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范》五行学是汉儒以《尚书·洪范》为基础,杂合阴阳、五行、月令、星占等多种数术知识而构建的一种儒家灾异学说,它包括夏侯始昌所立师法、刘向说、刘歆说、班固说、郑玄说等不同形态,是相对独立于《尚书》学的别传之学,与《易》占侯学、齐诗翼氏学、《春秋》公羊学及纬学等共同构成汉代儒学的灾异论体系。本书将在全面辑佚汉代《洪范》五行学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汉代《洪范》五行学的发展脉络,探讨汉儒如何通过一系列阐释手段,实现数术这一异质性知识的经学化。
当今,博物馆逐渐成为了学习中心、社区活动中心,甚至是治疗和思考的场所。本书重点关注博物馆观众的认知特点与偏好,进而从认知与传播、阐释与理解、反馈与评估三方面切入,探索让观众真正加入到传播过程当中,成为博物馆合作者、积极发言行动者的新思维模式。本书作者均为博物馆资深人士,如扎哈娃?朵玲(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学会高级研究员)、日米尔?科努普(荷兰阿姆斯特丹艺术大学教授)、苏珊?麦克劳德(英国莱斯特大学博物馆学系主任)、科姆?莱斯(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博物馆学系教授)等。
中国饮食文化极其发达,中国的饮食以味道为中心,与味道有关的汉字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影响了汉字的书写和汉语的表达。本书以文字为核心,选取味、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香、臭、腥、膻16个与味道有关的汉字,每个汉字作为一章,结合鲜活的社会生活,全面阐述其字形演变,字的含义及其演变,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民俗文化等。在内容编排上,味字为总论,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等为口味,香、臭、腥、膻等为气味。通过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阐释各种味道的内涵与外延,讲清楚各种味道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从而让读者全面、深刻地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从身体运动到古文字,这是一段何样的历程?史前身体运动与古文字两种看似并无关联的文化形态,在人类文明起源的初期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身体是运动的载体和根本,运动是身体的重要实践形式之一,身体运动是早期人类生活的重要呈现形式,与其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亦与人类的文明起源密不可分。文字的发明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世界上著名的四大古文字,如圣书字、甲骨文都属于象形文字。 基于文字构形和内在逻辑的两个维度,从身体运动到古文字演变的萌芽阶段、初期阶段和成熟阶段,本书讲述了身体运动与古文字形成之间不一样的发展故事。从身体运动到古文字,外在形式上,是身体动作的符号化与简化,从身体的具象到抽象,从身体在场到身体离场;内在逻辑上,是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提升,并最终推动了文字符号的产生。文
本书紧密结合现代领导公务的实际情况,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会议主持词,工作会议讲话稿,工作汇报,会议交流讲话稿,慰问讲话稿,节日、庆典致词,礼仪、文体活动致词,庆祝、纪念会议讲话稿,领导竞聘、就职讲话稿,领导述职、离职、调动讲话稿,我们选用了的、适合各个阶层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需要的例文,以便于现用现查。 全书内容丰富详尽,分类科学合理,表述通俗易懂。对每一个文种都设置了定义、作用、写作指导、写作特点和范例几个板块,既有简明的理论概述和具体写作方法的指导,又有写作注意事项和范例可供参考、借鉴。这种融理论知识和写作方法为一体的编排体例,适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内容简介 书号:9787543234543 书名:信息助推,或适得其反:为什么知道的并非越多越好? 定价:65 注:预售品种请单独下单,与预售品种一起拍的品种默认和预售品种一起发货!
《国际中文教育研究报告(2021-2022)》是以关涉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相关研究的文献为基础形成的年度系列成果。本报告从教学、发展、影响、政策与机构等四个维度,对2020-2021年度相关文献进行集成梳理,对研究现状开展综合分析,呈现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的研究发展脉络、洞悉其发展规律要义、判断其发展动态导向,以使国际中文教育及孔子学院在社会语境和学术语境中获得相应的定位和意义空间,获得功能与价值的确认与诠释。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当历史演进到春秋时代,社会纷争局满渐出,这是一个大分化、大变革、大转折的时代。在这矛盾迭出的时代,风云激荡,叱咤风云人物相涌而出,革故鼎新,斗智斗勇,争雄天下,以其卓绝的言行绘制了春秋时代万花纷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走进这里是画卷中,感受其中的斑斓色彩与波涛壮阔。
《当代国外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文库》首批54种自2000年9月问世以来,取得很大成功,首印5000套供不应求,10月份开始重印6000套。能在短短的几个月内出版发行如此宏大规模的语言学著作,这在我国学述出版发行史上是不多见的。自出版以来,许多单位和个人争相订购,研究生和大学生把《文库》视为良师益友,教师无论老中青都把《文库》视为知识更新的源泉。实践证明,外研社推出的《文库》受到了国内语言学界和外语教学界的普遍好评,它将成为推动我国语言学教学与研究和外语教学与研究的一个宝库。 在成功出版《文库》首批54种的基础上,外研社现在又推出《文库》第二批58种。《文库》第二批具有五大特色:一、由58部英文原著组成,所覆盖的学科从首批的26个增加到现在的33个,新增学科包括语言学史、语言哲学、认知语言学、人类语言学、语言的起
认识论的发展,一方面已经倒向自然主义,或多或少地把认识人类思维本性的方法论与认知科学的方法论相等同;但另一方面,一些当代认识论选择了与认知科学彻底决裂的方式,把认知思维的本性视为一个先验的问题,从而用对语用主义的社会历史实践的问题探究,替代对人类思维本性的探究。这实际上等于彻底放弃了对人类思维本性的研究。这里带来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科学主义把表征自然主义化(还原为被唤起的刺激),世界因此失去了与主体的概念表达的关系;另一个问题是语用主义把概念同化于经验的概念,概念丧失了它的推论性,这与科学主义从另一头把概念视为一种标示事物的能力一样,概念被剥夺了表达的权力。布兰顿系统地探讨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借用黑格尔、康德、弗雷格和塞拉斯的思想,重塑了世界与主体的人的概念表达之间的关系
本书借助新世纪最初十年汉语动态流通语料库,运用语言实态理论,从形义结合的语言单位和基本的造句单位两大属性出发,对词语的常用态、稳固态、能产态,以及基本词在语言使用中表现出的句法、语义功能实态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和描写,通过相关性计算揭示了词语不同实态间的量性关联特征。本书研究发现,包括几部反映词语使用实态的重要词表,可为词语用法研究提供数据上的支持,还可为汉语教材的编写和汉语词典词条、义项的收录、分级、排序、用法示例等提供参考性依据。
本书紧密结合现代领导公务的实际情况,对领导干部工作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会议主持词,工作会议讲话稿,工作汇报,会议交流讲话稿,慰问讲话稿,节日、庆典致词,礼仪、文体活动致词,庆祝、纪念会议讲话稿,领导竞聘、就职讲话稿,领导述职、离职、调动讲话稿,我们选用了的、适合各个阶层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需要的例文,以便于现用现查。 全书内容丰富详尽,分类科学合理,表述通俗易懂。对每一个文种都设置了定义、作用、写作指导、写作特点和范例几个板块,既有简明的理论概述和具体写作方法的指导,又有写作注意事项和范例可供参考、借鉴。这种融理论知识和写作方法为一体的编排体例,适合现代人的思维习惯,方便读者阅读理解。
《日本语言》共分5章,即绪论、现代目语的语音与音韵、现代日语的词汇、现代日语的语法、现代日语的其它的问题(敬语、文字、方言、近代日语研究与教育)。为方便教学和练习,每章后附有思考题。
《汉字中的身体密码》系统地选择了一组与人的身体相关的字作多维视角的演绎,据此分析了中国人的风俗习惯和深层心理,既深化了对文字的理解,也让人领悟到字以载道的神奇力量。 通过汉字中的身体密码来谈论中国人的历史、文化和心理,可以说是角度独特。 《汉字中的身体密码》是深度心理学、汉字语源学和身体人类学三维关系的有机结合。 《汉字中的身体密码》既有深度又耐人寻味,令读者回归文化本源。
本书收录 27 篇国内最xin的计量语言学实证研究成果,均为shou 次公开发表。这些研究从词汇与句法两个方面入手,使用新闻、小说、诗歌、歌词的原文与翻译文本、中介语文本等自建语料库,以及多个大型开放语料库,对语言单位分布、语体、翻译、计量风格学、数字人文、句法特征、句法复杂性、习得与认知、句法树库资源建设、语言类型学、语言网络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索。本书研究范围广,研究方法与数据资源丰富多样,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国内计量语言学研究的前沿与趋势,在国际(计量)语言学领域也具有一定的创新性。这些研究将有助于国内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化。
本书从培养留学生元话语能力的高度来研究话语标记。元话语能力就是元认知交互能力,是驾驭话语能力的能力,是关于“怎么说”的能力。 话语标记由具有引导能力的元话语经过标记化而产生,可分为明示型和默会型。话语标记的理解和使用体现了交际者的元话语能力。话语标记的程序功能通过受话人对话语标记辖域的寻找和辖域间语义关系的分析而实现。话语标记的辖域在方向、数量、语义指向、分布情况、与辖域所在语句的松紧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多种情况。话语标记在话轮中具有开启话题、接续话题、转移话题、找回话题、结束话题等功能。 目前的汉语课堂和教材编写在话语标记教学上存在不足,本书建议采用隐性教学法加强对默会型话语标记的教学,在听力课上培养学生利用话语标记引导功能的能力,并加深对国际中文教育中常用话
本字典收录古代文献资料中的常见的通假字2800多个,标明读音,简称字义,广引书证,以供广大从事古籍读整理、中国古代史、古典文学等教学科研人员,以及中学语言教师和一般古籍读者参考使用。
本书是一本方法论教材,主要针对大学翻译教学,也可以在继续教育培训中介绍给职业翻译人员;对翻译感兴趣的翻译教师、大学生和其他读者能从本书中得到启发。 本书旨在提出一整套合理的教学法,讲解并演示翻译程序。本书借助相对简单的概念和模式,以渐进方式系统地介绍职业翻译的方法和原则。 本书中的众多实例主要为教师提供参考,他们可根据自己拥有的材料资源选择非文学类文章在翻译课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