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书共收古今汉语谚语19023条。其中主条11129条,副条7894条。 2、词条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首字不同者,按首字音节顺序排列;首字音节相同者,按笔画多少排列,笔画少者在前;首字相同者,按第二字音节顺序排列,首字和第二字都相同者,按第三字节顺序排列,依此类推。 3、意义相同或相近而说法略有不同的词条适当聚合,一般以较早出现或较常用的为主条,其余作为副条,附在主条之后,前加“附”字。副条限于首字相同的,首字不同的另出条。 4、主条标注汉语拼音(副条不标),采取单字注音形式,不注变调,轻声不标声调符号。 5、注释力求准确简明。一般由分注和通释两部分组成,先生注后通释。分注解释词目里疑难词语,如无疑难词语则从略。通释解释词目的整体意义,根据不同情况,有的从字面上串讲,有的着重解释词
暂无内容简介。。。。。。
在历史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蒙古语阿拉善话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特征,其发音既有蒙古语的共性特征,也表现出特有的个体特征。 本书基于对语音多模态研究及蒙古语语音声学和生理研究现状的概述,通过语音信号、EGG信号和EPG信号,探讨、分析了蒙古语阿拉善话元音和辅音的声学特征、松紧元音的嗓音特征及浊辅音的嗓音特征,以及阿拉善话单辅音和复辅音的位特征,总结了阿拉善话元音、辅音的声学和生理特点。 本书适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
《老乞大》是古代朝鲜通行的汉语会话教本之一,《老乞大谚解》利用谚文(古朝鲜语)对其中的汉语进行注音和注释,真实反映了17世纪中期朝鲜语的音韵特点及标记方法。由于谚文与现代朝鲜语有较大区别,研究者认读谚文往往存在困难。本书在作者前期开发的谚译《老朴》数据库基础上,对《老乞大谚解》进行文本对照整理,用现代朝鲜语对其中的谚文逐句译注,并对重要和疑难谚文词汇进行语义解释。本书是《老乞大》《朴通事》研究系列的第二本,有助于读者认识和研究古代朝鲜语的演变过程。
谚语,也叫俗话、常言、老话、鄙语等,是一种在民间广泛流传的通俗的定型语句,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经验智慧之总结,是带有讽喻性、训诫性、经验性和哲理性的语言结晶。它具有语言精炼,形象生动,表意准确,说理深刻,比喻恰当等特点,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谚语不仅能揭示真理、传授经验,使人们从中获得智慧,得到启迪,完善道德修养;也能使人们拓宽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写作水平。 中华谚语历史悠久,广泛流传在群众口语之中,并大量地吸收到书面语中来。作者从1990年开始收集谚语资料,同时进行释义,历经22年。后,以常用、实用和经典为原则,从浩如烟海的谚语中,选出了2万多条,编成了这本《中华谚语》。
内容丰富。收常用俗语达19000余条。 资料性强。每条释义后都配有例句,并标明出处。 突出规范。书中每个条目的注音都贯彻国家标准,分词连写。
在历史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蒙古语阿拉善话有着自己独特的语音特征,其发音既有蒙古语的共性特征,也表现出特有的个体特征。 本书基于对语音多模态研究及蒙古语语音声学和生理研究现状的概述,通过语音信号、EGG信号和EPG信号,探讨、分析了蒙古语阿拉善话元音和辅音的声学特征、松紧元音的嗓音特征及浊辅音的嗓音特征,以及阿拉善话单辅音和复辅音的位特征,总结了阿拉善话元音、辅音的声学和生理特点。 本书适合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阅读。
本书精选了280条常用的中国谚语,与意思相近的英文谚语对照呈现。中文谚语注有拼音、英文直译,有的列出了近义谚语,英文谚语注有中文释义。每条谚语皆配有充满创意巧思的幽默漫画,西方视角、中国元素、图解谚语,生动、直观、趣味无穷。正文以中国谚语音序排列,书后附有英文谚语音序索引,双语互查,实用方便。既可作为中外读者学习和查询谚语的教材和工具书,又可作为欣赏中国文化的课外读物,通过共情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
本书精选了280条常用的中国谚语,与意思相近的英文谚语对照呈现。中文谚语注有拼音、英文直译,有的列出了近义谚语,英文谚语注有中文释义。每条谚语皆配有充满创意巧思的幽默漫画,西方视角、中国元素、图解谚语,生动、直观、趣味无穷。正文以中国谚语音序排列,书后附有英文谚语音序索引,双语互查,实用方便。既可作为中外读者学习和查询谚语的教材和工具书,又可作为欣赏中国文化的课外读物,通过共情促进中外语言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