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革中的民事诉讼(增订版)》将中国民事诉讼置于中国社会变革这一广阔的语境当中,采用法教义学的基本进路,兼用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国民事诉讼中的基本问题作了既深刻又合于理性的分析与阐释。书中所涉论题均为民事诉讼和中国法制建设的基本问题。其中,对于民事诉讼中审判资源的分配与管理、民事诉讼程序的分类、庭审中的证明责任等问题,本书均有独到的见解。
《诉讼证明过程分析 --民事诉讼真实与事实发现》以民事诉讼新司法解释为中心,分析和比较不同诉讼真实观之异同,对中国学者关于诉讼真实的不同论述及司法实践的立场和判例进行了分析评价。对于诉讼真实与诉讼结构的关系,进行了深度分析;对诉讼证明过程的必要手段——证据调查、自由心证的运用进行比较法的归纳,认为不同制度下的证据运用具有共通规律。 本书认为,职权主义与当事人主义是民事诉讼结构的两个,前者强调法官广泛的证据调查权,但是需要司法资源更多的投入;后者则是法官消极发现事实,能降低国家支付的诉讼成本,但需要良好的律师服务且当事人能支付律师费用。我国司法实践应当取其有利元素,构建中国的合作或协同主义模式,强调民事诉讼中法院(法官)运用职权发挥能动作用,与当事人实现充分地相互沟通与协作。
本书分十四个专题,围绕全新民事诉讼证据规则的关键问题展开,保留了口语化的表述形式,以“讲”的写作体例,深入浅出地讲述深奥的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指明民事诉讼实务工作中的技巧。本书目标着眼于司法实践,侧重实务应用是本书的特色。本书并不仅仅针对民事诉讼证据,对于刑事诉讼证据和行政诉讼证据的运用也有触及,是一本适合律师、法官、仲裁员等法律人阅读的办案参考用书,也适合对证据法有兴趣的法学专业学生以及大众读者阅读。
本书涉及关联方利益的增加或减少的问题、涉及各自利益的冲突问题。这些利益诉求都有相当的理由作为包装,因此,如何协调对于立法者而言是一个难以处理的问题。当然,有些问题属于政治层面,必须在政治层面上来加以考虑,并不完全,甚至不考虑法理上的理由和根据。作为学者的《建议稿》是以民事诉讼法理为基础的,较少或基本不考虑政治层面的问题,这也是诉讼法学者难以考虑到的。虽然如此,《建议稿》还是对现实情形有诸多保留,反映了《建议稿》的现实主义色彩,并未一味坚持其理想化追求,这也许会为人们今后的诟病留下口实。
本书立足于法经济学方法,着力于解释当事人的选择激励,透析以“选择”为主线的当事人行为在具体诉讼决策中存在的规律,试图通过建构若干能有效解释当事人具体诉讼行为变化,提供能够预测当事人行为选择的数理模型。
临时仲裁制度在中国的探索由来已久,但其理论发展与实践运行却呈断裂状态。对于临时仲裁的本土化,既有理论研究大多未谈及临时仲裁在中国实践中可能遭遇的困境与突破。本书梳理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之界分及比较优势,基于我国自贸区纠纷解决机制的创新与实践,阐述临时仲裁本土化构建的现实必要性与可行性;结合《横琴规则》《最高院意见》对自贸区临时仲裁制度构建的探索历程,以及其中存在的技术性瑕疵与适用难题,分析中国开展临时仲裁机制创新的制度障碍;立足《仲裁法》修改大背景,探讨临时仲裁司法协助制度的本土建构、临时仲裁机构化的破解、临时仲裁与机构仲裁的接轨与融合、临时仲裁的司法救济与司法监督等问题;最后,从宏观、微观层面搭建我国临时仲裁立法的体系与规则,完善临时仲裁的相关配套制度。
作为一本实务型参考书,邓益洲编著的《跨境民商事诉讼实务要点解析》取材于笔者作为审判员及律师(顾问)身份处理过的涉外诉讼案件和精心选取的 指导性案例、公报案例及其他 新的典型涉外诉讼案例,以及外国法院审理的经典涉华案例,结合笔者及团队的执业感悟与经验教训,对实践中涉外诉讼案件的审判、代理和处理中的主要程序性问题进行比较系统全面的梳理、总结、分享与探讨。 本书既有利于学习者或初入行业者尽快入门和深入掌握相关实务技能,也便于 从业者及研究者梳理整合知识和技能,获得共鸣和启迪,并得以提升。
本教材系一本系统阐述我国民事诉讼制度和基本原理的教材。该教材融入了近年来民事诉讼法的修正内容、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的主要司法解释以及其他相关的民事诉讼规范,整合了学术界的*研究成果。作者根据自己长期的民事诉讼教学实践撰写本教材,很好地突出了民事诉讼制度和基本原理的重点、焦点、难点和疑点,观点阐释层次清晰、逻辑谨严,深入浅出,并注意通过有关制度、程序的结构和流程图示,使得本教材具有更好的可读性和直观性,有利于读者更好地学习、理解和运用民事诉讼制度和原理。
附带民事诉讼立法与学术的单薄,绝非由于该诉讼制度本身浅显,恰恰相反,附带民事诉讼的研究,涉及诉讼法中为复杂的刑、民交叉案件处理问题,抛开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两方面的知识积累,单单研究附带民事诉讼几无可能。这也许是不少学者未将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作为研究课题的原因之一。 在物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民事法律研究的重要性和功利性毋庸置疑,对刑事法律的研究又迎合了人权保障的时代潮流。理论研究的选择性遗弃,必然导致立法的遗忘,而刑事案件被害人所遭遇的种种不幸,早已被人们追逐财富的匆匆脚步甩至身后,这似乎也正是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现实写照。
《十二五现代远程教育法学专业系列教材:民事诉讼法学》在结构设计上,以学习者为中心,把课程中基本的内容提炼整理出来,以“学习单元”的形式安排学习。每一章的开始就把本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重点难点、知识要点等内容展示出来,便于学习者合理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对于难点重点,给出了提示“注意”,引导学习者对抽象复杂的问题加深理解。一般教材都是在各章节后给出大量的复习思考题,本系列教材只是在每个“学习单元”后给出适度、适量的问题让学习者来检验自己对基本问题的掌握情况。
为帮助广大司法实务工作者、政法院校教学与科研部门师生很好地理解、学习,以及适用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杨荣馨教授带领其学术团队编写这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释义》。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释义》作者对新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进行逐条的解读,对修改的内容作了重点阐述,力求简明扼要、通俗易懂,便于准确把握立法原意。
本系2015*法规汇编系列的一个品种,收录的均为民事诉讼方面的法律及司法解释。包括综合,管辖,诉讼参加人,证据,诉讼费用,起诉和受理,财产保全和先予执行,*审程序,第二审程序,审判监督程序,督促程序,执行程序、涉外、涉港澳台民事诉讼程序,诉讼时效共计十四项分类。
本书力求认真吸取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和民事审判实务界所取得的宝贵经验。以2012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为主线。以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为参考,科学阐明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原理、原则、制度和程序。全书分为导论、总论、诉讼程序论、特殊程序论、执行程序论、涉外民事诉讼程序的特别规定和诉讼费用与对妨害民事诉讼的强制措施等,共七编。
◎体例新颖、结构合理: 本书以民事诉讼法涉及的条文为主线,将与该条文相关的文件资料集中收录,在条文项下大体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司法文件、典型案例的顺序进行细化分类,方便读者在研究某一个具体问题时,能全面、迅速地了解该问题所涉及的相关内容。 ◎内容丰富、资料翔实: 本书收录的文件资料虽然时间跨度较长,但凡与民事诉讼相关的现行有效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其他规范性文件,包括人民法院个案答复、复函、通知、解答、座谈会纪要、领导讲话、典型案例等,只要是有指导价值的,都尽可能收录进来,力求做到“一网打尽”。 ◎视角独特、注重适用: 本书以方便适用为主旨,站在读者的角度,在结构设计上力争让读者一目了然。不仅注重提取、归纳立法者对民事诉讼法每一个条文含义的权威释义,而且注重介绍条文的立法
本书收录了我国2007-2008年间在比较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面的论文,共分5个栏目,包括:德国民事诉讼法制定120周年纪念专稿、综合研究、群体诉讼、诉讼史话、法典精译。反映了我国在比较民事诉讼法学研究领域的*成就。
本书通过大量的学术资料分析和专家访谈,初步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法学复苏、发展变化的轨迹与政治、经济、文化背景;研究并总结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民事诉讼立法、司法、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六大伟绩,揭示了民事诉讼法学十大领域的研究进展与理论观点,冷思三十年在立法、教学与科研方面的六点启示,展望未来:为争取全面修定民事诉讼法而努力;为继续深化民事诉讼法理论研究而努力;为理论研究紧密结合审判实践而努力;为进一步壮大民事诉讼法学理论研究队伍而努力。
《新编民事诉讼法》结合截止到2016年*的民事诉讼相关法律、司法解释以及司法实践,深入浅出地阐述民事诉讼法学的基本理论、系统准确地说明民事诉讼基本程序,力求精准并清晰、简练但不简单、突出重点而舍弃大而全。全书分为两大编:一是总论,即理论编,并不仅仅就理论而阐述理论,通过对理论必要的背景分析以及对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是如何具体体现晦涩理论的揭示,力图避免理论和法规及实践的脱节;二是程序编,由于有了前述理论的基础,这部分内容更透明清晰,也更符合其阶段性、程序性的特点。由于真实实务案件与虚拟案例的复杂性不同,本书在阐明基本知识时,也加入了一些真实实务案例,以锻炼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此外,本书以学生不同的兴趣需求和个人发展需求为导向,根据每章内容特点的不同,在基本知识之后适量增加延伸材料,
民事诉讼法学是高等教育法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是为训练法学专业学生掌握基本的民事诉讼法知识、培养其诉讼程序规则思维方式和综合应用能力而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为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作者结合多年教学与研究成果,撰写了《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附光盘)》。 吴英姿编著的《民事诉讼法--原理与实训(附光盘)》以程序基本理论和诉权理论为框架,以正当程序和程序效力为分析工具,紧扣民事诉讼法及重要司法解释,吸取理论界*研究成果,系统介绍民事诉讼目的、民事诉讼法基本原则、诉讼标的理论、既判力理论等民事诉讼基本原理,以及民事诉讼管辖、当事人、审判组织、法院调解等民事诉讼法基本制度,本书还完整地讲述了民事诉讼证据规则、民事诉讼程序和执行程序等程序规则。
本书由齐树洁教授任主编、张榕教授、郑贤宇博士任副主编。作者在对“程序法与实体法的关系”进行法理分析的基础上,以新的视角、新的思考、新的体例,较为系统而深入地论述了诉讼、执行、破产、仲裁、公证等民事程序制度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各自的独特性以及相互之问的关联性;进而探讨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依法治国以及司法改革的背景下,如何立足我国国情,借鉴外国经验,保障民众诉权,建构公正高效的我国民事司法制度。 本书自1998年出版之后,受到学界的好评和读者的欢迎,多次再版及重印,并被多所法律院校采用为教材。这次修订,我们根据全国人大常委会2012年8月31日通过的《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的决定》,结合法学本科教学特点,充分考虑读者的意见和建议,对本书体例、结构和内容作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