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系1986年作者在华盛顿大学所作年度院系讲座的结集,旨在系统地回应同时期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的启蒙辩证主义“元叙事”。作者通过探讨与反讽相关的事物,对西方观念史进行了纲要性的梳理,将反讽从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阐释为一种哲学构型。作者在历史语境中将反讽标定为当下的不断“自我指涉性”,引出了一系列从浪漫派到后现代的“现代性的反讽话语”——“反讽主义者知道没有真理,如今必须完全不同地扮演哲学的角色。”
本书系1986年作者在华盛顿大学所作年度院系讲座的结集,旨在系统地回应同时期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的《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的启蒙辩证主义“元叙事”。作者通过探讨与反讽相关的事物,对西方观念史进行了纲要性的梳理,将反讽从一种单纯的修辞手法阐释为一种哲学构型。作者在历史语境中将反讽标定为当下的不断“自我指涉性”,引出了一系列从浪漫派到后现代的“现代性的反讽话语”——“反讽主义者知道没有真理,如今必须完全不同地扮演哲学的角色。”
《古汉语大词典》是在《辞海·语词分册》基础上改编而成的。供广大读者阅读古文献时查检的实用工具书。原书以古汉语语词为主,兼收现代词汇,历经修订、增补,已成为广为人知的工具书之一。本社为与其他工具书配套,对其进行了较大幅度的修改、增删。剔除所有现代汉语词汇和现代书证;纠正原书中字形、音注、释义、例证等各方面的讹误;删汰生僻而无检索价值的字词;增补大量古籍中常见而有用和的典故的词汇;并精简书证,统一体例。改编的指导思想是: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荷载尽可能多的信息量,以副其实用之旨。 本词典所收词目,包括单字、一般语词(复词、词组、成语)和古籍中常见的专科词语(如天文、地理、方术、佛道、动植物、古器物、古建筑物名称,以及有关古代典章制度、风俗习惯等方面的词语)。约6200条,其中单字(包括
本书运用语言比较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和少数民族语言的语法进行比较研究。内容除了论述语言比较研究的理论方法外,还包括述补结构、述宾结构、被动结构、语序、句式、量词、四音格词等方面的语法比较。涉及的语种有汉语、藏缅语族、苗瑶语族、壮侗语族、突厥语族、蒙古语族等几十种语言。其研究成果对于语言类型学、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理论建设以及双语教学的实践部有的价值。
《汉语词汇研究散论》主要从《汉语大词典》《近代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辞源》等辞书及已有词汇、辞书研究成果入手,阐述相关辞书在立目、释义、书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考释 饿气 怯气 火亮 等主流辞书尚未收录、释义不确或义项有阙的近代汉语词语,对属于老湘语的湖南双峰方言中的部分词汇现象进行描写,与学界商讨对 篡卒 油水 辞路 等词语的看法。全书充分利用互联网与语料库,较好贯彻用语言事实说话的原则,所得出的结论大都信而有征,既能为汉语词汇研究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也能为《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辞书的修订提供一些参考。
本书从语言的实用性出发,对汉语语法本身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本书通过对王念孙《广雅疏证》中的同义词、反义词、同源词以及动植物名词“异名同实”现象等词汇词义问题的全面系统研究,旨在从一个新的角度客观展示《广雅疏证》的词汇词义面貌及其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广雅疏证》从清代至今在词汇词义等方面研究的不足,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广雅疏证》中的词汇词义现象,正确认识王念孙及其《广雅疏证》在汉语语言学史上的历史地位,拓展《广雅疏证》的研究视野,建立科学的汉语词汇史和现代汉语词汇学提供一些经过整理的实证材料,经过阐述论证的有价值的术语、原理和结论以及可资借鉴的理论和方法。
本书为学林出版社学林语言学文库“认知语言学与汉语研究丛书”之一种。该书以"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为题,旨在探求汉语句法的语义结构之所以形成的认知基础。该书重点选择汉语"把"字句、"连"字句、重动句、句法重叠和介词衍生这五个重要的句法现象,围绕句法的认知结构展开研究。该书在"形式与意义相互验证"的理论指导下,努力探讨"意义是如何形成"的这一语言心理现实性问题。这对汉语语法本体研究和汉语第二语言的语法教学和语法习得研究,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这一论题也会引起广大汉语语法学者、汉语语法的研究生以及对外汉语教师的阅读兴趣。
随着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地位的逐步提升,中国民众与世界接触的广度不断加大、程度不断加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一本由中西方学者合写的跨文化传播著作对众多与这个领域有交集的中国读者而言非常及时,同时也极具启发性。《全球化语境下的跨文化传播》与坚持实证主义范式的跨文化传播研究不同,它深受现象学、诠释学、符号学和文化研究的影响,认为文化并非超脱我们主观认知的外在物化存在,我们对世界的认识和理解基于自己特定的视角,而这个视角的形成与我们的文化息息相关,不可分割。文化成就我们,同时也被我们所成就。作为俄克拉何马大学首席教授及传播学系正教授,艾瑞克·克莱默博士将现象学、诠释学和符号学引入跨文化传播学领域。凭借多年的研究与不断思考,克莱默博士和刘杨女士将跨文化传播置于全球化语境下,深入阐述了这个
20世纪以来,哲学研究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向“语言学转向”的思潮,但这种转向却停留在对语言的工具性反思层面。本书从语言的生存行为入手,重新探查世界的本体和人的存在问题。首先,语言既是生态化的,更是生存语义化的;其次,语言的生存语义是以“场”的形式敞开并以“场”的方式发挥功能;其三,以生存语义为内涵充盈形态的场,既可以生境方式也可以死境方式构成人存在敞开的原动力。人们所熟悉的存在与意识、物质与精神、自然与人、环境与社会、群体与个体、历史与发展、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想望、真理与价值、自由与伦理、永恒与美等等,无不构成这个动态生成的生存语义“场”的具体内容。以生存语义场的方式来重新审视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可能发生的一切,将为当代哲学创构新本体论基石,更可能为当代学术打开一扇新窗口,开辟一
《齐民要术》是世界农学 早的专著之一,也是我国现存 完整堵塞一部农书。由于成书较早,阅读不易。《齐民要术词汇语法研究》对历代各家的注释进行了再研究,纠正了不少错误。全书分为三部分:《齐民要术》及其语言;《齐民要术》词汇研究;《齐民要术》语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