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仅五星
  • 1-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测谎技术教程
    •   ( 69 条评论 )
    • 郑红丽 编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全书共13章,第1章为“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第2章列举说明了日常生活中的说谎,第3章分析了说谎是什么?第4章说明什么是测谎技术?第5~7章进一步进行非言语行为分析、言语行为线索分析、陈述内容分析技术,第8章提出了仪器测谎——Polygraph,第9章进一步说明Polygraph测谎的实施,第10、11章阐述了提问技术和评图技术,第12章说明了测谎结论的证据可采性,第13章专门阐述认知神经科学测谎。

    • ¥25.7 ¥36 折扣:7.1折
    • 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
    •   ( 61 条评论 )
    • 袁雪 著 /2011-08-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袁雪编著的《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以我国刑法理论中的错误论和共犯论为理论基础,以共犯人的分工为标准对不同类型的共犯认识错误分别进行研究,对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在处理各种共犯认识错误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共犯认识错误问题研究》分别论证了具体相一致、犯罪构成形式要件相一致以及罪质相一致三种判断标准的合理之处和适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主张应当以犯罪构成形式要件相一致作为适用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处理共犯认识错误的判断标准。

    • ¥18 ¥25 折扣:7.2折
    • 目的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库14)(武汉大学刑法博士文丛(14))
    •   ( 88 条评论 )
    • 欧阳本祺 著 /2009-04-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目的犯是指以行为人主观上具有某种特定目的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该目的要么有助于明确犯罪故意的内容,使此犯罪故意能够很容易地区别于其他犯罪故意,要么能够对犯罪行为的法益侵害性产生影响。断绝的结果犯的目的是直接故意的内容;短缩的二行为犯的目的是故意之外的主观超过要素。对目的犯的研究必须采用类型思维方告。不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不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限制解释;真正的非法定目的犯是开放的构成要件,其适用方法是目的性限缩。

    • ¥20.2 ¥24 折扣:8.4折
    • 强奸犯罪比较研究 梁健 著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1 条评论 )
    • 梁健 著 /2010-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罪是一种严重犯罪,又是中外刑事立法及刑法学存在重大差异和许多争议的犯罪。撰写《犯罪比较研究》一书对于丰富人们对罪的认识,促进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运用大量古今中外有关罪的刑法规定及刑法学术文献资料,对罪的历史与现状、罪的主体、客观方面、主观方面、罪的形态、刑事责任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该书基本保持了其博士学位论文《犯罪比较研究》的全貌,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1.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实体法上与罪之构成以及认定有关,并普遍受到关注的大量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比较中使人们了解到在同一问题上不同国家、地区规定的共同性和差异性,开阔了人们的思路,丰富了人们的知识。 2.作者旁征博引,运用大量文献资料,针对一系列与罪的认

    • ¥28 ¥73 折扣:3.8折
    • 犯罪社会与文化/法意丛刊
    •   ( 1 条评论 )
    • 许章润 /2003-08-01/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本书收录了马林诺夫斯基和塞林的经典之作。马氏对美拉尼西亚和特罗布里恩的初民生活作了个案研究,以令人信服的手资料,对这两地的初民生活、习俗规则、法律制度作了新的揭示。塞林对美国移民社群和本土居民的犯罪现象作了社会、文化、心理、伦理层面的探究和比较,使人们对犯罪问题有了一个实证性的认识。

    • ¥9.1 ¥13.8 折扣:6.6折
    • 强制隔离戒毒矫治与管理实务
    •   ( 130 条评论 )
    • 李岚 梁志东 张敏发 /2012-01-01/ 暨南大学出版社
    • 为了适应高职高专教育法律执行类相关专业教学改革和建设的需要,本教材依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及行业需要,遵循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规律,紧密结合行业实践和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实际,以参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应完成的主要任务及所需具备的管理、矫治能力要求来安排课程的基本理论性知识、工作过程的方法性知识和强制隔离戒毒特定事务的经验性知识等内容,以戒毒流程为载体构建学习内容和设计学习单元。 本教材分三个部分,*部分为参与强制隔离戒毒工作所必须了解和掌握的强制隔离戒毒的基本知识;第二、三部分以工作过程为载体,围绕工作任务而设计相关的学习情境,明确具体的工作方法,训练相应的管理、矫治能力。

    • ¥25.2 ¥32 折扣:7.9折
    • 犯罪竞合:罪数分析的结构与体系
    •   ( 68 条评论 )
    • 庄劲 著 /2006-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罪数理论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比较深刻地论证了罪数评价的基本原则及罪数判断的标准,并将这些原则和标准运用到“评价竞合形态”和“行为竞合形态”的研究中。 本书的创新之处在于两个方面:其一是体系上的创新,一反传统的罪数分类,将罪数体系划分为“评价的竞合”和“行为的竞合”两大类型;其二是观点上的创新,对传统罪数论的观点,给予了颠覆性的批评。本书认为:罪数的标准不是犯罪构成,而是犯罪客体的重合性;应立足于犯罪形态,而非条文关系,来研究法条竞合;吸收犯不是处断的一罪,而是实质的一罪;想象竞合犯和牵连犯,都是实质数罪,应当数罪并罚;连续犯就是同种数罪,对同种数罪应以“合罪刑”的方式并罚。

    • ¥27.6 ¥35 折扣:7.9折
    • 过失犯罪中信赖原则的适用及界限
    •   ( 88 条评论 )
    • 王海涛 著 /2011-02-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北大刑法博士文丛”即将由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陆续出版。作为总主编,我感到十分高兴。随着法学教育的发展,每年毕业的博士生人数越来越多,博士论文作为获得博士学位的前提,成为一种学术成果的重要载体,受到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博士论文的水平,也成为衡量一个博士点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数。在这种情况下,从已经答辩通过的博士论文中,择其优者经过修订予以出版,也是对学术界的一种贡献。北京大学刑法学博士点是我国培养刑法学专业博士生的一个重要基地,自1990年建点以来,已经培养了数十名博士生,并曾经系统地出版过博士论文集。这次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北大刑法博士文丛”是这一出版活动的延续。我在主编本文丛的时候,择优选择博士论文,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标准: 一是选题新。刑法学是一门发展较为成熟的部

    • ¥29.5 ¥35 折扣:8.4折
    • 论犯罪与刑罚
    •   ( 37 条评论 )
    • 切萨雷·贝卡里亚黄风 /1970-01-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贝卡里亚的《论犯罪与刑罚》问世于1764年4月。原著分为47章和一个“引言”;随后,作者针对来自宗教人士的攻击,又增加了一篇辩白性的文字----“致读者”(这个原著版本以下称为“47章版本”)。1765年,法国“百科《论犯罪与刑罚》派”学者达兰贝尔将此书翻译成法文,并且重新编排了章节,将正文划分为42章;这个版本(以下称为“42章版本”)曾经得到贝卡里亚本人认可和称赞。“47章版本”与“42章版本”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的差别在于体系编排和论述次序的不同,“42章版本”把原来分散在不同章节中的、关于相同议题的论述加以相对集中,对某些章的论述顺序做了调整,并且把关于某些重要议题(例如刑讯和死刑)的论述予以前移。根据我的比较,“42章版本”比“47章版本”多1句起承上启下作用的话;而“47章版本”则比“42章版本”多7句话

    • ¥15.8 ¥20 折扣:7.9折
    • Determinants of Anomie—A Cross-National Study 社会迷乱决定因素研究
    •   ( 4 条评论 )
    • 赵若辉 著 /2009-10-01/ 人民出版社
    • 由于犯罪学家对“迷乱”这一核心概念的理解与解释各不相同,自20世纪中叶至本世纪初,他们运用不同的实证研究方法对这一概念进行了研究,以期发现预测个人与社会迷乱程度的关联因素。本书在总结既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运用跨国数据库与分层线性统计模型,对“迷乱”这一概念进行实证研究,以期验证默顿等犯罪学家就若干人口变量及经济变量在个人与国家(或地区)层面上是否可以解释现今社会迷乱特别是美国社会的迷乱现象。 具体而言,本书所使用之原始数据源自1995年《欧洲与世界价值观调查》(Europe and World Value Survey)及联合国有关调查。在对社会迷乱理论进行系统理论回顾、梳理及对既往实证研究进行总结后,借助分层线性模型,系统研究30个主要国家及地区的人口变量及经济变量在个人与国家层面上对社会迷乱之影响。 本项实证

    • ¥15.2 ¥18 折扣:8.4折
    • 海南省未成年人犯罪人文区位分析
    •   ( 13 条评论 )
    • 刘国良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这是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刘国良通过实证调查所撰写的比较有分量的成果报告。作者通过海南省18个市县的实地调查,以详实的文字资料分析了未成年人犯罪的人文区位特点,为未成年人犯罪的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 ¥19.7 ¥25 折扣:7.9折
    • 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研究
    •   ( 25 条评论 )
    • 毛玲玲 著 /2009-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借鉴了“刑事一体化”研究路径,将证券市场的刑事责任问题置于中国证券市场的资源环境中进行考察,研究证券欺诈犯罪滋生、繁衍的土壤。采用系统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是以本土的制度资源环境作为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问题进行研究的背景,结合证券市场的宏观背景、行为背景和专业特点,对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必要性与适度性进行考察。其次,结合了公司法、证券法的学科知识,对证券市场的法律体系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剖析,以探讨证券市场刑事责任的合理架构。

    • ¥18.1 ¥23 折扣:7.9折
    • 帮助犯研究/武汉大学刑法学博士文库
    •   ( 1 条评论 )
    • 刘凌梅 著 /2003-07-01/ 武汉大学出版社
    • 刑法是国家的基本法律之一,刑法学是研究刑法所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科学。它既有深邃的理论,又与司法实践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所以刑法学的研究,一直为法学工作者所重视。197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公布后,发表和出版了大量的刑法学论文和著作。80年代中期以后,几所法学院系招收了刑法学博士研究生,给刑法学的研究注入了新鲜血液。一些博士生年轻有为,思想敏锐,功底扎实,研究深入,所撰博士论文,对刑法理论的研究具有相当深度。一本一本的博士论文出版成书,使刑法学的研究生机勃勃,呈现更加繁荣的景象。

    • ¥10.1 ¥13.5 折扣:7.5折
    • 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对犯罪论的影响
    •   ( 32 条评论 )
    • 叶建勋 著 /2013-08-01/ 人民日报出版社
    • 新康德主义价值哲学派的文德尔班、李凯尔特、胡塞尔等,都主张人不仅是目的性存在,而且是理性和感性的综合体。有了人,才有价值;有了人,世界才是活的;坚持人是目的性存在,才不会湮没于物质的纸醉金迷。 从价值哲学出发,对人的惩罚就不再是为了震慑他人,而是用犯罪人自己的法惩罚他自己,惩罚他才是对他主体性的尊重。从价值犯罪论出发,人的行为都体现其内心价值倾向,因此,当医生以治疗目的抚摸女性躯体时,不予惩罚;当其以奸淫目的抚摸时,则予以惩罚。现代社会是高风险社会,但控制风险不能以牺牲人的主体性和自由为代价。因此,价值哲学的*结论是,尽管厦门公交车爆炸案的后果很严重,但不能成为坐公交车要安检的理由,否则人就更难找到自己回家的路,而只是迷失在现代化大街上并被有序摆放的木偶。

    • ¥24.8 ¥36 折扣:6.9折
    • 中国社会治安防控——犯罪学大百科全书
    •   ( 20 条评论 )
    • 金其高 著 /2004-07-01/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在重视人勺人关系的小国传统社会,自然不乏对研究人与人关系的犯罪学的关注,中国法制史很大程度上是关于与犯罪作斗争的历史。然而,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模糊性思维方式,致使三于多年的中国文明史一直没有将犯罪研究形成犯罪学。新中国成立后,犯罪学的名称在中国大陆消失了30年之久,“左”的一套使中国的犯罪学成为无人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科学的春天到来,犯罪学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们由于起步晚,至门前研究水平还较低。迄今为止,犯罪学在中国,也包括在西方,对其作微观的、分散的、表面的研究较为普遍,然而对其作宏观的、系统的、深层的探讨却寥若晨星,真正大全式的研究更未形成、 就犯罪学的研究对象即犯罪问题的性质而言,犯罪是—种综合症,涉及国际、境外、国内,涉及历史、现实、未来,涉及社会、自然、

    • ¥17.3 ¥22 折扣:7.9折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
    •   ( 124 条评论 )
    • (澳)苏通 著,赵赤 译 /2012-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新颖的题材结构以及注重理论结合实践的研究方法令人耳目一新。从题材结构上看,本书以《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为书名,分为两个部分:部分为理论。涉及方法结构、社会预防、环境预防以及犯罪预防评估等主要内客;第二部分为实践,涉及犯罪预防从理论到政策、公共场所的犯罪预防、如何应对社会失调以及犯罪预防的前景展望等主要内容。此外,本书中诸多部分均有针对典型性案例或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条理性概括的分析评述。从上可见,本书不但结构新颖、重点突出,而且其注重理论联系实践的突出特点一方面生动地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学术理论水平以及对实践的掌握和驾驭能力,另一方面也显著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以及理论和实践界参考借鉴的可行性。其次,亚当·苏通等专著的《犯罪预防(原理观点与实践)》内

    • ¥22.4 ¥26 折扣:8.6折
    • 犯罪行为学基本问题研究
    •   ( 10 条评论 )
    • 楼伯坤 著 /2014-05-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通过对犯罪行为学的独立性、犯罪行为学体系结构及犯罪行为学基本内容展开的研究,旨在构建一个犯罪行为理论的独立的、完整的体系,在刑事法领域建立一门与犯罪学、刑法学等学科交叉的新学科,与犯罪心理学呼应。

    • ¥27.7 ¥35 折扣:7.9折
    • 罪犯个案矫正实务
    •   ( 112 条评论 )
    • 于爱荣 主编 /2011-01-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个案矫正是现代监狱制度的重要组成,更是现代罪犯矫正的基本模式之一。 本书立足近年个案矫正的实践,就个案矫正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罪犯个案矫正概述、罪犯犯因性问题分析、个案矫正目标的设定与评价、罪犯个案矫正技术、个别化矫正方案的编制、个别化矫正方案的实施,书后附有各种测验评价表。其目的是为个案矫正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解决个案矫正实践中的一些疑惑和推展中的一些瓶颈,进一步提高个案矫正的质量。 本书主要供在职民警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司法警官院校刑罚执行专业、监所管理专业、教育矫正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在职民警工作指导用书。

    • ¥27.5 ¥45 折扣:6.1折
    • 扭曲的灵魂 何家弘译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正版保证】
    •   ( 3 条评论 )
    • 何家弘译 /2009-06-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何家弘,美国西北大学法学博士(S),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证据学、侦查学方向)、证据学研究所所长;曾应邀在香港城市大学法学院担任客座教授,在法国艾克斯-马赛大学法学院做访问学者,在我国台湾地区东吴大学法学院讲授“刑事证据法”,并在人民检察院(挂职)担任渎职侵权检察厅副厅长;1999年入选北京市“中青年法学家”,2003年被国家授予“留学回国人员成就奖”,2004年获得“宝钢教师奖”,2005年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业余时间从事文学创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已出版小说五部,其中四部被译成法文、一部被译成意大利文出版,部英文版小说也即将问世,并有一部小说于2007年被英国《卫报》推荐为“亚洲十大犯罪(推理)小说”;热衷于法学普及工作,主编《法学家茶座》,曾经在中央电视台“社会

    • ¥14 ¥35 折扣:4折
    • 从比附援引到罪型法定——以规则的分析与案例的论证为中心
    •   ( 13 条评论 )
    • 陈新宇 著 /2007-05-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近代中国法律改革,随着《大清新刑律》的制定,确立了西方近代意义上的罪刑法定主义。围绕这一原则,更曾展开一场“比附援引”与“罪刑法定”的论战。笔者的问题意识是:法律转型时期,从比附援引到罪刑法定,是断裂抑或进化,有怎样的变与不变? 传统法中的比附援引,因为具有类推的性质,不符合近代罪刑法定之要求,而多被诟病。但如果我们了解传统司法的要求和传统立法的特点,或许会对比附有“同情的理解”。传统司法要求“引断允协”与“情罪相符”,前者要求能够援引适当的法条,后者乃追求个案的公正;传统法条以“客观具体化”与“*法定刑”为特征,两者间存在紧张关系。客观具体化的立法使得法条过于僵硬,难以涵摄具体事实,“法无明文”的情况实际上是司法中的常态;*法定刑与具体问题具体处理这种“实质正义”之间更无法

    • ¥15.8 ¥20 折扣:7.9折
    • 犯罪被害人的权利与救济
    •   ( 43 条评论 )
    • 田思源 著 /2008-03-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的理论核心,是论证从“三方诉讼构造”到“四方诉讼构造”的理论转变;文章的写作贯穿了两条主线:一是从犯罪的私人侵权性特征出发对传统犯罪观念的反思;二是对被害人的复仇与赔偿心理在刑事程序中的疏导与限制。从条线索出发,论述了被害人在公诉程序中的作用、检察官与被害人的关系、自诉程序对于被害人的意义以及赔偿对于被害人的重要性等;而从第二条线索来看,被害人复仇心理实现于公诉程序和自诉程序中,被害人获得赔偿的心理则主要通过附带民事诉讼、独立民事诉讼和国家补偿制度来实现。 本书提出,犯罪的概念是严重的私人侵权性,由此伴随着犯罪本质、刑罚目的和量刑根据的转变,国家在惩治犯罪人与保护被害人中应当保持适度的介入。我们应当建立一种新的犯罪概念观,打通犯罪行为、一般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侵权行为

    • ¥17.3 ¥22 折扣:7.9折
    • 犯罪论体系的演变——自“科学技术世纪”至“风险技术社会”的一种叙述和解读(北大刑法博士文丛)
    •   ( 22 条评论 )
    • 方泉 著 /2008-01-01/ 公安大学出版社
    • 初的犯罪论体系作为自然科学研究方法的产物,其后的演变遵循了从存在论走向规范论的路径,体现了人文主义反思在刑法学发展上的必然。至技术风险社会全面到来,所谓基于“安全刑法”、“仇敌刑法”理念下的论体系所谓“功能性”的学术面纱,是论者对人被进一步工具化的危险的漠视。在此种解读下,作者表明其“谨慎下宽容”的基本态度和反对“人的工具化”的并和论立场。从全书的结构来看,作者既从认识论是次把握犯罪论体系的演变线索,也关注各成立要件理论的成长,以期在宏观上及微观上获得学术立场的统一。

    • ¥20.4 ¥25 折扣:8.2折
    • 正犯论
    •   ( 51 条评论 )
    • 朴宗根 著 /2009-08-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是在作者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一部学术专著。本书除了涉及正犯的基本理论以外,还在借鉴德、日、韩等国正犯与共犯理论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的刑法规定和理论,对间接正犯和共同正犯等正犯形态问题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本书是我国刑法学界探讨大陆法系正犯问题为深入与详尽的一部著作。

    • ¥23.7 ¥30 折扣:7.9折
    • 犯罪构成的解构与结构
    •   ( 16 条评论 )
    • 李洁 等 /2010-05-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是从解构犯罪构成入手,意在结构犯罪构成,围绕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展开讨论的刑法学著作。全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通过解构各种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寻求这些体系间的共通之处;另一部分内容是通过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构建价值前提,来评判各种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并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构建进行路径设计。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论述,成为对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精准研究之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适合刑法学专业学生和学者深度阅读使用。

    • ¥22.1 ¥28 折扣:7.9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