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从逻辑学的两个核心概念“命题”和“论证”出发,论述了符号逻辑学的两套推理(命题逻辑和谓词逻辑)使用的两种规范语言,以及相应的推导规则。命题逻辑系统具有可判定性,真值表方法和真值树方法都能够为命题,命题集和论证的所有可能赋值提供完整的且图表化的表征表;命题逻辑语言并不能完全充分表达所有有效论证和语义关系,谓词逻辑语言则弥补了其缺陷。谓词逻辑系统具有不可判定性,真值树方法只可为谓词逻辑提供部分决策过程。命题逻辑的整套推导规则都可引入谓词逻辑的推导中。
《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为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和评定并的研究生教学用书。《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西方词汇学研究的基础上,从学术思想史的高度俯瞰描写词汇语义学的中心 义位的多侧面和多层面,对语言学研究、教学以及词典编纂、计算机语言设计等有较大的参考价值。《研究生教学用书:词汇语义学(第3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又进行了修订,改动和补入的有850多处,添加了一些前沿信息,充实了不少理论内容,对一些难点问题进行了进一步的解释,等等。
本书首先介绍配价语法的理论背景和学术渊源,明确配价语法跟依存语法、格语法和生成语法中的论元结构理论的关系;还从化学类比、戏剧隐喻和谓词逻辑等多个角度来说明 (配)价 的定义和性质,揭示配价研究对于语言的结构描写和语义刻画的重要作用。接着介绍汉语配价语法研究的历史进程,重点评述其中的理论分歧,比如:(i)配价这种范畴的性质和基础;(ii)确定价数的标准和测试办法,等等。然后,针对汉语动词(包括形容词)在实际话语中复杂的配价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配价层级和配位方式的汉语配价语法的描写模型;尝试把单一的价的概念分化为由联、项、位、元构成的配价层级,用以全面地反映动词在不同的句式中对名词性成分的各种支配能力及其各种句法组配方式。然后,在这种配价层级的控制下,分析了现代汉语中约1800多个动词(包括200个形容词
本书是 浙大中文学术丛书 之一种。本书是王云路多年来研究汉语词义学论文的结集,集中于汉语词形的演变、结构的演变、词义的演变,其间联系千丝万缕,关系错综复杂。本书收录共二十余篇。结构通常是对复音词而言,而汉代以来,复音化是词语结构的主要形态和发展趋势,是词义演变的主要载体和呈现方式,不同的组合结构表达不同的含义,同一结构也可以表达不同的含义,都需要我们通过语境细细分辨。这些论文大多发表在《中国语文》、《文献》、《古汉语研究》等权威与一级期刊发表。这次结集出版,更能集中给学界以重要的启示。
这是一部实用性、学术性兼备的文言虚词专著。 本书选收了文言常用虚词122个,每个虚词独立成篇,每篇都包括虚词图解、用法溯源、用法表解、用法辨析4个部分。“虚词图解”是先摆出该字的本义或基本义,然后标出它的引申、虚化、假借义及其用法,从而形成关于该字词类、词义及用法的演变图;“用法溯源”实际上是对演变图的文字说明;“用法表解”是演变图的例证,例句多采自中小学教材或常见的文言文;“用法辨析”则从该字的使用实际和读者的理解实际出发,提出一些容易引起混淆或值得注意的问题。 “用法溯源”是本书独树的一帜,具有鲜明的学术见解。
自1986年出版以来。《作为文化批评的人类学--一个人文学科的实验时代》已成为欧美文化人类学乃至其它社会人文科学研究和理论反思的主要参考文献之一。著名结构主义人类学家施赖德(Schneider)说:“这是一本出色而非常重要的书……它不仅是一本关于人类学的书。还是一本全面体现了当代学术气氛的作品……” 本书牵涉到社会人文科学的普同论--相对论之争,对于中国社会人文科
语义与语音、语法相比,显得更为复杂,它不但属于语言学,还涉及哲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逻辑学、数理科学、翻译学等学科。语义学的研究与其他学科的研究息息相关,它处于各种矛盾的思潮和各类学科的汇合处,是人类研究的焦点,因此无论是在西方的语义理论中,还是在我国的语义研究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观点众多,学派林立”的现象。 本书主要从11个方面对中西方语义学进行了初步的论述和对比,通过对比可见,西方语义学家所述及的许多观点我国古代学者早有论述,而且有些观点比西方学者提出的要早很多,论述要精彩得多,我国古代学者对语义理论研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书版是20世纪80年代国家*计算机软件专业教材编委会推荐教材之一。本书详细地给出了形式语义学的基础理论框架,但它并不是一本纯理论的教材,而是一本理论与软件实践相结合的教材。 全书共分十章。介绍了指称语义学、代数语义学、操作语义学与公理语义学的基本内容及其应用,并介绍了并发程序设计语言各流派的语义模型和新一代计算机计算模型的理论问题。例如curry的组合逻辑,Martin-Lof的直觉主义数学的讨论都是近代计算机理论较重要的基础内容。 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并配有大量习题,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计算机科学专业本科高年级学生、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信息技术人员和计算机软件设计、工程人员参考。
《汉语词汇认知:文化机制研究》主要研究汉语词汇领域里的一些专题,包括汉语同源词、复合词、成语、词义引申和中华文化关键词形成的认知?文化机制以及隐喻、推理作为词汇形成发展的机制等,重点考察若干具有典型意义的语词形成发展的动力、方式、趋向和效应。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建设项目经费资助 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汉语复句格式与认知层面关系研究 (2015K026)研究成果
本书标注的是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甘孜县城的藏语,属于藏语康方言。甘孜话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较大程度的发展。从音系的角度看,复辅音声母简化,辅音韵尾简化,发展出较为稳定的声调。从词汇的角度看,有继承,有借用,也有创新。从词类的角度看,量词在古代藏语的基础上已有发展。从形态的角度看,逐渐发展出一套较为完善的范畴标记。从语序的角度看,甘孜话是动词居尾型语言,常见的无标记语序为SOV。
本书可供具有一定汉壮语文化程度的读者使用。书中收入的汉语条目涉及政治、经济、工业、农业、医疗、教育、体育、科技、生活等领域的一些常用词,共有27332条,主要是单音节词和多音节词,有少量是词组、成语、熟语。该书的全部汉语条目都注上汉语拼音,以便于读者正确掌握条目的读音。在汉语条目中,除了词组、成语、熟语,其他条目都标注词类,使对应的汉壮词义更明确,以利于读者对汉壮词语的准确理解。所收的壮语词有通用词和方言词两部分。各地有较为普遍说法的列为通用词,这类词占绝大多数,作为推荐使用之词;也收入一些各地的壮语方言词,作为参考。方言词的语音,按标准壮文音韵系统来拼写。方言词前面注上 「方] 字,以区別于通用词。本书条目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排列。正文前有《笔画查字表》,方便查找。本书正文后附
韩礼德文集10卷中,都是国内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的热门课题。译著全面向国内汉语界介绍韩礼德博士的研究成果,同时向国内其他学习和研究语言学的师生和研究者提供国际前沿成果的研究资料,因为有兴趣、而且能够顺利阅读英语文献的读者在国内毕竟是少数。这也是北京师范大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中心的五年规划项目之一。韩礼德文集几乎含盖了韩礼德的所有论著。第四卷:婴幼儿的语言。涉及婴幼儿和原始母语、从儿童语向成人语言的过渡、以及早期语言和学习三个部分。
Leonard Talmy教授于1972年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获得博士学位,是认知语言学创始人之一。近40年来,他笔耕不辍,一直在认知语义学领域做着开拓性研究工作。 2007年10月,Leonard Talmy教授应邀作为“第四届中国认知语言学国际论坛”的主讲专家来京作了10场讲座。讲座内容均系其学术研究中的重点专题。本书内容根据讲座录像整理而成,作为《世界著名语言学家系列讲座》之一正式出版。
《燕齐壮语参考语法》采用参考语法的理论框架体系,结合功能语言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对语言主要语法结构作详尽的描述和分析。《燕齐壮语参考语法》运用经验和归纳法以及人类语言学和民俗语言学的方法,从类型学和功能的视角对燕齐壮语的音系、形态、句法和话语的结构与特征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释,为读者提供详尽厚实的参考资料,从而推动壮语方言语法的研究。《燕齐壮语参考语法》在概括介绍燕齐壮语音系和词类基础上,着重研究壮语构词法,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副词短语等有关结构及其成分,以及壮语的基本句子类型和各种复杂结构。研究重点主要是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及其相关成分和句法结构、话语篇章结构。
《汉语语法化的诱因与路径》收录江蓝生1984年至2016年有关文章13篇。文章依据古代白话文献和现代汉语方言资料考证若干实词语法化的动因、机制和路径,综合句法、语义和语用等因素,追溯虚词的来源和演变义理,既反映了汉语语法化与世界其他语言的共性,又突出了汉语的特色,具有原创性。
《语法研究和探索》是现代汉语语法学术讨论会的产物。自1981年起,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句法语义研究室(原现代汉语研究室)和《中国语文》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现代汉语语法系列学术讨论会,是在当时的中国语言学会会长吕叔湘先生的直接倡导下举办的,并得到了朱德熙先生的大力支持,至今已经有三十年历史,其间共举办了十五次,是中国语言学界历史长、影响力*的句法学和语义学专业系列会议。每次讨论会后都由《中国语文》遴选部分论文刊载,并由该杂志社主持编辑会议论文集《语法研究和探索》,自1983年辑出版至今,共十五辑,都已如期编辑出版,成为汉语语法学界有较大声誉的系列丛书。
陕西省普通高等学校优势学科 中国语言文学 建设项目经费资助 陕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 汉语复句格式与认知层面关系研究 (2015K026)研究成果
《遮放载瓦语参考语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系列丛书》编著者朱艳华、勒排早扎。 载瓦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缅语支。形态类型 以分析性为主,但又兼有屈折性特点;语序类型为SOV型,一些重要的参项与其SOV语言类型相和谐。 《遮放载瓦语参考语法/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参考语法研究系列丛书》以云南省德宏州芒市遮放镇的载 瓦语为研究对象,对其语法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描写与分析。在研究中,重视运用田野调查 法、语言类型学、语法化理论、词汇化理论等现代语 言学的理论与方法。 全书共分八章。重点是词法和句法的分析、研究。在动词的 体 、 态 ,存现动词与领有动词、 处在动词的关系,助动词的语法化,性质形容词与状态形容词的区分,助词的分类及功能,连词的形成机 制,宾动同形短语的特点及发展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