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 书证提出命令 制度,扩展当事人收集证据的途径 修改、完善当事人自认规则,更好平衡当事人处分权行使和人民法院发现真实的需要 完善当事人、证人具结和鉴定人承诺制度以及当事人、证人虚假陈述和鉴定人虚假鉴定的制裁措施,推动民事诉讼诚实信用原则的落实 补充、完善电子数据范围的规定,明确电子数据的审查判断规则
民事诉讼法的此次修正共16处,其中新增7条,修改8条,此外还对“诚实信用”“节假日”“抚育费”“合议庭组成人员”“意外事故”“民法通则”“物权法”“从规定的每次履行期间的后一日起计算”等个别表述进行了修改。修改的主要内容主要是五大类:一是优化司法确认程序;二是完善小额诉讼程序;三是完善简易程序;四是扩大独任制适用范围;五是完善在线诉讼及送达规则。人民法院根据本次修正,严格对照新民事诉讼法有关规定对《民诉法解释》条文序号和条文表述进行适应性修改,共计16个条文。
1.宗旨:为学生应对司法考试量身定做的法学教材配套法规。即能配合学校课程学习,又能应对司法考试。2.体例特点:丛书体例编排新颖、实用;栏目设置科学、妥切;法律法规收录精当、及时。(1)丛书部一般分为该学科的主要法律文件的详细解读;第二部分为该学科各种相关规范性文件,并对其按照学科体系进行了整理,使读者在学习刑事诉讼法教材的同时,可以很明确地找到该部分所涉及的相应的司法解释。(2)丛书运用法条间的关联,建立"法条群",并以"知识要点"的方式对重点法条或"法条群"(根据司法考试内容确定)进行剖析,帮助读者全面掌握法学知识。3.该书在我社已多次重印或修改后再版。此次再版,将根据新《民事诉讼法》出台后的系列司法解释和2015年司考真题进行修订。
有社会便有纠纷,纠纷多南社会中个体间意识之差异所造成纠纷便要化解,纠纷化解之道又多建构于社会中群体意识之存在,对于纠纷解决之研究,学界不乏高论,而《法意文丛·权威·规则·模式:纠纷与纠纷解决散论》以[权威——规则——模式]为分析模型,从纠纷解决的主导权威、规则依循和模式选择展开论述,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中国与西方兼有比较虽内容庞杂,亦不无作者苦想冥想之管见,惟愿以此书始,勾连一条纠纷与纠纷解决研究的新路。
作为民事诉讼程序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十年来民事审前准备程序受到了两大法系代表性国家的高度关注并成为各自民事司法改革的关键环节。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始,亦将民事审前准备程序改革置于我国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重心,司法实务就此进行了颇有成效的试验,学者们也纷纷撰文对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重构提出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方案。本书即是作者从立法、理论与实务等多重视角出发,系统探讨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初步尝试。 在学术界,以往对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研究多集中于程序的建构,而忽略了对相关理论问题的探讨。本书改变了以往的研究范式,着力于对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理论问题的解读,并以此为前 提,从理念重塑、制度保障与程序整合三个维度提出了重构我国民事审前准备程序的具体设想。本书在写作上注重理论深度,结构完整,
调解复兴 一书运用了大量真实的事例,生动地层示了“六约模式”在实践中诞生、在锤炼中成长、在指导中成熟、在转型中发展的历程,通过对“六约模式”的萌芽、成长、成熟和转型发展的各个阶段的历史社会背景和矛盾纠纷主要类型进行深入分析,详细论证了”六约模式”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指导性,值得广大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阅读和借鉴。希望广大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和人民调解员认真学习”六约模式”,切实体会六约人自发实践、勇于探索、锐意创新的精神,在人民调解王作中,依法化解基层矛盾,结合“六约模式”,因地制宜,争当人民调解能手,将管用、实用、好用的“六约模式”辐射、推广至全省,为维护我省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平安广东”、 “幸福广东”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本系2015*法规汇编系列的一个品种,收录的均为民事诉讼方面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包括综合,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诉讼费用,起诉和受理,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时效共计十四项分类。
◎体例新颖、结构合理: 本书以民事诉讼法涉及的条文为主线,将与该条文相关的文件资料集中收录,在条文项下大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典型案例的顺序进行细化分类,方便读者在研究某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全面、迅速地了解该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书收录的文件资料虽然时间跨度较长,但凡与民事诉讼相关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人民法院个案答复、复函、通知、解答、座谈会纪要、领导讲话、典型案例等,只要是有指导价值的,都尽可能收录进来,力求做到“一网打尽”。 ◎视角独特、注重适用: 本书以方便适用为主旨,站在读者的角度,在结构设计上力争让读者一目了然。不仅注重提取、归纳立法者对民事诉讼法每一个条文含义的释义,而且注重介绍条文的立法背景
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为执行操作规范,对执行程序启动、执行依据、执行主管和管辖、执行调查、执行有形财产范围及豁免、执行无形财产范围豁免、执行被执行人到期债权、执行实施、执行方式、执行方法、执行承担、执行中参与分配与执行竞合、执行阻却、执行救济、妨害执行的强制措施、执行协调、执行监督、执行与破产清算竞合,以及执行涉外、涉港澳台案件等执行工作的操作规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根据执行工作特点和规律,以执行程序规范为主,辅以必要的实体规范,释明执行行为适用依据、操作程序及应注意的问题,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执行实践中行之有效的行方式方法,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执行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执行方式方法,如公告执行、审计执行、债务人名录、劳秋低债、债权转股权、提级执行、交叉执行、指定执行等在
这本书并不完美,存在了一些问题,包括理论,结构;即使在我欣赏的一些篇章中,也无意间流露出一些因学术追求、探索而留下的不足,甚至明显的漏洞。但这里不是苛求的地方,这是挣脱传统的规范研究、另辟蹊径的努力很难避免的。重要的并不在于是否完美,而在与是否有所创新,有所推进,有所贡献。作者面对了中国社会和司法的实际,留下了一些可供多个学科深入分析的资料,提出了规范研究很容易忽视但中国法治却不容忽视的具有学术潜力的问题。喻中教授以他的努力丰富了中国的法学传统。 通过描绘当代中国的司法图疑,试着为中国法理学寻找个性化的话语,努力让法语言说更加靠近社会现实,从而使本土学术真正根植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简而言之,就是希望走向从真实生活出发的法学理论与社会科学。这也是作者在研究中所秉持的基本
为丰富和储备法律专业知识、拓展法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提升法学应试能力,我社邀请了诸多有教学经验的专家、学者为各高等院校(系)的学生和其他渴望学习法律的研习者策划编写了这套自测丛书。 本丛书以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为依据,主要参考*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组编的“面向2l世纪课程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教材”的内容和体例,同时吸收其他法学教材的精华。全套丛书依*确定的高校法学专业核心课程的学科及分类要求,分为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经济法、民事诉讼法、刑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共14本。 这套丛书希望达到以下目的: 1.帮助学生系统掌握本科知识。本丛书针对高校法学教育以素质教育为主的特点,并结合应
《比较民事诉讼法》(2004年~2005年卷)设置“司法理论研究”、“专题研究”、“民事检察”、“司法改革”、“法典精译”等栏目。域外稿件收录了意大利法学家莫诺 卡佩莱蒂的《司法审查的大问题》、美国学者威尔弗雷德 费因伯格的《美国法官的角色——以美日分析为中心》,日本学者渥美东洋的《当事人主义和职权主义之区别》等;对于国外法典及立法理论的介绍包括《法国法院组织法典》、《韩国民事诉讼法》、《法国民事检察制度研究》、《韩国民事证据中的证人及书证制度》、《革新事业下的越南司法制度改革全景图》等。对国际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及其界限、当事人主义与职权主义的区别、民事诉讼契约的专题进行了研究,为我国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提供了资料。 《比较民事诉讼法》系列丛书自2001年卷出版以来,已经经过了四个春秋,为
民事诉讼法是一门实际操作性较强的学科,其在教学中须以主体法为依据,结合相关司法解释加以理解、配套,尤其重视对重要法条的直接考查,故熟练掌握《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中的重点法条、理顺民事诉讼法律流程,是学好本学科的关键之一。本书就是通过以下主要栏目指引学生结合法条学好本课程: 法条注释——对重点法条所规范的基本问题进行阐释,涵盖该条知识点的主要内容。 理论关联——对与法条相关的重要理论常识予以精辟讲解,将理论与实际立法相联系。 特别提醒——将容易混淆、忽视的知识点提炼出来,为整个知识体系查漏补缺。 真题自测——以历年司考真题作为验收学习成果的手段,并辅以答案简析;真题在法条中的分布情况,也可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该法条的重要性。 关联法条——将《民诉意见》的重点条文穿插
寒来暑往,秋去春来,回首往事,新中国民事诉讼法学已经蹒跚地走过了五十五载历程。掩卷沉思,民事诉讼法学的一串串足迹令人心潮澎湃,思绪万千。在一个重人治而不重法治的国度,在一个重刑事而轻民事、重实体而轻程序的现实社会里,民事诉讼法学的萌芽、破土、生长与含苞及至成为法学园地中的一枝稚嫩的小花是多么的不易啊。 众所周知,建国以来,我国先后颁行过两部民事诉讼法典,即1982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稿和1991年的民事诉讼法。试行稿的公布昭示着带有浓厚注释性色彩的民事诉讼法学呱 呱坠地,民事诉讼法的施行迎来了民事审判方式的改革和民事诉讼理论框架的大体搭建。 伴随着新世纪的来临,受制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形势巨变的大背景,民事诉讼法学面临着新的挑战。认真地总结过去,仔细梳理历史的教训;冷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