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立足于我国政府信息公开诉讼实践,从实际判例中总结梳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重点难点问题,以点带面,全面引入相关的行政法学基础理论,系统阐释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基本原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判例注解,以期加深读者对于此项诉讼制度的认识和理解。本书首先简要介绍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的重点概念、特征、功能、重要内容及内在结构,接下来详细介绍了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起诉条件,全面盘点相关法律及司法解释的规定,并辅以案例予以说明。在政府信息公开诉讼的审理方式部分,重点介绍了分案与并案、示范诉讼、证明规则、裁判方式,重点分析了课予义务判决、撤销判决、重作判决、履行判决、确认判决等裁判方式的适用条件和逻辑关系。
本书将军事谋略 三十六计 运用到股东纠纷、公司诉讼中,尤其针对股东参与公司运营、治理过程中的常见纠纷。本书拆解36个权威案例,覆盖公司生命周期的全过程,形成36个诉讼计策,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上百个经典案例,总结裁判规则,讲解公司法知识要点。 作者为战斗在第一线的专业律师,具有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本书基于作者多年的专业经验,以及2024年7月1日施行的新公司法,将公司法理论知识与军事谋略相结合,并严格按照知识要点、计策释义、裁判摘要、案例索引、基本案情、审理意见、实务解读、实务建议、法律适用的结构成文。 为方便记忆,作者为每一篇文章都总结了 十六字要诀 并以此作为标题,以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股东纠纷、公司诉讼相关知识和策略。?
本书的研究对象是司法实践中广泛存在的民事执行竟合,其是指针对同一债务人的特定财产,存在多个民事执行债权而产生的难以同时满足的现象。民事执行竟合包括终局执行与终局执行之间的竟合、终局执行与保全执行之间的竟合以及保全执行之间的竟合。终局执行之间的竟合包括金钱债权执行与非金钱债权执行之间的竟合、金钱债权执行之间的竟合以及非金钱债权执行之间的竟合。解决这些竟合问题的关键在于执行顺序的确定。目前立法中的执行顺序确定规则不完善且存在冲突,而相关研究比较匮乏。本书的研究目的在于系统解决各种民事执行竟合中的执行顺序问题。同时,初步涉猎民事执行中与刑事执行或者行政执行的竟合问题。
全书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为人民调解制度的发展过程,第二章为人民调解:理念、价值与制度;第三章为行政后撤与调节前伸;第四章为修辞、隐科层与软暴力:人民调解策略分析 以北京市第三调解室为中心;第五章为异化或升级: 枫桥经验 与人民调解关系的冷思。
本书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百余个指导性案例为主要研究样本,同时附以个别典型案例,采用法理思辨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构建起类型化的案例研究框架。 通过对裁判文书的深度解构,具体展现其在建构裁判话语体系、塑造法律思维范式、彰显现代法治精神以及创新纠纷化解机制等方面的独特价值。作为一本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专业著作,本书既可作为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群体把握类案裁判规则的实务指南,亦可作为法学案例研究的学术范本,同时还能为法学院校师生理解司法裁判方法提供参考。
公诉裁量权是20世纪中叶以来蔚然兴起的一项重要制度,无论在英美法系国家还是大陆法系国家,检察机关的公诉裁量权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审判不再是处理案件的唯一方式,大量的案件通过检察机关在审查起诉阶段的裁量处理得以分流。当然,公诉裁量权的扩大也必须受到限制。当下,我国需要扩大公诉裁量权,以解决积压的案件,有效实现案件的分流。同时,也需要提防权力异化的风险。在对检察机关赋予公诉裁量权的同时,完善公诉裁量权的控制机制,对公诉裁量权进行有效制约,从而实现 以审判为中心 诉讼制度下的公诉裁量权的最佳运行。书稿分为七章,从公诉裁量权的内涵解读、政策演进、适用状况等方面入手,通过对公诉理论和实践的审视,对我国公诉裁量权的运行从主体、方式、标准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正当行使公诉裁量权,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