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博物馆全书C(全10册)》由红糖美学著
本书为清代文人黄金台的日记。黄金台,原名森,字鹤楼,号木鸡书屋老人,浙江平湖县新仓镇人,虽长期困于场屋、十应乡试不中,但基本没有经历战乱,度过了俭朴、充实的“为 书籍的一生”。黄金台的日记上海图书馆共藏稿本35册,起于嘉庆十九年(黄金台26岁),止于咸丰八年(黄金台70岁)。现存的黄金台日记、诗文及其他著述,就是江南地区 嘉道时期一位中下层文人日常生活的反映与记录;作为研究个案,黄氏日记有难得的平实性与自足性,这种文献特质更有助于反映他生活的基本风貌。黄氏日记对研究《红楼梦》传 播、戏曲演出、嘉兴府地方文人群体而言,是十分难得的文献。
本书稿以铁琴铜剑楼原藏顾广圻校旧抄本为底本,以《适园丛书》、《四库全书》、新旧《唐书》、《唐会要》、《册府元龟》、《文苑英华》、《唐文粹》以及各唐人别集、《全唐文》所载录之诏令为对校本,以广东省图书馆藏之明抄本、北京市图书馆所藏之明抄本等为参校本进行全面校勘,对《唐大诏令集》首次进行全面校勘、系年、笺注与辑佚,尽可能还原唐代诏令的原貌,使之成为史学、文献学和古代文学等门类研究的重要基本文献与参考书,极具学术创新意义与出版价值。
柳树芳(1787-1850),清代诗人。字湄生,晚自号古楂,自称“胜溪居士”,吴江人,柳亚子的高祖。清嘉庆间诸生。纂修《分湖柳氏家谱》,并着有《分湖诗苑》《分湖 小识》《养馀斋集》《胜溪竹枝词》等。本次整理依据的底本为《苏州博物馆藏近现代名人日记稿本丛刊》影印本。手稿多修改痕迹。为保留原貌,修改痕迹在脚注中进行说明。柳树 芳阅读诗文,多有圈点,亦于脚注中说明。日记所涉及的部分人物,附录小传于脚注中,供读者参考。本书是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资助项目“柳树芳日记整理”(项 目编号:2141)成果。
本书精选国家图书馆藏王懿榮 何紹基 康有为 等手札,以书法特色为选录标准,突出书家最自然的书写状态,以帮助读者体验“书为心画”的艺术趣味。本书所选手札均为第一次公开出版。其中,王懿荣家书19通,王懿荣书札15通、何绍基、吴煕载、俞樾、李文田、梁鼎芬书札各2通,张裕钊、杨守敬书札各3通,沈曾植书札23通,康有为书札32通。王懿荣的书学源自馆阁体、颜体及古代铭刻。所选晚清时期精英文人书札,往往以善书而见载于史册,如何绍基之老辣灵动,吴熙载之温润精雅,俞樾之浑厚内含,张裕钊之精能严谨,杨守敬之沉雄松动,沈曾植之深厚凌厉,康有为之古劲苍茫,都是晚清书坛璀璨群星中的佼佼者,在后世的书法史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
《明书(罪惟录)(套装共1-4册)》为纪传体明朝断代史,分纪、志、传三类,无表,诸志繁简失宜,列传分目,似蹈马令《南唐书》,文笔诘屈,不脱明季文人习气,记事则往往有前后重见者。绳诸史例,自不及清朝官修《明史》之严谨。然而《明史》一书修成于清初屡兴文字狱之背景下,叙事每有趋避讳饰。《明书(罪惟录)(套装共1-4册)》于有明一代史事,秉笔直书,略无忌讳,故其足以补正《明史》者实多。
《王侍御类稿》是“王圻全集”十种中的一种,是明代中后期的文献学家、历史学家、藏书家王圻的诗文集。全书共十六卷,卷一至十三为文集,卷十四至十五为诗集,包括奏疏、序、记、跋及诗词等,卷十六“附刻”部分包括“茸城倡和集”“碑记”“墓志”等内容,体裁多样,内容广博,弥足珍贵。本书现存的专享版本是万历四十八年(1620)由王圻次子王思义在已佚的《洪洲类稿》《明农稿》的基础上重编的版本,本次点校即以此为底本,以希对研究王圻的生平交游、学术思想、明代典章和上海风俗文化产生积极的借鉴和推动作用。
本书收录了清代学者方玉润自咸丰五年至光绪七年的日记,内容丰富且详实。日记分为《星烈日记》《心烈日记》和《新烈日记》,前两种现存于国家图书馆,共三十七册;《新烈日 记》藏于陕西师范大学图书馆,共四册。这些日记采用逐日纪事方式,记录了方玉润的日常活动、人物交往及事件细节,并抄录邸抄报,聚焦清军与太平军战况、官员升迁及作者对时 局的观感,兼具个人记录与工作日志的双重价值,是研究当时社会生态的珍贵文献。 此外,日记还反映了方玉润的文学观、史学观、堪舆观,以及他对《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文心雕龙》《红楼梦》等典籍的接受与传播,展现了其学术思想,为研究清代学术思想史提 供了独特视角和宝贵资料。
本套书为故宫藏品《海错图》三卷本的译注本,图文并茂地真实再现了这一古代博物奇书的风采。本书以原图谱中海洋生物的顺序为纲目,先将精修后的原图展示出来,然后附上辨识并句读好的简体文本,接着对个别生僻词语进行了注释或考证,最后提供了全文的译文,为读者带来完美的阅读体验,激发读者去了解、探索海洋世界,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菜根谭》是明朝还初道人烘应明收集编著的儒家经典,是以处世思想为主的格言式小品文集,采用语录体,揉合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和佛家的出世思想的人生处世哲学。是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出世的语录集。其文字简炼明隽,兼采雅俗,言辞中流露出山林意趣,渗透着万物一体的世界观。开出的处世之方偏重心态和人事,悟虚妄真实之理,指出贫富、尊卑、穷达因为心念使善恶、祸福相互转换,告诫世人及时转念,戒贪少欲,取中庸之道。著作前后内容和深度有所不同,反映出了不同的阅历和境界。
《山西古代木结构建筑综览》系列丛书依托山西体量巨大、时代久远、保存完好的古代木结构建筑,从木结构建筑的结构原理、构造特征、工艺基因、材料等多视角,对其进行研究,达到了多种技术手段全面覆盖、高精度记录的学术新高度。本项目规划为11卷,每个地市一卷,“太原卷”为首卷,将从中原与地方文化交流、文人与匠人文化并举、城市与乡村深层发展机制反思的交叉学科的角度,探讨了遗存辉煌灿烂的山西木结构古建筑的成因,从而把海量的基础资料进行学科关联性研究和呈现。
《劝戒录》,又名《北东园笔录》《池上草堂笔记》,为清代梁恭辰先生所著的笔记小说集。全书含《劝戒近录》《劝戒续录》《劝戒三录》《劝戒四录》《劝戒五录》《劝戒六录》《劝戒七录》《劝戒八录》《劝戒九录》《劝戒十录》等十集。每集六卷,共六十卷,一千四百余篇,六十余万字。《劝戒录》一书,仿照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之体例,专门记载作者耳闻目睹之轶事,所记多为清代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年间事。“上自缙绅,下达闾巷,凡有关于世道人心者,莫不博采旁搜,汇成巨帙。其事近而可考,其言信而有徵,不但足资惩劝,且可多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洵非庄列寓言之比也。”此书包罗万象,事例丰富,叙事翔实生动,“可劝者足以感人,可戒者足以警世”。研读此书方知“彼苍之视听甚迩,鬼神之感格甚明
《明书(罪惟录)(套装共1-4册)》为纪传体明朝断代史,分纪、志、传三类,无表,诸志繁简失宜,列传分目,似蹈马令《南唐书》,文笔诘屈,不脱明季文人习气,记事则往往有前后重见者。绳诸史例,自不及清朝官修《明史》之严谨。然而《明史》一书修成于清初屡兴文字狱之背景下,叙事每有趋避讳饰。《明书(罪惟录)(套装共1-4册)》于有明一代史事,秉笔直书,略无忌讳,故其足以补正《明史》者实多。
《古文观止》 《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古文观止(第3辑)(套装共2册)》选取了从先秦到明代共222篇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比较高的文章,既有儒家经典、历史散文,也有传记、书信、论辩,乃至游记、寓言小说。入选之文多短小精彩,均是便于记诵的传世佳作。 《诗经(2册)》 本书是“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之一种。《诗经》作为中国文学目前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自商末(或说周初)到春秋中叶的诗歌305篇,共分风、雅、颂三部。我们以十三经注疏本《诗经》为底本,约请专家注释疑难词句及典故名物,并进行了全诗翻译。评析部分从文学、历史、哲学、民俗、语言、文化学等多个角度对诗篇文本进行解读。在校对文字、注释及作品辨伪、评析方面尽可能汲取先贤时彦的近期新研究成果。 《世说新语(全2册)》 《世说新语》是魏晋名士的群像,魏晋风
昭的啸亭杂录一书,是一部内容丰富的清代笔记。书中保存了大量有关请道光初年以前政治、军事、经济、文化、典章制度、文武官员的遗聞轶事和社会习俗等方面的宝贵史料。作者记述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所记史事多不见于它书记载。因此,魏源著的圣武记、李桓编辑德国朝耆獻類徵以及清史稿等书均从中取材不少,清史研究者也经常参考引用。 如关于图海用兵征服察哈尔事件,卽不见于清史列傳圖海傳,清史稿中虽曾涉及,但极为简略。而本书圖文襄用兵一條,不僸備載圖海用兵征察哈爾的详细经过,并且透露了圖海之所以能够担任副帅的真正原因:“吴三桂既判,察哈爾復蠢动,事聞,聖祖憂之。孝莊文皇后曰:‘圖海才略出衆,可當其責。’上立召公,授以將印。”這短短的一段文字,反映出孝莊文皇后在清初政治生活中所起的作用。癸酉之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