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谢锡亮编著的《谢锡亮灸法医案》介绍了著名老中医谢锡亮教 授数十年来用直接灸法治疗乙型病毒 性肝炎、免疫性疾病及其他多种疑难病的独特经验以及直接灸法的操作要领和技巧。全书共分五章,、二章简要介绍灸法基本知识,第三章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直接灸法治疗医案,第四章为免疫性疾病医案,第五章为其他疑难病医案。这些医案是运用灸法临床实践的真实记录,是传统医学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生动范例,也是学习灸法的可靠借鉴。《谢锡亮灸法医案》内容简明实用,通俗易懂,所述方法便于掌握,医案记载翔实,疗效确切,对中医临床工作者有重要参考价值,也适合肝炎、风湿免疫性疾病及疑难病患者阅读。
晋代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部针灸专著。它继承了《内经》中脑为阳的六经理论和卫气理论,也吸纳了营气理论。皇甫谧在该书的总论中收录了“十二经脉”,但没有用它去串联全身穴位。元代的《十四经发挥》对后世的针灸理论影响很大。作者滑寿把“十二经脉”正式当做全身穴位的连线。这种变化看起来似乎是针灸理论的进步,然而却是不幸的倒退;因为它把先进的刺穴疗法的理论倒退到古老的刺脉疗法的时代去了。针灸理论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虽然很复杂,但其中有可能与当时药物疗法在医疗中占有*的优势有关,因为做为药物疗法支柱的藏府论并不重视脑的地位和作用。特别是唐朝的王冰在《黄帝内经素问》中片面支持了脑为“奇恒之府”和“脑为阴”的观点,从根本上动摇了《针灸甲乙经》的理论基础。尽管后来《十四经发挥》取代了《针灸甲乙经
针灸治疗学是研究和运用针灸方法治疗各科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是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经络腧穴学》《刺法灸法学》等课程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临床各科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因此,学好本课程对于步入针灸临床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教材分为三篇。上篇为总论,是对针灸治疗学理论的总体论述;下篇是治疗各论,介绍了各科疾病的针灸治疗方法;附篇是参考资料,包括子午流注针法和灵龟八法、针灸临床研究进展。
本书为中国针灸学会发布的针灸服务管理标准,包括针灸临床实践指南制定及评估规范、针灸门诊基本服务规范、针灸技术评估管理规范三个项目。适合广大中医药临床,特别是针灸临床从业者及中医管理者学习参考。
《针灸大全》明代医家徐凤编于正统四年(1439)。是一部以介绍针灸资料为主的著述。又名《徐氏针灸大全》《针灸捷法大全》,共6卷。卷一包括针灸经穴、针灸宜忌及治疗歌诀;卷二为《标幽赋》全文及注释;卷三载金针赋及子午流注之法等;卷四有窦文真公八法流注、飞腾八法歌及八法主治的各种病证及所用配穴;卷五载周身折量法、取周身寸法及全身各部十二经穴位置七言诗;卷六为点穴、艾炷、壮数避忌、灸疮保养、要穴取法及经穴别名等。除收录多种针灸文字资料外,亦附有插图。 本次整理以明万历三十年(1602)建阳郑氏宗文堂合刊本为底本,以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金陵书林唐翀宇刊本及陈言《杨敬斋针灸全书》为主校本,另有多部 版本作为他校本,考明其文献出处,定其编撰形式,并将全书插图重绘,以简体汉字标识图中文字,为读者
《北京针灸名家丛书·针坛名师:于书庄》分五个章节对其生平和学术成就做了介绍:①医家小传:介绍他从事中医理论和针灸临床教学研究六十余载的经历;②医论医话:介绍其对临床辨证、临证时应注意的内容及针灸疗效影响因素的研究;③腧穴研究:介绍其在腧穴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的探讨,并介绍14个有心得的常用穴;④针法探究:介绍其对针刺方法和手法的独到见解,以及对针刺取效机理进行的研究;⑤临证治疗:介绍其对一些临床常见病的治疗体会和心得,其中包括一些急症和疑难病的治疗,对临床针灸工作者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中风病的针灸推拿预防和护养》以针灸推拿养生为主。主要依据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自主创立的《针灸古籍腧穴主治的计算机检索系统》《中医针灸信息库》(现代)所提供的10万多条数据,根据检索的结果作为《中风病的针灸推拿预防和护养》撰稿的素材,使之更贴近临床,贴近民众。以透视人体话经络养生为主线,对各病症的生理病理进行论述,意在让读者知其所以然,主动的防治疾病的发生。以冀在众多鱼龙混杂、良莠不分的针灸推拿类养生科普书籍中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高式国针灸穴名解》内容从督脉开始到肝经止,对十四经三百六十个穴位的命名进行了解释,并对各穴位的作用和证治也做了说明。《高式国针灸穴名解》综合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而撰成。穴名解释有的根据典籍记载,有的根据局部解剖特征,有的根据深部脏腑,有的根据腧穴效用特点,也有的根据经脉所属或与附 经脉的关系,还有的根据养生家的体会等。作者综合了古代各方面知识,揣度古人对腧穴命名时的构思,尽量准确表达古人之意愿。作者在全书的行文中使用了古典词章,文字十分精炼。为了便于广大读者理解,作者又把现代人的认识和自己在临床中的体会,巧妙地结合进去。全书内容丰富,说理性强,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爱好者阅读。
魏稼,1933年8月15日生。少从名医魏荷生叔父学中医,研读经典著作,继承家传医技。50年代初,师从 针灸名家赵尔康、徐少廷学针灸,深得其传。高希言、宋南昌主编的《魏稼教授针灸医论医案选/国医验案奇术良方丛书》为他50多年的临床经验的精选, 部分为医论选,第二部分为医案选。本书的出版为了使 多的针灸学子及研究者了解和学习张老师的学术思想。
艾群主编的《零起点看图学艾灸/零起点看图学操作系列丛书》内容包括艾灸疗法基础知识,艾灸疗法与经络穴位,临床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男科、皮肤科、五官科常见病艾灸疗法以及日常保健艾灸法。本书从实用的角度出发,内容通俗易懂,科学实用;方法简便易行,操作性强。书中通俗的穴位讲解和操作图片,使读者只要按照书中的方法和操作步骤就能进行实践,做到 从零开始,看图轻松学,一看就会,会了就能用 。
每天接受浮针治疗的人数已经数万,部分人会需要读本。此书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展开,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浮针疗法基本常识,总结了作者在浮针的临床过程中,患者经常问到的关于浮针的一些基本常识。下篇为临床常见疾病的介绍,每个疾病按 临床表现、病因、浮针治疗、预防与康复 等四方面展开阐述,其中在 浮针治疗 方块中,作者插入了常见的再灌注活动的示意图,让患者朋友能够直观的理解相关肌肉再灌注活动的方法,从而能更好的配合医生做好再灌注活动,提高临床疗效。同时对于初学浮针的医生,在浮针治疗过程中,设计好再灌注活动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另外 预防与康复 方块中,作者着重强调了有关常见病的预防方法和一些简单实用康复锻炼措施,患者朋友一定要给予高度的重视,遵照执行,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获得满意的巩固的临床疗效。
《火针疗法》(作者林国华、李丽霞)分为基础知识与临床应用两大部分。上篇基础知识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火针的源流、作用、作用机制、适应证和禁忌证、注意事项、火针部位、火针常用的方法及意外的防治等内容;下篇临床应用分别介绍火针在内科、骨科、外科、皮肤科、妇儿、男科、五官科等各科病证中的应用,基本上概括了目前常见的火针适应证。《火针疗法》力求反映火针疗法的当代水平,将各种疾病火针治疗的真正疗效呈现给读者。适合针灸工作者及针灸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的附录A、B为资料性附录,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针灸学会提出。 本标准由中国针灸学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湖北中医药大学。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湖北省十堰市中医医院、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绪平、张天民、郭长青、张秀芬、赵和平、黄伟、裴久国、吴洪阳、张平。
颊针疗法是指在人体面颊部的特定穴位上针灸或按压、磁疗、激光等治病保健的方法,是针灸的新技术。颊针理论来自全息论,在面颊部存在着反映人体各部位的缩影。本挂图是通过对颊针的穴位解剖定位的展示,方便作者记忆学习颊针穴位的主治功能、取穴原则、操作方法以及作用机制,发现该疗法对某些病症的疗效。
《马氏温灸法》是天津名医马少群先生五十余年灸疗经验的总结。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介绍了灸法的历史、作用机制及临床中的触诊法、选穴规律、灸治要诀、灸量、施灸的操作和常用穴,下篇为各种疾病的常规灸法及部分病案。马氏温灸法适用疾病非常广泛,不仅是对脑血管病有独特效果,还对急慢性脏腑病、疑难杂病、老年病、妇科病等也有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