图卡采用活页设计,方便读者学习、记忆和查阅经络和穴位。适合中医专业学生、中医生、按摩师和中医爱好者学习使用。
本书是《针灸入门丛书》中的一部分,书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简明扼要的介绍常用腧穴300余个和常用经外奇穴,并配有表解,从纵向——十四经络循行顺序,横向——头面、胸腹、上肢、下肢两个方向对所列出的常用穴位的定位、局部解剖、主治功用、配伍使用、针刺方法、禁忌等内容进行了介绍,内容简单实用,语言朴素,避免了一些专业性较强的术语的应用,作为腧穴学的一本人门级图书,适合于刚入学的中医院校学生以及对中医针灸感兴趣的任何没有中医基础的人群学习使用。
梁繁荣主编的《针灸学》内容介绍:针灸学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在继承和发扬古代针灸学术思想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传统与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经络、腧穴、操作技能、治疗法则、作用机制及防治疾病规律的一门学科。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经络腧穴、刺灸法和治疗等。本教材适用于中医学(包括中西医结合、中医文献、养生康复、骨伤、全科医学等方向)专业五年制本科学生使用。
梅花针疗法是中医外治法之一,也是特色疗法,具有简便易学、经济实用、安全微创、疗效显著的特点,特别适合家庭保健使用。本书以图解的形式,介绍了梅花针疗法的基本知识及在50余种内、外、妇、儿、皮肤、五官、泌尿生殖科疾病中的具体运用,内容科学,通俗易懂。可作为基层医务工作者学习及对自我保健感兴趣的一般读者自学自用的参考书。
本书为《中医速查宝典系列》丛书之一,由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资深专家、教授联袂精心编写。编者整理了针灸专家杨甲三教授的取穴方法,用400余幅清晰的图片对取穴方法准确地定位与描述,使读者能直观、形象地学习杨教授的取穴经验并运用于临床。同时,主要介绍了全身十四经穴,以及经外奇穴等近400个穴位的取穴方法。
本书针对近百种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提供多种单穴治疗方案;涉及130多个穴位,对每一腧穴都有的定位、功效说明,详细描述具体操作方法、注意事项、取穴依据。还附有单穴治病的相关歌赋、穴位图、穴位解剖及索引。个别穴位还介绍穴位注射、点按、拔罐、贴敷疗法。力求治法简明、有效、易学、易用,方便低年资临床医师、医学院校教师、学生及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共分三篇,上篇主要是灸法简介,包括艾灸概述、艾灸材料、灸法操作、灸法禁忌和常用养生穴位等。中篇注重介绍十四经灸疗穴位,包括常用灸疗穴位名称新解、穴位定位、具体灸法等。下篇主要介绍常见病灸法养生,包括内、外、妇、儿各科疾病及亚健康、肥胖症的艾灸治疗等。本书旨在通过艾灸这种外治技术,调整体内器官功能平衡,达到防病保健的目的。如果掌握这样一种既方便又实用的技术,会对人们的多种疾病和亚健康起到较好的治疗和调整作用,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我国针灸之学,其由来已远,发展至今已成为一门新的学科——针灸医学。她是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祖国医学的一颗灿烂耀眼的明珠。 30余年来,针灸研究,其中包括理论、临床、器械等方面研究,均取得了可喜的进展,成绩斐然,仅治病种已逾300余种,独具特色的针法、疗法不断涌现,从而为促进针灸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同时,也为众多的疑难病证增添了新的治疗途径和获得康复的机会,深受外医学界的重视和关注。 钩针及钩针疗法是一种新颖的特种针具和特种疗法。90年代初,这一科研成果在浙江省内得到广泛地推广应用,期间曾举办过数十期钩针成果推广班、钩针疗法学习班,其中包括全国学习班。1998年本人出版的钩针专著《中国钩针疗法》受到了医界同道和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自钩针及钩针疗法问世以来,引起亍国外医学界的重视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