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 手把手教 的方式,分享作者十余年的执业经验,案例丰富翔实,是一本用心为年轻律师撰写的 参考书 。 本书以作者参与处理的真实案件为例,详细讲解律师整理案件材料、绘制辅助文件、分析案件要点的方法,介绍庭审前后的工作技巧、确定诉讼策略和运用程序规则的经验,探讨影响案件处理结果的关键因素,以期读者能从中获得启发,处理好每一起案件,甚至在处于不利地位时,捕捉到反败为胜的机会。 本书版出版后,广受好评,第二版则针对《民法典》等民事法律法规的修订情况、民商事诉讼领域新的发展趋势,并结合作者近年来积累的新经验,优化了相关内容,新增近10万字和7个真实案例,力求使本书更适合年轻律师阅读。
赫尔维格于1905年出版《诉权与诉的可能性:当前民事诉讼基本问题讨论》一书,在《德国民事诉讼法教科书》的基础上继续阐述法律保护请求权及其对德国民事诉讼法学的重要价值,并逐项批驳彪罗和科勒为代表的反对意见。在本次大讨论后,瓦赫率先提出的并由赫尔维格发展完善的法律保护请求权论确立了通说地位。赫尔维格构建法律保护请求权论时提出的法律保护必要(Rechtsschutzbed rfnis)等概念成为现代德国民事诉讼法学的组成部分。不仅如此,法律保护请求权论还在二战后的德国出现过回潮,主要推动者是布隆迈耶(Blomeyer)。法律保护请求权论在我国台湾地区至今依旧保持通说地位。
《民事诉讼法(第3版)》有以下特点:首先,它有大量的援引、脚注、有关民事诉讼的论文以及许多著名判例都是阅读、研究不可或缺或非常有用的法律资源。从该书本文的内容来看,比耶鲁大学著名民事诉讼法教授JamesHazard1985年著的《民事诉讼法》多两章,约30万字。正如《民事诉讼法(第3版)》作者在序文中所说:“第三版的目的是使这一卷本包括重大变动和发展的内容都能跟上形势,确定内容丰富、翔实”。 其次,书内有附录《西方法律出版公司民事诉讼法检索》,共有八章,导言除外。告诉读者Westlaw有关民诉的联邦和州的规则、法令、法规、判例法、判例和论著、评论等等数据库以及多种检索方法。只要我们有Westlaw联网关系,就可随时检索你需要的详细资料。同时还让你可把握新的动态,给你提供新的数据库,仅用你的指端就可拥有法律文献
《民事诉讼程序实务讲义》立足于民事诉讼程序,分四大编、十四章,结合《**人民法院公报》《审判要览》发布的热点案件实例,讲授了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具体实务问题;四大编包括:民事诉讼业务的承揽、一审民事诉讼实务技巧、二审民事诉讼实务技巧和再审民事诉讼实务技巧;具体内容上,涵盖了接待当事人、签订代理合同、证据的收集、诉讼文书的撰写等。该书一方面能够满足高年级学生对民事诉讼法学以致用的需求;同时也能够满足初入职场的年轻律师自我学习之用。
词语与语言是许多人类冲突的起因,也通常是冲突斗争的战场。这对于民法来说尤其如此。在这一领域,词语的用法与含义形成了辩论的漩涡,这些辩论通常由精确的分析和解读来解决。因此,民事案件为探讨语言在法律中的作用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通过研究民法中的特定案例,罗杰·W.舒伊教授表明r如何运用语言学分析技巧解决语言含义的争议,以及民法案例对于语言学知识学习的重要性。舒伊教授收集并分析了许多案例,包括合同、广告、产品责任、版权侵犯、歧视、商标争议和欺诈争端。在每个案例中,他都运用了形式语言学研究手段来表明语言学如何像自然科学一样协助解决法律争端的。 对于语言学家——社会语言学家、法律语言学家、法律与社会学学者与学生——以及律师和法律专业学生来说,《文字之讼:语言与民事案例》存在着一定
本专著共分为导论、正文八章、结语三部分。正文部分首先梳理清楚近代民事诉讼制度发展的源流,基本将关于近代民事诉讼方面的史料加以整理编排,使之可为后续的研究者运用;其次,介绍近代民事诉讼制度立法理念,其中包括现代化的民事诉讼基本原则和主要制度的确立;第三,全面阐释近代民事诉讼法律形式的变化,对于具体的法律进行分析,阐述变化的原因和进步;后,阐述法律制度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对民事诉讼制度进行功能性的分析,以及近代民事诉讼制度对当时社会的作用以及对后世的影响,从而以近代民事诉讼体现法律近代化所追求的平等、正义等观念,反映传统法制现代化转型所经历的从制度模仿到思想价值的追求。
本书涉及关联方利益的增加或减少的问题、涉及各自利益的冲突问题。这些利益诉求都有相当的理由作为包装,因此,如何协调对于立法者而言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属于政治层面,必须在政治层面上来加以考虑,并不完全,甚至不考虑法理上的理由和根据。作为学者的《建议稿》是以民事诉讼法理为基础的,较少或基本不考虑政治层面的问题,这也是诉讼法学者难以考虑到的。虽然如此,《建议稿》还是对现实情形有诸多保留,反映了《建议稿》的现实主义色彩,并未一味坚持其理想化追求,这也许会为人们今后的诟病留下口实。
临时仲裁制度在中国的探索由来已久,但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运行却呈断裂状态。对于临时仲裁的本土化,既有理论研究大多未谈及临时仲裁在中国实践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与突破。本书梳理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之界分及比较优势,基于我国自贸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阐述临时仲裁本土化构建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横琴规则》《最高院意见》对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构建的探索历程,以及其中存在的技术性瑕疵与适用难题,分析中国开展临时仲裁机制创新的制度障碍;立足《仲裁法》修改大背景,探讨临时仲裁司法协助制度的本土建构、临时仲裁机构化的破解、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的接轨与融合、临时仲裁的司法救济与司法监督等问题;最后,从宏观、微观层面搭建我国临时仲裁立法的体系与规则,完善临时仲裁的相关配套制度。
有社会便有纠纷,纠纷多南社会中个体间意识之差异所造成纠纷便要化解,纠纷化解之道又多建构于社会中群体意识之存在,对于纠纷解决之研究,学界不乏高论,而《法意文丛·权威·规则·模式:纠纷与纠纷解决散论》以[权威——规则——模式]为分析模型,从纠纷解决的主导权威、规则依循和模式选择展开论述,对传统与现代、城市与农村、中国与西方兼有比较虽内容庞杂,亦不无作者苦想冥想之管见,惟愿以此书始,勾连一条纠纷与纠纷解决研究的新路。
本书聚焦公司纠纷案件,主要指涉《民事案件案由规定》中二级案由 与公司有关的纠纷 之下的三级案由,例如股东资格确认纠纷、股东出资纠纷、股东知情权纠纷、股权转让纠纷、公司决议纠纷、损害公司利益责任纠纷等。 本书的特色在于,多角度、多路径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纠纷案件,致力于理论与实务之结合、教义与经验之融合,探索了一套可复制、可借鉴的司法科研模式,较之于高校科研成果,更适应实务部门的实践性需求,也凸显了实务部门实证素材丰富的优势,切实对司法实务中公正妥善处理该类纠纷提供了有益参考,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了积极因素。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整编·应用系列的原则是: 1.权威 选取的文本均为国冢公布的正式文本 2.实用 按照公司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排序,相关法律文件排在基本法律后面,并且归纳了便于读者学习和理解法条的条文主旨 3.简明 收录重要、实用的公司法律文件,减少篇幅,方便携带和查找,也使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典整编·应用系列》物美价廉
《台湾地区民事诉讼制度》对我国台湾地区的民事诉讼法律制度的特点和内容作了较为全面的研究,主要论述了台湾地区民事诉讼制度的基本原理和制度,包括管辖、当事人、证据、通常诉讼程序、简易程序、小额程序、上诉审程序、再审程序、调解制度、第三人撤销诉讼等,并分析其司法改革的经验和发展趋势,较为详尽地展示了台湾地区民事诉讼法的精神、理念和具体的制度,同时关注了台湾司法活动的*动向,力求及时把握其有关民事诉讼制度或者立法方面的*变化。
《民事诉讼实务与操作/全国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法律系列》按照民事诉讼流程设计十个实训项目,接受委托-原告起诉-法院立案-被告应诉-开庭审理-提起上诉-二审处理-申请执行-申请再审-综合实训。每个实训项目又设岗位技能和岗位目标以及具体实训任务。本教材分为实务编和操作编两部分,由诉讼各阶段的专项训练到综合训练,完整的诉讼环节,循序渐进,可操作性强,侧重技能培养。所选案例均为实案,避免内容空洞不切实际,选材全面,涉及各类常见民事纠纷,全方位培养学生民事诉讼操作技能。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的构建》由导论和三个部分组成:导论概括阐述了本项目的研究方法、理论体系及结构。上篇为纠纷解决机制与和谐社会建构的理论研究,分别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理论证成、纠纷解决与社会和谐、权利救济与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以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实现善治等不同角度为本项目主题奠定理论框架。中篇,旨在通过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当前社会各种纠纷与纠纷解决中的现状和问题。首先,根据大量数据对当代中国诉讼及纠纷解决进行了全景式的量化分析;其次,通过实证研究和田野调查对农村土地纠纷、城市社区治理和物业纠纷、商事仲裁的实际运作及转型、劳动监察与劳动争议、高校校内学生申诉制度与校园纠纷等多个领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下篇着眼于我国当前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构与完善,针对非诉讼
本书收集了成品油销售企业各方面的诉讼案例50余例,涉及网络开发、债务纠纷、委托代理、事故赔偿、劳动合同等,以通俗的语言介绍案情、分析案例、总结经验教训,对于企业依法办事、依法治企有较高的借鉴意义。适于成品油销售企业管理人员和员工阅读。
民刑交叉诉讼关系协调的核心问题是先决关系原理的实践应用问题。从问题到命题,以《民事诉讼法》第153条第1款第5项规定为中心的先决关系理论,是一个可实践、可解释且具有原理价值的诉讼理论。协调是民刑交叉诉讼关系的核心要义,其语境实质是民刑诉讼法律关系二律背反的逻辑协调问题,也是民刑违法判断场景化以及民刑价值判断差异的法律问题。本书通过引入正当法律程序理念,论证先决关系原理在民刑交叉诉讼实践中的科学性:通过先决法律事实、先决法律关系与先决法律责任的证立,反向证成正当法律程序理念在民刑交叉案件审理中存在的合理性、可解释性与可实践性;通过剖析民刑交叉诉讼关系协调的本质,对先决关系原理的核心内容分别从价值论、规范论以及实践论三个层面、多个维度进行交替论证,系统证成先决关系原理的科学性。
朱辉博士所著《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问题研究》一书,是在他的博士论文基础上修改而成的。作为一名司法实务界的法官,其选题紧扣审判实践,以丰富的案例阐明法理并推动制度创新成为本书的一大特色,也体现了作者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的创作初衷。作者以问题为导向,将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中普遍存在的行政确认、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裁决等主要行政争议进行类型化研究,对行政民事争议关联案件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作了认真梳理和深入探讨,提出程序整合诉讼模式的三大构想:行政附带民事诉讼、民事诉讼中对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司法审查以及当事人诉讼。同时还从审判实践出发,以当事人程序选择权为基础,对行民事争议关联案件的程序应用进行了操作性极强的实务分析。就理论层面而言,作者为我们全面理解整个行政争议与民事争议交叉
本书是我国部系统研究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的学术专著。作者从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诉讼法学等多学科相结合的角度,运用系统分析方法、比较分析方法和历史分析方法深入探讨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及界限划分的基本原理与实践,全书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民事诉讼主管及其理念批判、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及其界限的域外考察、我国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思考、民事审判权作用范围之扩张与案件分流等。
本教材系一本系统阐述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和基本原理的教材。该教材融入了近年来民事诉讼法的修正内容、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主要司法解释以及其他相关的民事诉讼规范,整合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民事诉讼教学实践撰写本教材,很好地突出了民事诉讼制度和基本原理的重点、焦点、难点和疑点,观点阐释层次清晰、逻辑谨严,深入浅出,并注意通过有关制度、程序的结构和流程图示,使得本教材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直观性,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制度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