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言文化指用地域方言形式表达的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现象,包括地方名物、民俗活动、口彩禁忌、俗语谚语、民间文艺等。本书稿共13章,以大量田野调查语料为基础,客观描写记录当代富平方言面貌,收录反映当地方言文化的条目600多个和代表性方言文化长篇语料。全部条目按内容分为9大类:房屋建筑、日常用具、服饰、饮食、农工百艺、日常生活、婚育丧葬、节日、说唱表演。方言文化长篇语料包括口彩禁忌、俗语、歌谣、曲艺戏剧、故事、吟诵。以上涵盖了当地方言文化的方方面面,是完整地记录、展现和保存陕西富平传统方言文化的珍贵档案。书稿在形式方面,用“图+音标+文字”的形式立体、生动、直观、全方位地展现当地传统方言文化,便于读者获得良好的阅读体验和文化场景代入感;在语料方面,所收录的600余幅图皆为田野调查所得原生态图
《藏语零基础学拼读/GaKaWa藏语教学丛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藏语文学习入门教材,以循序渐进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且详尽地解释了从基础藏文字母和元音的书写、拼读方法到藏文单词的间架结构、拼读方法、音变规则等内容。此外,作者刘哲安还根据每节课程的内容,适当地加入基础藏文文法知识和藏文词典的查词方法等,以帮助读者自主学习藏文。
音韵学的中心内容是语音的构造、对应与演变。汉语音韵的基本材料是当代的方言,古代的文献,包括韵文、韵书、反切等等。李荣着的《音韵存稿》所收各篇都是从这个认识出发写作的。语音的对应与演变,以及韵文、韵书、反切各项都有专篇讨论,语音构造一项没有专篇讨论,有关内容散见各篇。初学汉语音韵的人可以从本书大致了解这门学问的轮廓。
《寻找独角兽:古文字与中国古代法文化》拟以“廌”(独角兽)、“刑”“律”“礼”“德”“法”“夷”“仁”等八个典型古文字为中心脉络,以古文字的本义及其反映的社会生活为主要内容,采取文字叙述和图片(含古文字字形、有关器物纹饰等)相结合的方式,试图再现传说时代和殷周时代法文化的宏观形象,包括风俗、禁忌、礼仪、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并溯及春秋战国主要法律思想观念(礼治、德治、人治、法治)的初期形态。
本书试图在充分吸取前辈学者所获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作者自已的研究心得,对整个近代等韵学作一次较为全面的分析,对其概貌、源流、理论、方法、各种类型的音系以及相关的问题加以讨论,提出个人的见解。其中音系问题又是我们的侧重点。我们所见到并做过研究的近代等韵著作为一百二十余种,当然远远称不上完备,不过它们大体上能够反映出本期等韵学的基本面貌,可以代表本期等韵学的主要方面至于未曾寓目的一些著作,则通过间接材料来了解一下并且尽量加以利用,以求全面一些。整个近代等韵学的研究工作要靠众多学者的努力方能包揽得了的。
《藏语零基础学拼读/GaKaWa藏语教学丛书》是一本实用性较强的藏语文学习入门教材,以循序渐进和图文并茂的方式,系统且详尽地解释了从基础藏文字母和元音的书写、拼读方法到藏文单词的间架结构、拼读方法、音变规则等内容。此外,作者刘哲安还根据每节课程的内容,适当地加入基础藏文文法知识和藏文词典的查词方法等,以帮助读者自主学习藏文。
《语言学概论》这门课主要学习语言学的基础理论,了解语言的性质、功能以及它的结构。掌握语言的现状、变化以及一般的发展规律。是学生学习语言学的基础。语言学是一门多边缘、多层次的立体性学科。它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都有着紧密的联系。在交叉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语言学显得越发重要。它是各高等学府中文系和外语系的必修课程。一般来说,中文系的语言学课程包括《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等。语言学概论课的交叉性非常明显,它不但涉及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不同内容,还涉及到大量外语知识,并着重从理论上去研究语言。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在理论上对人类语言共同规律的分析能力,同时对于其他语言学课程的学习也有很大帮助。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从语言层面的角度观察,语言演变既有音系、语法(词法、句法)等单一层面的变化,也有跨音系一语法层面的变化。《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历史语言学方法论与汉语方言音韵史个案研究》只讨论与音系演变相关的理论和个案,包括单一音系层面的,也包括跨音系一语法层面的。纯音系层面的演变与跨音系一语法层面的演变,性质上不尽相同,演变规律也不尽相同。本书的研究和编排,就是以单个语言系统自身的演变方式和演变规律是怎样的,不同语言系统相互接触而引发的语言变化的方式和规律又是怎样的;如何区分演变与接触,又如何建立描述演变与接触并行不悖和相互交织的语言演变模型,作为研究的观察角度和章节编排的主要线索。
《马氏文通刊误》从语法学角度对部系统的古代汉语语法书《马氏文通》提出质疑和辨误,纠正了马氏套用外国方法来解释古代汉语的弊病,是研究《马氏文通》的佳作。《古书句读释例》分析并归纳了阅读古书容易发生误读的原因、类型,指出了误读的贻害,用例句进行分析解释,对提高读者阅读古书的能力大有帮助。《古书疑义举例续补》对俞樾《古书析义举例》一书加以增益补充,进一步论证古人的修辞方法,发现并论证古人措辞造句的若干原则。为了更好地学习、继承和研究杨树达先生丰厚的学术遗产,我社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编辑出版了多卷本的《杨树达文集》,影响巨大。时隔多年,书肆上久难觅该书踨影,而学界对其需求却日益强烈,因此,我社决定对《文集》进行修订和增补后重新出版,以饗读者。
“状元阁蒙学丛书”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龙文鞭影》。以清同治、光绪间“状元阁”刻本为底本进行影印。这五种书是古代人入学的入门教材,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核心精神和基本知识做了高度概括,是原汁原味的国学教材。各书附有详尽解读,既适合学生阅读,又适合做清代版本研究素材。状元阁本,也是目前蒙学图书中最好的版本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