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是活着的、流动的重要人类遗产。它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被誉为“古代文化长廊”,其历史遗存是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绝好实物资料。山东运河占运河全程的近三分之一,恰处在京杭运河中段。在这一带状文化遗产廊道中的民俗文化,更能代表先民迁徙流动而产生的多纬度商品、思想、知识、价值的互惠和持续不断的交流,更具有中国南北文化融汇撞击与相互滋养的特色,也更能体现运河文化善沟通重交流的独特魅力,本书就全面、生动地介绍了山东运河两岸独具特色的民俗文化。
泉的传说故事,源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它是济南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的时间性、真实性、艺术性并不十分重要,也不可能尽善尽美,所以大可不收用现代的眼光去审视它。但它对人们的启发感悟作用却是实在的——这也许就是它广为流传、久为流传的根本原因所在吧。 泉的传说故事究竟有多少?恐怕无人能说得清。本书搜集了在民间流传较为广泛的近40篇传说故事,以及刘若奇同志新近创作神话故事《神泉》,编印成书,敬献读者。 本书在内容上力避雷同,在篇幅上不求冗长,在语言上力求原汗原味。本
山东古为齐国与鲁国的国土,至今号称“齐鲁大地”。一条齐长城至今形迹宛然,一边是自古“好逐利”的齐人故乡,一边是“敦本抑末,崇礼重教”的古鲁国的疆土。齐鲁风俗的自古不同,很应该详细而忠实地记录。 笼统的综合陈述既不能如实地状写山东民俗文化的丰富与多样,我们就想到来作一套山东民俗丛书,将山东境内不同的民俗文化圈,各作成一本书,不仅区分山与海的不同,且又区分泰山、崂山、昆嵛山、沂蒙山的不同;不仅记录广大农村的民俗,更重点来作前人不曾很好作过的城市的民俗;不仅作一个个不同地区的民俗志书,也将黄河、运河所过之处的风情串连成册;不仅作相对宏观的区域民俗文化的描绘,也试作极有特色的一村一镇、一家一户、一事一物的微观探索。如此这般,将山东一省的民俗展现于世人面前。 丛书的取材与着笔,
1948年9月24目,济南战役胜利结束,济南的历史翻开了崭新的一页。济南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古老的泉城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毫不动摇地抓好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的同时,始终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摆在重要位置,着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积极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推进文化创新,人民群众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得到巩固,全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益完善,文化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当前,济南的建设发展正站在新的起点上,进入了城市建设跨越提升、经济发展转型升级、社会事业全面突破的关键时期。进一步加强文化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强济
由吕冰和郭玉锋共同主编的《齐鲁家风(山东人的精神史诗)》一书分别从“为学”“处事”“品格 ”“孝悌”四个主题切入,由齐鲁古代家训名言作引,以古今中外的知名历史及名人故事为例,用幽默时尚的现代语言,深入浅出地为读者讲述齐鲁家训文化,将经典的历史鲜活再现给青少年读者。
齐鲁文化是一种在文化高峰时代形成的文化,尽管它曾经成为专制主义的思想统治工具,但是齐鲁文化固有的原始人道主义风度、民本主义价值倾向、道德理性主义精神、文化守成主义策略和古典人文理想总是余音未衰,不绝如缕。尽管历朝历代都有面目可憎的齐鲁文士甘当鹰犬,为专制主义推波助澜,历朝历代也都有有识之士为恢复齐鲁文化的源初价值旨向而殚精竭虑。齐鲁文人曾经为伟大而崇高的历史文化使命而呕心沥血,“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可谓这种精神的光辉写照。 在本世纪的后年代,有明显的迹象表明,山东的文学创作正在显示出颇具生命力的文化走向。那种机械的、麻木的、僵化的精神气质的云烟在渐渐地消散,齐鲁文化的源初价值旨向在世纪末情绪围困的文学王国中,显示出迷人的时代的人文光彩,重新塑造了20世
本书行文流畅,具有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是一个开创性的浩繁文化工程。其内容分为人物、胜迹、庙观、会馆、言志、佳话、奇巧、谐趣、悼挽等部分,洋洋大观,既记录泉州的民风习俗,又显示本地的风土人情,充分反映这一地方“风俗谆,人情美”,是一部难得之作。
本书资料来源,是作者拾取近代以来的社会历史遗存及其表现形式,综合作者的亲身经历、见闻、考察、调查、回忆,有的还是亲自践行过的。可以说,绝大部分是来自民间的纪录,有关文献资料仅作参考、核实之用,同时努力搜集有“存照”价值的文字资料予以印证。因此,本书也具有广集资料的特色。 本书的内容采集自民间,方言俚语俗字出现不少,因为是本地特有的,难以用对应的规范化词语替代。一些名物事象,也具有地方性特色。为便于读者理解,书中对其细节或过程予以详述,甚至不厌其烦,以体现民俗所反映的人们的生活、生产及精神面貌。
儒学发源地孔孟之乡的民俗则是在历史与传统中发展和延续下来的,意境久远,显示了文化的传承性,《孔孟之乡民俗》即以大量可贵的真实资料和丰富有趣的民事活动,全面介绍了孔孟之乡民俗风情。内容包括孔孟之乡祭礼民俗,礼仪民俗,饮食民俗,生活习俗,民间工艺等。 无疑,民俗文化的发展都带有明显的多样性和地域性,各个地区既有着华夏文明的联结性的相通性,又有着明显的差异性。即使在同一省区,各个微观区域的民俗文化也有着各自的特点。山东民俗,由于不同历史文化、不同地理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出浓郁的风土人情,表现出齐鲁大地民俗浓厚的多样性和地域性。《齐鲁民俗丛书》正是在这一基础上所编写出的一套反映齐鲁大地民俗气象万千的书籍。
《走进德国》系列教程分为三册,共由150篇短文组成。文章题材多样,图文并茂,除了涉及德国战前站后历史、地理气候,历史名城,山水风光,著名人物、文化娱乐、生活常识等方面以外,还侧重介绍了国民经济、教育体制、财政金融、医疗卫生、高新技术、环境保护、税收保险、外交关系、欧洲统一等有关知识,集通俗性与趣味性于一体。每篇均配练习题,书末附有参考答案。本系列教程让读者既了解德国风情知识,又通过增加阅读量来提高德语水平。本书为册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