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本质是什么?在货币的传统三大职能之外,货币与国家的融资和主权、金融危机和经济增长,以及中央银行运作有怎样的关联? 传统货币主义理论认为,通胀无论何时何地都是一种货币现象。然而,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的政策实践和中国过去四十多年的经济发展等现实状况挑战了这一认知。 在本书中,著名经济学家帕特里克·博尔顿和黄海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透过公司金融理论来重构货币经济学,构建了国家资本结构,将货币视为国家的股权。央行发行货币类似于公司发行股票,如果增发的货币没有用来支持高质量增长,增发货币会引起通胀;但如果货币增发不够,高质量增长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经济增速则然放缓,甚至面临停滞和通缩。 本书探寻的“货币是国家的股权”这一本质,不仅修正了货币主义理论和现代货币理论(MMT)的缺陷,也为货币
《贼巢 : 美国金融目前很大内幕交易网的猖狂和覆灭》内容简介:迈尔·米尔肯被誉为“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华尔街四大金刚”,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目前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目前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 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
迈克尔 米尔肯被誉为 美国金融界影响力仅次于J.P.摩根的人 。他曾影响并改写美国金融业的发展进程、经营模式和政府监管制度 从20世纪70年代起,以米尔肯为首的 华尔街四大金刚 ,组建的内幕交易网破坏性之大、波及之广、情节之恶劣、影响之深远,在金融史上无人能出其右。 他们利用资金、人脉优势和监管漏洞,疯狂进行股价操纵、内幕交易和恶意并购。从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保险公司、投行到上市公司、财经媒体、律师事务所、监管机构,美国几乎所有相关机构都涉及其中,涉案金额高达数千亿美元。以致媒体评价,这个案件是世界金融史上极具代表性的犯罪案件,其他的金融案件,都只能说是这个案件的缩小版、删减版或复制版。 这个案件直接促使美国新证券法出台,间接引发了1987年美国股市崩盘和1989年的日本股灾。美国花费十余年
本书全面介绍了金融基础设施如何管理、如何规范等细节内容,并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和调研结果来讨论各类金融基础设施应该实施何种治理方式,以及如何受到各国政治经济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是国际上难得的详细解读金融基础设施机构治理的书籍。
本书的论述以西欧、北美与东亚若干重要国家的金融发展状况为主,兼及其他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金融史实,按照世界金融发展历史的脉络将人类金融发展史分为四大阶段进行论述,*阶段农业革命时期的金融发展,这是金融发展的先驱,阐述了金融在农业文明中诞生;第二阶段商业革命时期的金融发展,阐述了商业革命时期金融业的崛起;第三阶段工业化过程中的金融发展,阐述了工业革命中金融业的大迈进;第四阶段当代金融业的发展,阐述了金融自由化、金融全球化、科技进步与金融发展、金融危机与全球金融协调等。本书试图把金融的历史变迁、发展与当今国际经济、国际金融的现状联系在一起,是一部全球货币、全球金融机构和全球金融体系的史书。
在民本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上,本书探讨了当前全球货币体系的构造、特点及其缺陷,并对与之伴随的美式全球化的兴衰,提供了独到的理论解释。此外,本书分别从政治和人口角度探讨了利率曲线的短端和远端定价机理,并对货币国际化和汇率波动提出了系统的政治经济学解释。货币份额幂律、债务定价币种、人口春秋比、汇率定价机理……书中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视角、新主张,将为读者带来很多启发和思考。
一部基于各银行发行的纪念币章写著的世界银行史 这本书是 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 系列出版物第3册,以饱经历史沧桑的银行纪念币章作引,娓娓道来,抽丝剥茧,以轻松的语调讲述隐藏在这些币章背后的跨越百年的银行史、金融史。这本书深度挖掘、整理大量原始实物史料,深入描述了外国银行的历史演变,承接前两册近400枚银行币章,汇聚了150余枚稀罕的银行专题纪念章,涉及数百家银行,史料丰富,内容独特,兼具可读性和收藏性。 书中收录的*早的银行纪念章发行至今已逾百年。这百年间,许多当年的发行银行已经不复存在,那些历史也早已被人们遗忘。但是,这些坚硬的金属币章,犹如一枚枚金融历史的 指纹 ,在今天这个世界金融业*精彩的时代,继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一部基于各银行发行的纪念币章编撰的世界银行史这本书是“世界金融百年沧桑记忆”系列出版物第3册,以饱经历史沧桑的银行纪念币章作引,娓娓道来,剥丝抽茧,以轻松的语调讲述隐藏在这些币章背后的跨越百年的银行史、金融史。这本书深度挖掘、整理大量原始实物史料,深入描述了外国银行的历史演变,承接1册、第2册近400枚银行币章,汇聚了150余枚稀罕的银行专题纪念章,涉及数百家银行,史料丰富,内容独特,兼具可读性和收藏性。书中收录的最早的银行纪念章发行至今已逾百年。这百年间,许多当年的发行银行已经不复存在,那些历史也早已被人们遗忘。但是,这些坚硬的金属币章,犹如一枚枚金融历史的“指纹”,在今天这个世界金融业最精彩的时代,继续散发出耀眼的光芒。
本书基于对新世纪国际金融格局变动的基本估计,通过对二战后世界主要经济体金融体制的变革的比较和新世纪面临挑战的审视,特别是此次美国金融危机的教训,为我国新时期进一步推进金融体制改革和有效防范金融风险提供借鉴,并提出适应新世纪国际金融形势变动和我国国情的相应对策。书是就不同类型经济体的金融体制、监管及立法进行综合比较,寻觅其共性与特性,从而依据中国国情提出相应的对策。
博源基金会是一个学术同仁的民间组织,成立于2008年1月。其创始初衷是“着眼于研究中国经济、社会及国际关系领域内的中长期问题”。但是,博源基金会的成立可谓生不逢时。自成立至今,中国经济经历了历史上少有的扑朔迷离,跌宕起伏。2008年初,中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通货膨胀开始抬头。防止经济过热,防止物价过快上涨,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时隔半年,国际金融危机袭来,中国经济又急速下滑,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又成为重心。秉承中国知识分子的传统,社稷安危系于心间,急剧变动的经济形势迫使甫一成立的博源基金会不得不仓促上阵,应对挑战。 在波涛中航行,嘹望十分重要。博源基金会进行的项工作就是搭建瞭望平台——经济学家的讨论会,邀请在一线工作的经济学家担任嘹望手。这些经济学家尽管在“国际水
《风投的选择:谁是下一个十亿美元级公司》作者采访了美国风险投资界的16位投资先锋,讲述了他们投资市场和创业企业的经验以及初创企业成长的传奇故事。主要内容涉及风险投资家如何识别发展潜力大的市场,如何评估潜在投资的重点;初创企业如何成功寻找风险投资家,如何构建一流的团队,如何快速成长为十亿美元级的公司。内容丰富,见解独到。 《风投的选择:谁是下一个十亿美元级公司》适合投资者、创业者以及企业管理者阅读。
报告分上下两卷,内容涵盖:(1)各金融机构的个别分析,包括基本情况、历史沿革、监管隶属等内容;(2)商业银行、保险、投资银行、*和资产管理五个行业的分析总结,主要是包括行业简介以及行业内各分析对象之间的分析结果比较。此外,报告附录了近期金融行业动态的部分资料。
2014年,全球经济延续缓慢复苏态势,各国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取向出现分化,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我国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改革和结构调整稳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明显增强。 2014年,我国国际收支在震荡中趋向基本平衡。经常项目顺差2 19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48%,与GDP之比为2.1%,仍处于国际公认的合理水平之内。其中,货物贸易顺差增长32%,服务贸易逆差扩大54%。同时,跨境资本流动的波动性明显增强。季度延续了2013年底的净流入态势,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940亿美元。第二季度以来,受国内外经济金融环境变化、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等因素共同影响,资本和金融项目转为逆差,第二季度至第四季度累计逆差557亿美元。具体来看,直接投资持续较大规模净流人;证券投资、其他投资等非直接投资形式的跨境资本由净流人转为净流出,主
本书是美国金融史系列丛书的第五卷。本卷首先介绍安然时代丑闻的余波,特别回顾了对涉案高管提起的公诉,然后探讨了安然时代的改革及公诉引发的大量担忧,并详细论述了美国司法部及时任纽约总检察长斯皮策为了给被告定罪而采取的种种不适当举措。同时,本卷还讨论了安然时代丑闻所引发的高管薪酬及公司治理的实务之争。本书记载了2004 2006年这一时期美国金融市场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可以说这些发展是美国次贷危机的前奏,是危机产生的矛盾积累。作者围绕着安然事件、金融市场、商品市场、对冲基金、抵押贷款市场的变革展开了一系列阐述,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生动地再现了美国金融市场动荡情景,以及应对危机的背后的故事,对于金融监管、防范风险具有参考借鉴作用。
城市是人类伟大的发明和美好的希望,城市让我们变得更加富有、智慧、绿色、健康和幸福。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这些新兴的大都市该如何治理?更紧迫的是,如何为这些大都市进行有效的融资? 本书对发展中国家大都市治理与融资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关注发展中国家大都市治理与融资过程中为重要的因素,讨论具体实践时的情况,探索实践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并终给出一个可供参考的改革路径。其中,关于政府的支出结构和融资工具的再思考,必须放在一个大环境下进行,包括政府的组织结构、当地经济的特征、基础设施情况、贫民窟在城市中的集中程度以及外部的融资选择。此外,是否能为解决大都市融资问题找到一个“正确”的方法,还将取决于领导人能否灵活放权。
检查2014年绩效评价工作要求落实情况,财政部国际财金合作司选择4个2014年开展绩效评价且有代表性的项目,对其绩效评价准备、设计、实施、报告编制、结果运用与公开各工作阶段的合规性、有用性、公正性、方法适当性、利益相关方参与和成本经济等质量控制要素进行了综合评价,并分别编制了绩效评价再评价报告。 为更好地指导后续绩效评价工作,我们从31份报告中精选出了7个项目的评价报告作为案例,修改完善后汇编成书。这7份案例报告结构均符合《操作指南》要求,内容翔实丰富,评价方法得当、证据充分、分析细致,结论客观明确,特别是都设计了能反映项目特点的评价指标框架。同时这些案例也各有特色:河北、山东、新疆、农业部和吉林在评价框架中赋予了每个评价指标权重,制定了明确的打分标准,对每个评价指标、关键评价问题和
本书分析了全球范围内促进投资与贸易活动的主要金融市场与金融工具。从国际的角度集合了目前的金融工具定价理论,提出了金融价格的经济决定因素,讨论了这些模型的限制条件及其含义,并对与一些理论预测相关的经验证据做出了评估;作者还根据对市场的讨论,概述了个人、私营企业与公共政策制定者所面临的决策问题。读者在清楚新兴金融工具广度的同时,还能够了解这些产品与市场的联系。 本书适用金融专业本科生、研究生,MBA学生,金融领域研究人员及从业者。
本书在梳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以金融风险管理为理论视角,按逻辑递进关系,辨析国际金融风险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内涵与特征;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金融风险形成与演变,特别是金融风险转化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规律和特征;研究基于贸易、金融和心理预期渠道的国际金融风险(危机)传导机制,以及国际金融风险(危机)对我国经济的传导及冲击。为有效应对当代国际金融危机,作者还构建了国际金融风险(危机)的识别、计量、预警的模型和指标体系,提出了我国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危机)的政策建议和主要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