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基于汉语历史文献研究汉语程度副词的生成规律与演变机制,系统归纳汉语程度副词生成演化的路径和模式,并对促发其衍生、发展的动因和机制进行探究与揭示;从语言类型学的视角,将汉语程度副词与现代汉语方言、其他民族语言进行比较,着力开掘汉语程度副词历史演化所体现的共性倾向和类型特征。 本书将汉语程度副词置于人类语言变异的语境之中进行观察,将历史汉语和现代汉语方言、现代外语结合起来,考察程度副词研究的跨语言共性,具有语言类型学的价值。
本书从逻辑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命题”和“论证”出发,论述了符号逻辑学的两套推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使用的两种规范语言,以及相应的推导规则。命题逻辑系统具有可判定性,真值表方法和真值树方法都能够为命题,命题集和论证的所有可能赋值提供完整的且图表化的表征表;命题逻辑语言并不能完全充分表达所有有效论证和语义关系,谓词逻辑语言则弥补了其缺陷。谓词逻辑系统具有不可判定性,真值树方法只可为谓词逻辑提供部分决策过程。命题逻辑的整套推导规则都可引入谓词逻辑的推导中。
本书以口传 花儿 为语料,以认知构式语法为理论,采取理论建模与语料分析相互验证的方法,基于 构式 与 程式 的理论关系,将 花儿 语篇界定为一种语篇类型和语篇样式相匹配的语篇构式。通过系统研究 花儿 语篇构式的形义匹配性、语义特征和语义结构等内容提出了 花儿 语篇构式语义构建的理论阐释模型;并以翻译的构式观为指导,提出了 花儿 语篇构式英译的基本策略,希冀为构建认知口头诗学提供思路借鉴。
《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为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和评定并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西方词汇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术思想史的高度俯瞰描写词汇语义学的中心 义位的多侧面和多层面,对语言学研究、教学以及词典编纂、计算机语言设计等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订,改动和补入的有850多处,添加了一些前沿信息,充实了不少理论内容,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等等。
本书基于库容为十余万篇英美新闻报道全文、共计一亿余英文单词的英语新闻语料库,采用现代语料库方法,分别详细报告了开发英语新闻词表、搭配表和程式语表的缘由、所采用的方法、所得结果、对结果的讨论、对这三个表进行验证的方法与验证结果等。本书适合语料库语言学领域的硕博研究生、教师以及研究者参考使用。另外,本书也适用于大学英语、英语专业、国际新闻与传播方向的教师与学生、英语新闻教材与学习材料(教辅材料、各类词典、在线学习系统及软件产品)编撰人员、新闻测试开发人员参考使用。
nbsp nbsp《藏语词法和形态》稿以藏语词类为基本分析单元,分别开展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的词法研究,其中名词从派生词和复合词两方面展开研究,动词从形态和复合词两方面研究,形容词和副词是派生词和重叠词研究。为了开展这些研究,《藏语词法和形态》稿还对藏语构词语素进行分类描述,建立起完形词和形类概念,为具体分析奠定理论基础。藏语词法从总的方面看,复合词数量居首,但派生词在词类分布上占主导地位,名词、形容词、副词这几类开放式词类都有大量派生词,特别是形容词基本都是派生形式,副词派生词也占相当多数,名词派生词也是名词的主要类别,实际口语使用频率不会低于复合词。藏语典型动词都是单纯词,使用频率,复合动词是新生形式,处在典型复合化的词汇化过程中,性质尚不稳定。藏语名词、形容词、副词等的派生
汉语的补语结构十分发达,向来是学汉语的难点之一。《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从四百万字的语言材料中搜集趋向词作补语的用例,然后对这些句子做仔细周密的观察和分析,在这个基础上从语法和语义两个方面对动趋结构进行归类,并对每个趋向词在句子中的分布情况做详尽的描写。此书的核心部分,即第二部分,在大量语言事实的支持下,弄清了每一个趋向词的含义和用法。在论述每一个趋向词之后还为该趋向词做一个用法总表,其中每项用法都列出能与之搭配的动词,并注明该动词在四百万字语料中出现的次数。《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的第三部分是以动词为纲的动词趋向词搭配总表,最常用的动词能跟哪个趋向词一起用,尽量罗列无遗。就趋向补语研究归纳总结的规模及深度和广度而言,《趋向补语通释(修订本)》具有相当价值,可供相关研究
本书基于演化构式语法理论,结合基于动词的事件框架语义学和演化博弈论的基本主张,对汉、英语双宾构式的构式义历时演变做了考察和比较。本书对汉语各历史分期中的双宾式进行了句法和语义特征的细致分类和描写,也对中古英语时期及其之前和之后双宾式的语义演变总趋势和显著特征,特别是与格变换的显现和发展演变过程做了梳理和廓清。研究发现,汉、英语双宾式都经历了构式语义窄化的过程,作者对该过程进行了语言事实描写和语言内外部致因的分析和解释。
本书内容是基于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的口语语块整体性使用研究,为英文撰写的语言学实证研究著作,共有六章。第一章介绍研究背景、选题依据、研究目的、研究设计及大纲内容。第二章主要讨论英语口语流利度的内涵及衡量标准,口语语块的定义与特点、与口语流利度的关系,学习者口语语块的研究现状及识别方法等。第三章介绍学习者语料库研究与中介语对比研究的理论根据及态势分析、本研究所采用的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 研讨课语料库(the DSS Corpus) 与参照语料库 微密歇根学术英语口语语料库(the MiniM Corpus) 的建设。第四章汇报语料驱动研究,量化分析与讨论两个口语语料库里的语块整体性使用与停顿现象。第五章分析与讨论学习者未能整体使用五大类口语语块的原因及内部停顿模式、五类高频使用语块的停顿与整体使用现象。第六章为研究总结。
本书是 浙大中文学术丛书 之一种。本书是王云路多年来研究汉语词义学论文的结集,集中于汉语词形的演变、结构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其间联系千丝万缕,关系错综复杂。本书收录共二十余篇。结构通常是对复音词而言,而汉代以来,复音化是词语结构的主要形态和发展趋势,是词义演变的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不同的组合结构表达不同的含义,同一结构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都需要我们通过语境细细分辨。这些论文大多发表在《中国语文》、《文献》、《古汉语研究》等权威与一级期刊发表。这次结集出版,更能集中给学界以重要的启示。
本书首先介绍配价语法的理论背景和学术渊源,明确配价语法跟依存语法、格语法和生成语法中的论元结构理论的关系;还从化学类比、戏剧隐喻和谓词逻辑等多个角度来说明 (配)价 的定义和性质,揭示配价研究对于语言的结构描写和语义刻画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历史进程,重点评述其中的理论分歧,比如:(i)配价这种范畴的性质和基础;(ii)确定价数的标准和测试办法,等等。然后,针对汉语动词(包括形容词)在实际话语中复杂的配价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的汉语配价语法的描写模型;尝试把单一的价的概念分化为由联、项、位、元构成的配价层级,用以全面地反映动词在不同的句式中对名词性成分的各种支配能力及其各种句法组配方式。然后,在这种配价层级的控制下,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约1800多个动词(包括200个形容词
本书立足于概念关系来考察语义结构。词汇学的核心任务是揭示词义系统的结构及其成因, 理据 就是原因。语言理据源自思维结构对思维内容的统摄,实现在语言中。词义探因既要立足于结构关系,又不能离开具体内容。解释内容的是 具体理据 ,解释结构的是 理据类型 。理据弥合了语义的有限形式和无限内容的分离。本书重申语言学第一原则,唯有以任意性为前提才能确立理据研究的范围和层次;梳理学科观念史,构建理据分类体系;讨论汉字和语义史的关系,提出 语义单位 是汉语的基本语言单位;重新辨析了 关系 结构 和 系统 的含义和层次,提出和 句法语义 对应的 词汇语义 ;主张词汇研究的 名词核心论 ,构建了汉语词汇的 语义平行结构论 ;主张研究理念和研究方法转向;用汉语动名、名名、 形 X 和 X 方位 几类复合词来实践 思辨 实证 的词义分析原
《日语词汇语法研究》内容简介:以前的观点认为,对词内部结构的研究,比如对词素、词根、复合词、词义等研究应该归类于词汇学,但现代词汇学研究也被划入语法学研究的范畴。也就是说,现代语法学研究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词法的研究,即词类及其构成、词形变化、词汇的意义和功能等。另一个是句法,研究的对象是句子的结构类型和规律。
本书是《古汉语词汇纲要》出版25年后,作者对汉语历史词汇研究的一些理论问题经过长期思考和探索而写成的。此书的内容、观点、研究方法和《古汉语词汇纲要》有较大的不同,较多地吸取了现代语义学和认知语言学的研
本书基于日语格助词本质义理论假说,以现代日语格助词「から」为研究对象,结合定量定性分析,考察了「から」的本质义及语境(「から」格名词与谓词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作用)中该本质义的具现方式。同时,利用语料库定量分析及统计描述将「から」各义项的出现频度可视化,从而把握「から」的全貌,再通过MI-score与T-score等指标考察「から」的各义项中「から」格名词与谓词的共现倾向等,验证本研究对「から」的本质义具现分析的合理性。另外,本研究通过与其他格助词的对比研究,以及考察与「から」相关的复合格助词,进一步旁证了「から」的本质义。本书适合日语语言学方向的研究者、以及日语学习者参考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