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宾接待与服务保障是党政机关公务接待干部必须学习和掌握的重要专业知识,也是公务活动往来礼宾待客之道的重要内容。掌握与运用科学的礼宾接待方法与服务技巧是接待干部的基本功和看家本领。 《礼宾接待与服务保障》以大型活动、重要接待、高端服务为主要内容,包括:政策阐释、理论研究、体制机制、礼宾礼仪、接待艺术、操作细则、服务规程、保障措施、管理督导、应急服务、接待演练、要素配置、细节处理、实操案例、参考样本、席位安排、礼宾次序、方案制作、组织实施,以及接待基地宾馆酒店的餐厅招待、客房服务等300多个常用公务礼宾接待理论与实践问题,内容几乎涵盖了公务接待工作的方方面面,许多问题都是接待工作者所普遍关心,期待解决的工作中难点问题。对于规范公务礼宾礼仪接待行为,提升接待人员的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
从2000开始,中国进入老龄化社会。2013年,泰康、万科等首批企业进入高端养老领域。近几年更是迎来了养老地产的爆发期,大量地产、保险基金和大健康相关企业纷纷有意向布局持续照料退休社区(CCRC)项目。本书系统地阐述中国式CCRC的全流程开发模式,包括对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的研判分析,CCRC的发展历程与理念,CCRC的选址策略、客群策略、产品设计要点,以及CCRC的筹开与运营等主要工作。本书对中国式CCRC的开发运营进行了实操总结与复盘,对于相关养老项目具有专业性和实用性兼顾的落地指导意义。 本书面向养老行业从业者及有意向布局养老产业的企业,包括地产开发商、养老机构运营商,以及投资机构、养老产业上下游行业等。
本书是作者长期研究社会保障问题的一项重要理论成果。全书从社会保障专业视角出发,对社会保障理念、制度及其实践进行了系统的、理性的概括和思辨。其内容包括对社会保障概念及学科属性的界定,社会保障理论基础与主要流派及其对制度实践影响的分析,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进程及其规律、模式、经验教训和改革动态的考察,社会保障与社会、经济、政治及人的发展等宏观关系的探讨,社会保障功能定位与有关国家社会保障制度安排的比较,以及对社会保障基金与融资、社会保障法制与管理、社会保障运行与监控的研究等。全书视角独特,线索清晰,观点鲜明,内容丰富。
《老年社会政策的新视野》(The Elderly in Social Policy - Towards a New Architecture of Gerontological Programmes),是一部视角新颖、观点独特的学术著作,由波兹南密茨凯维奇大学(Adam Mickiewicz University in Poznan)的沃兹涅克(Zbigniew Wozniak)教授所著,并于2013年出版。该著作不拘泥于分析老龄政策的具体条款,而是另辟蹊径,对老龄政策的内涵、结构、制定原则、发展思路等方面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并提出了诸多创新性的见解。该著作承载了老龄政策研究较为前沿的观点,具有相当高的学术价值。全书共177页,分为三大部分,*部分为老龄社会政策的宏观背景,第二部为人口老龄化的社会影响预测,第三部分为基于整体视角的老龄社会政策多层次性分析。在主旨方面,该书以 问题 为导向,针对老龄政策研究*为关键的六方面问题进行了回应,其主要观点包括:*,研究老龄政策具有
越来越多的国家日益认识到,社会保障与各国的经济发展密切相关。两者构成了现代发展中一枚硬币的两面,因而相互交织,需要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经济增长为社会保障奠定了物质基础,而社会保障则有助于稳定经济,甚至往往刺激经济增长。尽管社会保障具有固有的稳定性特征,但围绕社会保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及两者间关系的国际辩论是复杂的,并且辩论的结果未得到一致接受。虽然社会保障总体上有利于经济发展和国家福利,但不同的方案设计可能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基于此,本报告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保障作为国家增长和转型进程中之不可或缺要素的重要性。重要的是要阐明社会保护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并了解产生影响的渠道,以限度地实现积极的互动。本报告深入探讨了过去一个世纪的全球经验,对中国
本书通过回顾与梳理新加坡中华善堂蓝十救济总会及其下属10所团体会员善堂的历史与发展脉络,并以之为案例,论述新加坡潮人善堂如何从一个源自中国侨乡的传统宗教组织,蜕变转型,成为现代社会慈善与福利体系的重要一环;分析潮人善堂的宗教仪式及其所体现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进而说明善堂如何有效地融合慈善活动与宗教仪式,在潮人社群中强化归属感与认同意识,增强社群凝聚力;探讨善堂如何在日常运作中通过以崇奉大峰祖师的信仰为核心,结合其他群体,产生多层面的互动,建构起一个跨区域的信仰网络。
作为福利具象化的福利国家制度一直是国家治理和公共管理领域中的重要议题。欧洲是福利国家制度的诞生地,在其发展和变迁的过程中,呈现出自身独有的特色和逻辑。本书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所涉及的基本问题入手,运用管理哲学和制度哲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以史论结合的方式,从多维的视角审视二战后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历史脉络,系统梳理不同历史阶段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现实动因和理论成因,通过对欧洲不同类型的福利国家制度的比较分析,挖掘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在社会历史领域和实践活动领域的深层价值,在审视欧洲福利国家制度变迁的进步性与局限性的基础上,分析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养老服务管理》拟主要面向管理学和社会学的本科生与研究生,作为专业选修课程的教材。教材以管理的要素为框架,同时对国内外养老服务管理的实践进行描述,并展望发展趋势。主要内容有绪论、我国养老服务管理政策和法律规范、养老服务管理计划、养老服务组织管理、养老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养老服务信息化管理、养老服务质量管理、我国养老服务管理实践、发达国家养老服务管理实践和养老服务管理展望:走向智慧等共计10章。 教材的主要创新在于为国内《养老服务管理》的教材,尽管国内已经出版较多的养老服务相关教材,但这些教材主要是面向高职、中专学生,以技术服务内容为主。但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养老服务产业的发展,养老服务机构数量大幅度激增,养老服务管理的人才短缺,已经在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也
伴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我国人口老龄化还呈现出空巢化、高龄化、失能化、贫困化等特征,由此形成的多样化、多元化养老服务消费型需求激增,而传统家庭、社区和机构养老服务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老年群体多样化、多元化需求。加快养老服务产业化发展,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应对的成功经验,是供给侧改革下提升养老服务供给数量和质量、创造潜在养老服务消费市场和需求,实现养老服务供需基本匹配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探索上述养老服务产业化的理论阐述和实践出路为目标,以理论为指导,提出供给侧改革视角下养老服务产业化的理论分析思路;运用抽样调查数据,在分析我国养老服务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提出养老服务产业化建设的必要性、可能性、可行性;在供给侧改革下构建了符合我国现状的养老服务产业化模式,提出我国养老服务产
本书围绕 资本与市场 这一核心问题,通过对国内康养政策、资源与环境、业态与项目、需求与市场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如何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通过项目和产业园建设提速康养产业发展,促进大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以期为推动并完善中国康养产业体系建设、优化康养项目的区域布局提供借鉴参考。
这是一本研究当前中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失独家庭的专著,书中既阐述了失独家庭产生的背景,又解析了针对这一群体的扶助政策,并有案例分析和国外经验的介绍。 本书对社工界的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遇到类似问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09 ZD023)“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和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研究”的研究成果,通过全国20个省区市问卷调查、经济计量模型与数理统计等现代研究方法,跟踪分析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的运行状况,深刻揭示了二元经济福利差距的根源及其养老生命周期补偿的规律,系统提出了完善农村养老保险体系的框架以及保持适度水平发展的策略。
本书是作者黄范章于1982年应邀赴瑞典做访问学者期间,从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角度,对闻名于世界的瑞典 全面福利国家 的制度、政策与法令所做的系统的介绍与分析。该书着重对瑞典的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老年保险及养老服务、住房、教育等各项社会保障设施,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系统的阐述。瑞典对全民提供的社会福利之全面性、优厚性在西方国家中是独树一帜的,被誉为 从摇篮到坟墓 的 全面福利国家 。政府为提供这些福利开支巨大,必须以高税收来支撑。这既维护了国内社会安定,防止了两极分化,却也导致了经济的超负荷,从而引发了 瑞典病 。
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进步发展的产物,也是21世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河南作为老年人口大省,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影响其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问题。本书对河南人口老龄化及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其内容主要包括:*,关于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研究。运用人口学、统计学方法,借助人口普查和年度统计数据,从老年人口的规模、性别结构、年龄结构等方面,对新世纪以来河南省人口老龄化的发展现状、特征、趋势,以及老年人口的发展现状、变动趋势等进行分析研究。第二、关于河南养老服务体系研究。基于人类需要理论和老年人口需要,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借助问卷调查数据,具体分析当前河南省城乡老年人口的各方面需要,以及河南现有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在理论与实践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并提出了基于需要的新型养
本书稿试图为国家福利功能寻求或阐明一个坚实的规范性基础,以有效回应自由至上主义者以及新古典自由主义者们对国家福利功能的核心指控。这一目标蕴含着如下基本要素:其一,需要有效反驳各种道德权利指控,从其立论内部出发,证明国家福利功能的必然性或存在的必要性。其二,需要阐明国家福利功能的有效性。任何为国家福利功能提供辩护的理由,必须严肃对待有效性问题:它不仅对所有人都是有效可及的,并且与激励机制相容,以确保有效可及的国家福利功能的可持续性或可行性。在仔细审查各种相互竞争的理由对国家福利功能所具有的规范效力的基础上,本书稿阐明,国家福利功能的正当性只需奠基在如下两个基本理念之上:把社会设想为一个自由而平等的公民终生参与的公平合作体系;并且,把自由而平等的要义集中阐释为(或限定在)公民终
《论公民福利权利之基础》:作者在书中回顾了西方社会福利政策产生、发展的历史,通过反思其存在的各种问题,进而深入分析这些社会福利政策的思想根源及其缺陷,从而指出每个人生而具有两种自然权利,一是对个人自身的权利,一是对自然资源的权利,而对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是公民福利权利或者说国家福利政策的客观事实基础,依据这一观点,作者构建了一个新的社会福利政策框架,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即国家责任除了保障每个人*大且能够彼此相容的自由以外,就是以每个人对自然资源的平等权利为根据,平等地保障每个公民满足基本的生活需要。帮助弱者及因遇到个人无力解决的困难而陷入生活困境的人,则应该通过推动和发展社会慈善事业来实现。《论公民福利权利之基础》对于我国国家福利政策的制定和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
现代慈善研究中心为坚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举,特别设立了 慈善研究课题 。每年以公开征集、差额评审的形式,资助十项课题研究,次年将课题成果汇集成册,即 现代慈善前沿丛书 。本书为该系列的*本,汇集了2017年十大课题研究成果,涉及领域包括慈善法、慈善税收、精准扶贫、慈善动员与志愿者及慈善创新等,撰写者包括上海社会科学院杨雄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徐家良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王振耀教授等慈善名家及青年学者。中心期望能够从经济社会、法律环境、制度文化和财税政策等各个角度,提出有效促进慈善业发展的政策咨询建议,*终与上海研究院国家社会科学新型智库的智囊功能有效融合,为开创新时代慈善事业发展新局面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