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种事物都受环境条件制约,不首先弄清楚《周易》是在什么时候写成的,要读懂它就有困难。传统说法是,伏牺画八卦,周文王把八卦演化为六十四卦,并写出卦辞和爻辞,是《周易》在西周初年成书。关于伏牺画卦,近人多不相信。“文王拘而演《周易》”,也只是司马迁的一家之言,考之于《尚书·周书》,并没有片言只字记载。相反,《大诰》却说“宁王惟卜用”。因此要说由文王写出一部在书的组成形式和语言资料方面都对古代筮书有所沿袭的《周易》就成为不可能,何况《周易》有不少爻辞都绝不能出于文王之手,更是《周易》不作于文王的证明。明夷六王“箕子之明夷 ”,是武王戴文王木主以观兵于孟津以后的事,文王不能事先知道。夹卦九四“牵羊悔亡”,是微子在武王伐纣灭商以后的事,文王也不能事先知道。履卦六五“武人为于大君”,
《周易浅述》八卷,清陈梦雷撰。《周易浅述》大旨以朱熹《周易本义》为主,参以王弼《周易注》、孔颖达《周易正义》以及苏轼《苏氏易传》、胡广《周易大全》、来知德《周易集注》。诸家未有说者,及其所见与诸家不同者,则抒己见以申明之。陈梦雷以为,《易》之义蕴虽多,大抵为理、数、象、占四者。以“理、象、数、占”四者解《易》,是此书的纲领,也是作者的中心思想。书末附图四十二幅,乃陈梦雷之友杨道声所作,此次整理依潘雨廷先生所校定之图订正之。陈梦雷以为“不知图者,固不得经之原”,故附之以飨读者。
《易经全集:最神秘的处世哲学》是最神秘的处世哲学。《易经》也称《周易》或《易》,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本书作为初学者的入门向导,从《易经》的卦辞、爻辞以及《易传》中选出近三百条警言妙语,分门别类,逐条解说,间加说明,指出精义。选文尽量包括《周易》中的全部思想精华和语言精华,解说注意吸收古今研究者的成果,其中当然也有编选者个人的看法。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水平,解说在力求准确的前提一下,尽可能做到深入浅出,生动活泼,富有趣味性。希望读者通过这个通俗介绍,轻松愉快地进入《周易》这座神秘的殿堂,尽情领略这部奇书博大精深的哲学思辨,欣赏它珠玉锦绣般的文辞,并初步掌握打开进入这座神秘殿堂的钥匙,以便今后能够独自去探讨它无穷的奥秘。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最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易学和佛学都是博大精深的学问,会通儒家与佛家,以禅解易是一门既古老又新颖的交叉学科。在《周易》的义理、象数和古史等研究路径中,以禅解易是其中一较为特殊的研究门类。明代僧人智旭是禅易会通的集大成者,《周易禅解》为其代表性著作。本书是对智旭该著的一个推进性论疏,以《周易》六十四卦顺序排列,对智旭禅解的文字进行先疏后论,并附《智旭对天台佛学与周易之会通》、 《禅宗象数派刍议》、《智旭的周易禅解有悖于周易之本意》三篇论文,对智旭的禅易会通思想予以进一步阐发和研究。 本书是对智旭该著的一个推进性论疏,按《周易》六十四卦顺序排列,每一卦相当于一章。每一卦的内容结构按自然顺序分三部分:首先是经卦正文,其次是“智旭禅解”,再次是《疏论》文字上先“疏”,后“论”。同时,本书对智旭的禅易会
莱布尼茨发明二进制提出了两个极富创建性的论点:一是对莱布尼茨受白晋所寄的伏羲八卦图启发而创立二进制这一说法予以了否认;二是来华的传教士将部分中国科技文化带回欧洲,从而对欧洲的近代科学产生了影响。
中国易学,广大深邃,源远流长。它是中国文化思想的源头,也是东亚文化思想的活水之一,并影响西方文化思想,为人类文化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周易》为中国传统典籍“六经”之首,对中国两千年多年来的学术思想和传统文化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播海外,一直延续至今。本书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地介绍、研究易学与中国文化关系的学术著作。作者从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视域出发,依据经、史、子、集中的手历史资料,以易学智慧对中国传统哲学观、思维方式的影响为中心,展开对易学的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探讨,内容包括易学与哲学、思维、经学、伦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美学、宗教、科学技术、中医、养生、卜筮及海外传播等,从而揭示、凸显了《周易》在中国传统学术思想和生活方式中的人文意蕴、价值。
潘雨廷先生(1925—1991),上海市人,当代著名易学家。生前曾任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中国周易研究会副会长、上海道教协会副会长、上海易经研究会会长、《上海道教》主编等职。潘雨廷先生早年就读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教育系,毕业后先后师从周善培、唐文治、熊十力、马一浮、杨践形、薛学潜等先生研究中西学术,专心致志于学问数十载,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在国际国内有相当的影响。潘雨廷先生毕生研究的重点是宇宙与古今事物的变化,并有志于贯通东西方文化之间的联系,对中华学术中的《周易》和道教有很深的体验和心得。潘雨廷先生著述丰富,其研究涉及多方面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启发性。他的著作是二十世纪中华易学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也是二十世纪中国文化所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本书由张文江根据潘雨廷夫人金德仪女士保存的
《周易参同契》。东汉魏伯阳著,简称《参同契》,道教早期经典。全书托易象而论炼丹,参同「大易」、「黄老」、「炉火」三家之理而会归於一,以乾坤为鼎器,以阴阳为堤防,以水火为化机,以五行为辅助,以玄精为丹基等等,从而阐明炼丹的原理和方法,为道教*早的系统论述炼丹的经籍。
在本书中,王夫之采取传统的传注形式,对于《周易》的体系做了改造,精细而深入地吸收和阐发了《周易》哲学中所包含的合理思想,并结合自己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知识,做了重要的发展,从而把我国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思想传统推进到一个新的水平。 本书是据一九六二年排印本修订重排。原排印本是用一八六五年(清同治四年)金陵(今南京)刻《船山遗书》本为底本,参照周调阳用嘉恺抄本一时代早于金陵刻本一对勘写的校勘记,及一九三二年上海太平洋书店排印本,进行了校勘,并标点、分段。这次修订重排,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改正标点、分段错误和不妥之处。 二、修正原有校勘并补校。底本的错字、衍文仍保留,用小字排,外加一 一号;改、补的字,外加一一号。但底本有意删节而作口口的字,及因所据本字迹不清而空
周易,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首要代表作。它雄踞中国群经之首和世界经典(易经 第章 第章 吠陀经)之巅,“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不仅给人以知识,而且给人以智慧。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爱周易,学周易,用周易。然而,由于周易图文古奥难懂,又苦于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可读,许多人扑朔迷离,在周易这座“神秘殿堂”的外围徘徊而入不了门。 本书应运而生,由中山大学杨维增教授等人编著,作为一本入门性的导引性的周易简明基础教材,奉献给广大读者而为诸君指点迷津。
由于易学的发展年代久远,内容又博大精深,后学者在研读时,就会遇到许多难题,当然,易学中的难题,不是著本书或编部辞典就可以解决的。因为易学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不少派别,见仁见智,有时很难统一,本书仅就管窥蠡测的见解,尽将将易学中常见的疑难问题,提出来加以讨论。 本书内容大的方面,共分五类问题,并加以探讨。章,讨论易学各学家说有关的疑难问题。第二章,述聊易斋同志诸人关于八卦、太极、河洛等各方面问题的讨论。第三章,关于《周易·系辞传》的讨论。第四章,对易学成语典故的讨论。最后,附录了几篇与易学有关的重要文章。
《周易》又称《易经》,不过《易经》也可指《周易》的卦爻辞,《周易》六十四卦,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不包括《易传》,即《十翼》。因此称《周易》就可把经和传都包括进去。再说《周易》的名称来源较早,《周礼·春宫·大卜》里就称《周易》,历来有关《周易》的著作也大都称《周易》,如魏玉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的《周易正义》,唐李鼎祚撰集的《周易集解》,宋朱熹撰的《周易本义》,因此书名还是称《周易》。
本书取逻辑与文化交叉研究视角,以不同的民族文化必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又必有不同的逻辑作为基本出发点,力求避免中国逻辑史研究中自西学东渐以来产生的比附弊端,以中国古代逻辑中固有的推类为主线,既注重从易学逻辑产生的历史与文化背景去揭示其逻辑的特殊性,又注重以易学逻辑的推理形式来揭示其逻辑的共同性;不仅对百年来中国逻辑学术史发展中有关推类及《易经》逻辑所了取得的一些成就进行了简要的历史回顾、考察,而且重点深入地爬梳和研究和易学逻辑的基本内容,包括《易经》、《易传》、易学中的逻辑方法、主导推理类型、逻辑理论,特别是基于五运六气理论运用公理方法构造的易学逻辑系统,易学逻辑推类方法对先秦名辩学、伦理与政治思想、传统医学、古代天文学的影响等,从而比较全面而系统地勾勒和阐明了易学逻辑的发展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