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文化指用地域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本书稿共13章,以大量田野调查语料为基础,客观描写记录当代富平方言面貌,收录反映当地方言文化的条目600多个和代表性方言文化长篇语料。全部条目按内容分为9大类: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生活、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方言文化长篇语料包括口彩禁忌、俗语、歌谣、曲艺戏剧、故事、吟诵。以上涵盖了当地方言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完整地记录、展现和保存陕西富平传统方言文化的珍贵档案。书稿在形式方面,用“图+音标+文字”的形式立体、生动、直观、全方位地展现当地传统方言文化,便于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文化场景代入感;在语料方面,所收录的600余幅图皆为田野调查所得原生态图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当历史演进到春秋时代,社会纷争局满渐出,这是一个大分化、大变革、大转折的时代。在这矛盾迭出的时代,风云激荡,叱咤风云人物相涌而出,革故鼎新,斗智斗勇,争雄天下,以其卓绝的言行绘制了春秋时代万花纷呈、绚丽多彩的历史画卷。走进这里是画卷中,感受其中的斑斓色彩与波涛壮阔。
《藏语零基础学拼读/GaKaWa藏语教学丛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藏语文学习入门教材,以循序渐进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且详尽地解释了从基础藏文字母和元音的书写、拼读方法到藏文单词的间架结构、拼读方法、音变规则等内容。此外,作者刘哲安还根据每节课程的内容,适当地加入基础藏文文法知识和藏文词典的查词方法等,以帮助读者自主学习藏文。
本书侧重翻译批评的理性化探索。全书内容共由七章构成,、二、三、四章属于本体论的内容,分别为翻译批评的概念厘定、翻译批评的原则阐述、翻译批评的三要素构成、翻译批评的方法与层次模式。第五、六章属于标准论的内容,对翻译标准问题进行研究与探讨。第七章属于翻译批评实践演练部分,体现翻译批评在指导翻译实践方面的作用。
音韵学的中心内容是语音的构造、对应与演变。汉语音韵的基本材料是当代的方言,古代的文献,包括韵文、韵书、反切等等。李荣着的《音韵存稿》所收各篇都是从这个认识出发写作的。语音的对应与演变,以及韵文、韵书、反切各项都有专篇讨论,语音构造一项没有专篇讨论,有关内容散见各篇。初学汉语音韵的人可以从本书大致了解这门学问的轮廓。
本书试图在充分吸取前辈学者所获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自已的研究心得,对整个近代等韵学作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对其概貌、源流、理论、方法、各种类型的音系以及相关的问题加以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其中音系问题又是我们的侧重点。我们所见到并做过研究的近代等韵著作为一百二十余种,当然远远称不上完备,不过它们大体上能够反映出本期等韵学的基本面貌,可以代表本期等韵学的主要方面至于未曾寓目的一些著作,则通过间接材料来了解一下并且尽量加以利用,以求全面一些。整个近代等韵学的研究工作要靠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能包揽得了的。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从语言层面的角度观察,语言演变既有音系、语法(词法、句法)等单一层面的变化,也有跨音系一语法层面的变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只讨论与音系演变相关的理论和个案,包括单一音系层面的,也包括跨音系一语法层面的。纯音系层面的演变与跨音系一语法层面的演变,性质上不尽相同,演变规律也不尽相同。本书的研究和编排,就是以单个语言系统自身的演变方式和演变规律是怎样的,不同语言系统相互接触而引发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又是怎样的;如何区分演变与接触,又如何建立描述演变与接触并行不悖和相互交织的语言演变模型,作为研究的观察角度和章节编排的主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