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1-30元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大宪章(汉译名著本20)
    •   ( 242 条评论 )
    • 无 /2023-06-01/ 商务印书馆
    • 《大宪章》是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王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共63条。《大宪章》确立的 王在法下 的原则被世界法治国家广为遵从。1215年之后,英国法治在数百年的演变中完善进步,妥协的政治精神及 王在法下 的理念也历久弥新,成为现代法治的基础性内容,从这个意义说,《大宪章》是英国法治殿堂的一颗瑰宝。

    • ¥23.6 ¥28 折扣:8.4折
    • 中国法制史概要(中华现代学术名著2)
    •   ( 958 条评论 )
    • 陈顾远 /2011-11-01/ 商务印书馆
    • 《中国法制史概要》是公认的法制史名著,堪称以近代部门法理论研究法制史的经典性著作。本书与传统法制史研究重考据不同,着重按照法律门类系统梳理史料,其关于中华法系演进的理论独成一家。本书为作者数部著作中影响*的一部,被法学界誉为开专题史研究之先的著作。几十年来,这部著作影响着海峡两岸的几代法律学人。

    • ¥28.1 ¥39 折扣:7.2折
    • 公法的变迁
    •   ( 2311 条评论 )
    • (法)狄骥 /2013-03-01/ 商务印书馆
    • 公法与私法一直是平行发展的。在私法中,个人意志的自治性正在逐渐消失;个人意志自身缺乏为自己赢得法律地位的力量。在功法领域,我们不再相信在公职人员背后存在一个集合性的具有人格和主权的实体,这些公职人员只是这一实体的代理人或“器官”。因此,公法不再是规制主权国家与其臣民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毋宁说,它是对于组织和管理某些服务来说必不可少的规则体系。成文法不再是主权国家的命令,它是一种服务或者一群公务人员的组织规则。行政行为也不再是一位发布命令的官员的行为或一位执行命令的公务人员的行为,它是一种根据服务规则而为的行为。这种行为所涉及到的问题永远必须同样接受一些法院的审查。如果一项行政行为违反了某一成文法规,任何一位受到影响的个人都可以要求该行为无效,这种要求并非基于一项主观权利

    • ¥16.6 ¥23 折扣:7.2折
    • 中国法制史(第二版)
    •   ( 592 条评论 )
    • 马志冰 主编 /2012-02-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组织编写的高等学校法学专业公法系列教材之一,依据*高等教育司制订颁布的基本教学文件《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之《中国法制史教学基本要求》进行编撰。在总结教学科研和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本书充分利用文献档案资料和文物考古材料,广泛吸收中国法制史研究的新成果,试图反映中国法制史教学研究的新水平。 全书共分十二章,以中国法制发展的五千年文明史为基本脉络,从法制指导思想、立法活动、法律渊源、法律内容、司法制度等诸方面简明掂要地阐述了各个时代的法制状况。其主要特点是篇幅精练,内容简明,突出重点难点,力图客观叙述法制历史,尽量减少作者主观评判,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和理论分析的能力。本书可作为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作为学

    • ¥17.1 ¥22 折扣:7.8折
    • 古代判案评析
    •   ( 54 条评论 )
    • 赵复强杨金元 著 /2016-03-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选择了从汉代至清代的五十个民事案例,以当代司法工作者的视角,对古代官员判案加以司法的评析,并试图借此解读古代民事法律制度之点滴。从书中的五十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利与弊,可以欣赏古代官员判案的智慧,可以探寻民法在中国古代法律中的踪迹,亦可以发现社会习俗对于古代判案的意义。

    • ¥26.4 ¥29 折扣:9.1折
    • 法制史话(中国史话)
    •   ( 183 条评论 )
    • 李力 著 /2011-10-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6世纪,西方传教士的接踵而至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然而,直至清初,他们才开始把西方法律、法学带到中国。当中国传统法制遭遇西方文明,中国近代法制又有怎样的发展呢?《法制史话》从清初国际法的传人开始,到中西法律的磨合,再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以丰富的史料,向读者详细介绍了西方法学的引入对中国法制传统的影响,以及中国近现代法制的发展历程。 《法制史话》的作者是李力。

    • ¥14.4 ¥15 折扣:9.6折
    • 活的法律:那些永恒的法史瞬间
    •   ( 216 条评论 )
    • 林海 著 /2013-08-01/ 法律出版社
    • 章 历史转折的瞬间 法律史的发展,从来不是平坦的直线。许多著名的审判,成为其转折的动力与见证。然而,作为里程碑的这些案例,也并非仅仅是符号而已。故事中的人,亦有自己的悲欢离合和艰难选择。走进那些黑白的瞬间,会发现其实一切并非注定。或许,历史就是在无限的偶然中铺就的一条必然之路。 第二章 时代聚焦的瞬间 与名人有关的审判、注定是吸引眼球的。从受审的王尔德,到绞架上的“乌托邦之父”;从受禁的《查泰莱夫人的情人》,到微笑赴刑的“苏格兰玫瑰”,这些时代之子从来不甘默默无闻,即使在法庭上,也要舞出精彩。而与他们有关的那些判例,也因此而被聚光灯笼罩。 第三章 游子辛酸的瞬间 “多年前一个漆黑的夜,我们全家人来到纽约;野火呀烧不尽在心间,每夜每天对家的思念。别人土地上我成长

    • ¥28.6 ¥39 折扣:7.3折
    • 古典私法典的社会模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德国法学名家名篇)
    •   ( 190 条评论 )
    • [德]弗朗茨·维亚克尔傅广宇 译 /2021-07-01/ 商务印书馆
    • 本文中维亚克尔以德国民法为例,尝试揭示欧洲伟大民法典的社会模式及其变迁。他指出,西欧与中欧各国民法典的实质伦理学前提,都是古典个人主义意义上的自由。一战以后,司法实践中出现了形式上的自由伦理向实质上的社会责任伦理的回归,而一系列 社会法 立法也抛弃了古典私法秩序的原理。但维氏也认为,通过记取一种法律文化存在条件的思想家和实务家们,私法科学将从危险中再次站立起来。本文甫一问世即引起学界高度关注。就维亚克尔提出的关于私法典社会模式变迁的论题,相关争论迄今未绝。

    • ¥26 ¥36 折扣:7.2折
    • 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第五辑)
    •   ( 67 条评论 )
    • 王沛 主编 /2016-11-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是华东政法大学古籍整理研究所在2015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出土文献与法律史研究"学术研讨会的论文集,该论文集收入的论文跨度较广,甲骨、金文、楚简、秦汉简都有涉及,对出土法律文献研究中的若干重大论题多有反映。丰富了法制史研究的内容,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 ¥26.5 ¥33 折扣:8折
    • 古代法(汉译名著本)
    •   ( 3302 条评论 )
    • [英]梅因 /1970-01-01/ 商务印书馆
    • 本书的主要目的,在扼要地说明反映于 古代法 中的人类*早的某些观念,并指出这些观念同现代思想的关系。如果没有像罗马法那样的一套法律,本文中企图进行的研究,多数将不能有丝毫希望达到有用的结果。因为在罗马法的*古部分中,有着*久远的古代事物的痕迹,而在其后期规定中,又提供了甚至到现在还支配着现代社会的民事制度资料。由于必须把罗马法当作一个典型的制度,这使著者不得不从其中采取了数目似不相称的例证;但他的本意并非在写一篇关于罗马法律学的论文,他并且尽可能竭力避免足以使其作品具有这样的外貌的一切论述。第三和第四章以一定篇幅用来说明罗马法学专家的某些哲学理论,这样做,有两个理由。*,著者认为这些理论对世界的思想和行为,比一般所设想的有较为广泛、永久的影响。其次,这些理论被深信为是有关本书所讨论

    • ¥21.9 ¥26 折扣:8.4折
    • 民国司法志
    •   ( 409 条评论 )
    • 汪楫宝 著 /2013-08-01/ 商务印书馆
    • 汪楫宝编著的《民国司法志》是一部概要介绍民国司法制度历史的书。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国民政府逐渐形成以司法院为核心,以司法行政、司法裁判、行政诉讼、公务员惩戒、监狱建设为重点司法制度功能的制度体系。本书以此为背景,以组织、法典、法权、法官、律师、民刑事务、监狱事务行政诉讼、公务员惩戒、其他如司法经费、司法会议、司法复员为主要内容,系统地考察了民国司法制度的沿革经过。

    • ¥18.7 ¥26 折扣:7.2折
    • 汉代民事经济法律制度研究——汉简及文献所见
    •   ( 146 条评论 )
    • 冯卓慧 /2014-05-01/ 商务印书馆
    • 汉代是中国中古时期经济发展的个高潮期,在中国乃至世界法制史上都影响颇深。其法律既承袭了先秦法制,又有极大发展。 由冯卓慧所著的《汉代民事经济法律制度研究--汉简及文献所见》依据原始资料汉简,又印证于史籍,梳理了汉代的民事经济法律制度,包括汉代的物权法、债法、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民事诉讼法等民事法律制度,及汉代的对外贸易法、税法等经济法律制度。本书在写作上有两个特点:一是尽可能利用出土文献,再佐证以文献史籍,在史实的基础上进行研究;二是依罗马私法体系梳理,全书层次清晰,且贯穿了比较法史的思维方式。 《汉代民事经济法律制度研究--汉简及文献所见》通过史实为中国民法溯源,驳斥了“中国古代无民事法律”的偏见,是一部具有开创性意义的著作。

    • ¥23.6 ¥28 折扣:8.4折
    • 新编中国法律思想史纲
    •   ( 35 条评论 )
    • 段秋关 著 /2008-05-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中国法律思想史学科的一部优秀教材,在体例和内容上较以往的相关教材而言多有创新之处。在体例上打破惯例,未按王朝更替或思想家为章节编排,而是独辟蹊径,采取形成与演变概述,主要的法律观和法律学说与现代法律观相衔接的安排,着重阐述了六种法律感念,十大法律学说,突出了法律思想的内容,史料详实,论证充分,并注意与西方同时期法律思想相对照,对传统法律观的显示存在、影响及其转化、更新等作了丰富的讨论。

    • ¥22.3 ¥30 折扣:7.4折
    • 《尚书》法学内容译注
    •   ( 147 条评论 )
    • 张紫葛高绍先 著 /2014-01-01/ 商务印书馆
    • 《尚书》是五经中政治、法律内容丰富的一部,对历代封建王朝的理政治国有重要影响。但《尚书》文字简古深奥,前人注解纷繁,一般读者阅读时不无困难。作者选择了《尚书》中法律内容集中,的l4篇加以注解、翻译和评析,以期能化吉为今,由近知远。 本书所选14篇,以形式言,有君王诰令、名臣嘉言、史事纪实、成文法典;从内容言,涉及治国理念、反腐惩贪、军事征讨、刑事审判、人才选拔和移民、戒酒等,可谓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承前启后谓之传,总揽四方谓之统。《尚书》嘉言,垂久传远,不因朝代更替而损其光辉;却因历史磨练而增其价值。 本书不仅对喜爱中国传统文化的读者起到引导、帮助的作用,对专攻中国法律史、文化史的研究者也提供重要的参考。

    • ¥24.5 ¥29 折扣:8.4折
    • 清代中央司法审判制度/法史论丛
    •   ( 186 条评论 )
    • 那思陆 著 /2004-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史学不是科学,法不也不是科学,所以结合了两者的法史学当代也不是科学。用三段论来表述;史学不是科学,法学是史学的一支,以所法史学不是科学。正因为法史学不是科学,所以它更重要。但必须说明的是,法史学的研究仍然必须运用科学方法。以司法审判来比方,法院进行司法审判时,必须先确定民刑案件的真实真相,也就是必须先发现案件的事实真相,才能适用法律。法史关切的就是案件的事实真相唯有运用科学方法,正确发现案件的真实真相,再加上正确的适用法律,公平正义的司法审判才可能达到。

    • ¥20.9 ¥26 折扣:8折
    • 明清讼学研究
    •   ( 202 条评论 )
    • 龚汝富 著 /2008-12-01/ 商务印书馆
    • 明清时期,以讼师秘本为主要载体的民间讼学,发展成为中国古代法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讼学以落魄文人为职业群体,以乡村百姓为主要传播对象,采摭律学成果,杂以刀笔珥语,假以公案判例,提炼撰状技巧,兼容合成为一种诉讼攻防之术.它根植于乡土社会,表达了基层民众的话语方式,满足了民间纠纷诉讼常备的法律知识,激发了乡村民众的诉讼热情,不仅冲击了中国古代无讼观的价值理念,并对地方司法体制形成潜在的挑战。尽管明清讼学一直受到官方的排斥和打击,但它仍然以各种隐秘的方式存在着,并填充了正统学问所不备的诉讼实学的真空,成为民间日用应酬常识的草根法学,为了解我国古代乡村民众的法律知识形成及其处置纠纷的基本技巧,提供了生动例证。

    • ¥16.6 ¥23 折扣:7.2折
    • 元明清时期的傣族法律制度及其机制研究
    •   ( 31 条评论 )
    • 吴云 著 /2010-12-01/ 人民出版社
    • 元明清时期是傣族历史上被纳入中央王朝统治体系中的时期。在这段时间内,傣族社会中有着独特的法律制度,具体包括傣族土司制度;傣族社会政治身份、性别、经济地位和宗教(佛教)等级制度;傣族刑事、军事法律制度;傣族民事法律制度以及傣族纠纷解决制度等。由于傣族社会生产力发展导致傣族社会生产关系发生变化,元代以来中央王朝的政治统治和加之外来文化(包括汉文化、东南亚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和佛教文化等)的影响,傣族法律制度的结构、内容和法律精神以及特点在不同历史时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 ¥22.2 ¥28 折扣:7.9折
    • 中国法制史
    •   ( 14 条评论 )
    • 袁兆春 主编 /2009-01-01/ 科学出版社
    • 全书共分17章,以中国法制发展的进程为基本线索,系统介绍了自夏商至新中国成立前各主要历史发展时期的立法概况、法律制度与司法制度,力图较为全面地反映中国古代及近现代以来的法制发展情况,以使学生能够了解支撑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法律发展史,培养学生对中国法律制度发展的基本认识,并为学生进行其他部门法的学习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本书尤为注重内容的精简,在体现*本科教学指导纲要的基础上贴近司法考试对中国法制史课程的考察要求,内容明确、重点突出。 本书既可作为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学生或其他对中国法制史感兴趣的读者作为学习参考用书。

    • ¥23.9 ¥27 折扣:8.9折
    • 法律史解释
    •   ( 23 条评论 )
    • 罗斯科·庞德 著,邓正来 译 /2003-09-01/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国人移译西方律典,绍介西方法学,始自清末变法改制。初为不得已,意在窥探富强之术,佐治更张。继则揣索法理,求体用之变,将治式与治道通盘换过。再则于折冲衡平中,辩事实与规则的互动,究法意与人心的嬗变,努力将人世生活善予安顿。而凡此百年由东徂西,积劳积慧,既为华夏民族重构人世规则与人间秩序的悲壮奋斗接引学思,终亦必涓滴汇流,于人文类型的交融呼应中,为全体人类理想而惬意的人世生活之砥砺成型,尽吾华夏民族的法理之思。 “西方法哲学文库”接续前贤,择晚近已有定评的西人法理名篇,译为中文,汇为系列。凡传统所谓法理学法哲学之论述,不分大陆英美,体裁题材,尽在搜罗之列。法学同仁,白手起家,同心戮力,奉献于兹,裨丰富汉语法意,增益法制类型间的了解与通融。设若法律不仅是一种规则体系,同时并为一种

    • ¥17.4 ¥22 折扣:7.9折
    • 1789年人权和公民权宣言的思想渊源之争
    •   ( 84 条评论 )
    • (德)耶利克内 等 /2013-03-01/ 法律出版社
    • 1789年《人权宣言》在人权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但国内学术界相关研究却不多见。此书围绕《人权宣言》的思想渊源,辑录德国学者耶利内克与法国学者布特来在一百年前进论战的原始文献,以及我国著名学者张奚若和英国学者邓肯·凯利的研究论文,以学术演变的脉络为背景,全面再现了论战的实况和双方的学术观点与争论焦点,为我们了解这一历史文献提供丰富的学术史料与思想启迪,是研究人权思想流变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料。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 韩大元 传统观念认为1789年《人权宣言》受到卢梭思想的影响,但德国近代公法学巨擎耶利内克则对此说提出了有力挑战,而大国近代公法学民宿布特米随即反击耶利内克,同样有力地捍卫了传统观念。两位高手间的切磋不仅招式精彩,而且对现代人权理论的诸多难题不乏启发意义

    • ¥19.7 ¥25 折扣:7.9折
    • 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精)-- 中华学术精品
    •   ( 1266 条评论 )
    • 瞿同祖 著 /2003-09-01/ 中华书局
    • 本书主要的目的在于研究并分析中国古代法律的基本精神及主要特征。 法律是社会产物,是社会制度之一,是社会规范之一。它与风俗习惯有密切的关系,它维护现存的制度和道德、伦理等价值观念,它反映某一时期、某一社会的社会结构,法律与社会的关系极为密切。因此,我们不能像分析学派那样将法律看成一种孤立的存在,而忽略其与社会的关系。任何社会的法律都是为了维护并巩固其社会制度和社会秩序而制定的,只有充分了解产生某一种法律的社会背景,才能了解这些法律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古代法律的主要特征表现在家族主义和阶级概念上。二者是儒家意识形态的核心,和中国社会的基础,也是中国法律所着重维护的制度和社会秩序。本书将以二章来讨论家族、婚姻,另二章来讨论社会阶级。由于宗教与法律之间的关系也相当密切,我们将以

    • ¥29.2 ¥39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