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以山西省文科高考第三名的成绩考入北大;29岁成为所在中央机关年轻的处级干部之一; 35岁离开舒适圈进入互联网公司,之后用不到5年的时间,从普通经理做到CEO; 40岁参与 千团 大战,经历人生败绩;43岁创办BOSS直聘;51岁公司在纳斯达克上市,市值超过100亿美金。 在移动互联网的风口浪尖上,赵鹏似乎显得大器晚成。但回头看他人生之路的每一步,又都像是在为他的这次创业积蓄力量。 在与李翔的对谈中,赵鹏详尽地分享了创业过程中的曲折与思考: 从如何设计产品路径、如何去做用户增长,到如何选人用人、如何建立公司内部的创新机制(这也是他得意的地方)、如何做用户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匹配,再到如何把握公司发展的节奏、如何度过挑战和危机。 这是一家创业公司试图改变一个行业的过程,也是一个人寻找并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 《
商帮为什么只在明清两代出现并存在? 晋商 辉煌五百年 ,最终走向衰亡,给我们以哪些经验与教训? 重视家族文化的徽商,在商业之外对中国文化做出了哪些贡献? 清廷和外商夹缝中的粤商 十三行 ,如何在艰辛与挫折中努力融入世界潮流,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支劲旅? 宁波商帮如何做到整体转型为现代实业家、金融家,在中国近代工业中发挥核心作用,直至今天还推动着中国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各有特色的闽商、龙游商帮、洞庭商帮、江右商帮、陕商和鲁商,从发迹到没落,背后有怎样的脉络? 本书逐一分析了晋商、徽商、粤商、闽商、宁波商等十大商帮的历史、特点和贡献,将各大商帮的商业伦理观、经营策略、企业管理方法等一一道来,其中很多精华对现在企业也并没有过时。商帮不仅在明清经济史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回望商帮也可以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
此书为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的课题成果之一。大宁资产经营公司成立于2008年5月,由隶属于原闸北区的国有工业公司、商贸公司、建筑公司合并资产而成。历经10年发展目前有在编人员1300多人,其中在岗300多名,总资产200多亿。在迎接10成立周年之际,公司委托上海大学经济学院编写本书,回顾公司十年历程,总结经验。
用一架租来的飞机,也敢进入航空业,开创航线 ;作为饮料新兵,却敢直面挑战超过百年历史的可口 可乐! 以4英镑起家,开创出破百亿规模、版图横跨34 国的维珍集团,其每一次拓展都在市场上掀起一次新 的革命。从唱片、航空、移动运营到银行、铁路等行 业,理查德·布兰森喜欢在完全不熟悉的领域开创新 事业。他为何习惯选择进入已成熟的市场?他颠覆传 统行业的创新点子,从何而来? 《维珍创业经:理查德·布兰森如何颠覆传统行 业》揭秘布兰森颠覆式的创业精神,以及他重视创业 细节、践行品牌价值观的独特思想。 创业之初有哪些市场值得进入? 初创团队要怎么建立? 获得创业资金的*方式是什么? 选择怎样的策略扩张事业? 如何维持创业的热情与干劲?
暂无内容简介。。。。。。
IPO意味着财富梦想的实现,还是事业新的征途?此时,站在聚光灯下的企业家心里有着什么样的感受?伴随着公司一路成长,企业家经历了怎样的酸甜苦辣,又是如何一步步跨越障碍不断升级的?对于创业者而言,苦心经营多年的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实现IPO无异于走上了一个人生*。本书共采访了58家上市公司董事长、副董事长和总经理,包含创业板、中小板和主板,凝聚了58位企业家拥抱资本市场的心路历程,涵盖诸多行业,既是近年资本市场发展的缩影,对于后来的创业者也有巨大的参考意义。 此次集结出版就是为了通过对58家上市公司创始人的访谈,带领读者溯流而上,细数每一条河流的蜿蜒来路,以鲜活的视角重现了成功企业家的资本之路,让广大投资者零距离了解上市公司高管和资本大V们。
普惠金融是 十四五 时期和实现2035远景目标的重要方向,也是中国金融业转型发展的重要基调之一。本书根植于银行业开展普惠金融的长期实践, 细致呈现了我国普惠金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的发展历程。书中全面总结国内外普惠金融理论实践, 并进行了提炼与升华, 分析深入浅出、案例形象生动, 特别是有大量来自市场一线和基层机构的调研访谈, 有大量鲜活的材料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 更具可读性、参考性和实操性,对于普惠金融的从业者具有积极的研究和借鉴价值。同时,书中针对普惠金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思考了未来发展之路, 提出了现实解决之策, 更展望了普惠金融深度融入党建工作、积极拥抱数字浪潮、助力乡村振兴、建设生态文明和推动共同富裕的光荣使命和美好愿景, 努力探求一条更健康、更可持续的普惠金融发展道路。
本书通过分享华为的一些故事,让我们领略激励驱动机制的强大力量,感受为何说学习比创新更重要,会议如何开?如何让员工主动动脑筋,揭秘企业高速成长背后的驱动激励机制 从设计好的组织结构开始,制定一套组织驱动机制,分析企业管理整体框架和落地步骤,巧借信息系统支撑长期标准化建设,落地绩效激励。通过漫画结构让读者知晓各个理论体系方法以及对应的管理岗位和层级,了解管理体系整体框架,整理了落地步骤,重点讲解如何用信息系统支撑落地,顺便把市面上各种软件归类给读者梳理清楚。
经典是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我们之所以为“我们”的“来处”。阅读经典,可以进一步确认和巩固一直以来受到的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及影响。然而随着城市生活节奏加快,越来越多的人苦于有读经典之心、无读经典之力,甚或有读经典之力,却寻不到亲近它的路径。因此,分别请各部经典的研究者(高校教授或专业学者)向读者总结、介绍正确的、通俗的经典阅读方法,传授他们阅读经典的经验和思考,有着十足的必要。王宁、彭林、孙钦善等著的《怎样读经典(精)》挑选中华传统经典如《楚辞》《尚书》《左传》《史记》等等一般读者足可想到的文学或历史经典,邀请领域内较为的教授或学者分篇撰写,既有阅读方法,又夹历史轶事,再兼趣意评论,实用性和可读性皆具。
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亲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作者在完成了《激荡三十年》后,溯源再上,亲笔力作《跌荡一百年》,此为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阶层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点击免费阅读更多章节:跌荡一百年(下)
“家族企业研究领航人”周锡冰的力作——《海尔传:张瑞敏与海尔转型》带您探寻张瑞敏与海尔的四十年。1984年以来,张瑞敏带领海尔从亏损 147万、濒临破产的青岛电冰箱总厂,历经6次转型变革,发展成为如今营收千亿的商业帝国。砸毁76台问题冰箱、1999年在美国建工业园、 “日事日毕 日清日高” 的 OEC 管理法、打造“人单合一”管理模式、搭建海尔创客平台......这是张瑞敏作为中国初代企业家的创举,更是他对从改革开放以来对时代趋势的思考和探索。本书再现了张瑞敏操盘海尔近40年的波澜壮阔,从企业管理专家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和经济形势,解读张瑞敏决策海尔每一次转型变革的深意,为创业者、企业管理者等提供参考和专业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