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测谎技术教程
    •   ( 57 条评论 )
    • 郑红丽 编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全书共13章,第1章为“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第2章列举说明了日常生活中的说谎,第3章分析了说谎是什么?第4章说明什么是测谎技术?第5~7章进一步进行非言语行为分析、言语行为线索分析、陈述内容分析技术,第8章提出了仪器测谎——Polygraph,第9章进一步说明Polygraph测谎的实施,第10、11章阐述了提问技术和评图技术,第12章说明了测谎结论的证据可采性,第13章专门阐述认知神经科学测谎。

    • ¥28.1 ¥36 折扣:7.8折
    • 犯罪生成模式研究
    •   ( 83 条评论 )
    • 汪明亮 著 /2007-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作者在借鉴国内外犯罪学研究成果之基础上,结合化学反应方程式理论与传染病学理论,提出并论证了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犯罪生成模式理论分为两类:犯罪微观生成模式和犯罪宏观生成模式。前者主要从微观角度解释人为什么会犯罪,后者则从宏观角度说明如何看待犯罪现象。犯罪生成模式理论的提出,对丰富犯罪学、刑法学理论研究,对完善刑事立法及刑事政策的制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 ¥19.3 ¥24 折扣:8折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
    •   ( 115 条评论 )
    • (澳)苏通 著,赵赤 译 /2012-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新颖的题材结构以及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从题材结构上看,本书以《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为书名,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涉及方法结构、社会预防、环境预防以及犯罪预防评估等主要内客;第二部分为实践,涉及犯罪预防从理论到政策、公共场所的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社会失调以及犯罪预防的前景展望等主要内容。此外,本书中诸多部分均有针对典型性案例或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条理性概括的分析评述。从上可见,本书不但结构新颖、重点突出,而且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突出特点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界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其次,亚当·苏通等专著的《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内

    • ¥19.3 ¥26 折扣:7.4折
    • 清朝中期妇女犯罪问题研究
    •   ( 43 条评论 )
    • 杨晓辉 著 /2009-09-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中国政法大学法律史学研究院是*所属的*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其前身是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法律史研究所,创始人为中国政法大学终身教授张晋藩先生。现研究院名誉院长为张晋藩先生,朱勇教授任院长,张中秋教授任常务副院长。研究院现设有法制史、比较法史、法文化史三个研究室和资料室、网络室、办公室、信息交流部。 1985年以来,在张晋藩先生的带领下,研究院(所)承担并完成数十项*、省部级科研项目,发表了一大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影响的研究成果,如《中国法制通史》 (10卷本),其中获奖成果20余项。目前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主持的各类在研项目20项,获得课题经费300余万元,其中*重大项目有“清史。法律志”等。研究院专职研究人员已出版学术著作100余部、教材30余部、工具书10余部,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0余篇,其中在国外、境外发

    • ¥24.3 ¥28 折扣:8.7折
    • 犯罪既遂问题研究(京师刑事法文库)(京师刑事法文库(42))
    •   ( 101 条评论 )
    • 徐光华 著 /2009-05-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根据犯罪进展的不同区分犯罪完成形态与未完成形态,在此基础上区别量刑,是罪刑相适应原则的当然要求。但何谓犯罪既遂、其标准是什么,并不是刑法理论与实践中已经明确了的问题。 本文的内容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犯罪既遂的标准。犯罪完成并非犯罪人的主观目的的实现,也非自然意义上的行为的完成,而是体现立法者立法意图的犯罪完成。第二部分,犯罪既遂的范围。第三部分,犯罪既遂的类型。该部分结合不同的犯罪类型,指出了犯罪完成的具体标志。第四部分,犯罪既遂与刑法相关问题。就犯罪既遂与刑法中的相关问题如结果加重犯、共同犯罪等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 ¥18 ¥25 折扣:7.2折
    • 有效的犯罪预防——公共安全战略的科学设计
    •   ( 175 条评论 )
    • (加)沃勒 著,蒋文军 译,梅建明 译校 /2011-03-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如何有效预防和打击犯罪,是这本书要探讨的核心问题。加拿大著名犯罪学家欧文.沃勒教授在这本书中,质疑了以美国纽约为代表的那种不断增加警力投入、集中打击犯罪分子的策略,他认为这种策略只会导致更多的人被送进监狱,而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预防和打击犯罪。沃勒教授用大量的权威资料分析表明有效的预防犯罪的战略应当从根除犯罪诱因入手。为此,沃勒教授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本书对于中国读者反思重刑轻民的法律传统,评价中国特色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式,用科学发展观设计和实施防治犯罪的战略、策略以及和谐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14 ¥21 折扣:6.7折
    • 没药花园 十五个绝对真实的案件
    •   ( 1 条评论 )
    • 何袜皮 /2019-10-01/ 江苏文艺
    • 《没药花园(十五个 真实的案件)》系人类学博士、百万级热门微信公众号“没药花园”创始人及主笔何袜皮重磅推出的犯罪悬疑推理系列,这些文章多为在社会上引起大众强烈关注的罪案与悬而未决谜团的分析。其中包括美国黑色大丽花案、美国楼梯悬案、蓝可儿之谜等案件的推理和犯罪心理分析。 “悬疑”是何袜皮作品的典型风格,思考则是她的作品 隐秘的内核。受益于人类学的训练,何袜皮的每一篇罪案推理文章,都潜移默化地带有人类学的思维,所以她的文章在悬疑之外,多了一份温情、思想和深度。 罪案或许离奇,作案动机却往往来自人性中普遍的欲望。手持人性显微镜的人类学博士何袜皮带你看见真相。

    • ¥21.91 ¥49.8 折扣:4.4折
    • 目的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库14)(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14))
    •   ( 86 条评论 )
    • 欧阳本祺 著 /2009-04-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目的犯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某种特定目的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该目的要么有助于明确犯罪故意的内容,使此犯罪故意能够很容易地区别于其他犯罪故意,要么能够对犯罪行为的法益侵害性产生影响。断绝的结果犯的目的是直接故意的内容;短缩的二行为犯的目的是故意之外的主观超过要素。对目的犯的研究必须采用类型思维方告。不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不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限制解释;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目的性限缩。

    • ¥20.2 ¥24 折扣:8.4折
    • 犯罪客体研究——违法性的中国语境分析
    •   ( 79 条评论 )
    • 童伟华 著 /2005-05-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由于我国刑法学与前苏联刑法学的移植和借鉴关系,我国刑法学中犯罪客体理论基本上源于前苏联。本书以犯罪客体这一学术范畴为重心,充分利用相关的学术资源,跳出传统的思维方式,以比较研究的方法探讨犯罪客体的构成要件地位。可以促进刑法学的研究,扶植刑法学的新生力量。

    • ¥7 ¥14 折扣:5折
    • 现代社会的文化冲突与犯罪
    •   ( 47 条评论 )
    • 张荆 著 /2009-04-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本书是一位在两个国家长期从事犯罪学研究的学者,以其独特的文化冲突视角,在大量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的学术专著。本书旨在介绍国际犯罪学冲突理论的学术前沿,阐述不同的文化冲突形式与犯罪的关系,系统研究城市化过程中农村文化板块与城市文化板块碰撞与犯罪,移民过程中歧视性文化、一般规范文化冲突、法文化冲突、移民文化圈的变形与犯罪以及急剧社会变迁中规范文化的混沌状态与犯罪。全书共分十一章撰写,为犯罪学研究与教学、犯罪预防与治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 ¥22.1 ¥28 折扣:7.9折
    • 海南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文区位分析
    •   ( 13 条评论 )
    • 刘国良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这是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国良通过实证调查所撰写的比较有分量的成果报告。作者通过海南省18个市县的实地调查,以详实的文字资料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文区位特点,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 ¥19.7 ¥25 折扣:7.9折
    • 帮助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   ( 1 条评论 )
    • 刘凌梅 著 /2003-07-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刑法学是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科学。它既有深邃的理论,又与司法实践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刑法学的研究,一直为法学工作者所重视。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后,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刑法学论文和著作。80年代中期以后,几所法学院系招收了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给刑法学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一些博士生年轻有为,思想敏锐,功底扎实,研究深入,所撰博士论文,对刑法理论的研究具有相当深度。一本一本的博士论文出版成书,使刑法学的研究生机勃勃,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 ¥10.1 ¥13.5 折扣:7.5折
    • 解读犯罪统计数据-揭示犯罪暗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 1 条评论 )
    • 克莱夫·科尔曼 /2008-12-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
    • 本书的目的在于提供一个关于犯罪数据资料研究的入门性指导,同时,在书中我们也尽量不减少研究者在这个领域中深入探索的东西。例如,我们尽可能地减少具体数字和复杂图表的展示,但我们没有回避关于这些数据资料的解释分析和应用的较难的问题。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哪些定量数据资料能够告诉我们关于犯罪与犯罪人的知识,同时我们也清楚,有些其他重要的数据资料形式(如揭示犯罪某些方面特征的)我们没有纳入进来。我们也不打算用一种包罗万象的方法去讨论那些与刑事司法系统具体工作相关的数据资料,如那些关于定罪和监禁的数据资料等。 在我们长大的那个小镇上,有一个咖啡馆,有时,咖啡馆会摆设一些陶器,从桌子上一直摆到挨墙最近的地方。人们经常会在那里坐上几个小时,期望能够看见藏在陶器丛中的那些陶器,同时也希望见到咖啡

    • ¥29.3 ¥38 折扣:7.7折
    • 共同犯罪研究
    •   ( 30 条评论 )
    • 黄丽勤周铭川 著 /2011-10-01/ 法律出版社
    • 《共同犯罪研究》对于共同犯罪的本质等一系列问题均作了不同于现行理论的思考。如首创共同故意实施犯罪说,一扫长期以来笼罩于共同犯罪理论头上的阴霾,摆脱了必须先给共同犯罪本身定罪才能认定有无共同关系的思维定势,这对于与共同犯罪本质镪切相关的诸理论,例如对向犯、片面共犯、承继的共同正犯、共犯的脱离等,均具有强烈而显著的影响,使得这一系列理论难题的解决,有了简单而明确的方向。而由于《共同犯罪研究》并非脱离实践的纯理论之作,而是融合了作者对大量共同犯罪判例之主旨的提炼,也使《共同犯罪研究》对于司法实践具有突出的指导意义。

    • ¥25.2 ¥28 折扣:9折
    • 犯罪社会与文化/法意丛刊
    •   ( 1 条评论 )
    • 许章润 /2003-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收录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塞林的经典之作。马氏对美拉尼西亚和特罗布里恩的初民生活作了个案研究,以令人信服的手资料,对这两地的初民生活、习俗规则、法律制度作了新的揭示。塞林对美国移民社群和本土居民的犯罪现象作了社会、文化、心理、伦理层面的探究和比较,使人们对犯罪问题有了一个实证性的认识。

    • ¥9.1 ¥13.8 折扣:6.6折
    • 中国社会治安防控——犯罪学大百科全书
    •   ( 20 条评论 )
    • 金其高 著 /2004-07-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在重视人勺人关系的小国传统社会,自然不乏对研究人与人关系的犯罪学的关注,中国法制史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与犯罪作斗争的历史。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模糊性思维方式,致使三于多年的中国文明史一直没有将犯罪研究形成犯罪学。新中国成立后,犯罪学的名称在中国大陆消失了30年之久,“左”的一套使中国的犯罪学成为无人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的春天到来,犯罪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们由于起步晚,至门前研究水平还较低。迄今为止,犯罪学在中国,也包括在西方,对其作微观的、分散的、表面的研究较为普遍,然而对其作宏观的、系统的、深层的探讨却寥若晨星,真正大全式的研究更未形成、 就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即犯罪问题的性质而言,犯罪是—种综合症,涉及国际、境外、国内,涉及历史、现实、未来,涉及社会、自然、

    • ¥17.3 ¥22 折扣:7.9折
    • 危险犯与危险概念(何鹏等)
    •   ( 5 条评论 )
    • 何鹏李洁 著 /2006-11-01/ 吉林大学出版社
    • 中日两国刑事法学者本着交流、学习、促进的宗旨,以危险犯与危险概念为交流主题,在融洽、热烈的氛围中探讨了危险犯的基础理论问题,探讨了未遂犯不能犯中的危险判断问题,此次研讨会在秉承前几次研讨会的优良传统下,进一步扩大了加深和推动了中日两国刑事法领域的研讨,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氛围、学术效应与学术积淀。本书收录了本次研讨会的十余篇优秀论文,其学术价值颇高。

    • ¥13.5 ¥18 折扣:7.5折
    • 侵财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
    •   ( 14 条评论 )
    • 顾军 /2010-09-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主要收录了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自2000年以来撰写的刑法理论文章和案例分析,主要集中在对抢劫罪、盗窃罪、诈骗罪、侵占罪的案例分析。对涉及以*为对象的犯罪,以借打手机为名占有他人财物的犯罪,盗窃、诈骗本人所有财物的犯罪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对转化型抢劫、犯罪形态的既遂和未遂、多次盗窃、共同控制、非法占有、交付、利用职务便利等问题进行了探讨,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提出了具体的法律适用建议和意见。

    • ¥26.8 ¥34 折扣:7.9折
    • 有组织犯罪专题研究
    •   ( 16 条评论 )
    • 汪力等 编著 /2007-08-01/ 人民出版社
    • 2006年2月22日中央政法委召开“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电视电话会议,会上强调,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黑恶势力犯罪危害甚大,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社会问题之一。自2000年底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打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今日黑恶势力犯罪犹存,而且还有了新特点。因此继续深入研究黑恶势力犯罪具有重大意义。 本书作者在深入相关层面进行社会调查、搜集了大量手材料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刑法学、犯罪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知识。以及实证的、比较的、历史的等研究方法,对黑恶势力的概念及其特征、黑恶势力的种类、黑恶势力产生的原因、黑恶势力犯罪概念、黑恶势力犯罪特征、黑恶势力犯罪形态、黑恶势力犯罪的刑罚适用、黑恶势力犯罪的发展趋势、黑恶势力犯罪的控制等问题作了

    • ¥13.5 ¥16 折扣:8.4折
    • 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
    •   ( 59 条评论 )
    • 袁雪 著 /2011-08-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袁雪编著的《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以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错误论和共犯论为理论基础,以共犯人的分工为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共犯认识错误分别进行研究,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处理各种共犯认识错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分别论证了具体相一致、犯罪构成形式要件相一致以及罪质相一致三种判断标准的合理之处和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主张应当以犯罪构成形式要件相一致作为适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处理共犯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

    • ¥18 ¥25 折扣:7.2折
    •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研究
    •   ( 67 条评论 )
    • 李正新 著 /2016-11-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犯罪化与非犯罪化是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的永恒话题。从我国连续出台的《刑法修正案》来看,犯罪化都是历次刑法修正的主题,并且,近年来犯罪化呈现出扩大化之趋势。对此种现象,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不仅要知道刑法修正的是什么,更要知道其合理性及不足。对某种行为而言,是犯罪化还是非犯罪化?该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显然是对其作出判断的基础。总体上,在价值观念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刑法的人权保障理念及其谦抑原则等要求对危害社会行为进行理性地犯罪化。

    • ¥18 ¥36 折扣:5折
    • 仇恨犯罪——刑法与身份政治
    •   ( 79 条评论 )
    • (美)雅各布,(美)波特 著,王秀梅 译 /2010-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大多数州仇恨犯罪法的出台并非因为刑法在这方面尚付阙如,或者因为一些骇人听闻的罪犯不能依照现有法律充分受到起诉和处罚。刑法的缺失或者不当的宽缓并不是令美国政府头疼的一个问题,执法人员当然拥有起诉那些实施杀人、强奸、伤害或其他犯罪的恰当方法,无论这些犯罪是否以偏见为动机。20世纪90年代初期,法学家们开始使用“仇恨犯罪”和“偏见犯罪”的术语。 作者通过追溯仇恨犯罪的起源、界定仇恨犯罪的定义及对仇恨犯罪立法价值的分析,对仇恨犯罪的泛滥展开了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及其正当性的解释。在进一步分析仇恨犯罪法执行、仇恨犯罪与宪法、仇恨犯罪与身份政治的冲突与碰撞后,作者指出,刑法及其执行在创造一个更加宽容的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社

    • ¥22.9 ¥29 折扣:7.9折
    •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
    •   ( 43 条评论 )
    • 田思源 著 /2008-03-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的理论核心,是论证从“三方诉讼构造”到“四方诉讼构造”的理论转变;文章的写作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从犯罪的私人侵权性特征出发对传统犯罪观念的反思;二是对被害人的复仇与赔偿心理在刑事程序中的疏导与限制。从条线索出发,论述了被害人在公诉程序中的作用、检察官与被害人的关系、自诉程序对于被害人的意义以及赔偿对于被害人的重要性等;而从第二条线索来看,被害人复仇心理实现于公诉程序和自诉程序中,被害人获得赔偿的心理则主要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独立民事诉讼和国家补偿制度来实现。 本书提出,犯罪的概念是严重的私人侵权性,由此伴随着犯罪本质、刑罚目的和量刑根据的转变,国家在惩治犯罪人与保护被害人中应当保持适度的介入。我们应当建立一种新的犯罪概念观,打通犯罪行为、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

    • ¥17.3 ¥22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