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1-30元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测谎技术教程
    •   ( 57 条评论 )
    • 郑红丽 编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全书共13章,第1章为“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第2章列举说明了日常生活中的说谎,第3章分析了说谎是什么?第4章说明什么是测谎技术?第5~7章进一步进行非言语行为分析、言语行为线索分析、陈述内容分析技术,第8章提出了仪器测谎——Polygraph,第9章进一步说明Polygraph测谎的实施,第10、11章阐述了提问技术和评图技术,第12章说明了测谎结论的证据可采性,第13章专门阐述认知神经科学测谎。

    • ¥28.1 ¥36 折扣:7.8折
    •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
    •   ( 83 条评论 )
    • 汪明亮 著 /2007-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在借鉴国内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9.3 ¥24 折扣:8折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
    •   ( 115 条评论 )
    • (澳)苏通 著,赵赤 译 /2012-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新颖的题材结构以及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从题材结构上看,本书以《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为书名,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涉及方法结构、社会预防、环境预防以及犯罪预防评估等主要内客;第二部分为实践,涉及犯罪预防从理论到政策、公共场所的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社会失调以及犯罪预防的前景展望等主要内容。此外,本书中诸多部分均有针对典型性案例或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条理性概括的分析评述。从上可见,本书不但结构新颖、重点突出,而且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突出特点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界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其次,亚当·苏通等专著的《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内

    • ¥19.3 ¥26 折扣:7.4折
    • 清朝中期妇女犯罪问题研究
    •   ( 43 条评论 )
    • 杨晓辉 著 /2009-09-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是*所属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前身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研究所,创始人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现研究院名誉院长为张晋藩先生,朱勇教授任院长,张中秋教授任常务副院长。研究院现设有法制史、比较法史、法文化史三个研究室和资料室、网络室、办公室、信息交流部。 1985年以来,在张晋藩先生的带领下,研究院(所)承担并完成数十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的研究成果,如《中国法制通史》 (10卷本),其中获奖成果20余项。目前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主持的各类在研项目20项,获得课题经费300余万元,其中*重大项目有“清史。法律志”等。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已出版学术著作100余部、教材30余部、工具书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在国外、境外发

    • ¥24.3 ¥28 折扣:8.7折
    • 商业贿赂犯罪疑难问题研究
    •   ( 85 条评论 )
    • 杨志琼 著 /2010-12-01/ 法律出版社
    • 在市场经济立法下,商业贿赂的法律调整依次由“商法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一刑法”来完成的。本书以此为研究基点,从商法和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角度来解读商业贿赂犯罪,在厘清其内涵的基础上对其价值取向进行定位,以便确定其在刑法中的应有地位。商业贿赂犯罪是市民社会背景下发生于商业交易领域中以竞争为目的的行贿、受贿行为,从而区别于传统的公务贿赂犯罪,也不同于非国家工作人员贿赂犯罪,因而有必要在刑法中设专条对商业贿赂犯罪进行规制。在研究思路上,本书批判了多数学者套用公务贿赂犯罪研究结论来论述商业贿赂犯罪的错误做法,以新的视角对商业贿赂犯罪的构成耍件和法律责任体系等疑难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这对完善当前商业贿赂犯罪立法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 ¥18.3 ¥25 折扣:7.3折
    • 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京师刑事法文库)(京师刑事法文库(42))
    •   ( 101 条评论 )
    • 徐光华 著 /2009-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根据犯罪进展的不同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在此基础上区别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但何谓犯罪既遂、其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完成并非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的实现,也非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完成,而是体现立法者立法意图的犯罪完成。第二部分,犯罪既遂的范围。第三部分,犯罪既遂的类型。该部分结合不同的犯罪类型,指出了犯罪完成的具体标志。第四部分,犯罪既遂与刑法相关问题。就犯罪既遂与刑法中的相关问题如结果加重犯、共同犯罪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18 ¥25 折扣:7.2折
    • 解读犯罪统计数据(现代西方犯罪学译丛)现代西方犯罪学译丛
    •   ( 151 条评论 )
    • 克莱夫·科尔曼 /2008-12-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关于犯罪数据资料研究的入门性指导,同时,在书中我们也尽量不减少研究者在这个领域中深入探索的东西。例如,我们尽可能地减少具体数字和复杂图表的展示,但我们没有回避关于这些数据资料的解释分析和应用的较难的问题。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哪些定量数据资料能够告诉我们关于犯罪与犯罪人的知识,同时我们也清楚,有些其他重要的数据资料形式(如揭示犯罪某些方面特征的)我们没有纳入进来。我们也不打算用一种包罗万象的方法去讨论那些与刑事司法系统具体工作相关的数据资料,如那些关于定罪和监禁的数据资料等。 在我们长大的那个小镇上,有一个咖啡馆,有时,咖啡馆会摆设一些陶器,从桌子上一直摆到挨墙近的地方。人们经常会在那里坐上几个小时,期望能够看见藏在陶器丛中的那些陶器,同时也希望见到咖

    • ¥27.4 ¥38 折扣:7.2折
    • 目的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库14)(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14))
    •   ( 86 条评论 )
    • 欧阳本祺 著 /2009-04-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目的犯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某种特定目的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该目的要么有助于明确犯罪故意的内容,使此犯罪故意能够很容易地区别于其他犯罪故意,要么能够对犯罪行为的法益侵害性产生影响。断绝的结果犯的目的是直接故意的内容;短缩的二行为犯的目的是故意之外的主观超过要素。对目的犯的研究必须采用类型思维方告。不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不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限制解释;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目的性限缩。

    • ¥20.2 ¥24 折扣:8.4折
    • 有组织犯罪的历史
    •   ( 183 条评论 )
    • (英)大卫.索斯韦尔 /2012-03-01/ 文汇出版社
    • 从伦敦的后街到灯红酒绿的拉斯维加斯,从东京的跨国公司办公室到巴西和印度肮脏的棚屋,到处都有有组织犯罪的身影,有组织犯罪是世界上古老也是*的行业。 这里有这个强大犯罪组织的所有秘密,有历史上的,也有今天的,有他们的重大罪行,也有他们的重要人物,自然还有他们的作案手法。这里汇集了全球警察机构的*情报,以及犯罪组织的采访录,黑社会的缄默法则在这里被打破了。 这是一本骇人听闻,又触目惊心的书,在书里,犯罪作家大卫·索斯韦尔带领我们追寻了有组织犯罪的历史以及发展足迹,让我们见识了各大洲的犯罪组织。在这里,你将发现这样一些真相: 有组织犯罪控制的卖淫业、非法的武器贸易及毒品贸易。 新涌现的有组织犯罪集团:令人恐惧的巴西指挥部、尼日利亚辛迪加、阿尔巴尼亚黑手党。 世界历史中

    • ¥20.1 ¥28 折扣:7.2折
    • 中国内地与香港环境犯罪的比较研究——刑事法律科学文库:50
    •   ( 35 条评论 )
    • 卢永鸿 著 /2005-04-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文对中国内地和香港的环境刊事立法和司法实践进行深入的比较研究。以传统刑事犯罪概念为中心的内地制度,在立法方面以严重的环境污染罪行为惩处对象,执法上以公安机关为主导的跨部门方式进行执法,而司法上则以严刑峻法为审理环境犯罪案件的原则。比较而言,以成文刑事犯罪概念为中心的香港制度,在立法方面将环境污染行为全面刑事化,执法上以环境保护署为主的独立的方式进行执行,而司法上则以严格遵守既定的司法程序为审理环境犯罪案件的原则。总体而言,虽然两地对违法的污染环境犯罪者都能作出惩罚,但还未足以有效地控制和阻吓环境污染的罪行。

    • ¥16.5 ¥23 折扣:7.2折
    • 信用证信用卡犯罪问题研究——经济刑法研究丛书
    •   ( 18 条评论 )
    • 侯放 著 /2005-06-01/ 法律出版社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加深和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现正呈现多样化和多变化的发展态势、信用证和*犯罪的日益猖獗和花样出新就是在一背景下出现的突出现象。本书分别对信用证和*这种涉及信用问题的犯罪的成因、犯罪构成、司法认定以及惩治和防范等方面的内容作了分析研究,希望对全面认识和有效防范这两种犯罪及完善相关的立法提供有益帮助。

    • ¥17.9 ¥20 折扣:9折
    • 涉烟犯罪研究
    •   ( 21 条评论 )
    • 胡旭曦张志刚赵松义 主编 /2009-06-01/ 湖南人民出版社
    • 本研究课题将以我国刑法的基本理论为指导,并结合对司法实践中一些涉烟犯罪案件的分析、判解,对涉烟犯罪的基本构成、处罚进行探讨,厘清打击涉烟犯罪中的一些模糊认识。同时鉴于涉烟犯罪的特殊性,本研究课题还专辟两章对涉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问题、涉烟犯罪案件的证据问题分别进行了专门研究,以提高办案人员的涉烟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意识和证据意识。研究本课题的主要目的是为打击涉烟犯罪的实务部门提供一些指导,而不是为了在理论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在这一研究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引用一些他人的研究成果,这也是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法。

    • ¥21 ¥28 折扣:7.5折
    • 职务犯罪初查标准化体系 尹立栋 著
    •   ( 1 条评论 )
    • 尹立栋 著 /2014-12-01/ 中国检察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市、县(区)两级检察机关的办案实践,系统全面地梳理了职务犯罪线索的初查。本书共分为八章,依次为“初查概述”、“线索的发现和管理”、“初查的基本内容”、“初查的步骤”、“初查的方法”、“线索的

    • ¥28.1 ¥38 折扣:7.4折
    • 宽严相济语境下的轻罪刑事政策研究
    •   ( 44 条评论 )
    • 田兴洪 著 /2010-08-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立足于犯罪分层的理论基础,以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为指导,构建了一个概念清晰、体系完整,关系和谐的轻罪刑事政策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这不仅是刑事政策研究领域的一个重大创新,也是刑事政策理论力图指导刑事司法实践的重要探索。

    • ¥27.6 ¥35 折扣:7.9折
    • 海南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文区位分析
    •   ( 13 条评论 )
    • 刘国良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这是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国良通过实证调查所撰写的比较有分量的成果报告。作者通过海南省18个市县的实地调查,以详实的文字资料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文区位特点,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 ¥19.7 ¥25 折扣:7.9折
    • 互动之中的犯罪与被害——刑法领域中的被害人责任研究
    •   ( 100 条评论 )
    • 王佳明 著 /2007-08-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本书坚持加害—被害互动形成犯罪的中立刑法立场,选取被害人责任作为研究的切入点,尝试将犯罪被害人学的研究成果吸收到刑法领域之中,提出了刑法领域中的被害人责任概念,并以被害人责任为基础评价犯罪现象以及现行刑事法体系,为刑事法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填补了我国目前相关研究领域空白。

    • ¥15.3 ¥19 折扣:8.1折
    • 罪与非罪界定论
    •   ( 54 条评论 )
    • 李占洲 著 /2011-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罪与非罪的界定,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实务界都是非常重要和难以把握的课题。将行为准确入罪或出罪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就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状况而言,罪与非罪的界定需要重新思考犯罪本质、犯罪构成,恰当的做法是使犯罪本质具有可操作性,对犯罪构成进行阶层性的思考。将界定的模式由静态体系转化为动态的运行系统。对行为是否构成犯罪,需要对其进行事实行为、四方面要件结合、四方面要件结合是否具有“有机性”等三个阶层的判断,其中四方面要件结合判断和“有机性”判断两者是对我国传统犯罪构成理论的重新解读,继承于我国传统的四方面要件的犯罪构成理论。界定时的价值取向,不仅侧重于打击犯罪,同时也要侧重于人权保障。

    • ¥23.6 ¥28 折扣:8.4折
    • 犯罪学要论
    •   ( 20 条评论 )
    • 张旭 著 /2004-12-01/ 法律出版社
    • 犯罪原因的探讨一直为学界所重视,工以此为中心形成各派学说。然而综观犯罪原因的探讨,基本可划归两类:一类是侧重犯罪近因的研究,力求解释直接引起犯罪的因素对犯罪的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理论;一类是侧重于理论上的抽象,从宏观上把握犯罪原因作用机制的系统论的犯罪原因论。事实上,犯罪产生原因的探讨既要关注制约整体犯罪现象的深层次原因,也必须重视引起具体犯罪发生的直接原因和条件。 犯罪是人类社会的痼疾,它不仅腐蚀社会的肌体,而且严重侵犯人权。本书作者侧重犯罪原因的研究,力求解释犯罪因素理论,在把握犯罪原因作用机制系统论的犯罪原因上,通过对犯罪现象、犯罪类型的分析、提出了“犯罪原因一体论”的观点,将触发犯罪发生的各种因素探讨与特定类型犯罪相结合,从确定犯罪预防体系的超前性、对应性和复合性

    • ¥28 ¥35 折扣:8折
    • 论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范围
    •   ( 7 条评论 )
    • 黄开诚 著 /2011-06-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系由黄开诚博士论文改编而成,力图全面、系统地研究我国刑法中犯罪未完成形态在具体罪行中的存在范围。 本书共分七章,提要如下:章:导论。主要内容包括我国刑法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范围的规定及其评析、对相关问题现有研究成果的回顾及其评价、本书研究的基本思路、方法及其意义。 第二章:犯罪未完成形态只存在于“重罪”之中。作为一种特殊的犯罪形态,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与犯罪完成形态的存在不是亦步亦趋的,即并非每一种罪行都存在未完成形态。犯罪未完成形态的存在范围,首先取决于一国立法者的价值取向(犯罪观、刑事政策等),因此,在本章里,主要探讨立法者在价值取向上应如何合理地划定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的总体范围。在借鉴当代世界其他国家(地区)刑事立法关于犯罪未完成形态存在范围的规定,并立

    • ¥16 ¥18 折扣:8.9折
    • 罪刑法定的实现:法律方法论角度的研究
    •   ( 71 条评论 )
    • 王瑞君 著 /2010-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罪刑法定的司法化是罪刑法定实现的关键,其中法律方法的运用尤为重要。选取方法论的视角,将法律方法的理论与刑法丰富的素材和实践中遇到的大量疑难案件相结合,研究刑事个案裁判的思维方式和思维范例,并重点阐明法治后发型的我国罪刑法定司法化中法律方法运用的基本立场,此为本书的主旨所在。

    • ¥25.7 ¥32 折扣:8折
    • 不作为共犯研究
    •   ( 11 条评论 )
    • 刘瑞瑞 著 /2009-06-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对德日不作为共犯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提出了较为完整的不作为共犯理论。在总论篇中,重点论述了关于不作为共犯的基础理论,并以保障人地位为基准,根据不作为在具体犯罪构成中所发挥作用的强弱确定了不作为共犯与正犯的区分标准。在各论篇中,分为不作为共犯的基本形态和特殊形态。在基本形态中着重论述了不作为共同正犯存在的可能性和不作为帮助犯与正犯的区别。在不作为共犯的特殊形态中论述了不作为间接正犯的相关理论,同时对不作为的教唆犯给予了限制性的肯定。

    • ¥21.6 ¥30 折扣:7.2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