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话语气词系统论》从系统性出发构建普通话语气词的聚合系统、功能系统和迭用系统。包括四部分: 一、据语气词和非语气词的对立确定其成员。二、据音义象似性构建其聚合系统。三、从句子话语属性与话题-述题结构出发,将其分为话题语气词、述题语气词和准话语语气词。然后据 语气结构 = 述题调/疑标语气 述题语气词口气 假设,将述题语气词功能确定为肯定、惊讶、确信、确认口气,话题语气词功能确定为口气兼辅标话题,准话语语气词功能确定为重构句法、语义和韵律块。四、构建其迭用类型系统,归纳迭用顺序及其机制。此外,从古今、普方和英汉对比角度反观汉语语气词。
全书分为“逻辑与会话”和“语义学与形而上学探究”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格莱斯1967年在哈佛大学所做讲座的整理稿,包括七篇文章。该部分评述了众多哲学家研究语词的意义及使用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合作原则及其准则为核心的会话隐含理论,并从各个侧面论证了该理论的合理性。第二部分收录了格莱斯1946年至1988年间的十二篇文章。前十一篇涵盖常识、概念分析、确实性、分析与综合命题、意义问题、描述语及其预设、知觉因果论、形而上学、哲学末世论等哲学论题;最后一篇《回顾性结语》对全书进行了梳理,从八个方面阐述了作者对所论诸多问题的看法。
只要找对方法,每一个爱幻想与做梦的少年,都会爱上写作!这是一本针对青少年量身打造的写作练习册,全书共有642个创意题目,每一个题目都互不重复、灵活有趣。这是一次关于写作的创意大冒险,需要你独自探索、亲自完成。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乐中成长,通过写作探索自我与世界,轻松提高写作能力!与《642件可写的事》相比,本书开本超大,可以轻松平摊,更适合天马行空,不愿受束缚的你。
《HSK标准教程》经国家汉办授权,由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联合汉考国际(CTI)共同研发,将HSK真题作为基本素材,以自然幽默的风格、亲切熟悉的话题、科学严谨的课程设计,实现了与HSK考试内容、形式及等级水平的全方位对接,是一套充分体现“考教结合、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理念的新型汉语教材。既适用于各国孔子学院,也适用于其他汉语教学机构和个人自学。《HSK标准教程》对应HSK考试分为6个级别,1-3级每级1册、4-6级每级2册,共9册。每册分课本、练习册、教师用书3本,共27本。本书为教程4(下),共设10课,覆盖HSK(四级)考试一半的生词量(约300个),包含50个语言点和10组易混淆词语的详解。学完本书学生可达到“用汉语就广泛领域的话题进行谈论,比较流利地与汉语为母语者进行交流”的目标。《HSK标准教程》配以大量与考试风格相一致的
姜丽萍主编的《HSK标准教程》全书共15课,各课均围绕一个任务主题分四个场景展开,每课生词平均10~15个,语言点2-4个。二级教程编写严格遵循HSK(二级)大纲规定的300词,包括一级的150词。 《HSK标准教程》 只有14个超纲词(在书中用“*”标识),而且这些超纲词基本都是三级的词语。每课建议授课时间为2~3学时。
本书在“语义语法”思想指导下,立足于汉语动结式的计算机解读,将传统结构主义方法同语料库统计方法结合起来。全书分为结果补语对谓词的选择研究,基于深层语义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对象研究,基于真实文本语料库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对象与动结式句式分布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基于表层句法结构的结果补语语义指向方向、指向范围与指向数量研究,结果补语语义指向的判定准则,结果补语语义指向计算机识别策略与流程等几个方面,对于计算语言学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的学术参考价值。
《HSK标准教程4(上册)》特点:考教结合——100%覆盖HSK考试大纲,100%吻合HSK真题题型。科学严谨——语法细化拆分暗线贯穿,语音、汉字小步推进,逐级铺垫。实用有效——表达内容真实实用,培养有效学习策略。场景丰富——短课文、多场景,降低学习难度,增加语言接触面。自然幽默——复现幽默真题句,语言、配图与考试风格全面接轨。
这本书从语义和元语义的角度探析了语言互动中的意义表征。卡西亚·亚希乔特(Kasia Jaszczolt)的观点代表了语境论传统中关于意义的最激进的立场,因此,在语义/语用边界的讨论中也体现为最激进的立场。其立场允许选择认知上可信的研究对象,而不受诸如所说的/所蕴含的,或语言和非语言内容区分的约束。她认为这是有前景的意义立场。这一分析超越了后格莱斯语用学和语言哲学中对传统区分和传统问题的讨论。它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话语中意义的动态建构,采用的是真值条件分析工具,但同时又主张语用组合性——由此,进入组合过程的意义的各方面有非常不同的信息来源。 《语言互动中的意义》建立在作者早期关于默认语义学的研究基础上,并增加了支持激进语境论及其新应用的新的论据,着重分析了突显扮演的角色、词义的灵活性、字面/非
《二语句法操作的界面研究》从界面视角探究第二语言的句法操作问题。研究主要围绕句法操作的语义、音系、形态和语用界面展开,通过阐释制约二语句法发展的复杂因素,为第二语言教学提供合理的建议。《二语句法操作的界面研究》既注重研究的理论深度,也注重研究的应用前景,向读者呈现了二语句法习得研究的独特视角,对认识第二语言的发展规律具有启发意义,并为理论研究解决当下外语教学的现实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丛书”是齐沪扬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对外汉语教学语法大纲研制和教学参考语法书系(多卷本)”的系列成果,并入选“2022年度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旨在构建并完善满足新时期发展需求的针对外国学生教育的“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是国际中文教育的重要参考书和工具书,主要服务于一线汉语教师、研究者、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研究生和本科生。本丛书共计39册,包括大纲系列4册、书系系列26册、综述系列8册,以及论文集1册。 本书是书系中的一个分册。 动词重叠与相关格式是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此,我们以问题为导向,力求通过本体理论研究的转化,在理论分析的同时做好教学指导,着力解决动词重叠与相关格式的为什么教、怎么教及什么时候教等问题。在理论上,对动词重叠与相关格式的语法
本书以认知语言学理论为指导,以类型学研究成果为参照,对作格语义句法互动进行了全面的多角度介绍。从作格研究的多元研究对象出发,探讨了作格研究的目标困境、理论困境、方法困境和突破路径;从作格语言分布较多的亚洲、大洋洲、美洲、欧洲诸多语言出发,分析了作格现象在动词、论元、时体、篇章等方面的表现,通过分析跨语言的分布特征,为汉英相关研究提供参照;将配式研究的方法运用于测量交替强度,考察了英汉语作格动词的构式偏好、作格语义句法方面的分布规律和汉英致使交替现象的对比和应用。 本书可供语言教师、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研究生和研究人员阅读和参考。
《中外文化交流史(第2版)》是一本文化知识类教材,是为满足来华留学生汉语言专业或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教学之需编写的。本教材分上、下两册。上册为两千年中外文化交流史概说,是课堂讲授的主要内容;下册叙述了两千年间中国与世界各国、各地的文化交流,可供学生在课堂之外阅读和参考,也可供有相关需求的教师选用进行授课。之所以这样安排,根据的是这门课程的教学实际与教学需要。上册与下册,从内容上讲并无轻重之分,只是叙说角度与侧重点不同。上册从历史上中外文化的三次大交汇入手加以描述,进而对两千年间的中外文化交流做全景式、概括式的介绍与评说。以“序章”开篇,既为紧随其后的几章也为包括下册在内的全书做铺垫。为便于留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扫除其在学习和阅读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除对生词进行注音和释
本书涵盖变异社会语言学、互动社会语言学、交际民族志学等多个社会语言学传统分支,也包括基于认知科学的社会语言学和基于话语研究的社会语言学这些新兴的究路径,还特别阐释了社会语言学在21 世纪取得的一些**研究成果,如语言流动研究、风格变异研究、交际界位研究、话语互动研究。不仅呈现出社会语言学从传统中发展理论、从经典中创新方法的历史图景,而且展现出社会语言学课题多元扩展、方法更新拓展、理论创新发展、学科融合进展的广阔前景。书中丰富的研究案例以及关于社会语言学发展动因的深入探讨对相关领域的学者和学生理解社会语言学的方法和理念具有不可替代的启发作用。
本书从培养留学生元话语能力的角度出发来研究话语标记。首先提出元认知交互能力就是元话语能力,元认知交互是元话语产生的认知机制,元话语可通过语法化成为话语标记。然后对话语标记进行界定,将话语标记与其他几个类似术语相区别,把话语标记分为明示型和默会型两类。接着具体分析不同话语标记在辖域数量、方向、语义指向上的差别,探究话语标记与话轮、话题的关系,考察话语标记与辖域所在语句的紧密程度,并举例演示受话人如何利用话语标记帮助自己理解话语。最后在考察话语标记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今后的教学提出建议。
本书研究上古汉语语气副词,梳理其历史发展,分析其来源与形成过程、语法分布与语用功能。本书从古汉语语气副词的范围和分类、上古汉语语气副词的历史演变、上古汉语语气副词的位置与分布、上古汉语近义语气副词的语用区分等方面系统研究上古汉语语气副词,具有很大的学术开拓,解决了很多学界悬而未决的学术问题。书中具体内容包括:语气副词与非语气副词的区别、语气副词功能与相关功能的辨析、语气副词的分类、不确定语气副词的来源与形成、确定语气副词的来源与形成、非预期副词的来源与形成、加强语气副词的来源与形成、祈愿副词的来源与形成、上古语气副词系统的历史发展概貌、语气副词与主语的相对位置、副词的并用与连用、主句和从句、副词的移位、上古汉语不确定语气副词的语用区别等。本书通过扎实详尽的分析,将上古
《商务汉语综合教程.宏观篇》由翟宜疆总主编
《 中文教育中文水平等级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是新时代的 标准,是 语委 面向外国中文学习者,全面描绘评价学习者中文语言技能和水平的规范标准;是 中文教育领域学习、教学、测试与评估的重要依据;对 中文教育教师、学生、行业学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和参考价值。《标准》可为开展 中文教育的各类学校、机构和企 提供规范性参考。
书中的译语话语权的研究,主要基于法国哲学家和社会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从翻译的角度探讨各领域对外传播翻译活动中如何通过译语话语再现原语传播中的话语诉求,从而大限度获取中国对外传播活动中的国际话语份额。因此,《对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研究》主要侧重于相关翻译理论、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和译语话语表现形式等方面的研究。诚然,译语话语权的研究不应只限于语言学和传播学等领域,还应该涉及国际关系、政治文化、译语话语权在全球社交媒体兴盛时期的变化及策略等方面的探讨,但因知识局限性等原因,上述探讨在书中相对笼统,未能具体展开,期待后续做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另外,译语话语权的现实逻辑到底是什么,如出版制度、文化习惯、学术传统等,在书中鲜有涉猎,这也是《对外传播中的译语话语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