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京剧流派剧目集成》系列首先是挖掘整理出一批流派剧目,其中不乏已近失传的流派艺术精品。其中共收流派五十余家、剧目二百多出,不仅是从装扮到曲谱俱全,而且半数以上不曾整理出版过,可算是京剧剧目建设的一个不小的工程。下列剧目可为佐证。如王(瑶卿)派名剧《南天门》(今能见到的只剩下王和老谭合拍的剧照)、余(叔岩)派名剧《太平桥》(据说是老谭给余说的开蒙戏)、马派名剧《白蟒台》(写王莽被俘后向旧臣一一乞命事,老生扮演反面人物堪称奇特)、麒派名剧《斩经堂》(其中吴汉的悲剧性格曾引起过热烈争论)、荀派名剧《鱼藻宫》(写吕后残害戚姬事,乃苟派悲剧剧目之一),以及汪(笑侬)派名剧《哭祖庙》、龚(云甫)派名剧《徐母骂曹》、徐(碧云)派名剧《绿珠坠楼》、裘(盛戎)派名剧《打銮驾》等,都是难得
《中华戏曲:沪剧(套装共2册)》用十二章共四万字的篇幅,将沪剧的历史衍变、生存现状、艺术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作品作了全面而又简约的叙述,希望以此为留存沪剧艺脉、传承上海文脉、弘扬海派文化作出贡献。作为上海原生的、独特的剧种,沪剧在当代应得到更多的珍惜、更深的呵护、更好的发展,因为她承载着上海的方言、上海的民俗、上海的艺术乃至上海人的情感与精神,并将继续以戏剧、以艺术、以文化的形式记载上海的未来。
《光前裕后:一百位苏州评弹人的口述历史》分上下两卷,上卷为五十位苏州评弹人演讲录,下卷为五十位苏州评弹人访谈录。 苏州评弹人演讲录以“评弹与江南社会”系列讲座的形式,遍邀外有代表性的评弹人前来演讲交流,共计辑录五十讲。每一篇演讲稿均经整理并由演讲者本人审核认可。演讲者中包括评弹艺人、研究者、创作者、管理者、爱好者等各类人士,他们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苏州评弹这一传统曲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后的生存、发展、变化以及其在各个阶段与社会的互动的情况,以全景式、多角度的方式呈现在读者面前,使读者能了解文字材料以外大量的历史细节。 苏州评弹人访谈录收录了上海师范大学中国苏州评弹文化研究中心成员历年来采访评弹人所得的口述史五十篇。这些口述史学涵盖了评弹艺人史、书目史、书场史、听
《温州文化丛书:南戏故里声腔戏剧珍萃》是一部学术性、史料性较强的专著。《温州文化丛书:南戏故里声腔戏剧珍萃》主要阐述了自南戏以来的声腔衍变发展以及与瓯剧融合并纳的因果相沿,概括性描述了温州戏曲舞台艺术六十年的全貌,还填补了温州戏曲历史的空白,并且对半个多世纪瓯剧作曲做了一个回望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