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在货币的传统三大职能之外,货币与国家的融资和主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以及中央银行运作有怎样的关联? 传统货币主义理论认为,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政策实践和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等现实状况挑战了这一认知。 在本书中,著名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博尔顿和黄海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透过公司金融理论来重构货币经济学,构建了国家资本结构,将货币视为国家的股权。央行发行货币类似于公司发行股票,如果增发的货币没有用来支持高质量增长,增发货币会引起通胀;但如果货币增发不够,高质量增长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经济增速则然放缓,甚至面临停滞和通缩。 本书探寻的“货币是国家的股权”这一本质,不仅修正了货币主义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缺陷,也为货币
《贼巢 : 美国金融目前很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内容简介:迈尔·米尔肯被誉为“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华尔街四大金刚”,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目前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目前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 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
迈克尔 米尔肯被誉为 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 。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 华尔街四大金刚 ,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 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发了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和1989年的日本股灾。美国花费十余年
本书全面介绍了金融基础设施如何管理、如何规范等细节内容,并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调研结果来讨论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应该实施何种治理方式,以及如何受到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是国际上难得的详细解读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治理的书籍。
本书的论述以西欧、北美与东亚若干重要国家的金融发展状况为主,兼及其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史实,按照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的脉络将人类金融发展史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论述,*阶段农业革命时期的金融发展,这是金融发展的先驱,阐述了金融在农业文明中诞生;第二阶段商业革命时期的金融发展,阐述了商业革命时期金融业的崛起;第三阶段工业化过程中的金融发展,阐述了工业革命中金融业的大迈进;第四阶段当代金融业的发展,阐述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科技进步与金融发展、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协调等。本书试图把金融的历史变迁、发展与当今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是一部全球货币、全球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史书。
在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本书探讨了当前全球货币体系的构造、特点及其缺陷,并对与之伴随的美式全球化的兴衰,提供了独到的理论解释。此外,本书分别从政治和人口角度探讨了利率曲线的短端和远端定价机理,并对货币国际化和汇率波动提出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货币份额幂律、债务定价币种、人口春秋比、汇率定价机理……书中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视角、新主张,将为读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一部基于各银行发行的纪念币章写著的世界银行史 这本书是 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 系列出版物第3册,以饱经历史沧桑的银行纪念币章作引,娓娓道来,抽丝剥茧,以轻松的语调讲述隐藏在这些币章背后的跨越百年的银行史、金融史。这本书深度挖掘、整理大量原始实物史料,深入描述了外国银行的历史演变,承接前两册近400枚银行币章,汇聚了150余枚稀罕的银行专题纪念章,涉及数百家银行,史料丰富,内容独特,兼具可读性和收藏性。 书中收录的*早的银行纪念章发行至今已逾百年。这百年间,许多当年的发行银行已经不复存在,那些历史也早已被人们遗忘。但是,这些坚硬的金属币章,犹如一枚枚金融历史的 指纹 ,在今天这个世界金融业*精彩的时代,继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由美国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编著,是美国官方首次详细披露这场起源于美国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过程及根源。美国总统奥巴马与美国国会直接任命成立的由商业、法律、经济、房地产等领域50位人员组成的金融危机调查委员会运用独立的调查方法,马不停蹄地访问了超过800多位见证者,《美国金融危机调查报告》包括企业领袖、银行家、投资专家等,查阅数百万页的文件,包括尚未公开的机密资料,吸收了大量国会委员会、政府机构、专业学者、记者、律师和其他人士对危机的研究成果,运用大量鲜活的事实、生动的语言和翔实的数据,旨在揭示这场不仅重创美国经济,更是横扫全球的金融风暴背后的真相!
本书站在国际的视野,参阅了国内外大量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对信用评级的历史发展、技术方法、监管改革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全书为六个部分:*篇介绍了信用评级的基础内容;第二篇是信用评级的历史发展;第三篇是信用评级的质量检验;第四篇是信用评级的技术方法;第五篇是信用评级的监管;第六篇论述了我国信用评级的发展和展望。为了有益于理解书中的内容,部分章节还安排了案例,与经济社会现象相结合。 本书可以为金融市场及信用评级行业的从业人员、相关有兴趣的人士了解、研究信用评级及风险管理提供有益的帮助,也可以为高校和研究部门的研究人员开展深入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本书根据史实,通过对国际金融与开放宏观经济学这一课程的讲解,完整阐述塑造了国际金融体系的理论与政策。以1944年的布雷顿森林会议为主线,涵盖了国际金融领域内所有常规话题,如外汇市场、国际收支、开放经济下的宏观经济政策、汇率危机以及跨国公司、国际银行业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演变。通过将现实世界的事件与经济思想的发展相结合,生动地阐述了国际金融理论的详细内容。 此外,书中还分析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的原因,并鼓励使用批判性思维对现行国际金融体系能否促进人类福祉进行思考,以及探索是否应该召集世界各地的金融领袖再举行另一个布雷顿森林会议。除了帮助学生理解国际金融和开放宏观经济学,本书力图通过生动通俗的语言为任何对这一领域感兴趣的人讲解仍在不断发展的全球金融与全球经济。
本书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金融风险管理为理论视角,按逻辑递进关系,辨析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内涵与特征;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险形成与演变,特别是金融风险转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规律和特征;研究基于贸易、金融和心理预期渠道的国际金融风险(危机)传导机制,以及国际金融风险(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传导及冲击。为有效应对当代国际金融危机,作者还构建了国际金融风险(危机)的识别、计量、预警的模型和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危机)的政策建议和主要措施。
一部基于各银行发行的纪念币章编撰的世界银行史这本书是“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系列出版物第3册,以饱经历史沧桑的银行纪念币章作引,娓娓道来,剥丝抽茧,以轻松的语调讲述隐藏在这些币章背后的跨越百年的银行史、金融史。这本书深度挖掘、整理大量原始实物史料,深入描述了外国银行的历史演变,承接1册、第2册近400枚银行币章,汇聚了150余枚稀罕的银行专题纪念章,涉及数百家银行,史料丰富,内容独特,兼具可读性和收藏性。书中收录的最早的银行纪念章发行至今已逾百年。这百年间,许多当年的发行银行已经不复存在,那些历史也早已被人们遗忘。但是,这些坚硬的金属币章,犹如一枚枚金融历史的“指纹”,在今天这个世界金融业最精彩的时代,继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本书共分为6篇。第1篇介绍了跨国企业面临的全球金融环境,从中读者可以了解到产生跨国企业的市场背景以及当前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架构和运行机制。第2篇围绕着外汇理论展开讨论,该篇不仅阐述了汇率决定的基本理论,也对外币衍生工具进行了简要介绍。第3篇从交易风险、经营风险和折算风险三方面分析了跨国企业面临的外汇风险。第4篇介绍了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融资的方法及其成本。第5篇介绍了企业的国际投资决策与风险评估方法。第6篇说明了跨国企业经营管理的基本内容。
现代金融史就是一部金融创新史,掌握现代金融演变过程,了解重大金融事件背后的逻辑,洞察现代金融生态发展的真谛。 本书梳理了自大萧条以来的金融创新,分析其形成的原因,并追溯其在不同环境中的演变过程,金融创新产品、工具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内在联系。 帮助读者对现代金融创新的发展有一个比较清晰的脉络,理解金融创新在为经济增长带来福音的同时,又如何威胁着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由此洞察现代金融生态发展的真谛,从新的视角解读现代金融创新。
此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其影响之巨、危害之深,为20世纪30年代以来所罕见,处在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国也被波及。 针对当前西方经济危机造成的全球经济动荡,王伟光等20余位学者运用《资本论》和《帝国主义论》解析当前全球经济危机的根源,结合实际提出应对策略,并深入探讨了中国如何避免当前经济危机的负面影响。这些专家大多是本领域内的学术权威,对当今世界所处时代性质的判断切中要害,提出的应对建议发人深思。 《资本论》《帝国主义论》等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关于信用制度在资本主义生产中具有双重作用的分析,仍然符合当今的实际情况。理论工作者应该深入分析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及其新的表现形式,提出根本性的有效规避和防范措施,建立长效机制,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健康发展。
本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促进投资与贸易活动的主要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从国际的角度集合了目前的金融工具定价理论,提出了金融价格的经济决定因素,讨论了这些模型的限制条件及其含义,并对与一些理论预测相关的经验证据做出了评估;作者还根据对市场的讨论,概述了个人、私营企业与公共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决策问题。读者在清楚新兴金融工具广度的同时,还能够了解这些产品与市场的联系。 本书适用金融专业本科生、研究生,MBA学生,金融领域研究人员及从业者。
本书收录了黄海洲博士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为既有深厚理论功底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学者,他力图遵循学术、政策及投资策略的研究框架,从国际与历史比较的视角出发,对近年有关全球金融体系演化、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和全球资本市场趋势的重大议题展开全面阐述。本书尤其着墨于对全球金融危机背后深层次制度、历史因素和复杂市场博弈的思考,深入分析全球货币体系开启第三次寻锚带来的重大调整,系统梳理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再平衡格局,着重研究全球资本市场的博弈规律和趋势形成,以期为政府决策、经济研究和投资管理人士提供有关全球金融体系、全球经济发展和全球资产投资的深度分析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