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是一个充满着神秘气息的领域,西藏的艺术亦带着浓厚的地域色彩,那么藏地艺术究竟有着怎样多姿的风情呢? 藏地艺术风格独特,底蕴深厚。本书从西藏唐卡艺术、雕刻艺术、面具艺术、建筑艺术、歌舞艺术以及藏戏艺术六个方面出发,用优美精练的文字对藏地艺术进行了描述,它们各具特色,共同形成了藏地艺术非凡的魅力。
该书是作者在西藏的新闻战线上工作二十余年里所著的四百多篇新闻作品中精选而成的新闻作品集,也是作者从事新闻工作所留下的足迹或总结。书中介绍了在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式下,西藏的各行各业里所涌现出来的杰出人物的事迹。同时,讽刺了整天无所事事的人和虽然生活富裕但从不乐于助人的少数人,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认识作用。
进入21世纪,随着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趋增长。而藏传佛教文化以其独特魅力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极大关汪,被中外学者称为“学术之王”。 的确,人类不论高低贵贱,追求圆满幸福的心愿是一致的。藏传佛教认为:本初之心的胜德就是这幸福的根源,慈悲仁爱、利众奉献是其显现。为了发现无比珍贵的本初之心,藏传佛教形成了系统详尽的理论,可谓典籍丰富、卷帙浩繁。 西藏萨迦祖寺,历经千年的文化积淀,具有丰厚的藏传佛教文化内涵,特别是萨迦经书墙内藏有数以万计弥足珍贵的佛教经典,被世人誉为“第二敦煌”,但遗憾的是,经书墙所藏的经典虽历经数百年而翻阅者寥寥,更未能面世。因此,弘扬藏传佛教文化、传世利生成为我们的神圣使命。 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我们汇编成《吉祥萨迦文库》,本《文库》的
藏族是我国56个民族之一,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藏族与其他兄弟民族一起.在创造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为丰富中华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据2000年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统计数字,藏族人口现有约541.60万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和云南等省区。 藏族在其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本民族鲜明特色的文化,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地理、宗教理论、天文历算、绘画建筑、文学艺术、医药病理等。藏族文化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不断创造、丰富并得以传承下来的藏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藏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的文明成果,是藏族人民在物质和精神层面及其相互之间联系的各种文化的总和。藏族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吸收、融
亲历亲见喇嘛王国的暮色风光,定格在一九四0年代的众生百相,半个世纪前首印于美国影响至今,部由国人用英文向世界揭示的西藏。 这本著作的特点是取材于实际。作者在西藏期间,研读了大量文献,学习了藏语文,接触了官员、僧人、民众,进出于佛殿、寺庙、府邸、里巷,随时记下所见所闻所思,积累了若干卷用英文写的笔记和日记(三大本日记在“文革”中被查抄,迄不知去向),这些素材就是著述的依据,将它们剪裁融合,用现代的文体结构、生动的笔墨加以表述,所以无论去过西藏与否,开卷就会感到亲切有趣,引人入胜,没有有关古典著作特有的那种枯燥味道。 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即自然环境、民族历史、宗教寺院、政治机构、人民生活、年中行事。 自然环境与民族历史构成了时地纵横坐标,这部分基本上根据文献和近代论著写成,也包括作
布达拉宫的大祭司曾经做过预言:1904年(木龙年)西藏将会有一场巨大的灾难。达赖喇嘛在荣赫鹏进入拉萨之前逃离此地似乎说明了这一说法是千真万确的。二十八岁的神王以前从未离开过圣地,一直生活在装饰华丽的宫廷中…… 全书共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着重描写了十七世纪二十年代到十八世纪四十年代期间,天主教、基督教教士在西藏进行传教活动的情况。第二部分主要描述了英国东印度公司使者波格尔及塞缪尔·忒涅为东印度公司打开西藏大门所做的种种努力及他们与班禅喇嘛之间的交往。第三部分对托马斯·曼宁及胡克的经历进行了描述。第四部分则重点谈到十九世纪后期,英俄两大帝国在攫取在西藏的侵略权益的大争夺中明争暗斗、千方百计向西藏“渗透”与扩张侵略势力的情况。 本书根据搜集的大量历史史料,比较系统地概述了十七世纪以来葡