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遵循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体育舞蹈理论,涵盖体育舞蹈绪论、审美原理与美学特征、教学与训练法以及竞赛与评判;下篇为体育舞蹈实践,本书在体育舞蹈技术动作教学方面有所创新,为每个动作配备二维码,读者可通过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学习。本书能够为体育舞蹈的教学与训练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支撑,为体育舞蹈在中国的推广与发展提供一套具有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的教学大纲,从而助力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的开展。
本书由李莘的论文结集而成,内容从民族、社会、舞蹈音乐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对于音乐舞蹈传承进行了整合性研究。全书包括六篇论文:《中国当代舞剧音乐评述》总结了当代中国舞剧音乐创作的一般规律和特征,对中国舞剧音乐的未来发展做出展望。《民间舞蹈音乐创作的舞台化范式》以民间实例探讨舞蹈音乐创作理论的一般规律和应用实践。《舞蹈音乐创作访谈个案》以个案形式展现了创作者对于舞蹈音乐创作的思考。《民族音乐学实践中的异质文化表达困境》探讨了如何使民族的音乐表达“走出去”,世界的音乐表达“走进来”。《城市化进程中纳西族传统文化的适应与变异》分析了以音乐舞蹈为代表的纳西族传统文化如何在时代环境中变动和传承。《问题的核心在于“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问题的思考》讨论了政府、文化遗产传承人、
马克思继承了黑格尔关于美的命题的合理内核,在《1844 年经济学 哲学手稿》中提出 劳动创造了美 的著名论断,使以往纠缠不清的美学基本问题一下子豁然开朗,这是美学领域的巨大变革。而舞蹈艺术是人类产生的古老的艺术之一,也是有群众性的古老艺术形式。本书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舞蹈审美进行了相关研究。人类在实践生产下促进了精神文明的发展,在此同时,也为艺术的创造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劳动 在原始社会中作为舞蹈艺术出现的重要前提,培养了舞蹈表现对象,为舞蹈艺术萌芽的产生创造了良好的环境。本书在马克思主义视域下对舞蹈审美进行了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