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典章制度,祥于各朝专史,而统纪于“三通”诸书,灿乎备矣!然一国之事,有巨有细。其巨者,固宜考定,以为法戒;其细考,又何莫不然?社会之推移,风俗之演变,一事一物之沿革,可以考入群之进化,防弊害于未然。其事虽小,其所关则甚大。且历代风俗事物,真象不明,一读古书,则生打格。目前一事一物,虽通儒达士,有不能道其所以然者矣!昔之人如程大景之《考古编》,叶大庆之《考古质疑》,高承之《事物纪源》,彭大翼之《山堂肆考》,或语焉不详,或强说而设。盖中国历代风俗之演变,事物之改革,从古学者,以其微细,忽焉不察,无一书可为资借。非多读古书,不能知其事;第多读古书不旁征曲证、钩深索隐.仍未易会其通而得其真象也。
本书属于“中国西南民族志系列”。本书以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三个相邻的傣族村寨为田野调查点,在简要介绍其社区背景的基础上,详细描述民间信仰和南传佛教在傣族民众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以及在它们共同影响下的傣族人生礼仪与公共节日,分析嵌入性和个人信仰对宗教生活的具体形态造成的影响。民间信仰作为傣族的原生宗教,与传统上西双版纳地区以村寨、勐为基础的地方政权组织形式是相适应的。南传佛教传入后,与民间信仰曾有过冲突,但终,两者形成了混而不同的共处格局,南传佛教在其中占据优势地位。这两种宗教的共处格局长期主导着傣族民众的宗教生活,傣族民众生活中的所有重要事件与公共节日,都与宗教相关。并且,这种宗教格局体现出一种超稳定的特性,在经历了20世纪的一系列政治变迁后依然如此。作为宗教嵌入社会的后果,
推动民族与宗教和中国少数民族宗教的研究,向社会提供相关的学术资源和理论支持;推动学术交流,凝聚有志于民族与宗教研究的海内外人士,加强少数民族宗教在宗教学研究领域中的地位。
本研究采用宗教现象学的意向性分析方法研究“满族仪式”,重点围绕宁古塔满族萨满祭祖仪式展开讨论,试图阐释这些仪式显现神圣性的样态结构和深层的宗教意蕴,并终从理论层面探讨普遍的人的宗教性存在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