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第2版)》主要介绍表面活性剂的基本理论,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强化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内容包括:表面活性剂的功能及其作用,表面活性剂的合成,表面活性剂的复配技术,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表面活性剂对环境的影响等。 本书力求突出应用性和先进性,对目前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发展作了介绍,同时考虑到安全环保的需要,对表面活性剂的毒性、危害、降解过程及绿色表面活性剂的种类、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系统描述。 《表面活性剂(第2版)》可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精细化工、高分子材料、环境工程、制药化工、无机化工等专业及相关专业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精细化工专业的科研、生产、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主要针对化工类高职高专学生,全面允绍了催化剂的基本概念、催化作用的基本理论、工业催化剂的主要制造方法和应用技术,对常用工业催化剂进行了分类介绍,对新型催化剂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在工业中的应用情况也作了相应的介绍。重点突出了工业生产中广泛应用的多相固体催化剂的制造方法和使用技术以及在氧化、加氢、脱氢、芳烃转化、石油炼制、化肥生产、环境保护、聚合反应等相关领域的具体应用,列举了一系列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实例。 本书既可作为精细化工专业的专业教材,亦可作为其他化工类专业的选修教材,还可作为化工行业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介绍了67种表面活性剂、162种表现处理剂和134种润滑剂的制造技术。对每种产品的性能、生产方法、生产配方、生产流程、生产工艺、产品标准和产品用途都作了全面系统的阐述。是一本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实用性很强的技术操作工具书。本书对于从事精细化工品研究开发的科研人员、生产人员,以及高等院校应用化学、精细化工等专业的师生都具有参考价值。
本书系统地阐述了目前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常使用的四大类型催化剂,即酸碱催化剂、金属催化剂、金属氧(硫)化物催化剂和络合物催化剂。论述各类催化剂的组成、结构、催化反应、催化机理、催化剂的工业应用及典型实例的剖析。同时也对环境催化、多相催化作用的基本概念、催化剂的选择、制备、使用和再生做了较详细的讨论。本书可作为化工工艺及工业催化学科的教学用书:对于理工科化学、化工专业高年级学生和研究生也可作为参考书;对于石油化工、精细化学品合成及环境科学等方面的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GB/T 7702《煤质颗粒活性炭试验方法》分为: ——第1部分:水分的测定; ——第2部分:粒度的测定; ——第3部分:强度的测定; ——第4部分:装填密度的测定; ——第5部分:水容量的测定; ——第6部分:亚甲蓝吸附值的测定; ——第7部分:碘吸附值的测定; ——第8部分:苯酚吸附值的测定; ——第9部分:着火点的测定; ——第10部分:苯酚气 氯乙烷蒸气防护时间的测定; ——第13部分:四氯化碳吸附率的测定; ——第14部分:硫容量的测定; ——第l5部分:灰分的测定; ——第16部分:pH值的测定; ——第17部分:漂浮率的测定; ——第18部分:焦糖脱色率的测定; ——第19部分:四氯化碳脱附率的测定; ——第20部分:孔容积和比表面积的测定。 本部分为GB/T 7702的第20部分。 本部分代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7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广州蓝月亮实业有限公司、西安开米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利洁时家化(中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郑翔龙、何琼、高欢泉、姚晨之、韩毅。
本标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表面活性剂和洗涤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北京绿伞化学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洗涤用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太原)。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赵新宇、姚晨之、其木格、崔丽平。 本标准首次发布。
本标准由公安部刑侦局、公安部科技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刑事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l79)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公安部刑侦局、公安部物证鉴定中心、北京市公安局、辽宁省公安厅、上海市公安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葛百川、叶健、刘雅诚、姜先华、姜成涛、赵兴春、周怀谷、张庆霞、张浩、王海欧。
本标准与IS06353—3:1987((化学分析试剂第3部分:规格第2系列》中R64“丙三醇”的一致性程度为非等效。 本标准代替GB/T 687—1994《化学试剂 丙三醇》,与GB/T687—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酸度、碱度的单位由“mmol/1009”调整为“mmol/g”,并改进了测定方法(1994年版的3.3、4.3.2、4.3.3,本版的第4章、5.6、5.7); ——重金属的测定增加了硫化钠一丙三醇比色法(1994年版的4.3.9,本版的5.13); ——增加了脂肪酸酯的计算公式(1994年版的4.3.10,本版的5.14); ——修改了包装及标志(1994年版的第6章,本版的第7章)。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化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化学试剂分会(sAC/TC 63/SC 3)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江苏强盛化工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归向红。 本标准所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