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概论》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图文并茂。书中大量精关的插图,给读者增添了理解上的感性印象和阅读上的审美趣味。二是体大思精。全书按不同内容划分为十一章即十一个板块。各章(各板块)之间既相对独立自成体系,又前后关联互相照应。三是取舍得当。对齐鲁文化名人,我们略述其生平经历,而重点介绍、评析其思想、成就及地位。对于齐鲁物质文化遗存,简述其外在形态即自然价值,着重发掘、总括其凝聚、蕴含的思想价值、审美价值。对于非物质文化遗存,则略述其产生、传承、流变的过程,重点揭示它们和其他地区相同或类似文化事项的区别,突出其特质。四是便于学习。每一章的开始是“学习导语”,勾勒编写思路,指出内容特点;中间穿插“知识拓展”栏目,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补充说明。以期拓展读者视野;章后附有“内容举
齐鲁文化指的是以先秦齐文化和鲁文化为渊源而发展建构起来的地域文化。春秋时期的鲁国,产生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学说,而东临滨海的齐国产生了以姜太公为代表的道家思想学说,又吸收了当地土著文化(东夷文化)并加以发展。两种文化在发展中逐渐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丰富历史内涵的齐鲁文化。本书从影像视角下的齐鲁文化传承与传播角度,诠释了齐鲁文化的特点、功能和社会功用,对齐鲁文化的传承与传播视角独到、研究深刻。
《泰山文化概论》由陈伟军主编。过去的地方史志或专著常常以泰山景区为分类标志,结果在结构的纵横上产生了交叉或混乱,不仅松散拖沓,而且常常造成时间轴线的模糊、地域横向的分割,乃至文化现象的割裂。《泰山文化概论》则不然,它采取历史纵向叙述和文化系统的分列,新颖别致。从全书说,贯穿时间发展的纵向论述,使全书的逻辑清晰,历史内涵丰富。就局部子系统而言,放弃以景区地域分割,而采用文化门类系统,在一个子系统内又遵循历史的线索,与全书的结构互相呼应,互为因果。
曲阜孔庙、孔府、孔林位于山东省曲阜市,是中国历代纪念孔子,推崇儒学的表征,以丰厚的文化积淀、悠久历史、宏大规模、丰富文物珍藏,以及科学艺术价值而著称。 孔庙位于曲阜城的中央。据史料记载,在孔子辞世的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孔子旧居改建为祭祀孔子的庙宇。经历代重建扩修,明代形成了现有规模。前后九进院落,占地面积14万平方米,庙内共有殿阁亭堂门坊100余座。孔庙内有孔子讲学的杏坛、手植桧,存有历代碑刻1000余块。 孔府本名衍圣公府。位于孔庙东侧,为孔子嫡长孙的衙署。汉高祖刘邦曾以太牢之礼祭孔子墓并封孔子九世孙世袭为奉祀君,代表国家祭祀孔子。后历代不断加封,至宋代封为衍圣公。明洪武十年建立独立的衍圣公府。现有楼、房、厅、堂480余间,前为官衙,后为内宅。府内存有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
老楼与老街犹如城市的长者,它们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它们目睹了历史的沉浮,它们见证了城市的变迁。而鲁海先生笔下的《老街故事》正真实地记录了老城区百余处老街百年来所发生的鲜为人知的历程故事以及自己所亲身经历的许许多多令人回味与感慨的往事,它犹如青岛百年历史的技与叶鲜活地反遇着城市历史文化的脉络,印记着城市所走过的坎坷而艰辛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