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以现存最早的元刊本《沧浪吟卷》为底本进行校勘,并引述近诸家对严羽诗论的研究成果,既探索严羽诗论的理论内涵,也呈示后人对其诗论理解与诠释的历史。初版于2012年,现予修订再版。
《梦雨斋》是当代散文家黄裳01年后所作的结集,收入了八十余篇主要谈及清刻各种富有代表性的刻本,清刻的装饰风格,颇有艺术性。《惊鸿集》是笔记的结集。“三十年前,余日以买书为事,几无日不得书,书市亦盛,挟册归来则读之,考索其源流及转徙之迹,登之簿录。举凡纸墨行格印记之属,一一记之,积久有十数巨册。”《插图的故事》是黄裳关于明清(以明代刻本为主)木刻版画的旧作的结集。中国的木刻版画有着的历史,但封建社会的士大夫们却瞧不起它,认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东书家也不收藏版画书籍。所以有木刻插图的书,不仅流传下来的很少,而且多为戏曲、小说等通俗读物。书中所收,是黄裳多年收集、研究木刻插图的结晶。全书收录了明清插绘共30幅,每幅又有一篇札记加以说明。作者学问渊博、文笔优美,使读者不仅能了解到古代人民的日
《民国首版学术经典丛书·第2辑:淮南鸿烈集解(套装上下册)》的内容独特,涵盖了天、人、地、神祇、万物等等,建构出一个相关而紧密的系统,并且阐述了“道”的核心、开展和应用三方面的状况。书中以天文、山林、精神、兵略等事物来阐释大道,贯通天道与人事,有别于《老子》那样讨论道学,也不同于《庄子》用比喻和故事来说明大道的哲学。
《笔祸史谈丛 妆台杂记》由黄裳著
中国古代的巴蜀神话,拥有着奇诡的想像和多样化的内容,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巴蜀神话源远流长,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如扬雄、李白、杜甫、苏轼等,其作品无一不受巴蜀神话的影响。《巴蜀神话文献辑纂》为学术性的资料长编。所辑资料为经、史、子、集、丛及四川各地方志中的古代文献摘录,编辑体例上将其按时代先后和类别分类排列,目的是为学术界提供巴蜀神话研究的文献资料。这项工作也是独一无二的,前人没有做过,为巴蜀神话研究的基础文献。
本书分宋刻本、金刻本、元刻本、明刻本、清刻本、活字本、抄本、批校本、丛书的鉴赏与收藏,初印和后印共十讲,涵盖了古籍版本鉴藏的方方面面。全书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形象,集中展现了作者长期从事古籍收藏、鉴定和研究工作的亲身体会和重要心得,颇有鉴藏教材的意味,可为广大古籍整理研究者和收藏爱好者提供全方位的指导。
中國古代小說的概念非常寬泛,内涵很廣,類别很多,又是随着歷史的發展而不斷演化的。古代小說的界限和分類,在目錄學上是一個有待研究討論的問題。古人所謂的小說家言,如《四庫全書》所列小說家雜事之屬的作品,今人多視為偏重史料性的筆記,我們已擇要编人《歷代史料筆記叢刊》,陸續出版。現將偏重文學性的作品,另编為《古體小說叢刊》,分批付印,以供文史研究者參考。所謂古體小說,相當於古代的文言小說。為了便於對舉,參照古代詩體的發展,把文言小說稱為古體,把「五四」之前的白話小說稱為近體,這是一種粗略概括的分法。本叢刊選收歷代比較重要或比較罕見的作品,採用所能得到的善本,加以標點校勘,如有新校新注的版本則優先錄用。個别已經散佚的書,也擇要作新的輯本。古體小說的情況各不相同,整理的方法也因書而異,
《女诫》七篇言简意赅,针对女性在传统社会处于弱势地位的特点,教导妇女以谦敬守礼、贵柔处顺的方式立身处世。按照班昭在序言中的说法,此书是为了教导自己的女儿而创作的,希望她们出嫁之后能谨言慎行,免遭耻辱。班昭以女性的身份,首倡基于儒家立场的女教思想,开启了后世女性创作同类作品的风气。这些由女性编撰的著作作为传统社会女子教育的教材读物,基本奠定了中国传统女性的伦理价值观念,对千余年来的中国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尽管其观点存在时代局限性,然其所提倡的“卑弱”“谦顺”“执勤”等德行在过去帮助了女性在男尊女卑的传统社会中以退为进,安身立命,同时对于现代读者在和顺夫妻关系、构建和谐家庭方面也能起到正面的启发作用。《闺范》一书共四卷,第一卷为嘉言,摘录了四书五经以及宋代以前的著述中关于女子教
本书为2019年度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玉函山房藏书簿录》系清代著名辑佚学家马国翰的藏书目录,二十五卷,共著录藏书4381部。所著录的均为常见版本之常见书,在诸书目中独树一帜。每书均附以提要,撮其要旨,论其得失,记其版本,考其授受。在中国目录学目前,本书不失为私人藏书目录的一部经典之作。
白居易字乐天,晚号醉吟先生,又称香山居士。他创作了大量的讽谕诗,触及到社会生活的真实,而其后期又写作了大量的闲适诗,以抒写个人情怀。其诗歌创作有意趋于口语化,这与其"非求宫律高,不务文字奇,惟歌生民病,愿使天子知"的创作目标密切相关。作为唐代大诗人,在文学史上具有卓越地位。其诗文近四千篇,对于非专长于研究而又热爱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实在难以撷其精华。王汝弼先生打破《白氏长庆集》原书的编排体例,所选诗、词、文皆用编年体。《白居易选集》选录其诗、词、文代表作品,虽不及全集十分之一,但反映了白居易创作的全貌。注释清晰扼要,阐释诗文本事和艺术风格尤见特色。
宋人张元干(1091—1161),字仲宗,自号真隐山人、芦川居士,工于诗文而以词著称,着有《芦川归来集》。宋人蔡戡称其“博览群书,尤好韩集、杜诗,手之不释,故文词雄健,气格豪迈,有唐人风”,宋人曾噩称其“得江西师友之传,其气之所养,实与孟、韩同一本”。本书笺注张元干诗文,以文渊阁《四库全书》本爲底本,编次一仍其旧,以文津阁《四库全书》本、文澜阁《四库全书》本、国图藏清钞残本、南图藏清钞残本参校。《四库全书》本芟削的“道家青词”、“禅家疏文”,今从国图藏本增补,列入附録一。另从《永乐大典》等书辑得诗文若干,列入附録二。
《春在堂随笔》,共十卷,大体按年代排序。内容或为以经学、小学、诗文、石刻之考释和评定,或为师友间之酬和文字,或为游历览胜之实录实感,或为朝野之轶闻掌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史料价值。《九九销夏录》着重于对《易经》《诗经》《四书》的考校,也兼涉一些诸如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汉瓦京砖、文人轶事等杂事。
李致忠长期从事古籍整理、目录编制等的研究,本书是李致忠先生研究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一部专著,通过选取中国古典目录著作中有典范意义的《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三目”做为研究对象,将“三目”的总序、部序、类序分别对应展开,将每篇序文进行规范标点,对文句进行笺注和掌故探源,并尽可能做出通释,每类之后加以按语,品评“三目”优劣长短。此书是一部目录学的重要著作,书中胜义很多,贡献很大,对学界相关研究有重要的意义。
本套书共七册,分别为:《曹操集校注》、《曹丕集校注》、《曹植集校注》、《徐幹集校注》、《王粲集校注》、《孔融陈琳合集校注》、《阮瑀应玚刘桢合集校注》 谈到建安文学的代表作家,就是三曹、七子,《建安文学全书丛书》尽可能将建安时期作家作品搜集齐全,并加以校勘和注释,以“全”取胜,一套在手,研究资料不用他求。内容上,突出其可靠性,遴选有理有据,不妄下结论。注释力求通俗易懂,适合一般读者阅读,对推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特别是推动河北地方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具备出版价值。
《词话丛编》自一九八六年十一月出版,至今已近十九年,重印过四次。其间,陵續有学者同好或致函书局、或撰文发表,对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修订意见。 正如唐圭璋先生在《修订说明》中所言,此书原稿“未加標黠”、“其错字很多”雖经唐先生亲自校主改,“但因不能入国图书馆查书,疏失仍多”。雖经唐先亲事董理,修订工作只能由我局倩人而为。其事殊非易易,前后積数年之功,方始告竣。此间发生的文字和標黠的错误,自当由我局编辑部负责。 按我局惯例,重印再版,应当修订后,方可面世。然此书原为活版铅排,其工藝者之亟需。同时,我局已聘请尃人,对全书作全面修订,等完成后,将重排新校出版。 一九九一年,李復波先生所编的《词话叢编索引》单行出版。此次重印,为方便读者查阅使用,将索引作为六册,附于全书卷后,一并
金协中,字和父,又作和甫、赫斧,号双藤居士、双藤馆主,是著名画家徐燕荪的入室弟子,也是京津画派的代表人物,与王叔晖、任率英等组成影响巨大的北方画派。 《彩绘全本三国演义》系金协中先生的经典之作,是一部极具特点的名著彩绘本。全书以工笔重彩的绘画风格,采用“回回图”的形式,选取代表性的精彩片段或瞬间对场景、人物进行构图,来表现整个章节的故事内容和富于戏剧冲突的情节,以240幅工笔重彩精品全面演绎了三国之风云历史。作品布景考究,构图严谨,人物众多,用笔工细,色彩浓郁,表情丰富,以强烈的视觉感染力打动人心,并恰切体现出原著的精神。全书既可连缀成套,又可单独成幅;既有整体的贯串性,又有单幅作品的完整性;既具大众审美情趣,义不乏高古韵味,并特别强化作品的观赏性、愉悦性和案头把玩性,堪称雅
傅与砺,初名汝砺,字若金,以字行,元代新喻(今江西新余市)人,生于一三〇三年,卒于一三四二年,是当时知名的文人,儒士。 傅与砺出身贫苦,靠织席糊口,做逭种小手工业,既挣不到多少钱,也没有什么地位。当年刘备少时以织席为业,后来虽然发迹,却一直被人揭短,可见此业之贱,由来已久。有一次傅与砺得到邀请,到一户人家去织席,他坐在堂上正织得起劲,突然主人过来赶他:『我家请来了裁缝,你挪挪地方,到门外去。』裁缝比织席要体面些,毕竟做得活更精细。 傅与砺羞愧不已,觉得织席不是人干的,既然裁缝地位高,那何不改学裁缝?他说做就做,因为天资聪颖,学得又很专心,很快就有人来聘请,但接下来现实又给了他一个沉重的打击。 事情是这样的。有一天,某家请他上门做裁缝,他坐在堂上,干得兴高采烈,突然这家来
李俊民的生年介于王若虚、李纯甫之间,比比好问大十四岁,但由于脱离文坛中心,在金亡之前影响不是很大。金亡之后,文献凋零,本来学问、文才就出众的李俊民终于凸显出来,成为少数几位享有很高声誉的金朝遣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