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为了表达感谢,希望它可以振奋心灵,即便是在至暗时刻。每一个日子也都如此宝贵,因为我们还在呼吸,依然能被洒向高耸的树枝、清晨的工作台或是心爱诗人墓碑的阳光所感动。 1994年,丈夫去世后,宝丽来Land 250胶片相机帮助帕蒂 史密斯度过了无法写作的艰难时光;2010年,她获得了第一部手机,在朋友的启发下开始用手机进行艺术创作;2018年,她开通了社交媒体账户,持续发信,以影像与文字同当下时代建立联系。2022年,在隔离之中,她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从社交媒体获得灵感创作了这部影像日记,记录下一年366天的珍贵时刻。 在《从昨日醒来》中,身为音乐人与作家的帕蒂 史密斯,融合古老与现代的记录方式,以简短克制的文字和相互关联的影像,创造出一种独特的韵律,让过去与当下在纸上显影:手边的咖啡与墨镜、书桌上的琐碎之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本摄影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爆炸式的关注。作为这一浪潮的阶段性成果,纽约现代美术馆(MoMA)于1974年举行 新日本摄影 展,纽约国际摄影中心(ICP)于1979年举行 日本:自画像 。从土门拳、植田正治、细江英公等前辈,到彼时堪称新一代的森山大道、荒木经惟、深濑昌久都成为世*级的创作者。半个世纪之后的今天,这股属于东方同时也属于现代的浪潮,仍影响着摄影这门艺术的美学探索。2010年,权威杂志《英国摄影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Photography)举办 过去二十五年摄影集 评选,深濑昌久的《鸦》力压各路名作获得。 本书为深濑昌久贴身助手、摄影家濑户正人撰写的追忆散文。出生于北海道一家照相馆的深濑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举办个展,先后出版了《游戏》《洋子》《父亲的记忆》《家族》等摄影集,不断探索 私摄影 的边界。1992年的
常,是一种永恒,是持续、平衡、悠扬、晴朗,是安全感。 客,是一种隔绝,是独立、分寸、疏离、自由,是另一种安全感。 我们所有人,从离家的那一刻起,都被一种模糊的冲动怂恿着,欣然出发,踉跄独行,似要探寻 答案 ,却发现到处都没有题干,只有三个字:请回答。 无论能否给出答案,我们都不可避免地成了家乡的常客。 这不仅是我的故事,也是很多人的故事,很多人背井离乡的故事。 两年前的秋天,我带着我奶奶姚女士,在重庆开启了为期 一个月的拍摄计划。奶奶就像是故乡的一个投射,一个浓缩和象征,既熟悉,又陌生,对我既温柔,又疏远。我在度过了有点漫长的青春期之后,在漂泊了13年之后,突然想要贴近他们,了解他们。 走远一点,再回头看,我们无意间,与周身的一切都成了 常客 。 这里所书写的,不仅是人与故乡的关系,
由自由、浪漫、梦想和爱组成的生命是什么样?理想中的家与生活又是什么样?十三和阿全的这座小木屋给出了一份答案。 在小木屋的日子里,砍柴、养马、取暖、修家具,一点一点亲手建立起一个家,过程是波折的,也是美好的;一家人在一起的每一天是独一无二的生活,也是五彩斑斓的人生。 全书共4章,分别讲述小木屋的故事、小木屋的邻居、作者的感情观和暂别草原的不舍之情。作者用温柔有力、率真炙热的文字,将生活在呼伦贝尔的小木屋中的思考感悟、生活趣事、风土人情记录下来,配以生活气息浓郁、治愈力十足的照片,为读者呈现呼伦贝尔独特的人情风貌与生活中的苦辣酸甜。读者不仅能从书中感受到草原风情的魅力,还能从中看到感同身受的自己。读完这本书,你会哭、会笑、会被治愈,更会获得积极向上的生命力。 我们都向往着远离都市的
摄影是光影的艺术,摄影学习便是一程追光之旅。 本书涵盖了人像摄影学习的完整流程。本书总结了作者从事人像摄影多年来的经验,从人像作品的策划开始,到前期器材准备、拍摄技巧、后期修图,通过大量的图文案例展示,一步步教大家拍出构图、光线、感情结合的清新人像作品。本书还提供了摄影学习方法的分享及新手入门器材选择建议。为了丰富人像创作的拍摄形式,书中还加入了手机摄影和短片拍摄的分享内容。 本书不仅适合想要系统学习清新风格人像的摄影师阅读参考,也适合零基础的人像摄影爱好者阅读学习。
那些地方,那些不曾去过的土地,只要是想去的人包括地理专业工作者都会有所想象。那么,去了之后,那些地方的真实图景是怎样的呢?每个去过的人必然会有所感触,有所认识,这正是属于那份自己所见的那些地方的真实图景。本书以2016 2020年五年间每一年由近及远的时间线,以作者所涉足的那些地方为空间点,记录了作者作为一名专业地理工作者,一位旅行者对这些地方的考察、观察以及感受、认识。不经历,未涉足,无见证,对于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哪怕读再多的文献,做更多的功课,听无穷的建议,就算是专业地理工作者那也永远是虚幻的想象。本书不仅是作者对那些地方的地理考察、旅行记录,而且部分内容还涉及了那些地方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特征的解读,具有一定的科学普及性质。
黑白摄影以其高度抽象的表现力和多变的影调一直为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所钟爱。本书作者依据黑白胶片时代亚当斯的黑白摄影理论,创作出具有自己风格的明度摄影,其作品具有艺术表现力,获得了中外十余项摄影大奖。本书作者选取了其摄影技法的精髓部分,从黑白摄影理论、后期工具、前期拍摄、风格塑造、进阶训练和输出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明度摄影的创作方法和创作思路,综合教授了该风格的摄影技法。 本书适合广大摄影爱好者和职业摄影师学习参考。
《在旋转尘光的静点》为国内新闻摄影界先锋人物刘昕的影像叙事作品。上世纪90年代初,摄影记者刘昕头角峥嵘,在新闻摄影届备受瞩目,后赴美国深造、工作。她持续关注妇女、儿童为主的弱势群体以及少数群体的生活方式,曾三次获得普利策奖提名,入选荷赛摄影班。 作为摄影记者的刘昕,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了亲历的10段故事,其中有拥有老灵魂的黑人钢琴家、热衷骑哈雷摩托车旅行的急诊科医生、92岁的明星房产经纪人,有因父亲失手而命途迥异的双胞胎姐妹、身处绝境仍保有尊严的弱势群体,以及阿米什家庭、新约公社家庭学校和东正教僧侣等 少数派 的生活方式等。这些故事超越世代、种族、文化与际遇,它们关乎一个永恒的主题 爱与信念的选择。
《老照片》是陆续出版的丛书,每两个月出版一辑。专门刊发20年前拍摄的照片,辅以意味隽永的文章,图文并茂,回望历史,辟有“故时风物”“旧事重温”“私人相簿”“名人一瞬”“事件写真”等多种栏目。本书为第99辑—第102辑。
本书从航拍的定义、发展史及常见用途等基础知识讲起,后续详细介绍了无人机起飞前需要了解的法律法规和安全常识,继而讲解了航拍设备选择、无人机系统及配件的相关知识、无人机的基本操作技法、无人机的参数设置和模式选择、航拍前的规划须知、航拍运镜的操作技巧、航拍景别与光线及构图的应用技巧、城市风光与自然风光的实拍技巧等内容。本书在最后还分享了航拍视频后期剪辑的技巧,具体包括使用DJI Fly App、剪映App,以及Adobe Premiere Pro软件进行视频剪辑与制作的技巧。 本书内容丰富,适合刚接触无人机航拍的初学者、喜爱航拍的无人机用户参考阅读,也可作为相关影像制作培训机构的学习教材。
杨永发,现为上海市社区文化服务中心副主任,长期从事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艺术摄影协会理事、人文摄影旅行家。本书以数千年前的 丝绸之路(南路)、海上丝绸之路和万里茶路 为主线,以沉淀和凝聚在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上最具中国元素的 文化符号 为焦点,以挖掘和提升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博大胸怀为核心,从上千处最具中国人文精神和审美价值的人文和自然遗产中,精选出了100个点位。本书为系列图书4本中的最后一本,选取100个点位中的25个点位进行描述。
本书是古风造型摄影师小何力的作品集,精选了作者10年来拍摄的近150幅古风造型摄影作品,梳理成三章向读者展示。章 遥见仙人彩云里,手把芙蓉朝玉京 ,整合了作者的神话主题摄影作品10组;第二章 兴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 ,以汉服为主题,展示了唐朝、宋朝、明朝、清朝等不同朝代风格的汉服造型摄影作品6组;第三章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介绍了作者富有现代气息又带有汉服元素,兼具时尚感和复古感的摄影作品11组。 本书适合古风爱好者、汉服爱好者、古风造型师、化妆师、摄影师、设计师阅读和收藏。
《一本摄影书》的内容是由畅销摄影书《 摄影器材》制作团队的十几名 作者赵嘉与编辑历时4年时间共同创作完成的。 这是一本真正从一线摄影师的视角向初级爱好者和有进阶需求的爱好者传授数码摄影技术、解答摄影疑问、提炼关键知识点的摄影书。本书的图片和文字来自 200多位 的人文地理、新闻、婚礼、旅行摄影师,而 有吸引力的是他们从实战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拍摄思路、实拍技巧与重点提示。这本摄影书,无论是器材知识的介绍,还是摄影技术的阐述,都会使读者有 加开阔的视野,了解 加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观察、思考方法。相信《一本摄影书》会给摄影爱好者带来 的学习体验。 本书适合摄影爱好者、摄影师阅读参考。
历时两年, 95后 广州本土摄影师Hobin记录下属于广州的一年四季与十二时辰。260张收藏级高清美图,绑带扣设计包装盒,解开纽带,打开一个 糖果色 的广州。全书分为主题篇和时间篇,每篇五个主题,共十个,每个主题代表一种糖果色。书中涵盖多次登上热搜的《羊城十二时辰》《羊城四季图鉴》等摄影作品,记录属于广州的光影瞬间。 在Hobin的镜头里,广州变成了一颗诱人的糖。街道上的温柔光影、素雅的建筑,以及不同状态的路人,Hobin的摄影想给大家传达一个充满着烟火的气息,有生命力和人情味的广州印象。除了精美摄影作品以外,Hobin在书中还解密了糖果色城市的拍摄技巧、光影运用和机位选择,艺术性与技术性相结合。
本书按照*关于 加强国民素质教育 的要求,为配合国家全民素质教育工程,结合中外摄影作品进行赏析。通过学习数码摄影、器材配置、拍摄创意、画面构图、光源控制、外拍实战技巧、摄影作品欣赏与分析等内容,初步了解其背景知识、作品鉴析、挖掘其内涵、传承精髓,提高读者及摄影从业者的人文素质、创作与实践应用能力。本书案例丰富、注重创新、操作性强。它既可以作为普通高效、高职高专及各类院校学生艺术设计专业和美学素质教育的教材,也可作为摄影摄像爱好者在职教育与岗位培训中使用的教材,对于广大社区居民丰富业余生活也是一本实用的实习指导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