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3星以上
  • 7折以上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1-30元30-50元50-100元10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以上3折-5折0折以上7折以上
筛选:
    • 公法与私法的现代诠释
    •   ( 12 条评论 )
    • 王继军 著 /2008-05-01/ 法律出版社
    • 公法与私法关系的实质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公法与私法的划分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划分公法与私法主要的目的是,明确界定政治国家与市民社会的生活领域,从而廓清公权力与私权利行使的边界。所以,处理公法与私法的关系,其实质就是要处理好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而和谐社会需要处理好三个关系,即公权力与公权力的关系、私权利与私权利的关系以及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其中,前两种关系都好处理,分别由公法或私法对其权力(利)进行合理配置和利益衡量即可。难处理的则是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对此古今中外无非有三种模式:一是公权力极度强大、私权利极度弱小;二是私权利极度强大、公权力极度弱小;三是公权力与私权利处于平衡、和谐状态。这三种模式中,种是强权政治,容易导致专制主义;第

    • ¥18.7 ¥22 折扣:8.5折
    • 国际海洋边界石油的共同开发
    •   ( 8 条评论 )
    • 萧建国 著 /2006-06-01/ 海洋出版社
    • 本书是对海洋石油资源共同开发问题的专题研究,主要从国际法角度论述了共同开发的产生、发展和特征,分析了共同开发的法理基础,并对世界上已存的共同开发案例逐一进行了介绍。作者还结合中国面临的能源状况和海洋划界等现实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全书文字流畅,观点新颖,图文并茂,直观易懂,令读者耳目一新。本书不仅是对共同开发理论问题研究的一种尝试性突破,也是对试图解决中国海洋划界及能源紧缺问题提供的有益帮助。本书对从事国际法研究的学者、对海洋石油开发的实践部门、对负责划界政府部门等都会有所帮助。

    • ¥35.5 ¥38 折扣:9.3折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汉英)
    •   ( 224 条评论 )
    • 国家海洋局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 编 /2013-10-01/ 海洋出版社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中文本于1983年4月在海洋出版社出版。为了满足立法、管理、科研、教学等方面的需要,决定再次印刷发行。 在以往的使用中,不少读者提出了原中文本中的错漏之处。为了使用的准确性,值此重印之际,由有关方面的专家,对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英、法、俄等三种文本,参照有关国际条约和辞书,对公约中文本中一些明显、重要的错漏和不准确之处进行了补正。考虑到原中文本的法律效力问题,仅将补正的条文引注在书页的下方,供读者鉴别,以达准确使用的目的。涉外引用仍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原中文本为准,特此说明。

    • ¥63.2 ¥80 折扣:7.9折
    • 公法学札记
    •   ( 1 条评论 )
    • 陈新民 著 /2001-09-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札记录了14篇文章,也是我过去两年来发表有关公法学,特别是行政法学、宪法学与制史的一些读书心得。本文集既名为“札记”,就明明了所收录文集之性质并不完全一至:其中有属于小品式的短文,如“行政法学的拓荒者——浅介几本中国早年的行政法教科书”(第八篇),以及“法律箴言、谑语150则选”(第十三篇);有属于实务的比较,如“行政罚的适用原则——一则台湾行政法院判决的评释”(第九篇);有介绍德国国家考试的方法论(第十四篇)等。 本札记是台湾著名公法学家陈新民教授近几年对德语国家公法学界经典的十本名著及作者进行宏观译介和评论的读书心得。面对浩如烟海的德国公法学著作,作者能如数家珍的道出其中*代表性的名著及作者的思想脉络,特别是在威玛共和前后的发展历程,这在深受德国大陆法系影响的我国,更显弥足

    • ¥17.5 ¥22 折扣:8折
    • 权利对抗构造中的争端:东海大陆架法律问题研究
    •   ( 15 条评论 )
    • 张新军 /2011-10-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内容简介:中华民族传统的农耕文化使我们始终视陆地为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但是,在我们的传统中,海洋意识的传承是不连贯的,至近代以来甚至是缺失的。值得庆幸的是,随着我国和平崛起的进程,我们的目光不再受传统的局限,而是越来越多地投向更为广阔和美丽的海洋。

    • ¥22.1 ¥28 折扣:7.9折
    •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   ( 2 条评论 )
    • 高健军 著 /2010-12-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的目的是在现有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从整体上对公约的争端解决机制进行全面研究。作者在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紧紧围绕国家实践、国际法庭和法院的实践,用客观实践来解释和印证公约的相关规定。对那些尚缺乏充分实践的公约规定的解释则采用客观主义解释方法,即主要按照公约约文的通常含义加以解释。全书共分六章。章是从历史演进的角度介绍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形成过程。第二章主要讨论公约争端解决机制的适用范围,以及该机制与其他和平解决争端方法的关系。第三章和第四章分别研究公约导致任择性决定的程序和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第五章研究规定临时措施的程序和迅速释放被扣船只和船员的程序,这是公约目前应用为频繁的两种程序。第六章研究导致有拘束力裁判的强制程序的限制和任择性例外

    • ¥27.8 ¥36 折扣:7.7折
    • COMPARATIVE STUDY ON MARITIME LITIGATION JURISDICTION(海事诉讼管辖
    •   ( 23 条评论 )
    • 付本超 著 /2011-11-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内容简介:海商法作为法学的一个分支,屈指算来,在欧洲近则有几个世纪的发展历史,远则可追溯到查士丁尼的《法律汇编》。经过长期的积淀,形成了特色鲜明、风格独特的调整海上运输关系和船舶关系的法律制度。我国航海事业的萌芽发展也甚为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商末年,我国就有人横渡太平洋到达美洲。后来,秦朝徐福远渡日本,唐朝设立众多市舶司,明朝郑和七下西洋——这些辉煌的航海历史,说明我们曾经在航海事业上处于*水平。然而自明清以来,政府厉行海禁,闭关锁国,谓之寸板不得下海,航海事业一落千丈。在这样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下,加之我国历代民商法制落后,海商法的立法和研究也就暂付阙如。

    • ¥22.3 ¥26 折扣:8.6折
    • 国际公法案例教程
    •   ( 152 条评论 )
    • 陈亚芸主编 /2015-08-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与国内其他国际法案例教材相比,有如下几个特点: 其一,定位准确。本教材以配合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建设为宗旨,突出法学教育的实用性。服务于司法考试,章节的设计紧紧围绕历年司法考试大纲和考点,所有知识点和案例题都来自历年司法考试真题和模拟题。这是与目前已出版的其他服务于一般课堂教学案例教材*的不同,后者可能更多突出学理分析和知识讲解。 其二,章节设计合理,观点恰当。参照了国内权威国际法教材,体例编排上突出章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容上多采取通说,同时注意适当介绍国际法新近发展,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特征。 其三,材料新,反映国际争端和社会实践的新发展。综合案例突出国际法院、联合国国际海洋法庭、WTO争端解决机制等国际争端解决机构有关新近案例,弥补国内已有国际法案例教学素材

    • ¥30.6 ¥36 折扣:8.5折
    • 国际法上自卫权实施机制(法学理念·实践·创新丛书)
    •   ( 51 条评论 )
    • 余民才 著 /2014-05-01/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余民才编著的这本《国际法上自卫权实施机制》 主要由前沿、五章和结论组成。章介绍自卫权的 概念与特征、性质及其渊源,自卫权的历史演进与法 律意义。第二章是自卫权行使的实体规范,包括武力 攻击、自卫的必要性和比例性、安理会的作用、集体 自卫权以及国家责任。第三章讨论的是自卫权行使的 程序规范,如自卫行动的对象、地点、方式及其合法 性评价。第四章探讨了自卫权在几个现实新问题中的 适用性,这些问题是:预先性自卫,先发制人,武力 反恐,计算机网络攻击,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扩散 ,暗杀或定点清除,保护海外国民,防止环境退化, 以及第51条的修改。第五章分析了我国自卫权的确立 及其内容、有效自卫及其行使、我国和平发展中自卫 权行使与该战略的关系、我国行使自卫权的实践以及 现行适用自卫权的问题与完善建议。

    • ¥53.2 ¥66 折扣:8.1折
    • 国际海洋法问题研究
    •   ( 47 条评论 )
    • 高之国贾宇张海文 主编 /2011-07-01/ 海洋出版社
    • 高之国等编著的《国际海洋法问题研究》选收了2007年以来在中国海洋法学会学术年会、学术报告会、研讨会上发表和提交的部分优秀论文,内容涉及国际海洋法的理论与实践,其特点是研究和探索国际海洋法的发展趋势,从而有助于促进海洋法学在中国的发展。本书可供大专院校、研究院所从事海洋法理论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从事海洋法律和实务工作的人员以及关心我国海洋权益和海洋事业发展的人士阅读和参考。

    • ¥42.7 ¥48 折扣:8.9折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水下文化遗产公约》研究
    •   ( 49 条评论 )
    • 赵亚娟 著 /2007-01-01/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在框架安排上,本书沿用了具体法律制度研究的一般范式:界定基本概念——分析该制度产生的宏观背景——深入理解现行制度的具体设计——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反思现行相关国内立法规定。具体而言,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论述下列相关内容: 章是“绪论”。本章旨在阐明水下文化遗产的基本概念和与之相关的若干理念。无论是国际社会上目前出现的以“海难救助”为名义的捞宝热潮,还是其他一些合法活动,都对水下文化遗产造成了严重破坏,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就是缺乏对文化遗产特性的认识,将之简单地视为普通财产乃至可以随意处理的破烂。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并不单单和国际海洋法相关,还牵涉到有关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立法,章主要是从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立法出发,分析若干基本概念以及由此衍生出的一些理念,是本书论证的出发点。 第二章是

    • ¥21.1 ¥25 折扣:8.4折
    • 海洋法治——经济转型与社会管理创新
    •   ( 16 条评论 )
    • 宋光宝 主编 /2012-03-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第八届长三角法学论坛将海洋法治、经济转型和社会管理创新作为论坛主题,具有强烈的社会应对性,三者的这种结合更是在理论基础上的一种实践探索与创新。当前海洋立法问题亟待推进,国家层面更多关注海洋的权益、战略安全、环境和区域发展。海洋经济发展同样需要关注在经济转型视域下的社会管理创新问题。海洋的法治化问题比一般的社会法治化问题面临更复杂的主体和客体,海洋问题更容易牵涉到管理主体的多元化及国际化元素。因此,当前基于长三角区域的海洋法治,更多应从区域性的立法、区域合作治理,以及在当前海洋政策和立法的框架下进行一定的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寻求突破。

    • ¥47.5 ¥66 折扣:7.2折
    • 海事行政法研究
    •   ( 27 条评论 )
    • 高波 著 /2010-12-01/ 国防工业出版社
    • 由于人类主要的活动范围是陆地,以国家行政需要而逐渐发展起的行政法也多以陆地为主。但在1994年11月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各国日益重视海域管辖权,传统利用与使用海洋资源观念改变,转而管理与永续利用海洋资源观念,沿海国享有航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科学研究。海底矿物开采等权利,需要综合性海洋政策整体规划,各国深知加强海洋立法,建立完善海洋法规,设置独立海事管理部门,强化海事执法能量,才能维护国家安全与海洋资源权益。 海事行政职能成为国家行政职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海事行政法制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来讲,以行政法理论为基础,按照部门行政法体系的形式要求,把海事管理机构在履行海事行政职能过程中适用的法律法规归结到部门行政法体系中,形成了一门独立的部门行政法——海事行政法。 我国关于

    • ¥19.7 ¥25 折扣:7.9折
    • 走向气候文明:后京都时代气候保护国际法律新秩序的构建
    •   ( 15 条评论 )
    • 李静云 著 /2010-11-01/ 中国环境出版社
    • 本书作者就是以环境正义的视野,对国际社会如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综合分析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主体间的关系、谈判的格局特征、影响谈判的利益根源和后京都时代国际气候谈判中主要国家的立场,以及比较研究欧盟、美国、英国、日本、瑞典、澳大利亚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与政策的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一个彰显环境正义的后京都时代气候保护国际法律新秩序的理想模式,并为后京都时代中国如何构建气候保护法律秩序提出了对策建议。 全书资料翔实、分析透彻、观点鲜明,对于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于希望了解应对气候变化动态的政府官员、企业管理人员、新闻媒体和非政府组织也有重要参考价值。

    • ¥34.3 ¥40 折扣:8.6折
    • 空间法评论第二、三卷
    •   ( 6 条评论 )
    • 赵海峰 主编 /2009-05-01/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 作为论坛的第二、三卷,我们获得了国内外名家学者的鼎力支持,尤其是德国科隆大学航空法与空间法研究所所长Stephen Hobe教授、美国密西西比大学国家遥感、航空和空间法中心主任Joanne hene Gabiynowicz教授、法国西布列塔尼大学航空与空间法研究中心主任Armel Kerrest教授和意大利米兰大学的Marco Pedrazzi教授,他们分别就有关自然资源开采与获得的现有法律与规制框架的充分性、国家政府的地球遥感法律和政策、面临私有化和单边主义危险的空间法和空间合作的法律问题等专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发表了他们大作的译文,期待国外名家学者的研究能为我们开拓新的学术领域和研究范式。国内的空间法专家马新民先生、赵云博士、尹玉海教授、戚永亮秘书长、高国柱博士等也慷慨赐稿。我们首先刊登了外交部条法司马新民处长所撰写的国际空间法现状与发展趋势,

    • ¥33.6 ¥39.8 折扣:8.4折
    • 中国海洋法理论研究
    •   ( 32 条评论 )
    • 金永明 /2014-04-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中国海洋法理论研究》是作者金永明近几年来在各种媒体上发表的论文和文章以及出版著作中精要部分的记编,在阐述海洋法基本理论和制度的基础上,着重就“东海问题与海洋法”、“南海问题与海洋法”及钓鱼岛问题等的背景、历史、争议焦点及解决途径从国际海洋法视角作了剖析,观点鲜明、论证有据、所提建议具操作性。

    • ¥46.7 ¥58 折扣:8.1折
    • 国际公法学
    •   ( 23 条评论 )
    • 刘高龙 /2014-03-01/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在国际交往中一国能娴熟和充分利用国际法捍卫本国的正当权益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是一种智慧,更是一国软实力的体现。对于司法官员、律师、法律专家来说,国际法是不可缺少的法律知识。

    • ¥78.2 ¥99 折扣:7.9折
    • 法律战导论
    •   ( 1 条评论 )
    • 倪正巨 主编 /2006-01-01/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 当今世界局势,风起云涌,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战争。“法律战”便是当代各国防止战争与应对战争的一种有效对策。它是围绕武力而以法律为工作的军事斗争。 2003年12月,中央军委颁布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中提出现代战争的“三战”(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特点,“法律战”在我国被首次正式提出。 尽管当今世界舞台上的法律战已呈愈烈之势,但对法律战的全面研究在中国内外还是空白。本书以崭新的理论视角,次系统论述了法律战的内在机理,从而为展开法律战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理论平台。 本书中,作者以宽阔视野,全面阐述了法律战定义、法律战要素、法律战分类、法律战原则、法律战过程、法律战系统及法律战规律等七大问题,同时从量鲜活的法律战案例中总结成功经验,点评失败教训,既具有理论说服力,又具有现实指

    • ¥41.4 ¥58 折扣:7.1折
    • 国际公法:和平时期的解释与适用
    •   ( 57 条评论 )
    • 贾兵兵 /2015-09-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国际公法》一套两卷本的上卷,其涵盖了国际公法在和平时期解释与适用的相关问题。与此对应,下卷将集中讨论国际公法在武装冲突中的解释与适用问题。 在当今国际社会中,国际公法是“国际法治”理念的实质内容的首要组成部分,它规范着国际秩序总体的运行,决定着国际政治权力的稳定分配和行使,支配着这一秩序中规则的创制、解释、适用、修订、废止,并通过《联合国宪章》的宪纲作用形成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 本书特点:,其出发点是国际公法为实用学科;第二,本书包含了和平时期国际公法的解释与适用,既是向经典教科书方向的回归,也是特别考虑到在当今世界中*局势的国际公法所发挥的、极为突出的正面作用。 本书既可作为教科书供学生们学习,也有为研究人士用于讲述、研究的作用,同时也兼顾实务工作参考的功

    • ¥52.1 ¥66 折扣:7.9折
    • 东海问题解决路径研究
    •   ( 53 条评论 )
    • 金永明 著 /2008-11-01/ 法律出版社
    • 东海问题是横亘在中日两国之间敏感而复杂的问题之一,如何落实两国政府领导人已达成的政治共识——共同开发,合理制订具体方案,是摆在中日两国学者间的重要课题。而合理公平处理东海问题对于两国获得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能源资源、构建与发展两国战略互惠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此,研究东海问题是很有现实必要性的。同时,东海问题涉及国际法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一些理论基础概念,因此,从理论上阐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尤其是专属经济区与大陆架制度也是有理论意义的。为此,本书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东海问题的由来与争议概要。本书指出,迄今为止,关于东海问题引发的争议大致经历了潜伏期、沉默期、凸显期、缓和期和进展期五个发展过程,并指出了在各个发展过程的特点。作者认为,东海问题引发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对

    • ¥19 ¥24 折扣:7.9折
    • 对日民间索偿的法律与实务
    •   ( 3 条评论 )
    • 周洪钧管建强王勇 等著 /2005-01-01/ 时事出版社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通过审判日本战犯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等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追究了日本侵华战争及侵略亚太其他国家的国家责任,尤其是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即东京审判,它审判德国战犯的欧洲军事法庭一起,成为现代国际法上首次追究个人因危害人类共同利益而产生的国际刑事责任的尝试。 然而,当时对日本侵略罪行的追究是不够全面的,成为东京审判的一大遗憾,其片面性主要表现在(1)头号战犯裕仁的漏网;(2)未能指探和确认日本政府及日本军部等机构为集体战犯;(3)只涉及日本对亚太各国领土的侵略和人民的屠杀,未能清算其对中国等被害国国民财产的大肆劫掠,对中国等国家国土和民众使用细菌武器、化学武器,对被害国民众及战俘的强制劳工奴役,以及对被害国妇女及其普遍和严重的性侵犯。对于上述活动构成的国际罪行及

    • ¥19.5 ¥26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