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虚构的艺术》记述了一位作家和一位编辑在近四十年的共事中所汲取的经验教训。它的目标受众是读者和作家,是那些关心写作、关心如何写作和提高写作的人。我们基本的前提,就是你有能力学会如何写得更好。 在坚持事实方面,我们毫不含糊。非虚构远不止于事实确凿,可是它的出发点,就是不要凭空捏造。如果事件发生在星期二,那么星期二就是它发生的时间,哪怕星期四会构成一个更有条理的故事,也不能因此改动时间。当然,这并不等于把事实和真相混为一谈。 我们同样相信故事和人物的力量。我们认为,小说的各种技巧从来都不是虚构作品的专利;除了企图以虚构冒充事实之外,对于非虚构作家而言,没有哪种讲故事的技巧是禁区。我们还认为,无论是故事、论证还是沉思,图书、随笔还是家书,每一样都要做到新颖而准确,能够表达出一种独
《订正六书通》仿照《金石韵府》的体例,以《洪武正韵》统字。每一字楷书上列俗体字,下列《说文》中的小篆及反切,《说文》以大徐本《说文》为主。凡是《说文》中的部首字,均标明 建首 二字,然后列古文﹑籀文﹑钟鼎彝器以及秦汉公私印章。凡是《说文》所无者,均注明出处,自为注解,并引经史加以证明。此书为后世保存了大量的字的不同形体,闵氏《凡例》说: 灼然乖悖者,芟之稍涉疑似,安知古人之不出于疑似也,现当并存以俟千古。 凡是一笔一划不同者并录,保存了大量的字体。特别是其书引用的古器物和秦汉印章,为我们保存了大量的古体字,能够为我们的古文字研究提供一定的线索。《订正六书通》本身就是为了保存字体,也是研究汉字字体演变及书法篆刻的工具书。
《翻译方法论(修订本)》是《翻译方法论》(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年版)的*修订本,作者充分吸收翻译界和译学界的反馈意见,并将学界新成果融入其中。《翻译方法论(修订本)》主要围绕一线译者、习译者及爱好者,为其展示 如何翻译 的规律与系统方法,也为研究者提供批评与完善的对象。修订本分为概说、规律、全译和变译4篇,重新厘定了 翻译 的内涵,优化了篇章结构,为翻译实践及其理论研究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指导。
《识字的用途》采用民族志的研究方法,集中解读了工人阶级文化的价值与意义,刻画与勾勒了20世纪前半叶英国的社会与文化,尤其是工人阶级文化的巨大变迁,试图证明二战前的英国工人阶级社区是具有传统的有机社会的色彩的,其中有一种典型的工人阶级的 十分丰富多彩的生活 (the full rich life)。大众娱乐的形式以及邻里和家庭关系的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构成了一种复杂的整体,其中的公共价值和私人实践是紧密地交织在一起的。 1957年,霍加特的《识字的用途》出版。该书被公认为是英国文化研究的奠基性文本。此后,霍加特便成为英国*著名的公共知识分子和文化批评家之一。他的作品挑战了根深蒂固的学科与社会界线,提出了包括文学、大众文化和公共政策在内的一系列主题。霍加特的著作和文章体现了他对于规范性问题和公共话语始终如一的广泛参
中国饮食文化极其发达,中国的饮食以味道为中心,与味道有关的汉字内涵十分丰富,深刻影响了汉字的书写和汉语的表达。本书以文字为核心,选取味、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香、臭、腥、膻16个与味道有关的汉字,每个汉字作为一章,结合鲜活的社会生活,全面阐述其字形演变,字的含义及其演变,有关的成语、俗语和民俗文化等。在内容编排上,味字为总论,咸、淡、酸、甘、甜、苦、辛、辣、鲜、麻、涩等为口味,香、臭、腥、膻等为气味。通过挖掘汉字背后的文化内涵,阐释各种味道的内涵与外延,讲清楚各种味道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从而让读者全面、深刻地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
本书运用认知类型学的理论和方法,从形象性、概念结构、概念网络、认知结构、方言差异、有量构式、语义参数、构词现象等方面对汉语量词进行了系统研究,发现汉语量词的产生、发展、使用均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其概念结构复杂,概念网络呈现层次化;汉语量词的发展演变中蕴含着一种范畴共享机制,汉语方言量词的语法化具有转喻特征;汉语的 数 量 名 和 动 数 量 是汉藏语系 量 名 数?数 量 名 和 动 量 数?动 数 量 这两种蕴涵关系所关涉的有量构式,这说明汉语的有量构式在认知类型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汉语量词的语义参数具有复合性特征,而汉语量词在重叠、复合、词缀化、名词化、个头词等方面的复杂表现,则反映出汉语是一种典型的量词创新型语言。
王宏志主编的《翻译史研究(2016)》探讨了近代史上翻译家、翻译事件中的翻译问题和与之相关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的关系,也讨论了近代史上的汉学家对中文海外传播的探索,对历史文本中的译词比较亦有关注。本书文字流畅,内容丰富,体例清晰,论证严谨,对翻译学、近代史研究人员有一定参考和启发作用。
南朝梁顾野王的《玉篇》是中国传统语言文字学的重要著作。唐孙强增字减注,成 唐玉篇 ;宋真宗年间,陈彭年在孙强本基础上修成《大广益会玉篇》;此后繁衍滋生,形成 玉篇书系 ,在汉语史、辞书史、汉字传播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学界一直使用泽存堂本《大广益会玉篇》(中华书局1987年影印),惜其祖本不传,而日藏宋本《大广益会玉篇》可窥其面目。吕浩先生一直致力于《玉篇》研究,以日藏本做底本,楝亭本、宋11行本、《玉篇残卷》为校本,进行了整理和校勘,并制作索引,极方便学界使用。
《四库全书总目》是我国古代*的官修图书目录,凡200卷,一万余条提要,具有很高的学术成就和学术价值,蕴含着丰富的学术思想。本书从校勘整理《总目》小学类提要文本着手,仔细比勘提要不同版本之间以及《总目》形成过程中不同提要形态之间的差异,深入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归纳小学类提要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结构,总结其文献学成就,并揭示其在文献介绍方面存在的不足。本书分序编、上编、下编三部分。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
作者在海外档案馆深入挖掘了一批未被历史学者使用过的关于马礼逊生平、词典编纂以及出版的原始文献,勾勒出词典作者的汉语学习、词典编纂的背景过程及出版的历史。为了以古鉴今,本书解析了世界上第一部针对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词典的需求及相应的设计特征,结合汉字、汉语文化译义等方面的翻译实践,以具体个案来指导21世纪外向型汉英学习词典的编纂。
这是一部科学观察著作,是一个儿童的成长日记。本书观察记录了乳名叫 冬冬 的中国女孩零到六岁半的语言发展,以及她的生活、行为、心理活动等,时间从1985年1月16日到1991年7月22日止,也记录了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社会风尚、人们的生活状态、教育理念、邻里关系等等。作者认为,这本书是世界上记录儿童语言发展时间*长的一部,是原生态的语言发展史,其中语言资料90%都还没有进行科学利用。全书按日期记录编排,分六年,每月有大标题,每日又设计了小标题,对婴幼儿语言观察的科学记录方法、记录的内容包括婴儿语音发育和词汇及语法的习得、方言和俗语民谣语料等,对语言研究者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家长对婴幼儿的教育理念、引导方式等,对年轻的家长也会有所启发。
本书基于19世纪西洋传教士台州方言的文献,梳理出台州历史上的传教士及其对翻译台州土白圣经译本所做的历史贡献,整理出19世纪台州方言的语音系统、主要分类词汇和语法特征等,同时与汉语官话和宁波话、温州话、上海话等吴语方言点进行共时和历时的比较,探讨百余年来台州方言的历史变化。
《中国濒危语言志》总主编为是著名方言学家曹志耘教授,一套丛书30册,以中国各地濒危的方言、少数民族语言为研究对象,以统一的调查材料,展开广泛的调查研究,是继《中国语言文化典藏》后,近年来学术界重新关注语言文化的又一个重要项目。 《甘肃肃南西部裕固语》基于丰富的*手田野调查语料,从语音、词汇、语法角度详细描写了肃南主要是大河乡西部裕固语的全貌,并对裕固族(使用西部裕固语)的历史与现状、社会变迁、语言系属、语言使用现状及濒危现状进行了详细的描述。通过田野调查收集了大量的畜牧词汇、服饰词汇以及与文化仪式相关的词汇。
应用语言学研习丛书
《双语和多语现象研究方法指南》是一部专门讲述研究方法的书,它不仅介绍方法还介绍怎样发表研究成果,本领域有哪些杂志和学术会议,这对于初涉本领域的研究者是实用的、有帮助的,它使读者的双语(多语)研究站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自一出版它就长售不衰,成为学术畅销书,至今已重印十几次。该书汇集了一批高水平的作者,英国、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挪威、瑞士,这些都是世界上研究双语(多语)的重要国家,这些国家专攻双语研究的专家齐集一书,是该书质量的保证。该书从多学科介绍研究方法。双语(多语)研究是一个跨多学科的研究领域,语言学、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传播学、神经学、民族学、计算机科学等等都可融于其中,本书的多位作者都是不同学科的专家,他们从自己的专长入手研究双语、多语现象。因而若
自然语言处理(NLP)是人工智能(AI)的重要应用领域,是继图像和语音处理技术(感知技术)突破之后的另一个令人期待的关涉认知技术的核心环节。 本书以答问的形式,站在人工智能应用的角度,深入浅出地阐述符号规则学派对于自然语言结构深度解析的创新和实践;对计算语言学的历史进行回顾和批判,提出洞穿乔姆斯基层级体系的可行架构和机制;以中文信息处理为主题,揭示多层深度句法解析对于自然语言应用的革命性作用的原理和威力;针对困扰中文信息处理近半个世纪的三大迷思,指出分词并非中文独有的前处理,词性辨识不必先行,递归并非自然语言的本性;通过对这三大问题的解答,揭示多层中文分词与解析的关系,词类识别与句法角色的关系,离合词(如 洗澡 )带来的词典与句法的接口关系等,从而梳理通向中文深度解析之路的痛点及难点
本书是瑞典著名汉学家高本汉所作的关于汉语文字、音韵、训诂的一本工具书,由潘悟云、杨剑桥、陈重业、张洪明编译。 全书以古代汉语字典的形式编排,将七千余个汉字字头统系于一千多个谐声字族之中,每一字头后均罗列上古音、中古音和现代音(包括北方官话读音和现代汉语普通话读音);解释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并引相关书证;引有甲骨文、金文字形图两千六百余个。书前附有长篇导言及修订本导言,后附有相关研究论文《从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从中古汉语到官话》《中古汉语和日语汉字》,便于读者使用和理解。书后附有音序索引及笔画索引。
本文集收入丁声树先生生前论著三十余篇,分上下两卷。上卷 包括训诂、音韵、语音三部分,如《释否定词 弗 不 》《汉语音韵讲义》《古今字音对照手册》《说 匼 字音》等;下卷包括语法、方言、词典编纂三部分,如《现代汉语的主语和宾语》《河南省遂平方言记略》《方言调查词汇手册》《 现代汉语词典 编写细则的改订部分》等。
《中国学生跨语言词汇推理加工机制研究》系统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语篇阅读中词汇推理加工过程,探究词汇推理加工过程影响因素,并考察了跨语言视角下词汇推理加工的一些关键问题,揭示了语言学习者汉英、汉英日词汇推理加工机制和发展模式,并建构语言学习者跨语言词汇推理加工理论模型,对揭示语篇理解与词汇推理加工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为后续词汇推理研究提供实证资料和方法论上的指导,并为词汇推理以及语篇阅读推理理论研究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学生跨语言词汇推理加工机制研究》分为四部分,首先对语篇阅读推理与词汇推理理论、词汇推理加工跨语言问题与影响因素及其研究方法加以论述,共有五章。第二部分为词汇推理影响因素实验研究,汇报针对影响中国英语学习者词汇推理加工过程的主要读者因素和语篇因素开展
本书利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英汉对比语料库、英语母语者中介语语料库和实验研究的方法对汉语介词性框式结构 在X上/下 的句法特点、语义类型和功能等进行了考察和分析,对其在英语中的相应表达式进行了对比,并对英语母语者的习得状况进行了考察和分析,旨在揭示英语母语者习得介词性框式结构 在X上/下 的规律和特点,为对外汉语教学和教材编写提供参考。
语码转换是语言接触的重要产物之一。近年来,语码转换的研究已经从语言学领域发展到语言学与认知科学相交叉的跨学科研究。对于汉英语码转换句法变异问题的研究,可以对比汉语、英语以及汉英混杂语言在线性结构和认知加工等方面的差异。《汉英语码转换的句法变异与认知加工研究》采用句法和认知的双重视角,以真实语料为基础建立汉英语码转换的依存树库,运用自控步速阅读实验和眼动阅读实验,对汉英语码转换现象进行计量和认知分析,从而探索语码转换句法研究的普适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