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为针灸要旨,介绍了针灸六要、选穴准则、配穴纲要、针刺手技、灸法要诀和针具妙用,对针灸所能应用到的基本功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第二章为针灸秘验,介绍了病位分部、内科疾病、外科疾病、妇科疾病、儿科疾病针灸疗法,对60余种常见病症的针灸、取穴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附有病例。第三章为针灸绝招,介绍了穴位妙用、独特疗法和疾病快速疗法,对某些穴位的非常规应用以及某种疾病的快速针灸治疗方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由于书中介绍了很多特效绝招和方法,如首尾循经取穴、两端循经取穴、远端循经取穴等,涉及到了很多不常用穴位。为了读者使用的方便,对每种疾病都配有穴位图示。需要说明的是,这些图示仅标出了穴位在体表上的位置,至于取穴的深度和行针角度,还需参照书中介绍的内容。
颊针疗法是指在人体面颊部的特定穴位上针灸或按压、磁疗、激光等治病保健的方法,是针灸的新技术。颊针理论来自全息论,在面颊部存在着反映人体各部位的缩影。本挂图是通过对颊针的穴位解剖定位的展示,方便作者记忆
王文远编著的《常见病的一针疗法――单穴疗法验案荟萃》上篇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医学杂志、专业学术会议发表的和作者运用单穴疗法治疗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新穴位、新方法、新成果。主要以验案的形式介绍了每个病的具体治疗方法。下篇简要阐述了临床常见的针刺方法和作者创立的平衡针疗法。
魏稼,1933年8月15日生。少从名医魏荷生叔父学中医,研读经典著作,继承家传医技。50年代初,师从 针灸名家赵尔康、徐少廷学针灸,深得其传。高希言、宋南昌主编的《魏稼教授针灸医论医案选/国医验案奇术良方丛书》为他50多年的临床经验的精选, 部分为医论选,第二部分为医案选。本书的出版为了使 多的针灸学子及研究者了解和学习张老师的学术思想。
承淡安(1899一1957)致力于针灸临床与教学30余年,理论知识与临床经验颇丰,是民国时期中国针灸领域的带头人。他吸纳日本学者对于中医经络腧穴等的现代研究成果,并积极开展中西医汇通实践工作。 承淡安编著的《承淡安中国针灸学》分针科学、灸科学、经穴、治疗4篇,将针灸疗法的基本知识、临床应用手法、科学实验以及临证要点等,予以较详尽的分析和叙述,特别着重于临床实际应用。尤以取穴方法细致详明,并附以插图,帮助初学者解决取穴认穴的困难。为便于中西医生学习针灸疗法,又于治疗篇所治疾病按照呼吸、循环、消化等予以分类,采用西医病名,后附中医病名予以对照。此书是承淡安针灸理论与临证经验的总结,构建了现代针灸学科体系和针灸临床范式,对现代针灸教学及临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仅可以作为初学针灸者的教材
本书为总结和推广悬起灸技术操作而编写,书中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概述悬起灸的起源与发展、主治功用和适应范围,并介绍悬起灸的原料、制作及灸具,讲解悬起灸的分类及操作规范。下篇各论为悬起灸在内、外、妇、儿、骨伤各科的具体应用,主要病症包括:脑卒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痛风等内科疾病;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急性乳腺炎等外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胎位不正等妇科疾病;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等儿科疾病;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骨伤科疾病。介绍各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给出各疾病悬起灸安全操作指导,并附有临床病案,帮助读者理解学
本书为总结和推广悬起灸技术操作而编写,书中分上下两篇。上篇总论概述悬起灸的起源与发展、主治功用和适应范围,并介绍悬起灸的原料、制作及灸具,讲解悬起灸的分类及操作规范。下篇各论为悬起灸在内、外、妇、儿、骨伤各科的具体应用,主要病症包括:脑卒中、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感冒、慢性支气管炎、胃炎、胃下垂、消化性溃疡、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痛风等内科疾病;带状疱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急性乳腺炎等外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胎位不正等妇科疾病;小儿腹泻、小儿遗尿等儿科疾病;颈椎病、肱骨外上髁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慢性腰肌劳损、膝骨关节炎、踝关节扭伤等骨伤科疾病。介绍各疾病的概念、病因病机、辨证分型,给出各疾病悬起灸安全操作指导,并附有临床病案,帮助读者理解学
颊针疗法是指在人体面颊部的特定穴位上针灸或按压、磁疗、激光等治病保健的方法,是针灸的新技术。颊针理论来自全息论,在面颊部存在着反映人体各部位的缩影。本挂图是通过对颊针的穴位解剖定位的展示,方便作者记忆学习颊针穴位的主治功能、取穴原则、操作方法以及作用机制,发现该疗法对某些病症的疗效。
中医名著浩如烟海,积淀了数以千年的精华,养育了难以计数的英才,昭示着绚丽无比的辉煌。历史证明,中医的成才之路,非经典名著滋养下的躬身实践,别无蹊径。如何面对如此庞大的宝库,如何在这个宝库中迅速找到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学者 需要的著作,这是不少中医人士在读书中经常遇到的困惑。 《中医 百部名著》丛书,汇古代名医巨匠临证经验,集当今专家学者集体智慧,有针对性地从数以万计的医著中精选书目百种,采用 版本为底本,认真校勘,合理注释,撰写导言,添加按语,分门别类,结集出版,以方便读者学习和使用。一卷在手,可以获得一把打开某个领域知识大门的钥匙;全套在握,可以获得一组破解整个中医学发展的密码。 所谓“ ”者,学医之人不可不读,业医之人不能不读。此乃学医之门径,业医之津梁,案头之。愿《百
《筋骨疼痛的针灸治疗》(作者何树槐、王淑兰、何斌)以中医理论、经络学说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纲,结合作者50年来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针灸治疗筋骨疼痛八大法则,即祛风法、温经法、清热法、祛湿法、调气法、活
《筋骨疼痛的针灸治疗》(作者何树槐、王淑兰、何斌)以中医理论、经络学说为基础,以临床实践为纲,结合作者50年来临床治疗经验,总结出针灸治疗筋骨疼痛八大法则,即祛风法、温经法、清热法、祛湿法、调气法、活血法、益气养血法宁心安神法和十种针灸治疗的具体方法,即循经取穴法、五输穴法、交叉取穴法、同经相应取穴法、夹脊穴法、阿是穴法阻力刺法、运动止痛法、浅刺法、龙虎交战法,并且在中医理论上做了深入的探讨。 《筋骨疼痛的针灸治疗》详细介绍了针灸临床常见77种病证的诊断、病因病机、辨证治疗和经验体会,是作者治疗筋骨疼痛八大法则和十种治疗方法的具体应用。在经验与体会项目中介绍了作者治疗疾病的实践体会和注意的问题,内容具体实用,是作者数十年经验的结晶。
《针灸入门九讲》分别由“针灸发展趣话”、“经络与针灸”、“针灸与腧穴”、“针灸的方法和工具”、“针灸治疗常见病”、“现代针灸治病机制研究”及“针灸名家医案举隅”、“实体经络理论分部研究”、“针灸歌诀选
《针灸入门九讲》分别由“针灸发展趣话”、“经络与针灸”、“针灸与腧穴”、“针灸的方法和工具”、“针灸治疗常见病”、“现代针灸治病机制研究”及“针灸名家医案举隅”、“实体经络理论分部研究”、“针灸歌诀选讲”九讲组成。 每一讲可以单独成章分节讲述或阅读。前六讲可算针灸入门,后三讲是“提高班”。当然也可以穿插参考学习。全书文字力求生动活泼,重视基础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力求图文并茂,章节独立,易于接受,开卷有益。 当今健康保健知识少见普及,人人希望掌握一些实际本领帮助自己家人和亲朋保持健康,远离疾病。相信本书读后,必能使读者有所收获或启迪,甚至能掌握一些治疗常见病的方法。 《针灸入门九讲》可以作为针灸培训教材,并适宜医学生学习参考,还可用于传统养生保健的入门读物。
指针点穴是一种 具安全性的处病疗疾方法。指针点穴治疗疾病不用药物,也不需要复杂的医疗器具,只需要手指、点穴棒,甚至是一双筷子,通过在病人身体皮肤表面的穴位上,运用一定的指法,就能达到治疗疾病、恢复健康的目的。指针诊疗把博大精深的中医国粹用“大道至简”的方法展示出来,让医者、患者都能同时感受到中医诊疗“随时随地”“一指一筷”“应手而愈”的“快捷神效”。
由诺娜·弗兰格林著的《五行针灸简明手册》为一本针对大众的五行针灸普及读物。 本书旨在把“五行针灸”这一特殊针法介绍给大家,使人们了解它的基本原理,并通过书中的一些病案,认识五行针灸的极大益处,继而愿意体验五行针灸,造福于自身健康。“五行针灸”帮助人体恢复平衡,不仅能治疗生理上的症状如头痛、腰痛等,还能调整心理问题,可治疗抑郁症或帮助人们 好地面对各种精神压力,五行针灸因此成为当今治疗多种复杂疾病的一种 有效的疗法。 刘力红教授高度评价五行针灸:“从专业的角度,此一针法直取经义,守神为务,是直趋上工之针法。而从大众的角度,若能由此渐明五行,则不但生活工作充满乐趣,自身之调摄亦知从何而入了。”
穴位命名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有的根据穴位效用特点,也有的根据道家修身、养生的体会等。作者综合古代天文、地理、音乐等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古典辞章,参考了诸多前贤的著作,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又把现代人的认识和自身在临床中的体会巧妙地结合进去。全书行文通畅、文字精炼,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
闻人耆年著的《备急灸法》为宋代闻人耆年著,1226年初刊。1245年孙炬卿得该书后,合并《骑竹马灸法》《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仍以《备急灸法》重刊传世。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是以灸法为主治疗急性病证的专著,介绍了心痛、牙痛、痈疽、疔疮、腹痛、吐泻等22种急症的灸治方法及急救方法,并附简明图说。《骑竹马灸法》详细介绍了痈疽发背的灸法,取穴方法独特。《竹阁经验备急药方》介绍了36个证候及其处方,包括单方、复方、内服药和外敷药,以及灸法和熏喉法等,多为有效验方。本次整理以清光绪十六年庚寅(1890)影宋本为底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