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薩本願經》。
《中華經典誦讀教材》(全18册)遴選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儒釋道典籍三十五種,采用大字注音、正體豎排,是一套專門用於誦讀的經典教材。經文采用*善的底本,反復校對,標點、注音參考學者註疏,力求準確無誤。適合作為少年兒童的經典誦讀教材,也可以作為成年人學習經典的誦讀讀本。 全書包括:《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德育啟蒙、孝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附:朱子治家格言、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女四書、女孝經》《聲律啟蒙、笠翁對韻》《幼學瓊林、龍文鞭影》《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禮記選》《詩經》《尚書》《左傳選》《易經》《道德經、莊子選》《唐詩三百首》《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淨平等覺經》《心經、金剛經(附:佛說阿彌陀經、普賢行願品、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地藏菩
《周易》又称《易经》,不过《易经》也可指《周易》的卦爻辞,《周易》六十四卦,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不包括《易传》,即《十翼》。因此称《周易》就可把经和传都包括进去。再说《周易》的名称来源较早,《周礼·春宫·大卜》里就称《周易》,历来有关《周易》的著作也大都称《周易》,如魏玉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的《周易正义》,唐李鼎祚撰集的《周易集解》,宋朱熹撰的《周易本义》,因此书名还是称《周易》。
《易图明辨》全书共分十卷,卷一辨“河图”、“洛书”,卷二辨五行、九宫,卷三辨《周易参同契》,先天、太极,卷四辨龙图、《易数钩陷图》,卷五辨《启蒙》图书,卷六、七辨先天古易,卷八辨后天之学,卷九辨封变,卷十辨象数流弊。 《易图明辨》颇受黄宗羲的启发与影响,末二卷列这二项等于论及当时*的易学理论,从此我们可以看出,胡渭撰著此书的目的,是要追溯易图说学的历史源流。胡渭在《易图明辨》卷二也指出了他是以这些图出现的时间先生为序依次进行辩驳的。 胡渭在此时收集了大量前贤和时人的有关《易》图的著作,他在《易图明辨》中大量征引前贤和时人的著作,就能很好地说明这一问题。另外,在参与纂修《大清一统志》期间,胡渭也有机会阅读到徐乾学搜集的大量珍本文献。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潘雨廷先生(1925—1991),上海市人,当代著名易学家。生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易经研究会会长、《上海道教》主编等职。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先后师从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杨践形、薛学潜等先生研究中西学术,专心致志于学问数十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的影响。潘雨廷先生毕生研究的重点是宇宙与古今事物的变化,并有志于贯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华学术中的《周易》和道教有很深的体验和心得。潘雨廷先生著述丰富,其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纪中华易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由张文江根据潘雨廷夫人金德仪女士保存的
吕绍纲先生是当代易学名家,其易学研究坚持孔子开创、王弼弘扬的义理传统。《周易阐微》是和其师金景芳先生合作完成《周易全解》之后,觉得意犹未尽,而另行撰写的,是20世纪义理学派的代表作。此书对易学史上一系列重大问题,如《周易》的性质、作者、筮法及其中蕴涵的哲学、《易传》思想归属、历代象数的评议等,根据传世文献,并结合20世纪新出土简帛文献作出新的阐释。作者认为《周易》在孔子赞《易》后已由卜筮之书变成为哲学之书,其核心是人生论。
《周易浅述》八卷,清陈梦雷撰。《周易浅述》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参以王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以及苏轼《苏氏易传》、胡广《周易大全》、来知德《周易集注》。诸家未有说者,及其所见与诸家不同者,则抒己见以申明之。陈梦雷以为,《易》之义蕴虽多,大抵为理、数、象、占四者。以“理、象、数、占”四者解《易》,是此书的纲领,也是作者的中心思想。书末附图四十二幅,乃陈梦雷之友杨道声所作,此次整理依潘雨廷先生所校定之图订正之。陈梦雷以为“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故附之以飨读者。
《易与佛教》共十四篇文稿,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易》与印度佛教,分别论述《易》与《华严》、《维摩诘》、《观无量寿》、唯识等大乘经论以及与原始佛教的关系。后半部分为《易》与中国佛教,分别论述《易》与中国佛教主要流派禅宗、密宗、净宗核心思想的关系。 《易与老庄》也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为《易》与老子,包括五篇论文,分别介绍易学、道教和老子其人其书的关系,并介绍历代((老子》注释中的哲理和养生思想。后半部分《易》与庄子,包括两篇书稿、两篇论文。书稿《庄子析文》逐篇论述《庄子》三十三篇的要义;《庄子人名释义》论述《庄子》书中人名所对应的史实和易象。论文《论 的内七篇》说明内七篇和三才之道的相应关系;《论庄子的思想结构》说明庄子的整体思想。
任何一种事物都受环境条件制约,不首先弄清楚《周易》是在什么时候写成的,要读懂它就有困难。传统说法是,伏牺画八卦,周文王把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写出卦辞和爻辞,是《周易》在西周初年成书。关于伏牺画卦,近人多不相信。“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只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考之于《尚书·周书》,并没有片言只字记载。相反,《大诰》却说“宁王惟卜用”。因此要说由文王写出一部在书的组成形式和语言资料方面都对古代筮书有所沿袭的《周易》就成为不可能,何况《周易》有不少爻辞都绝不能出于文王之手,更是《周易》不作于文王的证明。明夷六王“箕子之明夷 ”,是武王戴文王木主以观兵于孟津以后的事,文王不能事先知道。夹卦九四“牵羊悔亡”,是微子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的事,文王也不能事先知道。履卦六五“武人为于大君”,
这套丛书的体例是原文加注音,古今字、通假字以右下角黑框标出,人名、地名、朝代名等专有名词以改变拼音字体的形式标出。同于保护儿童视力的需要,我们采用了大字排版的版式,希望孩子能在轻松的阅读中进行背诵。为了保证本套丛书的质量,我们请专业学者在这些经典通行本的基础上进行注音和校勘,并请权威专家进行审定,以保证本套图的质量。 读书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事半功倍。一些大德告诫说:读书贵在读经典,读经典贵在熟读而后能悟,悟而后能用,用而后生巧,巧而后出新。这也是经典诵读工程推出的初衷。总起来就是精、熟、悟、用、巧、新六个字。其中,悟、用、新这四个过程中是有解释的。但是解释好在精、熟的基础上进行。至于在心无旁骛、一心熟读的过程中开悟、证悟,那更是了不得的事情,一般所谓解释都用不着了。
本书通过帛书《周易》古本去探索其“原来义蕴”,兼及古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本书直以帛书经文为主,反通行本和后世传注只放在参考地位。本书释文包括校勘、注释、试译三部分。 《帛书周易校释》这本书,正是要通过帛书这个《周易》古本去探索其“原来义蕴”,兼及古代社会物质和精神生活的研究。作者工作的特点是,直以帛书经文为主,把通行本和后世传注只放在参考的地位。这样,他对《周易》的解释自然与前人迥然不同。当然,帛书与通行本比较,不一定帛书总是更好,而且异文大多数是文字的通假,但这究竟是前所未见的古本,对研究《周易》有重大启发。这一点,凡读过邓球柏同志这本书的都会感受到。 书中的前言也值得推荐。这篇前言长达76页,实际是一篇涉及多方面的学术论文。邓球柏同志对学术界的一些见解,提出了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