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是地域文化的一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载体,是构筑天津城市文化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随着文化的交融与经济的发展,有些富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天津方言和俚语渐渐地淡出了人们的生活。有语言专家指出,再过20年,恐怕很难听到纯正的天津话了。因此,记载和保存原汁原味的天津话就显得意义非凡。 全书收录约7500条天津方言里比较常用的词语、俗语与谚语、歇后语、名俗文化词语等,词汇量丰富,是掌握天津方言词语、了解研究天津民俗文化的大型方言工具书。该书是在原《天津方言词典》的文本基础上,以点读笔的形式对方言例句进行惟妙惟肖地诵读,使简洁生动、质朴幽默的津味跃然纸上。通过原汁原味的天津方言语音点读,为了解和传承纯正的天津话提供了鲜活的蓝本,留住了乡音乡愁。这种以有声读物的形式结合地方方言词典的出版
本词典465万字,包括上、下两卷,是*部全面反映汉语方言和方言学面貌的大型辞书。主要内容包括:本词典总字数约400万字。3000多条条目。内容涵盖以下三个部分。 (一)汉语方言学部分 参照百科全书体例,以特大条、大条、中条、小条分别列目,以中小条目为主。 (二)汉语方言部分 以李荣主编的《现代汉语方言词典》分地版的42个方言点为基础,适当增加香港、台北、潮州等几个点,进行各点的扼要介绍和对照列表,从中反映现代汉语方言的轮廓。内容包括:(1)各方言点的概况;(2)各方言点音系;(3)各方言点字音对照表;(4)各方言点词汇语法对照表。 (三)附录及索引部分 附录1 本词典使用国际音标;附录2 汉语方言研究主要文献选录。 索引:本词典条目索引、人名索引和著作索引。
福建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历史传统,一直备受中国学界和东南亚、太平洋学界的重视。但在这些研究中,福建大多是被作为一个边界地区来对待的。论者或从中国文明的中心看福建,将福建作为中华古文明辐射地区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看福建史前史,福建是“百越”的一部分。虽有学者力图从太平洋史前史的角度看福建,但由于受材料的限制和语言的隔阂,论述或偏于简单的传播论,或限于抽象的现象比较,福建仍然是处在研究的“边缘地带”。本书力图打破这种定式,希望以福建为中心来探讨南岛语族在中国大陆的形成、扩散和社会复杂化进程。本书也是对过去20多年来福建史前考古阶段性成果的总结。
本书是对1999年版《汉语方言大词典》进行修订的成果。 《汉语方言大词典》的编纂工作始于1986年,讫于1991年,历时五年,共收录古今南北汉语方言词汇20万余字,字数1500余万,是规模宏大,迄今国内外*部通贯古今南北的大型方言工具书,有初步汇集、整理、积累古今汉语方言资料之功,对方言学、民俗文化学以及地方文学、戏曲等领域的研究不无裨益。 《汉语方言大词典》本次修订,主要进行了如下几项工作:一、内容修订:对所收方言词的形、音、义进行了全面的修订。二、引文修订:对引文及出处进行了补订。三、地名修订:对安徽、广西、广东、海南、河北、河南、湖北、湖南、江苏、辽宁、内蒙、山东、山西、陕西、上海、四川、浙江等省下辖八十余县市地名进行了更改,以更契合实际情况。四、格式修订:对标点、音标、注释文字字体等进行了修
本书收集了一百来种不同汉语方言的用字资料,这些方言涵盖了全国各大方言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专门的 汉语方言用字资料库 。根据这些资料库资料,分别编制官话、晋语、吴语、闽语、粤语、湘语、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土话等10类方言的分区 方言字表 ,后总合成 全国汉语方言用字总表 ,总字数近3500字,分为式用字、宽式用字和其他用字三种。每字附有在有关汉语方言里的实际用例。本书可以作为方言学、文字学、方言文学、社会学以及其他相关学科研究工作的参考。
本书作者威妥玛19世纪中期曾担任过英国驻华公使,编写的《语言自迩集》是为西洋人学习北京官话的课本,今天看这绝不只是一部北京话口语的汉语课本,体现了编写者对19世纪中叶北京话的准确把握,是一部髙水平的汉语教材,在世界汉语教学史产生过广泛的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语言自迩集:19世纪中期的北京话(第二版)》是用威妥玛式拼音记录北京话的大部头资料集,堪称19世纪北京话的精彩实录,也是西方描写语言学和比较语言学同北京话研究相结合的描写语言学巨著。书中对北京话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所做的记录与分析,精确可信,丰富多彩,学术价值甚髙。
作者在陕北多年,发现陕北方言中保留有大量的古代词汇。作者花费十年时间,翻阅了许多古籍,找出陕北方言中古语遗存的来源。书中不仅用古籍来印证方言,也通过方言展示了陕北特有的民俗。 本书记录的陕北特色口语词语,有3900条。记录的原则是作者自己听到的、作者个人生活中用到的,并且普通话口语不用的词语,书里看到的不算。书中收录的陕北词语和语句,一些是作者跟延安、榆林等地的干部、职工和农民聊天所得,很多则出自余家沟村的几十位农民之中。书里的陕北词语,作者依自己对陕北生活的感觉,分为“陕北的古代人称人身词汇、表述行为的陕北古老动词、陕北日常生活中的古人词语、陕北古老的人际交往词语、有关婚丧信仰精神寄托的陕北古词、陕北关于天地自然的古老用词、陕北话里的古代虚词”7个方在,和“亲属,叫了一千五百年
《西域歷史語言研究集刊》是由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西域歷史語言硏究所主辦的學術刊物,以刊登國內外學者關於中國西北邊疆地區少數民族歷史、語言、考古、地理、宗教等方面的**硏究成果爲主要宗旨,發表具有原創性的學術研究論文、書評和研究綜述等,以期推動國內學界在西域歷史語言研究方面的進步。
成都方言词汇非常丰富,在西南官话区中具有十分明显的代表性。成都方言词汇的形成,一方面是由于历代人口迁徙,方言互相融合、渗透所致,同时也有部分古词在历史发展中存留其中。成都平原的地理环境、民情风俗也给它带入了不少独到的词语。对成都方言词汇进行系统记录、整理和研究,无疑对汉语词汇史研究和汉语方言汇研究,都可以起到现实的具有说服力词汇史研究和汉语方言词汇研究,都可以起到现实的具有说服和的论证作用。简单举个例子,现在成都人把用针粗缝叫敹〔niau55〕,这其实是个古词。 尚军人成都人,从攻读研究生之日起,就专注于四川方言和民俗的考察和研究,此前已撰成好几部专著。对于成都方言,多年来他更是利用节假日到成都地区的各县市乃至镇作了大量的调查和资料搜集工作。
本书全面调查、记录上海市区及郊区方言,内容包括语音、词汇、语法、音档和方言地理等。作者将30年前调查上海地区方言所得材料加以整理,使之条理化、系统化;同时调查、记录当代方言,并且比较两者的异同,从而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移民与流动人口的变化以及普通话的强势影响,上海地区方言的变化现状。书中对全市各地方言内部差异的系统归纳,为了解各种语言的接触、变异提供了生动范例。尤其是作者在调查研究中发现,上海方言老派口音正在萎缩,并逐渐消失,已处于濒危状态,更加凸显了及时加以抢救性的记录与整理的必要性与紧迫性。本书是迄今全面、详赡的描写上海地区方言的著作,它不仅是汉方言学的重要成果,而且对汉语史、社会语言学等都有重要意义。
闽语闽东区方言主要分布在福建省东北部及其毗邻浙江省的少数县。本书分成描写部分和专题研究部分。描写部分的目的是积累4个闽东区方言即寿宁、福安、屏南和福清方言的系统性语料,提供各点的同音字汇、字音对照(1000个)、词汇对照(600条)以及例句对照(100个)。在描写部分的基础上,本书第3章进行4个专题研究。其中有3个题目与原始闽东区方言音系的构拟直接有关。
董业明、张雁主编的《枣庄方言研究(共4册)》是山东省内套以地市为范围的方言研究丛书。《枣庄方言志》概括说明枣庄方言基本情况,《枣庄方言语音研究》、《枣庄方言词汇研究》、《枣庄方言语法研究》分别就语音、词汇、语法三方面深入探讨枣庄方言的特点,于是,独具特色的枣庄方言的全貌次完整、细致地呈现于世人面前,为我们认识和研究枣庄方言提供了非常宝贵的资料,当然对研究山东方言乃至北方方言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本丛书资料翔实、研究深入,内容安排合理。像语音方面的音系、音变、同音字表,词汇方面的4000余条方言词语,语海方面的大量例句,都是很充实、很可贵的资料。除了描写,本丛书还深入挖掘方言现象背后的深层意义,如通过对语音的共时和历时比较揭示枣庄方言语音的规律性特点,对诃汇进行构词特点的概括
《陕西方言集成》是根据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支持开展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通知》(陕政办函【2016】70号)文件要求,由陕西省档案局(馆)统一组织,各市县档案系统共同承担的陕西方言语音建档工作的后期成果。它以市为单位,共分十卷,是方言语音档案音频视频与文字汇综版。 《陕西方言集成》(渭南卷)依据统一的写作体例和大纲,对渭南方言语音档案的规定文本和自选文本进行归纳整理,汇编成书。全书分总论、语音、词汇、语法四个部分,系统地展示了渭南方言风貌。另外,书中还附有发音人方言发音二维码。
本书针对汉语方言语音、词汇、语法、类型学和相互关系,以及方言文化等诸方面的比较,从方言语音的区域特征,异读特点谈到方音演变的类型、动因以及演变规律;从音义相生谈到方言词汇差异的产生,进而提出方言特征词划分方言区的标准;从对闽方言、粤方言、吴方言、赣方言、晋方言、客家方言进行相关比较,提出方言共同点和差异之处,从而进行语言学理论上的解释,为解决现代汉语研究中的难题提供了有价值的语料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詹伯慧、张振兴主编的《汉语方言学大词典(上下)(精)》分上、下两卷。上卷内容为汉语方言学百科性条目,设置条目共约3000条,内容涵盖汉语方言学的方方面面,旨在显示汉语方言的基本知识,汉语方言研究的理论、方法,汉语方言的区属、分布、特色.汉语方言的研究成果,汉语方言研究的学者,汉语方言的学术活动,汉语方言的学术组织和学术刊物,等等。下卷为汉语方言本体的介绍,遴选54个汉语方言点,概述其语言面貌,再以列表对照方式比较各方言点的字音和词汇。这些代表点可以大致反映汉语方言的整体面貌,与上卷内容相互辉映,是大词典有机的组成部分。 本词典上卷所列条目,视内容需要分别以大、中、小条篇幅出条。大条一般字数在万字以上,中条一般为一两千字至三五千字不等,小条一般控制在三五百字以下。
《汉语方言地图集:语音卷》主要内容:汉语方言历史悠久,纷繁复杂,其差异性甚至远远超出欧洲许多语言之间的差异。汉语方言是当今世界上最古老、最丰富的语言文化资源之一,是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作为吴方言的一个分支,苏州话是典型的吴侬软语。本书以苏州方言为基础,以苏州评弹语言为发音对象,将评弹常用词语汇总,
崔山佳,浙江财经大学三级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语言学会会员,主要从事近代汉语与方言研究。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5项,正主持省级课题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出版专著7部:《近代汉语语法历史考察》(崇文书局,2004)、《近代汉语词汇论稿》(巴蜀书社,2006)、《宁波方言词语考释》(巴蜀书社,2007)、《现代汉语 潜显 现象研究》(巴蜀书社,2008)、《近代汉语动词重叠专题研究》(巴蜀书社,2011)、《汉语欧化语法现象专题研究》(巴蜀书社,2013)、《汉语语法历时与共时比较研究》(语文出版社,2015)。在《中国语文》《语言学论丛》《中国语言学报》《古汉语研究》《语言研究》等发表论文230余篇。
方言词典以方言调查为本。调查首先是物色发音合作人。发音合作人选择老年中年,也不排斥青年。根据前者确定音系,记录语料;参考后者补充词语,同时说明音系与前者不同处。 调查表有字表与词表两种,前者采用公开出版的《方言调查字表》,后者是专为本计书新编的《方言调查词表》。这两个表里所列的单字与词语,凡是本方言能说的,都尽可能问清楚。这样各地的语料才能对比异同。这些语料不过是分地词典的公约数。各地的编者有充分的篇幅,可以广泛收罗本方言的字音与语彙。 分地方词词典的要求有两项:一是为综合的方言词典准备条件,二是反映本方言的特色。 分地方言词典的内容分为三部分:主体是词典正文,前有引论,后有义类索引与条目首字笔画索引。
《体验汉语:生活篇(进阶)(英语版)》是专为学习过《体验汉语·生活篇》的外国学生或者已完成50课时具有同等初级汉语水平的外国学习者编写的汉语教材,适用于短期学习汉语的成人学员。《体验汉语:生活篇(进阶)(英语版)》延续了《体验汉语·生活篇》的体验式教学理念和任务型教学的设计思路,以基本生活需要为依据,以实用的交际任务为编写主线,注重听说技能的培养。全书由12个单元(5~6学时/1单元)组成,总教学时间为60~80学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