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崇高,曾响彻古人的生活和内心。一张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绝伦的故事。《古琴丛谈》从古琴的制作谈起,说到琴音的品质特色、弹琴的讲究,说到伯牙和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嵇康与《广陵散》、范仲淹和《履霜操》;论及弹琴的讲究,琴的指法、题材、打谱以及琴曲的音乐特征。又以陶渊明与无弦琴为引,论说当代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刘景韶先生、成公亮先生的品行修养、风格气质;还对早期琴曲与晚近琴曲的手法差异进行了比较,对古琴的现代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书由古琴而深入古琴文化,深入中国古代琴人、文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以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向度的共振,传达古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种高旷。
本书为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音乐口述史语境下的浙东四明南词研究》(项目批准号:22YJA760070)最终成果。 四明南词 因浙东四明山得名,亦称 宁波文书 ,曲调典雅,词藻华丽,是我国众多曲艺中别具江南特色与海洋风情的一种传统说唱音乐。本书立足地域,从音乐口述史语境切入,采录四明南词非遗传承人陈祥源等十余位代表性艺人口述记忆,展示他们的学艺过程、表演经历、心路历程等,还原300多年来四明南词的音乐特征、历史变迁和生存状态。并以南词老艺人口述史为中轴和线索,与现有文献资料相印证,追溯四明南词的地域背景与历史渊源,探讨南词典雅的唱腔曲调和支声复调的伴奏特色,分析文本说表的叙事艺术与诗化的词章审美,进而考察作品的江南文化特色与鲜明海洋风情,最后对南词传承谱系、濒危现状和赋能保护做出论述。
《笙新作品集:上下册》由钟之岳编
《二胡五声音阶练习》一书的成型是有感于笔者前书(《二胡大、小调音阶、琶音、音程练习》)对于《卡尔弗莱什小提琴音阶体系》中小提琴对音准、手指技术及流畅性训练的研究,并根植于民族性的五声音阶语汇。本书通过对五声调性音阶、琶音和音程关系的训练,使学生系统地掌握二胡各个音区演奏的流畅性和准确性,特别是在小字三组及小字四组的高音区把位,手指指距的准确性和控制力方面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训练。另外,由于新作品不断地涌现,其中结合传统中国调式的新技法不断出现,需要进行科学的音阶训练模式。因此,本书在传统惯性指法安排的基础上,提供另一种系统性的新指法安排思路,并且突破了传统指法分配上的局限(对第一、第二把位关注过多),提供了一套详尽和完善的、对五声调式框架性系统训练的探索。
本书收录了近五十年来创作的中国筝乐作品共76首,是当代筝乐中最为重要的一批作品。它们被广泛使用在筝的演出和教学中。全书分为上下册,上册为简谱,以传统曲目为主,也有部分创作曲目;下册为线谱,以现代曲目为主。
《中国乐器:<赵沨全集>》由北京宏伟双华有限公司,2016年10月版,2016年10月次。主要内容包括:古遗存中所见乐器、现存体鸣乐器、现存膜鸣乐器、现存气鸣乐器等。《中国乐器:<赵沨全集>》是对中国民族器乐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